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哲学”课招募推荐 | 无用之用:庄子哲学x自然教育

Editor's Note

“自然教育”一词似乎在中国“火”了起来,但它的定义却依然是“一个词汇,各自表述”。虽然盖娅自然学校认同“自然教育就是体验式的环境教育”,但也乐见百家争鸣,而说到中国人的自然哲学,又有谁不知道庄子的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叮咚荒野学堂 Author 叮咚荒野学堂



我的哲学老师褚士莹(Shiro),是一位国际NGO工作者,毕业于埃及AUC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2015年赴英国伦敦瑞士哲学作家阿兰·德波顿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学校),以及法国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IPP),师从奥斯卡·伯尼菲,学习哲学咨询。


来到旗溪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另一个故事:原来他当过农夫,且曾扎根在缅甸的一家农场近十年,帮助土地发挥力量,帮助当地的农人找到更好的生活。


他的哲学老师奥斯卡也很好玩,他很喜欢庄子,却不喜欢市面上已经翻译的各种版本,非要他的学生(包括褚士莹)从字源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翻译,他得以写一本书《与庄子哲游》,用“逻辑思维”复盘庄子,一步一步带你走进庄子的思想世界,读懂真正的庄子。

这本书选取了庄子的七个故事进行哲学解读。这七个故事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有身体严重畸形的支离疏、奇特训鸡者纪渻子、愚弄控制猴子的养猴老人、还有对变动敏感不安的罔两、用善意杀死浑沌的倏与忽……每个怪诞、夸张的故事背后,都是赤裸裸的人性。

而这些年,我在自然教育行业的创业思考,对于自然教育的框架,自然哲学是最高的层面。我一直期待褚士莹老师能开自然哲学课,结合庄子的哲学——一位与自然有深度链接、懂庄子的哲学老师,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时常敲碗吆喝,终于这堂课要开了:

这一系列自然哲学课,我们跟着褚士莹老师,从庄子哲学出发,理解今天的自然教育,站在自然哲学的高度来反思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适合自然教育从业者,自然教爱好者,希望从更高层面引导孩子走进自然的家长。

五个主题,十堂课。连续五周马拉松式的哲学思考課,每周五晚上8点-10点从一个庄子的故事中,思考三个符合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的方向,经过哲学讨论后後,有48小时,设计出一个自然哲学教案,在周日晚上提出讨论: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0/21, 10/2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支离疏 (10/28, 10/30)
《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3、混沌之死 (11/4, 11/6)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4、鲲与鹏 (11/11, 11/1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5、轮扁 (11/18, 11/20)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费用:4999元;十人团购价3999元。
联系人:乌鸦(微信号:redsbird)
上课方式:zoom上课,石墨交流。              


         
附:“自然教育”名词背后
“环境教育”一词,源于1970年代《美国环境教育法》,是指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本世纪初,环境教育传入台湾和大陆,不久就延伸出了“自然教育”这个新的概念。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都关注自然,环境教育更强调关注环境,保护外在世界,而自然教育更在意人心,关注内在成长。

学界没有考证第一位将“环境教育”改成“自然教育”的华人,但是,这个概念的变化背后反映了中文语境不一样的哲学观和价值观。

我们来用“自然”组词吧——习惯成自然、顺其自然、自然而然、船到桥头自然直、功到自然成……看到这些,在中文的语境下,自然不仅仅是指关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不强求,顺势而为的哲学态度。正因为如此,自然教育蕴含着比环境教育更丰富的内涵,这也就是在大陆,环境教育有被自然教育取而代之的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在台湾和大陆,自然教育一词的产生和流行恰恰提醒了我们:这片土地有着她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需要认知并尊重这种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推进自然教育。

从自然教育的整体框架来理解,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教育从自然体验、到自然科学、到自然文学最终上升到自然哲学方面的思考,而自然美学应当贯穿自然教育的整个过程。

哲学是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观,自然教育的从业者如何看待自然,如何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开看待自然,这决定了我们从事自然教育的底层逻辑,因此自然哲学课是自然教育从业者的必修课,也是一个愿意带孩子走进自然,带领孩子从哲学层面思考自然的家长的必修课。

如果从哲学层面来理解,自然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哲学家就是庄子。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主要是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

庄子是一位崇尚自然的哲学家,他的眼界放于广大的自然界中,不像其他同时代的中国哲学家仅限于世俗的人、事、物里。庄子认为自然是一切基本之源,是生我、养我、息我的场所。人的衣食住行取之于自然,人的喜乐凭借着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春夏秋冬、日月星辰等等。

理解庄子的自然哲学,我们会中国人如何理解自然有更深的思考,也对为什么需要带孩子走进自然,如何引导孩子有更深的认识。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叮咚荒野学堂」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课程咨询请请联系乌鸦(微信号:redsbird)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培训招募


活动招募


推荐阅读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