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娅的网课和其他网课有什么不一样?——一份研究者视角的对谈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4-08-29

说起自然教育,很多传统的环境教育或者环保工作者常常误解,认为自然教育只是“去自然中体验一下的小美好”而已,而“看眼神儿”这样的评估方法显然不够有说服力。幸而已经有研究工作者愿意来到活动现场,参与、观察一线教学过程,让我们的实践有机会成为理论的依据,也给了我们反思与提高的机会。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课程(线上课)是环境教育学者大叶榄仁(陈阳)博士研究的对象,每一期培训,她会对学员进行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本文的访谈对象是第八期家庭自然体验师学员圆蜗牛,感谢圆蜗牛的授权,节选整理部分访谈分享给大家。


01

充满人情味的教学设计


大叶榄仁:你说家庭自然体验师是你上过的最好的网络课,可以讲讲原因吗?

圆蜗牛:开课前收到的学习材料包,这也算是一个惊喜了,开始有期待,一开始就有很好的进入课程的状态。

开始上课后,需要使用好几种APP或者是小程序,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并没有感受到很复杂,因为都是有教务老师做特别好的引导——提前准备和试用。比如说试小鹅通的打卡,同时又是热身的自我介绍,像这一类的环节设置,不只是纯粹在试这个程序好不好用,这个工具称不称手,而是把这些热身的环节结合在一起,因为大家互相也需要彼此认识,真正建立起一个月的学习团队。这是一种关联性很强的、真正在从事教学的设计,没有把教学和工具的使用剥离开来,我觉得这个很好。

后面的很多课堂实践,都是一以贯之的,都会有一种“原来网络课还可以做的蛮温情的”感觉,而不是说咱们30天就走一个流程就结束了。现在很多网课的招募中,你可以看得到“30天你可以得到12345”,特别是各种各样的集训营、训练营,那种效率至上的味道是非常重的,虽然我可以得到12345,但是人情味少了好多,缺少线下的那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温度感,但是在盖娅的家庭自然体验师里头有。

我参加过很多打卡课程,100天也好,21天也好,7天也好,这种打掉就打掉了,然后完结了。像盖娅这个打卡会考虑到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成人学习是很不容易的,肯定不可能都是每天都有保证按时打卡,那最后给了一周的延续时间,这个又是非常有人情味,真的很关照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在这种延续的环节里头,按时完成的人又有新的事情(隐藏任务)可做,这就是很高妙的地方了。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居然设置了中间休息5分钟,课程分上半场和下半场这样的一个界限,那就相当于我们在线下上课,课间有10分钟好像要换场了或者换教室了,这种感觉真的好贴心,5分钟我觉得妙极了,当时我真的站起来,疏松一下自己的筋骨,做了一下伸展运动,我几个星期上直播课的时候,都非常的喜欢,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我有朋友在研究网络课教学如何效果更好,如果让屏幕前的学生保持专注度的话,互动的设计一定要比线下的频率要高一些,否则的话很容易走神。咱们每次线上课的时候,都会用问卷的形式出几个题目,其实都还蛮简单的,并不是要为难大家的,但这样就有效地提示大家,要跟上节奏哦,这种小小的细节真的很有效,至少对于我来讲很有效。

我之前有做网络课的朋友曾经跟我讲,说网络课可以实现全球最好的师资的共享,你难道不愿意投入去试一试吗,不去尝试,是不可能真正推进教学改革的。我始终觉得网络课怎么可能比得上线下课。盖娅的家庭自然体验师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现在我也很有兴趣想去探索网络课了。

△摸摸它的树皮,跟自己秘密基地里的大杨树打个招呼



02

沉浸式的自然观察和体验


大叶榄仁:说起自然观察,我知道你也非常有经验,这次的课程跟以前做自然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圆蜗牛: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用一个星期全方位地将五感彻底打开,尽量感知丰富的自然,这样是很好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在线下的这一类活动,大家还是挺喜欢认各种植物的。但如果说真正打开自己的感官的话,其实在自然里头你还真的不会特别想要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名字早晚会知道。现在也很方便的,用app扫一扫不就知道了,对吧?再想要精确一点,你去网上问大咖、或者查图鉴就可以了。

我自己本身是美术老师,实际上真的是更愿意在自然里面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就是说我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去认这些植物名。我不是特别想一定要变成非常博物的人,我们到大自然里头其实是要放松身心的,如果发现自然里头有我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奥秘,那就是一个大惊喜或者是真的打开一扇窗。

像这一回的家庭自然体验师的课程实际上是有这样的功能的,比如说做声音地图,会让你真正安静下来做自然冥想,连续一星期做自然冥想的话,你对小区会进一步加深理解。课程中我选择观察一棵树,选了我窗外的那片绿地作为秘密基地。30天的课程让我跟它的连接的紧密度发生了变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细节:我的秘密基地的旁边有一张长椅子,那个椅子以前我从来都不会去坐的,但因为有自然冥想,我就去坐了。之后,那个长椅就变成想起来到那里坐还挺好的。对这片地方产生了很强的连接之后,就有情感的渗透,再在那个场景坐下来,就会很自然地放松。有片刻的这种完全放松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得的,这也是这个课程的神奇的力量,真是有魔力的课程。

再比如说第一周纯体验式的,让我会比较放松地先去跟自然有连接。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我欣赏到了小区里特别美的早晨,至今最美的早晨。像白纱一样的树林,因为雾气特别重,可又有穿透树林的太阳光,感觉到好像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情形,特别美。

有了这种美好的体验之后,就更愿意去跟进这个课程,就会觉得在第二周应该还有更加深入的好玩的东西,就充满期待了。到中间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自然魔杖,因为它基于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先我会认为这类游戏不就是给幼儿园小朋友的么,但是如果引导者用得好,赋予它一个比较深广、大的概念注入的时候,就会觉得当然不仅仅限于幼儿好玩而已, 我们成人感受到了所有的这些能量都在相互流转着循环着,每一天我都观察到紫薇会有不一样,就越来越能够很自然地接受人的身体变化,包括更年期的到来,都会比较坦然。

△在一棵树下捡到一只紫叶李的果实,有一个超级圆的洞,看到里面有不少生物,又轻轻的放回了树下。


03

“生活即教育”不再只是理论


大叶榄仁:有什么在家里的任务让你印象深刻的?

圆蜗牛: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家里头的垃圾溯源。整个余杭区做垃圾回收是杭州最好的一个区,我们这边有回收公司,鼓励居民们把干垃圾在家里储存到一定的量,分类资源回收,这些对于我们已经形成习惯了,可是对于垃圾溯源这件事情,我以前是没有好好去做的,比如说塑料,它到底是从哪里来?

原来塑料跟咱们的树木植物关系这么大,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其他同学的那些溯源,也会让我大开眼界,还知道了科学的奥秘,人真的是跟大自然息息相关。这样子你看世界的眼光就又不一样了,而不仅仅只是从口号上拒绝使用那个塑料,其实又拒绝不了,现在到处都是塑料,你不经意的买一个商品或者收个快递,你跟塑料就已经产生很深的连接了。更好的了解这些垃圾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之后,断舍离这件事情会变得很容易。

以前觉得断舍离还要去学别人的经验,像这么一溯源,列一个清单,一整页都不够列,这时候就觉得原来很多东西根本就是多余的,自然在消费的时候变得理性很多。去买菜的时候,带自己的循环使用的塑料袋就变成一个比较容易习惯的动作,就不会觉得勉强了,也愿意跟身边的人去分享,说其实我不用塑料袋,手上拿着从家门口的菜市场到家里头也很方便。这样会变成一个比较自觉的行为,也就是盖娅说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真的不怕那个动作小,每天去买菜,老板娘看你是不要塑料袋的,她就已经知道了。很多人曾经说过说卖菜的人已经变成习惯动作了,最终会给你拉一个袋子,可是我发现如果我跟菜市场的主人很熟了的情况下,她已经知道了我的生活习惯,我不要塑料袋,她拉塑料袋的那个动作就会收掉。所以说像这类的细节真的是靠每一个人的身体力行,我觉得这些也都是课程默默散发出来的。

在以前读师范的时候,“生活即教育“是说杜威的理论、陶行知的理论,那时候读这些理论书籍,都只是理论而已。但是上这个课程的时候,当写下生活即教育,就是真心实意,就触发我的回忆。我和朋友去山上野餐,就四五个熟悉的朋友,我自带筷勺的习惯已经养成了的,那些伙伴们是带了一次性筷子,而且非常欢欣鼓舞的说这是外卖多下来的。如果是以前,我会觉得说用就用,反正大家都带来了。但是那一次是在课程结束之后,我就想可以做一回我自己,从包里拿出来我的筷子,说我今天带了筷子的,就不用一次性的了,其实自己带筷子还蛮好的,那么就开始用餐了。如果还会有这样的野餐机会出现,我就会事先会更加明确的说,我建议大家自带餐具。

△疫情期间盖娅主办的基础培训,和营地沟通,用大盆盛饭,然后请学员用自带饭盒打饭,既能保证不聚集用餐,也能免去了一次性餐盒的使用



04

 学习改变生活与工作


大叶榄仁:在这个课程中有什么收获?

圆蜗牛:“学习改变生活”,也促使自己的创作思维会不一样。说到打卡任务童话故事的创作“小水滴的旅行”,必须说这个课程为什么让我觉得是非常高质量的课程,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因为我看到了参加了多次的课程讲师,她们的童话创作是不停地在深入,不会让人感觉到说是命题作文就做不出来了。这个完全打破了在应试教育底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维,应试教育不是现在才是这么卷这些小孩的,我们70后也一样的,无非就是现在人口更多而已,但那个氛围、那种伤害,对于一个青少年的关于学习的理解、还是一模一样,都曾经被毒害过的。有盖娅的老师们这样好的榜样立在面前的时候,就会被点燃,就会说原来并不像我想的一个被写烂的题目,那么多名家都写过的小水滴旅行记,我还能唱出什么新调子来,但它其实真的是一定可以的,因为是基于我们在做自然观察这件事情,而且课程已经给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方法,然后用这些新的方法去注入到故事里。我写完也邀请了我的专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朋友,请他帮我看一下写得怎么样?他就跟我讲,“你写的很充实和丰富,明显感觉到我是没有自然观察,我是编的”。

我最初的出发点实际上是要来跟优秀的同行学习,看优秀的网络课程是怎么样设计出来的,那是我当时的第一需要。但是沉浸课程里头、做笔记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是作为教学同行来学习的这件事情,真的感受到了这个课程带来的一种滋养,或者是自己整个人的一些生活的转变,虽然转变不是巨变,但却明确地感知到我开始改变。特别像我的30天的笔记做下来之后,我自己在总结当中也有写到说创造了所谓“早起的奇迹”,这件事情以前也是看到很多人像打鸡血似的在说早起有奇迹什么的,我试了几天坚持不下去了。但是这个课程让我觉得一点都不勉强,因为学的还蛮有劲的,也就是所谓的内驱力是发自内心的。30天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是可以早起,而且保持相当长的时间,那么迁移到自己其他的学业当中也一样适用,我现在早起读书、晨跑就会实践得比以前好很多,这让我看到了自己也是可以的,所谓的学习目标定的自己是发自内心的就很ok,所以家庭自然体验师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经历,这30天非常欢乐。

还有我本来就是有定过的学习目标——可以结识新的自然之友。在看别人打卡的过程当中发现,每一个人不同的生活状态,他所做出来的作业就会有你想不到的角度,真的就是大开眼界,所以我觉得共学太有必要了。现在的网络资源让学习者太便利了,想学什么就有什么。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力很强,是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得很好,但如果有一个小组或者是像这样有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堂存在的话,我觉得对于成人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你有心去吸收去观察,收获一定是超出你的预期的。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改变就是愿意投入到社区文化共建当中去了。以前我也有这样的意识,包括参加良渚博物院的志愿者队伍,或者是去村民学堂去做志愿者老师,现在通过这个课程了解到也有很多人都是在做公益方面的事情,而且做得还蛮好的。我这个暑假就有个走进图书馆,给社区小孩那种课程;或者是社区招募志愿者,就毫不犹豫去报名,很乐意参加。这个真的觉得是课程所提倡说能量是在流动的,也就是说你在自己的小区或者社区里头成为一个活跃分子的话,实际上就流动起来,你自己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社区环境,这也是让你自己生活的更美好。

△洗净晒干了缠粽子的棉线,收纳好留作日常生活中的循环使用。



05

别去破坏孩子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大叶榄仁:你还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吗?

圆蜗牛:参加完课程之后,我在西溪湿地的自然美术课,就有跟以前不一样的课程设计了,包括从家庭自然体验师里头所感受到的沉浸式的体验,帮助我把课程设计做的比以前要好。所以非常感谢橙子老师这么用心的课程,真的是有帮助到我们这些同行们怎样把自然教育做得更好。

我知道我们70后家长养小朋友的时候,很多都是让幼儿开始学习音乐的,但我吃惊的是为什么在幼儿期的阶段就会那么明确地去教小孩乐理,这真的是太违反小孩身心发展的规律了,我觉得音乐和美术这么美好的东西,在幼儿期如果教他过多的理论知识,他们会认为自己很懂;或者老师觉得自己好,就把这些理论知识不停的带出来,就好像我们活动时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东西跟幼儿说多了,实际上是在破坏TA的整体认知世界的一种很好的状态,它真的是在破坏。所以我很感谢盖娅的家庭自然体验师课程,把好的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我们对于儿童的尊重也会越来越好,还是会有希望的,就不会像现在都很鸡娃、都很卷,看到的都是焦虑而没有希望。盖娅的教育是带给人希望的。我觉得盖娅的存在以及她培养了这么多的自然体验师,在全国像蒲公英这样,飞得天南地北,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在家庭自然体验师课程中的「自然寻宝」打卡

整理:大叶榄仁

图片:大叶榄仁



盖娅的网课和其他网课有什么不一样?
等你亲自来体验

线上课 | 盖娅家庭自然体验师(第九期)招募通知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培训招募


活动招募


推荐阅读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