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披露一高校获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0;美国再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 | 科研圈日报
· 高校科研
广西披露一高校获 1.31 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为 0
澎湃新闻消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关于 2022 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
报告称,广西审计厅对 9 所区管高校 2020-2022 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1 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 1.79 亿元,实施科研项目 702 个,仅有 5 个项目成果实现市场转化,占比 0.71%;1 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 1.31 亿元,实施科研项目 862 个,实现成果转化 0 个。二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聚焦重点不够突出。3 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 2075 个,其中预算经费 10 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 811 个,占比 39.08%。三是科研项目结余资金闲置。4 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 6682.28 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 所高校 22 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 69.24%,造成 914.02 万元资金闲置。(澎湃新闻)
· 可控核聚变
美国科学家再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
根据多家媒体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宣布在 7 月 30 日的实验中再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这是继去年 12 月首次实现可控核聚变“点火”后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最终结果仍在分析中。在 2022 年 12 月的实验中,该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将 2.05 兆焦的激光聚焦到核聚变材料上,产生了 3.15 兆焦的能量,能量增益首次大于 1,达到了“点火”标准。报道称,最新一次的点火实验产生了比首次实验更高的能量产出。
核聚变是指将氢等轻元素撞击在一起形成重元素,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这也是太阳及其他恒星光热的来源。且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或放射性物质,因此被誉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可持续清洁能源。1 公斤由氘和氚组成的重氢聚变燃料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 1000 万公斤化石燃料,不过实现这一点仍需要 70 年的时间。尽管科学家表示目前该技术远未达到应用的标准,但这一技术证明恒星的能量可以在地球上使用,并被美国能源部称为“数十年来的重大科学突破,将为国防进步和清洁能源的未来铺平道路”。(The Guardian/路透社)
相关阅读:
人类首次!可控核聚变“点火”成功,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实现能量正收益|科研圈日报
· 海外学界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与研究生组建工会受阻:机构认为他们不是雇员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青年学者在组建工会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工会组织者表示,他们被告知 NIH 已向美国联邦劳动关系局(FLRA)提交了文件,称该工会的许多潜在成员,例如博士后和研究生不属于 NIH 雇员,因此没有资格组建工会。但 NIH 发言人在给《科学》杂志的邮件中则拒绝表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无法对联邦劳工关系管理局悬而未决的事项发表评论。NIH 遵守《联邦劳资关系法》规定的所有程序和义务。”根据此前报道,NIH 的青年学者计划组建的工会将包含 NIH 下属 27 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约 4800 名研究人员,旨在改善资浅研究人员的待遇。
报道称,此前也有学术机构以研究生和博士后不属于雇员为由反对组建工会的先例。例如 2018 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反对博士后组建工会的请愿,认为“博士后是研究实习生,需要额外的指导和培训来进行独立研究。” 但当时 FLRA 的兄弟机构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LRB)驳回了这一观点。工会组建代表表示,是否同意组建工会仍将有 FLRA 裁决,不过 FLRA 很可能会选择先举行听证会令双方发表观点。(Science news)
新调查显示,近三年离开美国的华人学者增加了 75%
近日,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一项研究指出,在 2010 年至 2021 年期间,美国有近 2 万名华人科学家已移民前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而在近三年里,华人科学家的离境率增加了 75%。
这项近期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分析了 2 亿多篇研究论文的机构隶属关系及相关数据,发现在 2010 年后的 12 年间,有 19955 名华人学者离开美国,其中 48% 前往了中国,其余 52% 则前往了其他国家。虽然移民美国的华人学者人数从 2010 年的 900 名增长至 2021 年的 2621 名,但与此同时,离开美国的华人学者在近三年内增加了 75%。在 2021年,约有三分之二的离美华人科学家前往中国,其中生命科学领域 1000 多人,数学和物理科学领域约为 900。研究指出,华人学者的加速离美可能受到了 2018 年美国政府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的影响。研究团队在 2021-2022 年对近 1400 名在美国大学担任终身职位的华裔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 35% 的人感到不受欢迎,而高达 72% 的人感到不安全。(PNAS,Chemistry World)
· 古生物学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大哺乳动物骨骼,重量或为蓝鲸的 2~3 倍
近日,由德国斯图加特州立自然博物馆领导的一项研究,报告了一种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大、最重的哺乳动物——古代鲸类 Perucetus colossus,基于部分骨骼估计,其大小和重量堪比蓝鲸。这一发现表明,海洋哺乳动物朝着巨大体型发展的趋势可能比此前认为的开始得更早。
该古代鲸类属于新龙王鲸科,估计骨骼重量超过任何已知的哺乳动物或海洋生物。研究人员已在秘鲁南部挖掘出不包含头骨的部分骨骼,包括 13 块脊椎、4 块肋骨和 1 块髋骨,估计有 3900 万年历史。研究预计,Perucetus colossus 的骨重是一条体长 25 米蓝鲸骨骼的 2~3 倍,体重可能在 85~340 吨之间。由于估计体重与蓝鲸体重相等或更大,这一新物种将挑战后者作为史上最重动物的地位。这些发现表明,鲸目达到体重高峰的时间比此前假定的早约 3000 万年,Perucetus colossus 已完全适应水生环境。与骨重量增加有关的浮力符合浅水生活方式,支持了龙王鲸在这类沿海环境里高度特化的理论,让我们对这类古代动物有了更多了解。目前,研究人员计划继续在秘鲁沙漠中寻找缺失的骨骼,尤其是头骨,以探究造成该物种体型的原因。相关论文 8 月 2 日发表于《自然》(Nature)。(The Washington Post)
编写:白雨辰、孙嘉悦、欧阳光、汤雅汶、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