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朗普政府想让美国资助的论文全部免费开放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科研圈 2020-02-08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学术出版


特朗普政府想让美国资助的论文全部免费开放


美国白宫。图片来源:白宫官网


有消息称,美国白宫正在考虑制定一项政策,将使得所有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一经出版即可免费阅读,这引发了学术出版商的抗议。


目前,美国出版商协会(包括美国化学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和 Wiley 等在内的 125 家学术出版方和科学协会)和位于英国的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协会均致函特朗普政府,抗议此项可能出台的政策。出版商认为,这样的举动将阻碍同行评审过程,扼杀科学创新,并使学术出版业务陷入混乱。


美国并未加入欧洲多国参与的论文开放获取计划 Plan S(该计划要求 2021 年起受其成员国资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在发表后免费开放),目前尚不清楚这项尚在传闻中的政策是否有意与 Plan S 呼应,或者只是要求研究论文必须能够免费阅读。


2013 年,奥巴马政府曾制定过一项政策,要求所有由纳税人资助的研究论文在发表后 12 个月内必须通过网络公开。但一些支持开放获取运动的科学家认为该政策的力度远远不够。Nature 报道,目前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言人克里斯蒂娜·鲍姆(Kristina Baum)拒绝就政府是否正在考虑改变开放获取政策发表评论。(Nature, Science


相关阅读:

- 爱思唯尔与卡耐基梅隆大学达成美国首个开放获取协议

- 加州大学31名教授宣布停止Cell等刊编委工作,敦促爱思唯尔尽快与校方达成合作

- 爱思唯尔切断加州大学访问权限,研究者将无法获取Cell、Lancet最新论文

- 无数科研人仍在无偿为这个行业打工:加州大学为何拒绝续订知名期刊



· 基金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设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最高可获 300 万元资助


图片来源:Pixabay


12 月 23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202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该指南指出:基金委根据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战略部署,开始积极探索建立对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的非常规评审机制,设立了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原创项目),以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加速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据悉,原创项目分为专家推荐类和指南引导类两种类型。资助期限一般为 1-3 年、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 100 万元/年。专家推荐类原创项目在申请时不限研究领域或方向,可随时提出申请,但需要两位具有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或两名基金委工作人员提供详细推荐意见。指南引导类原创项目则需要按照基金委每年发布的“申请指南”进行申请,2020 年度计划资助方向为“肿瘤研究新范式探索项目”


具体规定与内容,请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科技奖项 


201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拟入选项目开始公示


12 月 23 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示了 2019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拟入选项目名单,共有 10 个项目拟入选,公示期为 2019年 12 月 23 日-27 日。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活动从 1998 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的主要目的是推动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同时促进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今年进入公示的 10 个拟入选项目来自 9 所高校,其中 8 所为双一流高校,中山大学共有 2 项拟入选,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各有 1 项拟入选。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高校,上海科技大学有 1 项拟入选。从项目负责人来看,瞿礼嘉、张军、李言荣、陈发虎、南策文、饶子和、吴立新、路军岭、王雪华、马骏等均为各自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学家。


具体拟入选项目名单,点击这里查看。(教育部、青塔)



· 粮食安全


食物产量增长 80%,才能养活 2100 年的地球人


在一项发表于 Plos One 的研究中,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要满足 2100 年地球居民的生存需求,届时的全球食物产量需增长近 80%其中,60% 的增长源自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根据预测,2100 年时,全球人口将达到 110 亿;此外,18% 的食物需求增长来自人类身高及体重的持续增长,换言之,个体平均的食物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如果不能满足,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全球不平等。(环球科学)



· 引力波探测


中国第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入轨,“天琴计划”进入太空实验阶段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研制现场。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澎湃新闻


12 月 20 日,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被送入太空“天琴一号”的正常入轨,意味着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


“天琴计划”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提出,该计划希望, 2035 年前后在距离地球约 10 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 3 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 17 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在太空中建成一个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引力波。


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研究小组开展了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任务的预研,并制定“天琴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2016 年 2 月 21 日,中山大学正式发布“天琴计划”实施路线图“ 0123 计划”。“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介绍,“ 0123 计划”已进入“1”,其中“1”包括发射单颗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和单颗天琴探路者试验卫星,“天琴一号”卫星正是这个“单颗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试验卫星”。


据 “天琴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张立华介绍,“天琴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由国家立项、高校牵头的技术试验卫星,也是国家正式立项的第一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试验卫星。(澎湃新闻)


——END——



▽ 精彩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