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发现猫能感染新冠病毒,能否“传人”尚无证据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4-10

“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型冠状病毒


研究发现猫能感染新冠病毒,能否“传人”尚无证据

 

图片来源:Pixabay


一项最新的预印本研究证明,新冠病毒会感染猫,并且能够在猫和猫之间传播。狗也会被新冠病毒感染,但情况比猫轻微;而鸡、鸭、猪没有被新冠病毒感染。这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和步志高所长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论文公布在生物学论文预印本平台 bioRxiv 上,目前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
 
不过,知名病毒学家 Linda Saif 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研究中用来感染动物的方法与实际生活中人和宠物之间的真实互动情况不同:科学家直接用高浓度的病毒直接注入了 6 只家猫的鼻子中,6 天后,研究人员检测了 2 只猫的上呼吸道,发现病毒核酸和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还有 3 只,让它们和另 3 只未接受病毒注射的猫待在相邻的笼子里。其中一只“密接”猫,体内后来检测到了病毒 RNA。同样的实验在 5 只小狗身上开展,其中,2 只狗的粪便中检测出了病毒核酸,但没有传染性病毒颗粒。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这项研究在内,目前并没有证据说猫会把病毒传给人,所以宠物主人不必恐慌,没有理由因此丢弃、扑杀猫咪。(bioRxiv, 公众号“药明康德”,公众号“Nature 自然科研”)



首个经同行评议的新冠疫苗动物研究结果发表:可产生足量中和抗体抵抗病毒


图片来源:UPMC


4 月 2 日,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医学院的科研人员在《柳叶刀》旗下期刊 EBioMedicine 上发表了首个经外部同行评审的COVID-19疫苗研究成果。该疫苗被命名为 PittCoVacc(Pittsburgh Coronavirus Vaccine),能够在小鼠体内产生足量中和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与 mRNA 疫苗不同,PittCoVacc 使用技术上更为成熟的病毒蛋白片段诱导免疫反应的方法,在皮上划痕接种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微针阵列(microneedle array)的接种方式,通过仅指尖大小的含有 400 根微针的贴片,将 SARS-CoV-2 刺突蛋白碎片打进皮肤内。微针完全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可以溶解在皮肤内并被吸收。接种 PittCoVacc 后的两周内,小鼠体内针对 SARS-CoV-2 的抗体水平有明显上调。目前对接种疫苗后的实验动物的长期追踪尚未完成,但研究人员指出,接种 MERS-CoV 疫苗的小鼠体内产生了至少一年的足量抗体以中和病毒,到目前为止,接种 PittCoVacc 的实验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遵循着相同的趋势。


PittCoVacc 可通过细胞工程实现工业量产,并且生产出的疫苗无需冷藏,可在室温下运输和储存。即使经伽马射线彻底灭菌,该疫苗仍能保持其效力。目前论文的作者正在申请美国 FDA 的临床试验审批,以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开展人体一期临床试验。(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世卫组织将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新冠抗体检测


图片来源: KAY NIETFELD/PICTURE-ALLIANCE/DPA/AP IMAGES


Science 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计划在未来几天内启动一项涉及全球超过六个国家的名为“Solidarity II”的协调研究,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新冠感染的抗体检测,以了解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真实数量(包括轻度病例)。


目前,对病毒的直接检测已在全球范围内检测出近一百万例确诊病例。但依然存在许多包含轻症病例在内的病例遗漏现象。抗体测试能够检测一个人过去是否曾感染过病毒,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病毒的真实传播,同时了解对该病毒已具备一定免疫力的群体数量。这将有助于确定不同年龄组的 COVID-19 患病率和死亡率,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情况(这类人群通常症状较轻而被遗漏),帮助决策者确定封闭和隔离应该持续的时间。


世卫组织正在与许多疫情爆发严重的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并制订了几种包括抗体研究在内的“早期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方案。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德国波恩大学(Bonn’s University)医院已发起响应,将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Santa Clara )和德国西部的海因斯贝格县(Heinsberg)开展抗体检测。


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技术主管 Van Kerkhove 表示,Solidarity II 的初步调查结果可能会在几个月内推出,并计划进行一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研究。(Science)



疫情通报:4 月 2 日我国新增确诊病例 31 例,新报告无症状感染者 60 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4 月 2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1 例,其中 29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2 例为本土病例(辽宁 1 例,广东 1 例);新增死亡病例 4 例(湖北 4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60 例,其中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7 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 7 例(境外输入转为确诊 7 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1027 例(境外输入 221 例)。截至 4 月 2 日 24 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1620 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 3322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4 月 2 日 10:00(北京时间 4 月 2 日 17: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72839 例,新增死亡病例 4924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896450 例,累计死亡病例 45526 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



两位著名学者因新冠感染去世


2020 年 3 月 31 日,64 岁的南非艾滋病首席科学家 Gita Ramjee 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Ramjee 生前担任约翰内斯堡 Aurum 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致力于女性群体中感染 HIV 风险的研究,并领导了许多关于 HIV 预防措施的试验,比如阴道杀菌剂等,希望可以降低女性的 HIV 感染率;她在 2018 年获得了欧洲与发展中国家临床试验合作组织(EDCTP)授予的杰出女科学家奖,以表彰她在预防 HIV 方面的工作。据悉,Gita Ramjee 是因为前往英国参加学术会议而感染新冠病毒的。


4 月 1 日,位于英国剑桥的 Babraham 研究所宣布,该研究所所长、生化学家 Michael Wakelam 教授于 2020 年 3 月 31 日因疑似新冠肺炎感染去世。Wakelam 在细胞信号传导领域拥有 20 多年的研究经验,是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使用和开发先进的脂质组学方法来确定单个脂质分子种类,以研究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的调节以及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The Scientist, Babraham Institute, 公众号“BioArtReports”)



· 癌症研究


新型 AI 血液测试有望轻松筛查 50 多种癌症


早期发现癌症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血液检测方法。最近,一项发表于《肿瘤学年鉴》的研究报告了一项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的血液测试方法,该方法能检测出50种不同类型的癌症,阳性检测结果准确率超过 99%。


这项测试依赖于一个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来识别在人体血液循环中正常的 DNA 片段,从而筛选出来自肿瘤的异常片段。这种新方法的重点是检测 DNA 片段是如何被甲基化的,而甲基化是判断癌症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人员对机器进行算法训练时分析了数千份血液样本中的 DNA 甲基化模式,并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癌症类型,以此训练 AI 在不同条件下识别癌细胞种类。相比起传统的 DNA 测序方法,该测试不仅可以检验癌症的存在及类型,还能让医护人员更好地判断恶性肿瘤的准确位置。该测试已经开始在临床试验中进行了小范围应用。(ScienceAlert)



· 高等教育


2019 年全国高校及单位撤销 193 个学位点,增列 231 个学位点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 2019 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 2019 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根据“青塔”的统计,被撤销的 193 个学位点来自 101 所高校(单位),撤销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软件工程和应用化学,各有 6 个单位撤销。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美术学、物理电子学和艺术学理论撤销数量也较多,各有 4 个。新增的 231 个学位点来自 156 所高校(单位),新增学位点最多的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有 13 个单位新增。公共管理学科增列单位较多,共有 9 个。药学学科有 8 个单位新增,物理学、应用统计各有 7 个单位新增,翻译、外国语言文学各有 6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法学、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学科各有 5 个单位新增。其余学科新增单位数量均在 5 个以下。


具体名单请点击此处查看。(公众号“青塔”,公众号“科学网”)



编写:甄婷 梁珏瑜 魏潇

编辑:魏潇


——END——




▽ 精彩回顾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