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沈鹏人文思想的艺术实践及影响

陆祖鹤 中国文艺评论 2021-11-26

沈鹏人文思想的艺术实践及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7期

陆祖鹤




No.1

沈鹏人文思想主要内容



沈鹏先生推崇儒家、道家、佛家的人文思想在文艺界的运用。他认为,儒家的伦理道德、道家的“无为”主张和佛家的禅宗思想,是文艺创作的思想资源,其思想内容与文艺的内在要求同音共律,如果将儒家主张的“仁义”抽取出来,与道家、佛家主张的“无为” “超我” “无我”的思想结合起来,将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助推剂”作用。沈鹏认为,儒家对艺术的传承在“美育”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需要重视道家和佛家“无私”“无为”思想。他说:道家很少专论艺术,但道家思想与书法的审美性质吻合。


沈鹏人文思想概括为九个字:即“尚自然、松束缚、扬个性”。


“尚自然”在沈鹏“人文思想”里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提倡文艺创作中的“自然”之美。自然美是不加修饰的浑然天成。沈鹏反对艺术创作中刻意的矫揉造作,他认为,现今的一些优秀之作,为何达不到古人那样的智慧与风范,原因是“刻意”成分多。他曾撰文将苏轼“无意于佳乃佳耳”“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的诗书创作思想夸为是“突破古人樊篱”;二是重视“无为”思想。沈鹏说:“老子主张‘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无为而治在艺术事业中的作用不可小看。三是倡导文艺创作中的平常心。沈鹏说:“人要保持一点清静、无为,要有点‘平常心’……少功利转而获得很大的艺术自由”。


“松束缚”即文艺家及文艺爱好者在创作上的思想解放。艺术家的思想不应受既成观念、思维方式、基本理念的束缚,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为后人赞赏,沈鹏借鉴蔡元培的思想,主张在文艺界实现创作上的思想解放,又借鉴了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魏晋时期文艺复兴的经验。他认为,文艺亦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书法是作者传达思想、情绪、情操、意趣的途径,是作者内心潜意识的流露。如果失去了创作上潜意识的自然流露,肯定会缺乏作品的生动和深刻。


“扬个性”即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创作个性是艺术家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个人气质的流露,创作个性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灵魂。沈鹏强调创作个性也是“以人为本”人文思想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充分体现和尊重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艺术思维和审美趣味的独创性。当然,文艺作品的个性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沈鹏说:继承必须是积极的继承,唯有积极的继承才是真正创造……,傅山、王铎都宗“二王”,却各具个性,丰富了“二王”。傅山又宗颜真卿,傅、王也成了一个支流的创始者。“原创”,更要求对前人的作品、艺术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去吸取,原创对个性和艺术共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沈鹏先生




No.2

沈鹏人文思想的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沈鹏成为文艺界学术带头人之后,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从此开始考虑、探索并运用适合于我国文艺发展的“人文思想”,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实施。


1.提出并践行了书法艺术普及和重点培养相结合。这个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沈鹏担任中书协要职后一贯创导的。他借鉴蔡元培在现代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的思想,于90 年代中期,在包括高中、中专、大学等学校陆续设立了书法课,社会公益和私立单位包括文化馆、培训机构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并在全国有关高校陆续设立了书法专业硕士、博士点。之后,于1998年在“北大与美育”座谈会、中书协第四届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中国书法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说,书法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从娃娃抓起等。沈鹏的倡导引起了广泛的响应。


2. “无为而为”思想兑现在引导上。沈鹏认为,“引导”的本义不是纯“无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要依据艺术的规律,才有利于真艺术的诞生。他说,艺术家完成和研究其艺术作品的过程,不管其结果如何,其实质都是实现独立人格的过程。如果过多束缚,艺术家在创作的起点上就告于失败。故对艺术家的引导,沈鹏主张“无为而为”的思想,即将儒家思想的“有为”和道家“无为”思想结合起来。他主张文艺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无为”,但对涉及思想性的本质问题重点落脚在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


沈鹏“无为而为”即“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


一是松绑,给艺术家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沈鹏对鲁迅 “在未有天才之前,先要有培养天才的泥土”的名言非常赞赏。他认为,在书法上应倡导书体和风格自由,给艺术家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并倡导佛教“无私”“无我”思想,消除创作中的各种束缚。


二是尊重,强调艺术创作中“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沈鹏说:“原创离不开继承,否则原创失去根基。个性不脱离共性,离开了书法形式美的共性,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沈鹏这里“个性”和“共性”有二重意思:一方面艺术“个性”不能离开形式美;另一方面艺术个性不能离开“本源”。比如书法不能离开以汉字为基础的“共性”,任何脱离了艺术的形式美或离开艺术“本源”的个性,都失去了艺术的根基。


三是独立,主张艺术研究于政治之外。艺术研究主要是指研究艺术的外在形式:书法、绘画是研究其造型;表现艺术是研究其音响、节奏、旋律和体态;文学艺术研究主要是研究语言表现方式或其思想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这里的研究不存在思想性的涉及。沈鹏因此认为,宽松既是艺术学术研究和文化创造的动力,又是学术研究和文化创造的目标。


3. 采取“艺内艺外”紧密结合的办法。多读书,增加自身“阅历”不是新论,2009年,沈鹏将“书内书外”四个字列入书法教育工作的“十六字方针”中。他认为,“艺内”的学习,不仅包括笔墨技巧和色彩的运用,还要了解各艺术流派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艺外”的学习内容就更广泛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特别是文学、诗词等。沈鹏说:“任何人的书内和书外都是分不开的。再扩大一点,要增加很多文史知识,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看得或懂得越多越好。”此外,“艺外”的学习还包括生活阅历的积累,沈鹏说:苏东坡在黄州被流放期间,在画、书法、散文等方面的创作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来自其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的铺垫。


4. 强调艺术家的道德修为。道德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组成,艺术家的道德要求应是综合道德素质。沈鹏认为,道德与艺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道德往往会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体现出来。沈鹏说,“在孔子眼里,显然君子和小人真正的区别在于道德修养和人品。孔子认为君子的道德和修养,包括独立人格、责任意识、入世意识等多方面。”沈鹏所言可看出,道德既有作为艺术家在做人方面的“浩然正气”,也有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沈鹏临《居延汉简》局部




No.3

体现在沈鹏诗书文中的人文思想



沈鹏自幼学习书法、绘画,中年开始涉猎诗词创作和文艺评论。其诗、书、文深得广大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并得到了赵朴初、启功等名家的赞赏。“赵朴初先生曾赞其书法‘大作不让明贤,至所欣佩’,而启功先生也曾回忆,‘仆获交沈鹏先生逾三十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所作行草,无一旧时窠臼,艺贵创新,先生得之。’”当代文艺评论家郑伯农对沈鹏诗词评价是:沈老在诗词上的成就绝不亚于书法。沈鹏一生诗书文创作数量之多:诗词创作量超千,文艺评论、杂文等达数百万字,书法更无以计数。沈鹏先生的诗、书(画)、文体现了三方面的人文特点:


第一,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强调个性的张扬。特别在沈鹏的书法风格上追求浪漫,草书千丝连笔,隶书笔画伸缩随意,楷书则有委婉、收敛,具极高的悟性。虽然他临帖和模仿不多,但读帖和读诗却不少。有说学习书法“三分临摹,七分读帖”,“读”比“临” 更重要、更关键。读帖,使大脑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后,不管是“临”,还是“书”,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学习名家名帖,不能不拘泥于此。他说:“重要的不在摹仿多种字体与书风,而要善于融会贯通,独辟蹊径。” 他撰文赞赏冯亦吾书法创作观,他说“冯老书法创作观概括为‘有规矩,无巧’,‘规矩突破,方是巧’,这是很有见地的辩证观念。”沈鹏的诗词则介于浪漫和婉约之间。虽作诗大多尊重旧诗体的“平仄”和韵律,但对这种规矩,沈鹏亦十分无奈。他说,“整套严谨的格律,与当代生活相去渐远。”“旧体诗词同样自律性十分严格:除却‘镣铐’,不成其为格律诗;仅以屈从‘镣铐’为能事,写不出好的格律诗……”沈鹏把旧诗体作诗规则说成是“镣铐”,又大力赞赏冯亦吾“规矩突破,方是巧”的创作观,实乃其独特人格和个性的彰显。


△沈鹏 自作联


第二,融通各艺术手法,寓情感于灵活想象之中。沈先生善于广收博取、融会贯通。“融通”两字 “难”在于有没有学识修养的“本源”。沈鹏惯用诗书文与其他学科和自然界现象之间的融通,还善于诗书文之间的融通,他经常倡导各种知识的活用。他说:“苏东坡画竹子,拿朱红来画,有人说,竹子没有红色的,苏东坡问:竹子有黑颜色的吗?……要知道,我们的思想有很多局限……”2016年春节,沈鹏在《猴年贺岁》诗中写道:“千钧棒启百花春,草芥陈年八股文。立地抛开紧箍咒,蟠桃盛宴乐尝新。”短短28个字反映出他跳跃式并善于融通的思维模式,借猴年阐发内心积淤。“紧箍咒”喻“八股文”,抛开规矩,乃皆大欢喜。并在扇面上用伸张形式的隶书笔法,将其诗词的思想内容发挥到了极致;沈鹏还善于将“虚实”关系和音乐、诗词中的“韵律”起伏等手法在艺术创作中互用。比如,他认为书画中的“虚实”用到诗词创作中,就是诗词创作中“三分”“七分”“十分”,诗词中的“三、七、十”与书画中的留白、无形、意连都是出自“虚”字。他还认为,绘画要有言外之音,画到十分,意思就没有了,书法更要求言外之意。当然,沈鹏强调的“融通”并不是生搬硬套,无病呻吟的“哼哼”则适得其反。

△沈鹏《猴年贺岁》


第三,言志与抒情结合,体现当代文人的“家国”情怀。沈鹏将诗书(画)紧密结合,体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渗情于诗、藏情于书(画)的诗书画统一的良好效果。沈鹏外表淡然寡言,但内心热情奔放,他的诗书文浪漫与婉约结合,他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一往深情。所以体现在书法上,他选择写狂草;在文学上选择攻散文、诗词。他认为,草书和诗词虽然涉足难度大,但他们最能表达其性情。他运用了难度最大的文艺工具,用最深厚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沈鹏读《甲午殇思》后作诗:“新书莫作时装看,血火狼烟思国殇……”蕴含着沈鹏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情和忧虑,他希望国人能吸取中国大片海疆为日本所窃据的惨痛历史教训。他还对环保问题、人类命运问题,对民族劣根之批判以及对启蒙精神之呼唤等分别作《长相思•雾霾严重》等数十首诗词。且他作诗必提笔书法,生动随意。在2003和2020年发生的两场疫情中,迈入高龄的沈鹏依旧心怀忧国之情。2003年,他为疫情写下了《2003年春秋之交随想》和七律二首,警示人们要敬畏自然。2020年,在疫情开始至2月末,共撰写防疫五绝十首合为一组,又有古风、律诗等数首。其“力促写加油,分担乐与忧,隔墙思远道,诺亚共方舟”等书诗笔墨沉重又激昂,倾注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沈鹏先生作品(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官网)





*作者:陆祖鹤,单位:上海市委宣传部研究室

*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7期(查看目录)文章《沈鹏人文思想的艺术实践及影响》



审核:胡一峰

责编:王朝鹤

杂志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最近热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2020年新会员名单公示

20分钟读懂中国评协6年发展足迹(上篇:2014-2017)

20分钟读懂中国评协6年发展足迹(下篇:2018-2020)


【相关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点击联系开白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7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重磅|《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刊扩展版

“中国最美期刊”《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沈鹏先生的文化忧思对当代书法的启示/白锐

当代书法审美的包容与重塑/言恭达

《中国文艺评论》|从“国展”看“传统书法”的审美取向/李洪智 高淑燕

《中国文艺评论》|书法欣赏中的审美价值/朱以撒

《中国文艺评论》|如何看待“展厅书法”与厅壁传统/ 杨频

《中国文艺评论》|“80后”书法群体“画像”/杨勇


新媒体三组,长按识别关注▼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艺评中国”

artviewcn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阅读原文”,查看杂志电子版~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