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睡眠不足,你会感觉自己老了至少4岁 | 科研圈日报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生物医学
连续两天睡眠不足,你会觉得自己老了至少 4 岁
来源:Pixabay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连续 2 个晚上的睡眠不足,就能够让人感觉自己衰老了好几岁。
研究者们首先招募了 429 名年龄在 18~70 岁之间的受试者,调查他们对自身年龄的感知以及过去一个月的睡眠情况。结果发现,每出现一个晚上的睡眠不足,受试者会感觉自己衰老了 3 个月(平均值)。如果在一个月中都未经历睡眠不足,人们会觉得自己比真实年龄年轻 6 岁。随后,研究者选择了 186 名年龄在 18~46 岁的受试者,要求他们连续两晚睡足 9 小时,然后连续两天只睡 4 小时。结果发现,受试者在连续两天只睡 4 小时后,会觉得自己比睡眠充足时老了 4.44 岁。此外,早鸟型个体和夜猫子型个体对于睡眠不足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对于夜猫子型个体来说,即便睡够 9 小时,也会让他们在早上起床时感觉更衰老;而对于早鸟型个体,只睡 4 个小时会加剧他们对自身的衰老体验。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能找到让人们主观感觉更年轻的方法,就能够提高个体对新体验的接受度,让他们的社交和身体运动更加活跃。相关论文 3 月 27 日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 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The Guardian)
“蓝色小药丸”中的活性成分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有关
近期,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者对 200万名真实世界高血压患者的数据分析发现,与服用其他四种降压药的患者相比,服用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的活性成分)的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降低了 30%~54%。在实验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捐赠的干细胞培养出的神经元暴露于西地那非五天后,随着西地那非用量的增加,细胞中磷酸化 tau 蛋白水平稳步下降——神经元中磷酸化 tau 蛋白的累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元凶”之一。此外,西地那非处理后,神经元中与神经生成相关的基因被打开,并且伴有炎症反应减少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西地那非是一种潜在的可改变用途的药物。
不过,该研究未考虑患者的遗传和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并且在处理神经元时使用的药物剂量约为正常情况下可进入神经系统剂量的 1000 倍,因此上述结果很可能存在限制和偏倚。专家表示,有必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西地那非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 3 月 19 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杂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Live Science)
· 天文探测
天文学家发现一个“会打嗝”的黑洞
近日,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发现,一个大约 8 亿光年外的星系中心黑洞突然开始以 8.5 天为一个周期“打嗝”。
该团队通过分析全天超新星自动巡天(ASAS-SN)的自动探测结果发现,2020 年 12 月,位于大约 8 亿光年外的星系中心,一个安静的黑洞突然爆发,每 8.5 天释放一次气体羽流,然后恢复到正常的安静状态。对此,科学家们认为,爆发源于第二个较小的黑洞,它围绕着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旋转,每 8.5 天就会从较大黑洞的气体吸积盘盘中抛出物质。
次级黑洞在运行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穿过主黑洞的吸积盘。在这个过程中,它以一种规则的、周期性的模式喷出一股羽流。如果羽流恰好指向观测望远镜的方向,它可能会观察到羽流是星系总能量的下降,偶尔会短暂地阻挡吸积盘的光线。此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吸积盘是围绕中心黑洞旋转的相对均匀的气体盘。然而,新的结果表明,吸积盘的内容可能更加多样化,可能包含其他黑洞,甚至整个恒星。研究小组估计,该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相当于 5000 万个太阳。在爆发之前,黑洞周围可能有一个微弱的弥漫性吸积盘在旋转,而另一个较小的黑洞,质量为 100 到 1 万个太阳,在相对黑暗的环境中绕轨道运行。相关论文 3 月 27 日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麻省理工学院)
· 神经科学
长期静止不动会令大脑中出现“低氧口袋”,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
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关于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新研究,该技术创建了小鼠大脑中氧气活动的高度详细图像,为研究大脑缺氧状况提供了新工具和见解。
新成像系统的发现充满偶然与巧合。论文一作、哥本哈根大学助理教授 Felix Beinlich 博士在使用含有萤火虫发光蛋白的病毒系统来测量大脑中的钙活性时,意外发现该系统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发光蛋白酶,在脑组织内不同浓度氧气参与下,可以诱导化学反应产生不同强度的生物光信号。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动物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证明了生物发光的强度与氧气浓度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该成像系统可以用来实时监测小鼠大脑内广泛区域内氧气活动和浓度变化。这种成像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研究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等情况下的大脑缺氧形式。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该成像系统发现,小鼠大脑中存在着一些被称为"低氧口袋"的特定微小区域,在小鼠休息状态下由于毛细血管停滞发生暂时缺氧。这些区域的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模型中被观察到,可能表明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运动则可将缺氧口袋的负担减轻 52%。相关论文 3 月 28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
编写:张雯昕、严丹、宋秋舸、魏潇
编辑:魏潇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