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武汉封城使数十万中国人免于感染|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4-10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型冠状病毒


《科学》:武汉封城使数十万中国人免于感染


图片来源:Pixabay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一项研究,认为自 1 月 23 日起实行的封城等措施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总病例数减少了 96%,对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题为“中国 COVID-19 疫情暴发的最初 50 天内传播控制措施的调查”(An investigation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during the first 50 days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由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 15 家机构的 22 位科学家联合完成,最初于 3 月 10 日在预印本平台 medRxiv 在线发表。研究团队估计,武汉的封城将疫情扩散到其他城市的时间推迟了 2.91 天(95% 置信区间:2.54-3.29),从而推迟了中国其他地区的疫情增长。而和启动控制措施较晚的城市相比,提前采取措施的城市在疫情暴发的第一周报告的病例数减少 33.3%。

 

在这项调查的干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暂停市内公共交通、关闭娱乐场所和禁止公共集会。研究认为,截至 2 月 19 日,也就是疫情首次公开通报后的第 50 天,上述措施让全国避免了数十万病例的暴发。如果没有武汉出行禁令或国家应急响应,到 2 月 19 日,即疫情暴发的第 50 天,在武汉以外地区确诊的 COVID-19 病例将达到 74.4 万例(±15.6 万)。

 

作者们同时强调,中国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面临感染 COVID-19 的风险,放松控制措施可能导致传播死灰复燃。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田怀玉副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动物系 Christopher Dye 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动物系 Oliver G. Pybus 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 Bryan T. Grenfell 教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馥瑞研究员。(Science,科学网)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来几天将达 100 万例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4 月 1 日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过去几周来导致全球新增确诊病例呈指数级增长,过去一周全球死亡病例增加了一倍多,疫情几乎遍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未来几天全球确诊病例将达 100 万例,死亡病例将超过 5 万例

 

谭德塞呼吁帮助非洲和中、南美洲地区国家更好地应对疫情。他同时呼吁各国政府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确保弱势群体在这场危机中获得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由于新冠病毒属全新病毒,目前仍存许多未知,世卫组织再次呼吁各国加入其“团结试验”,该试验将比较 4 种不同药物或药物组合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由于不同国家对在社区层面使用口罩存在争议,世卫组织宣布将更广泛地收集现有证据,继续评估使用口罩对控制疫情在社区传播中的作用。(新华网)



清华大学:新冠肺炎疫苗、抗体药物 5 月底可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4 月 1 日,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清华大学张林琦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和抗体药物取得重要进展,5月底均可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邓宁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清华大学从诊断、治疗、防控、善后四个环节着手部署组织了 8 个抗疫科技攻关突击队,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令人振奋的重大进展。其中,张林琦团队对细胞受体与病毒突刺受体的结合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分离出 200 余株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病毒载体的腺病毒疫苗和 mRNA 单克隆抗体药物,并与相关药企打通了研发、试验、生产的全链条。5 月底,疫苗和抗体药物均可进入动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阶段。(中国新闻网,科学网)



疫情通报:4 月 1 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72736 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4 月 1 日 10:00(北京时间 4 月 1 日 17: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72736 例,新增死亡病例 4193 例;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23626 例,死亡病例 40598 例。(世卫组织)


*国内最新数据请等待国家卫健委通报,通报更新后我们将在评论置顶中补充。



· 天体物理


哈勃望远镜发现中等质量黑洞的最佳观测证据


一颗恒星被中等质量黑洞(IMBH)撕裂的艺术示意图。图片来源:ESA/Hubble, M. Kornmesser


3 月 31 日在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发表的一项研究宣布,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找到了迄今为止证实中等质量黑洞(IMBH)存在的最强有力的证据。主要研究者为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hampshire)的林大成(Dacheng Lin)。

 

IMBH 的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 5 万倍左右,介于超大质量黑洞和恒星级黑洞之间。它们非常难以发现,长期以来一直是黑洞演化研究中的“缺失环节”。研究团队使用哈勃望远镜,追踪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和欧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顿卫星的前期观测结果。他们通过哈勃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证实,一个名为 3XMM J215022.4-055108 的 X 射线源并非位于银河系,而是位于另一个星系边缘的一个致密的星团中,这正是理论预测存在 IMBH 的地方。接下来,林大成和他的团队计划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ESA/HUBBLE INFORMATION CENTRE)


整理:梁珏瑜 甄婷 戚译引

编辑:戚译引


——END——




▽ 精彩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