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在培养上个世纪的人才,但社会需要的是新世纪的人才”:就业难题新解

2017-11-26 陆向谦 科研圈



本文是科研圈科研职业发展直播系列节目第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积累实战经验,收获理想offer?”直播现场的文字实录。本期主播为:


陆向谦  清华大学创新创业课程教授



| 写在前面 |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7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795 万,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而且,毕业人数将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身为浩荡毕业大军的一份子,却局限于科研理论,缺乏实践经历,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不知道如何才能接触工业界,实战积累经验,收获理想的offer?


为什么大部分毕业生(包括很多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好的学以致用的工作,酷的公司又找不到人才?


在 “科研圈” 11 月 10 号的直播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陆向谦教授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当下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前就业难的解决方法。他独特的观点或许能够带给你新的启示。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数据:这是美国的塞托瑞斯尔,也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发布的总的学生贷款金额的数据。



这张表上的贷款总额就是所有学生借钱还没有还的数目。在 2000 年到 2016 年间,它增加了 20 倍,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在这 16 年间,美国的人口在学生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能力偿还学生贷款。大家毕业就失业,然后学费还很昂贵。在以前,要是好好学习肯卖力气,考上了名校,学个学位肯定会有工作,因为你是有技能的。但是从这个世纪以来,毕业了,连名校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就别说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了。


图上的信用卡贷款在 16 年内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在 1 万个亿左右,但是学生贷款已经 1.4 万亿,所以这就说明美国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起码是处于 unemployed 或 underemployed 的状态。什么叫 underemployed?举个例子:我女儿一个同学是伯克利大学学生物的,毕业了,找不着工作,于是教游泳,挣最低工资,也就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叫 underemployed。


这同学这么聪明,这么努力,然后在伯克利成绩好,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如果进了伯克利,费了半天劲儿,学习这么艰苦,学完了以后也找不到工作,那为什么要读这书?不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浪费钱财吗?钱是一回事,但是你的青春呢?


然而这只是美国的问题么?咱们说说中国,有一次我请了先声药业的创始人兼 CEO 来讲案例,因为他是做医药的,清华生命科学院来了一群学生,北大还来了好多学生。当时一个清华的女生就很愤怒。她在清华读了四年本科六年硕博,才知道自己一路在追求卓越,实际上已经走到平庸了,为什么呢?她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工作。清华生物学院毕业 90% 的同学做的跟生物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为什么大部分人失业?什么变了?这是谁的责任?


有的同学说市场需求消化不了这么多学生物的学生。有的同学问,一定要学以致用嘛?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好问题。我认为一定要学以致用,同学们拼命的学了十年,在实验室里没黑没白的干,要是另辟蹊径为什么不早点另辟蹊径呢?如果说市场不需要这么多学生物的学生,那为什么这么多同学还整天在往上冲呢?比如说,这位同学你功课都很棒,你这么聪明,你冲上拿诺贝尔奖吧。可是诺贝尔生理学奖谁拿到了?中国只有屠呦呦拿到了。咱们清华有个学生是内蒙的状元,玩起了直播,这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位同学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路优秀,一路追求卓越,那为什么不早点玩直播呢?要是初中就玩直播,肯定早玩火了。


同学里还有汽车制造系的吧?我们现在都在说 zero emission,都在计划怎么让冒气的车退出市场,居然还有人在学汽车内燃机设计。那谁能找到工作?在最近这几十年,实际上起码在本世纪开始,整个经济走入创新经济,可是我们的教育呢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我们的教育在培养上个世纪的人才,但是整个经济的需求是新一代的人才,所以这个就是大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工作,但是新经济的公司又找不着人才的原因。


毕业生找不到学以致用的工作,新经济公司找不到人才


硅谷的公司明白,在这个经济形势下想竞争靠得就是人才,这些公司的资产就是人。所以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些人哄好。一日管三餐,专门请厨子给你做。管吃管玩公司里头还有游乐场。要休假你就休假,工作时间不限制。为什么?因为他们太缺人才了。


清华的学生是考知识点进来的,但是在这个社会下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有的同学说“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工作”,那么学习的意义不在工作,那是在什么?我认为学习就是要让同学们对社会有贡献。我现在好像挺急功近利地老说钱,但钱能表现你对社会的贡献。有的同学说上完学可以留校。学生物的人,清华大学的大概有机会,但是这么多学生物的,每一个教授的职位大概起码有十个 Postdoc 竞争吧。咱们知道,基础学科的每一个教授的职位,起码有十个博士后在等着。这些人都留校,社会培养人才是干什么的?就是都留下挤在学校里?现在情况是这样的,找不到工作,读完硕士读博士,读完博士都 30 多了,然后社会更不需要你了。公司招个博士,缺少职业技能,还得现学。可年轻人都比他们学的快。


这是世界银行的数据,他们预测将来一些工作要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数字超过了 3/4



如果在座的同学你是现在有工作,而且挺喜欢你的工作,你想想你的工作是不是那 3/4 将要被取代的?实际上在以往的十几年,社会上的工作已经被取代了相当一部分,未来还有一半工作要被取代。


世界早已经进入 21 世纪,但是教育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那你一定会问,21 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今天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传统的行业实际上就像这数据说的,这些工作在 disappear。举个例子,我现在已经在通过互联网同时教四五个学校的创新创业。一个好的老师,就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学校授课。所以传统行业比如老师,留下他们干什么?没事可干。所以传统的行业不需要这么多人才,新的公司又找不着人才,这是冰火两重天。新的公司,像硅谷这些公司,像阿里巴巴腾讯甚至这些新的创业公司,它们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怎么培养他们的人才?在中国还是高考筛选,但是筛选机制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筛选实际上分数是不重要的,像斯坦福哈佛这些学校,他会看你有没有成功的苗头。比如比尔•盖茨进了哈佛,其实他在中学的时候,编程已经小有名气了。Facebook 扎克伯格,他在中学时已经做了个东西在 PC Magazine 得奖了。他们是靠这些进的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学校。


你想要一个很好的 Career,那应该怎么教育?同学们应该怎么学习?真正的创新是走出别人没走过的路。那新的教育怎么样培养这种创新人才?包括拿诺贝尔奖。By The Way,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诺贝尔奖吗?大家应该追求的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我觉得现在当然需要有人去拿诺贝尔奖,但是与此同时咱们有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人才,有雷军这样的人才,我们都更需要是这样的人才。这几年改革开放成功,中国经济是靠这些人搞上去的。怎么培养新一代的人才?没有那些理工知识储备,谁能支持起工业大国。可是为什么社会不需要呢?我们得承认市场。知识不好吗?比如清华大学的博士,很会写论文,然而社会不需要。


我认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用的东西,整个社会在转型,你是学新一代的知识还是上一代的知识?我们整个教育实际上做的不错,但是还是在学上一代的知识。所以新一代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要减少基础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缺什么人才培养什么人才。


同学们,你们要想想学的东西社会需要不需要。你要跟学长聊一聊。比如说你进了清华生物系,就要去跟那些已经快毕业的人聊聊,问问工作好找不好找,读生物值不值得,以及应该怎么学习。新的经济下教育应该是这样,就是创新时代的教育方法。比如说别人已经做了微信,你再做微信就晚了。别人已经做了淘宝,你再做淘宝就晚了。以后的资源凡是不创新的事机器都能做了。机器现在越来越聪明,AlphaGo 把围棋大师都打败了。机器这么有本事,所以我们只能做创新。在创新时代,学理论不如学案例,学案例不如做案例。


创新时代的教育方法


每学期我的创新创业课基础就六节理论,然后就是学案例。比如说上个礼拜就请美团的第 10 号雇员沈鹏。他从美团出来,然后创业叫水滴,水滴互助和水滴筹。他以前是负责美团外卖,美团和大众点评 50% 的单子是沈鹏跑下来的。所以他在朋友圈里说他准备辞去工作出来创业,然后大家不问项目钱就打过来了。最后筹到了 6000 万,就是因为这人有本事。学这种本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学理论不如学案例。我就带着同学们做项目,举个例子,现在人工智能推送很火,我们就做这个,然后现在小程序开始火起来了,我们就上小程序。


大部分同学,起码学了创新创业,也可以自己去找工作。我做出来就是做最好的。浮现出来的这些独当一面的人才。有个女生说我 28 岁了,我能有什么机会,我出去以后可能去的地方跟生物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也想生活,我唯一的方法就在实验室里,还是被安排没黑没白的干。能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是因为学得好。一般的学校学生物的,哪有可能去做博士后?就算你读博士后,工资还不如建筑工地小工的工资高,怎么结婚生子。


大学以后赶快制定个计划,然后就去实施,别等。现在缺人才,太缺了。出国了以后就能在美国站住脚吗?大部分人站不住脚,没有工作,连美国人都找不着工作,所以中国人为什么找得着?你得学新东西。如果你人生要调整十次,你得调整的快点,然后下一次调整得更快一点,如果要失败,就失败的早点、频繁点。这样你能很早摸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人才。所有成功的人,比如盖茨扎克伯格巴菲特都是很早找到自己的最适合做的事。


我们中国有一个教育制度,蛮好的,就是大四的时候实际上没课你可以出去实习,实习完了以后人家拿你当回事,给你高薪,要给你股份而且你喜欢就在那公司干,不行的话再回来。举个例子,我跟教育部一些官员们在一块吃饭,话里话外说“陆老师,我怎么把孩子送到国外”。我心里说你们是教育部的,你们都不信这教育系统,你们认为这系统是失败,送到国外就解决问题了吗?你也不知道国外的系统。总而言之,比中国好点,他们这么想。


这世界太需要创新人才了。不会编程可以不可以?当然了。互联网公司不都是程序员,因为现在程序员需求量越来越少了。现在编程这个技术比如说小程序,只要一个人。每个人编一个小程序。谁做的好我们就用谁的。所以剩下的呢?有好多事可做。


举个例子,我老说这个产品是一,营销是一后面的零。在我毕业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原先的金领工作,眼看着就要被计算机取代。人打键盘怎么会比机器来得快?怎么会比机器聪明?机器可以不出错地工作 24 小时,人会出错啊。清华大学大家也没有考满分进来,所以人不可能有机器准确。那再讲一个例子,就是我在课上曾经请过一个嘉宾,他们拿他们的机器去考试,结果考出来的比人快的多,甚至英语是满分。就是说如果现在机器还没能追上清华大学的学生,将来马上就能追上。所以我们需要学机器不会的东西,进入创新行业。创新行业肯定要增长,其他的行业要缩水。现在都在发展所谓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也在不断被机器代替。最后只剩下我说的第四产业:创新行业。这个行业的人才怎么培养的?那就学案例,做案例。世界在变,越变越快是指数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有进入创新行业。


无数名校高分同学,在追求卓越中走向平庸 


很多清华的同学就是在追求卓越中,突然发现自己很平庸,连工作都找不着。因为教育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这并不等于没有工作(岗位)啊,新经济工作找不着人才。硅谷和国内的公司求贤若渴,提供了这么多的福利,就为了把人才吸引进来。因为在创新经济下就是人才的竞争。


要到国企混日子也不是不可以。清华同学特能考,想考公务员,就能考公务员,想进大型国企就能进大型国企。但是清华同学的机会成本其实挺高的。在坐的不都是清华的,高考把你捋在外头,不等于你不能进入创新行业。马云也不是名校毕业的,马化腾也不是名校毕业的。有的同学说未来资源被资本家掌握,我不同意。上个世纪资源是被资本家掌握。举个例子,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它代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巅峰。然而他破产了。他是没钱,整天就去找资本家要钱才能建立他第一套电力系统。比如说做一个福特汽车制造厂,光能做,光有聪明有什么用?汽车制造厂要多少钱?所以那个时代需要资本。然而现在资本越来越不重要。我们看一个数据,咱们拿数据说话。



细数以往的十年内成立的公司,也就是 2007 年以后成立的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市值或估值做到超过一百个亿美元的公司,就只有 14 个。咱们说说中国公司。美团的第二次启动,资本有多重要?实际上就是几个哥们就在华清家园租了一块地儿。王兴用他当时卖了校内的钱就做起来了。比如说 Snapchat 的这个项目,实际上就是他的创始人在放暑假的时候在他父亲家,就在家里用一个笔记本电脑就做出 Snapchat,结果一下就火起来。这里头有资本什么事儿?是资本去追的他。在过去,你要想做事,你先得把钱凑齐,然而现在不一样了。资本现在其实是处于弱势。沈鹏拉到 6000 万的投资,是因为他这个人,人家投的是这个人才,是他的本事。沈鹏也才毕业六年,他毕业了就加入美团做几年,然后出来创业。大部分创业都是这个路子。这些公司大部分看只有斯坦福是有很多在校生创业,然而斯坦福的学生实际上往往已经在中学时候就玩起来的。其他的都是在一个公司锻炼几年,比如说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就是在阿里巴巴锻炼了几年。所以我的方法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同学们进入一个正在崛起的公司,在那跟它们摸爬滚打,学会创新。如果这公司起来,你就能得到财务自由,如果这公司没起来,就再换一个。那个这个公司要不起来一两年就知道了。


走上没人走的小路,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我的理论之一,叫非常规自我实现。创新必然是走出你自己的路。哪怕再好的路,比如说一路追上去拿诺贝尔奖,如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大家都去走,那么它就不是好的机会了。只有你看见好,别人没看见的,那才是好机会。


说起人文来,Robert Frost 有两句诗我觉得特别好——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实际上人生往往站在岔路口上,一条是康庄大道,一条是小路。我看到一条小路真不错,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不去走?我觉得你就向小路走出去,如果这小路是失败,你就赶快掉头。但是只有小路上才有可能有大的成功,因为这块竞争少。Steve Jobs 说 follow you heart。你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失败。比如你天生你喜欢打篮球,你就打着上瘾,你冲上去呗,也许你就成。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做结尾其实挺好的。


有一位女生在我的课上,说起时装艺术,说的眉飞色舞,然后我说那你是哪个系的?突然她就沉默了一会儿。她说我是无线电系的。然后我说你这么喜欢时装艺术,这么喜欢时装,你为什么学无线电?又是一个很长的沉默,然后说,我父亲说我数理化这么好,不学无线电可惜了,所以我就学了无线电。这种故事在清华反复上演,也在你们身边上演。


我再讲一个故事,当时我在人大附中,有个同学说他在音乐上非常有天才,但是他的父母跟他说你非常聪明,你这方面确实有天才,然后你数理化也不错。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音乐天才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变成贝多芬莫扎特的,但是你按数理化这条路走下去,你起码能考上清华大学或其他名校,这样你的前途才明确。我当时说我要是你的父母,我就不这么说,我说你就是贝多芬,就是莫扎特,你赶快冲上去,你冲上去。如果不成赶快知道不成。如果人生需要十次调整,你赶快失败,失败的快点。但是你如果冲上去,你就有成为贝多芬莫扎特的机会。为什么中国人都没有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人才?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太求同。这女生听完我的话就痛哭流涕就收不住了,怎么也拦不住,我的课都没法讲,嚎啕大哭。


所以同学们,如果你站在这个路口上,你还等什么,冲上去吧。音乐是实际上是要很早追求的,我认为音乐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教育,所以贝多芬莫扎特的父亲都是琴师。编程技术应该是在大学之前就开始培养。比如说我教我孩子编程都是中学。但是你要做,比如说网络营销,刚才做艺术做人文,实际上大学阶段培养这些能力正是时候。今天就讲到这,多谢各位。


对陆向谦老师的创业课程感兴趣?

关注公众号“陆向谦创新创业实验室”,获取更多信息


阅读更多


▽ 故事

· 盘点学术泰斗们的毕业论文:搞瘫网站、迷之标题、开创研究新领域

· 让写论文变得高效和愉悦:从0开始写Paper的10条“奥义”

· 你有勇气在40岁转行吗?

· 2篇论文引发的“血案”:斯坦福教授状告美国科学院,索赔千万美元

▽ 论文推荐

· 能否相信电话那头的他?这些蛛丝马迹让你慧“耳”识人 | PLoS ONE 论文推荐

· CRISPR 培根:中国科学家培育转基因低脂猪 | PNAS 论文推荐

· 拓扑绝缘体的神奇世界(进阶篇)

· 你害怕所以我害怕:狗狗真的能闻到我们身上的恐惧,然后它们也开始恐慌了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1 月 09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11 月 10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