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进化史面临挑战:盾皮鱼根本不是我们的祖先? | Systematic Biology 论文推荐
也许是时候重新寻找我们的祖先了。
来源:science alert
翻译:访冬
审校:寒雨
盾皮鱼( placoderms)是一类形态多样、身披甲胄的早期鱼类,一般认为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脊椎动物的祖先。
最早的脊椎动物没有下颌,盾皮鱼是最先进化出下颌的鱼类之一。这一进化上的突破让它们成功地适应环境,迅速占据了水生环境。
盾皮鱼统治水域长达7千万年,却在3亿6千万年前突然灭绝,给后起之秀硬骨鱼(osteichthyans) 和软骨鱼 (chondrichthyans)让出了发展空间。
难道我们都是身披盔甲的鱼?
很多研究坚持认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脊椎动物都是从盾皮鱼进化来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形态上的关键特征(例如独特的下颌、头骨和头脸比例等),都应该能够在盾皮鱼祖先身上找到痕迹。
但新的进化树显示,经历了繁荣和灭绝的盾皮鱼其实是进化中的一个盲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如果这一假说成立,则将需要对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的诸多问题彻底反思。
Benedict King/Brian Choo/Flinders University
进化树(描绘物种间谱系关系的一种图示)可以揭示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颇受科学家青睐。例如,利用进化树,我们可以得知人类如何从类人猿进化而来,而HIV又是如何扩散至全球的。
进化树通常根据物种的遗传信息绘制,而 DNA 只能从近期的化石中提取到。显然,给已经灭绝的动物们绘制进化树困难重重,古生物学家通常依靠化石中保存的骨骼特征推测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基本上,拥由大量高度相似特征的物种,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然而经过了亿万年的风雨,物种的化石记录通常残缺不全,这给绘制进化树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研究盾皮鱼、无颌鱼类和其他早期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则更加艰辛,它们之间形态差异实在太大,解剖比较十分困难。
想象一下,你要怎样对牡蛎、甲虫和蓝鲸的相同结构进行鉴定和比较?这就是我们在比较早期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推测谱系关系的新方法
新方法的引入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这一推测谱系关系的新模型综合了解剖特征和其他信息,例如化石的地质年代和物种进化的程度。
古老原始的化石一般处于进化树底部的分枝,而年轻的高度进化的化石更可能处于接近树冠的分枝上。
鉴于比较无颌类和有颌类脊椎动物特征的困难,这一模型可能比仅考虑解剖特征更好。
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与其他研究完全不同的结果。盾皮鱼并不是其他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祖先,反而是一个没有现存后代的单独侧枝。
John Long/Flinders University
新的进化树对脊椎动物进化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进行了重新思考。例如,盾皮鱼的生殖系统具有骨质外生殖器,可完成体内受精,而其他早期有颌类脊椎动物似乎都是体外受精。
如果盾皮鱼是其他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祖先,那么盾皮鱼的繁殖方式(体内受精)应当是首先出现的,随后才被体外受精取代。根据大部分生物学家的理解,事实情况应该与之相反,体外受精出现在体内受精之前。
但如果盾皮鱼是特化的侧枝,那么情况就比较合理了。体外受精是较为原始的方式,体内受精是盾皮鱼这一进化盲枝的特化特征。
新的进化树还暗示,现代脊椎动物脸部的进化似乎比原设想更加复杂。另外,盾皮鱼的颌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原始。实际上,我们自己的下颌骨,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盾皮鱼特化的颌骨更加原始。
那么,我们的鱼类祖先到底长啥样呢?
如果盾皮鱼不再是我们的祖先,那谁才是呢?我们的研究显示,可能所有已知的有颌类脊椎动物类群都不是。
并且,真正的有颌类脊椎动物祖先很可能具有硬骨鱼、软骨鱼和盾皮鱼的综合特征,就像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既不是人也不是黑猩猩,而是兼有两者特征的独特物种。
新模型还揭示出,在有颌类脊椎动物首次出现化石记录之前(大约4亿2千4百万年前),它们很可能已经经历了迅速的进化。
为了解决有颌类脊椎动物的起源,找到这一时期的化石是关键。
中国发现的新化石记录已经为研究带来了惊人的进展。这些化石属于已知最古老的有颌类脊椎动物,具有盾皮鱼和硬骨鱼的综合特征,这可能已经是我们推断有颌类脊椎动物祖先形态最好的线索了。
目前,由于所使用的方法尚未成熟,还没得到古生物学家的普遍接受,因此对该文章的评论可能有所分歧,这些争论在未来也还会继续。
但广泛认同的是,这项针对盾皮鱼等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开展的研究,对于揭示当前地球上丰富多彩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进化历程是至关重要的。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alert.com/our-ideas-about-vertebrate-evolution-challenged-by-a-new-tree-of-life
进入 http://keyanquan.net/thesis/detail/501 查看相关论文详细信息
与更多同行讨论
也可提取下方二维码
阅读更多
▽ 故事
· 让期刊 IF 从2暴涨到50,这篇“神文”是怎么做到的?
▽ 论文推荐
· 科学家首次测量反物质氢原子光谱 | Nature 论文推荐
· 8500米高空的量子自由落体 | Nature communication论文推荐
· Jennifer Doudna 等发现新 CRISPR-Cas 系统,已提交临时专利申请
▽ 论文导读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