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7期篇目内容提要与四封艺术作品(微评有惊喜)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9年第7期 总第46期
本刊特稿
■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李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更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统总结和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来文艺特别是文艺评论的发展历程和宝贵经验,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的文艺高峰提供借鉴和启迪,本刊特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策划,陆续刊发系列学术论文。
■道艺统一 褒优贬劣——新中国70年文艺评论断想/仲呈祥
内容摘要:在近四十余年的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党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政策性调整,关系着文艺评论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艺与经济的关系的方针指南。文艺评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指引,获取历史镜鉴的启迪,更好地用中国文艺理论解读中国文艺实践,做到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文艺评论应坚持培根铸魂、道艺统一、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激励作家艺术家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
关键词:文艺评论 新中国70周年 培根铸魂 辩证评析 道艺统一 褒优贬劣
■“守正”和“创新”: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命题/陈振濂
内容摘要:“守正创新”的“守”是强调对文化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要“守”;“正”强调的是正大光明、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明立身的根基。“守正、创新”关注的是推进文艺发展的方法论,两者互补互制而有侧重,必然成为当下我国文化发展的新命题。
关键词:守正 创新 中国艺术 文艺评论 艺术发展 文艺理论
陈振濂书法作品
理论探索
■审美感通学批评:内涵、特质与旨趣/汪余礼
内容摘要:“审美感通学批评” 是一种立足于中国本土感通思想,以“审美感通”为始基,以“面向作品本身”为第一原则,以“再植灵根重续慧命”为基本意向,以探讨作品、作者“生命境界与内在智慧”为核心旨趣的新型审美批评。展开来说,其特质主要在于“感通”二字,其旨趣主要有二:一是探析作品中隐蕴的生命境界和人生智慧,并纵横勾连交互阐发,接通历史文化命脉;二是探讨作品中隐含的诗性智慧,建构文本诗学,丰富本土文论话语。这两种旨趣可融合为一,共同指向当代文化创造。审美感通学批评不仅是一种努力切近文艺作品本体的批评方法,更是一项致力于“再植灵根重续慧命”的精神事业。
关键词:审美感通 审美感通学批评 生命境界 诗性智慧 精神事业 创新理论
■身体与世界的融通——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观/梁晓萍 姬宁宁
内容摘要:魏晋时期,“身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往的身体观念被摒弃,新的身体观应时而现,《世说新语》是魏晋士人身体美学观的集中体现。魏晋士人将身体看作身心合一的结合体,进而思考身体如何与世界相处。在魏晋士人身体美学观念的背后,隐藏的实则是他们对于人生、世界和自我的思考,以及对于追求理想和回归现实的巧妙处理。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观不仅可以与西方身体美学观对话沟通,对中国当代身体美学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它告诫人们缺乏感觉、单纯物质性的肉体并非真正的身体,人们应该通过身体体验身体自身的魅力和审美多样性,而不可仅使其成为一种获取超额利润的附庸和消费品。
关键词:魏晋 身体美学 中国美学史 身心合一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孔子乐论之美学特质再思考/周世露 杨广越
内容摘要:现有孔子乐论的美学分析无法全面廓清其特质。据对《论语》的重新解读,孔子乐论之美学应有“两面”特质,即“依存美”和“纯粹美”。所谓依存美特质是指孔子乐论中蕴含的功利性或目的性方面;所谓纯粹美特质是指孔子乐论中含有不依赖于感官欲望或外在道德教化等功利性目的的方面,而以“乐以忘忧”的审美态度来观照对象,从而达到“游于艺”的自由审美境界。孔子乐论之美学所蕴含的两面特质虽本质上同一,但由于审美标准相异,就自然地呈现出相互独立、相互转化的并行之态。因此,厘清孔子乐论之美学特质,是理解孔子乐论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孔子 康德 乐论 音乐美学 纯粹美 依存美
■重塑书法之诗性、超越性与人文性/彭智
内容摘要:当今书坛出现“现代书法”“流行书风”“丑书”以及“学”与“术”断裂等倾向。书法创作往往役于脱离本真的名缰利锁,主张“技法主义”至上,且与中国传统人文相互割裂,使书法陷入匠气、俗气的窠臼,大大减损了书法的美感和内蕴。书法教育迫切需要从深度、高度和广度三个维度重塑书法的诗性、超越性和人文性,提高创作主体的文学素养、哲学修养和文化涵养,下足“诗外”工夫,重新赋予书法艺术以“神秘”的“魅”之力。
关键词:书法创作 诗性 超越性 人文性 书法审美 书法评论
艺海杂谈
■中国画里的真山水与真精神/袁志坚
内容摘要: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贯通的哲学,也体现了诗化自然的文学趣味与文人思想,以画中的山水抒情表意,并以为真山水。当代山水画创作如何与古为新?应该重新理解真山水的内涵。本文认为,真山水对应的是真精神,需要通过真实的主体性建构才能绘写。
关键词:山水画 真山水 主体性建构 诗学传统 中华美学 美术理论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局部) 绢本着色 上海博物院藏
■从幼苗到大树——陶行知育才教育对伍必端艺术人生的塑造/郝斌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晓庄、育才、行知等学校培养出来一大批杰出学生;而且影响了20世纪几代中国人,至今仍在许多方面对现代教育提供启示,值得珍视和研究。伍必端是重庆育才培养出来的一位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研究伍必端,很难不追溯到陶行知和育才教育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伍必端,也可回溯、探究育才美术教育的许多重要问题,并重新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伍必端 育才学校 美术教育 木刻 美育
伍必端 丰收的喜悦 40×55cm 套色木刻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当下实验动画创作实践的跨界探究/邓尚 金妹
内容摘要:“动画”是美术与电影、艺术与技术跨界融合的产物。由于动画兼具美术与电影的特征,使得充当动画阵容的先锋旗手——实验动画一直游离在两者的边缘,“跨界”成为了实验动画特有标志之一。当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的进一步融合导致媒介边界的坍塌,使跨界现象在实验动画的创作实践中尤为突出。通过跨学科、跨门类、跨媒介等方式不断地创造的新的可能性, 展示了实验动画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关键词:实验动画 媒介融合 创作实践 跨界
■互联网环境下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姜常鹏 李培达
内容摘要: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的兴盛打开了纪录片原有的形态边界,微纪录片、跨媒介叙事、内容众筹、众筹点映、资金众筹等成为新的呈现形态和运作方式。其中纪录片的文本内容可以分布至多类媒介,受众则变为积极参与、恣意漫游的网络用户,纪录片的传播、读解、盈利范式都产生了改观。纪录片的跨媒介运作融合贯通各媒体平台,将叙事内容分拆至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让其文本呈现“网络化”“可进入”“体验式”的特征,为纪录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路向。
关键词: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网络传播 跨媒介运营 受众参与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作品评析
■心灵探索与精神抵达——《酗酒者莫非》舞台艺术的美学阐释/张荔
内容摘要:本文以《酗酒者莫非》舞台叙事和艺术呈现为研究对象,探究陆帕及其团队的思想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如何转化为舞台创作,即史铁生用文字酿造的“写作之夜”何以转化为陆帕的“戏剧之夜”。文章着重从对话与交融的跨文化改编、循环往复的环形结构和诗意的象征三个维度对该剧的舞台艺术进行美学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陆帕 史铁生 《酗酒者莫非》 舞台艺术 话剧评论 跨文化
《酗酒者莫非》海报
名家专访
■从“家国情怀”“中国影视民族化”到“第三极文化”——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采访人:杨卓凡
黄会林
黄会林简介:1934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各种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设研究”,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等。发表文化领域著作、文章约620万字;与绍武合作创作电影、电视、话剧、小说、报告文学等约320万字;编辑或主编出版书籍约1540万字;共约2480万字。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特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第二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北京市“师德榜样”等多项奖励。从上世纪80年代倡导“中国影视民族化”到新世纪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北国剧社”、90年代创立“大学生电影节”到新世纪创办“看中国”项目,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践行学术的大艺术教育理念,彰显中国文化自信,体现了对于民族、国家、时代的担当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9年第7期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7期的封二
《无边心潮》(纸本水墨) 2012年/贾又福《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7期的封三
《农家》(黑白木刻) 1939年/伍必端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7期的封底
《进化论美学》(摄影作品)/思澜 微评/田连元彩鸟衔魚入口,魚带玉珠两圜,
相生相克生物链,慨叹大道自然。
世间本多奇景,被人忽略一边,
摄者灵感抢瞬间,哲思短暂永现。
——调寄西江月(田连元 评书表演艺术家)
各位艺粉儿:
欢迎对本期或2019年《中国文艺评论》月刊选编篇目及封二、封三、封底的艺术作品留言微评。我们将选择5位微评鲜活生动、原创质优的艺粉,顺丰快递寄赠新近杂志两本~8月6日(周二)公布幸运名单哦!《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
● 2018《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本刊作者的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及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转载请联系微信后台或《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编辑部。
出版时间:每月25日
邮编:100083
邮箱:zgwlplzx@126.com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342/J
定 价:25.00元
—END—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胡一峰
美编:木子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艺术作品合辑(36组美术摄影书法图集)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想阅读《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网址建议收藏哦!zgwypl.com/zz/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