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 发布

女童保护NGO 女童保护 2020-02-05



本报告为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以下简称“女童保护”)和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共同发布。其中,性侵儿童案例统计部分,数据来源于2018年度媒体公开报道案例(含各级检察院、法院的官方网站和认证账号公开的案例);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部分,数据来源于对31个省份的家长进行的线上问卷调查。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中性侵儿童案例数据仅基于当年公开报道的案例,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例总量。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例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被公开的案例仅为实际发生案例的冰山一角。


2018年“女童保护”所监测统计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例是多名儿童受害,年龄既有14岁以下,也有14—18岁这个年龄段。我们发现,14—18岁这个年龄段儿童近年来被性侵的案例也呈高发趋势,因此本次报告内容较以往进行了调整,统计数据纳入了受害人为14—18岁这个年龄段的案例样本。


此报告为“女童保护”连续第6次发布,旨在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儿童被性侵和防性侵教育缺失的严峻现状,为相关机构提供这一领域的参考资料。“女童保护”认为,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权益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大案例公开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进一步推动相关法律和制度完善。


“女童保护”团队于2018年发起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也持续关注儿童性侵严峻形势,并联合相关机构开展更多保护儿童权益的公益助学活动。


一、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数据情况


1. 2018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317起,受害儿童逾750人

 

“女童保护”统计,2018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表述为多人受害但没写具体人数的,按3人计算)。2013年至2017年,每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被性侵的案例分别是125起、503起、340起、433起、378起。

 


从案例总数上看,2018年数据相比往年相对较低,主要与统计方面的客观原因有关。例如,2018年不少地方法院发布了性侵儿童的典型案例,但媒体报道中只提及案件名称而未描述相关案情基本信息,“女童保护”在统计时未将这类案例收录;由于主要搜索引擎规则改变,按照此报告样本来源要求,案例收集相对困难。同时,由于案例特殊性,受社会认知、风俗习惯、传播规律等因素影响,媒体报道案例数量的相对浮动也属正常现象。


2. 遭遇性侵人数中女童超九成,12~14岁年龄段儿童受侵害比例高


据“女童保护”统计,2018年公开报道性侵儿童案例的750名受害人中,女童遭遇性侵人数为718人,占比为95.74%;男童遭遇性侵人数为32人,占比为4.26%,这一比例较前几年略有下降。媒体公开报道的男童被性侵案例少,并不能说明男童面临的风险低。“女童保护”多次强调,男童被性侵现状同样不可忽视,也更具有隐蔽性;同时相关法律也存在缺失情况,维护权益面临更大的困难。也因此,“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课程为男女同堂,男生女生都需要保护。


 

在750名受害人中,14岁以下的比例为80%,年龄最小的为3岁;14~18岁的比例为10.40%。细分年龄段来看,7岁(不含)以下占比21.33%,7岁~12岁(不含)占比26.80%,12岁~14岁(不含)占比31.87%,14岁~18岁(不含)占比10.40%,另有9.60%的受害人表述为“未成年人”或“儿童”,但无详细年龄。从数据可以看出,被性侵儿童中,总体上14岁以下的占了大多数,其中7岁~14岁占比58.67%,为近六成;12岁~14岁年龄段的占比31.87%,相对较高,这也说明了儿童自我保护基本知识、防范意识和能力并未随年龄同步增长,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同样迫切需要加强防范教育。



3. 平均案例受害人数上升,一人性侵多人比例近三成


“女童保护”发现,需引起注意的是,2018年案例总数虽然相比往年相对较低,但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儿童2.37人,大幅高于2017年的1.60人和2016年的1.80人。在317起案例中,一人性侵多人案例87起,占比27.44%,另有31起表述不详。317起案例中,受害人2人(含)以上案例84起,占比26.50%;受害人5人(含)以上案例22起,占比6.94%;受害人10人(含)以上案例12起,占比3.79%。多人受害的案例在县城及乡镇农村的学校发生较多,在84起案例中占比32.14%,且隐藏时间长。

 



4. 熟人作案比例近七成,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高


“女童保护”统计发现,2018年317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66.25%;陌生人作案87起,占比27.44%;没有表明关系的有20起,占比6.31%。熟人作案比例高,从“女童保护”近几年来发布的报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达87.87%(2014年)。


 

此次统计的210起熟人性侵案例,包括了家庭成员作案、网友作案。其中,师生关系案例71起,占比33.80%,比例最高;网友关系案例39起,占比18.57%;邻里关系(邻居、同村等)案例31起,占比14.76%;亲属关系(父女、继父女、养父兄、亲戚等)案例25起,占比11.90%;其他生活接触(门卫、校工等)的熟人案例32起,占比15.23%;其他关系占比5.74%。公开曝光的熟人性侵案例中,师生关系占比最高,但这并不代表着实际性侵儿童案例中占比最多的施害人职业是教师,因为师生关系特殊且性侵发生在学校等场所,更容易被曝光。但同时也说明,教师性侵儿童的案例大量存在,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儿童,学校需要有更完善的防范机制。


 


据“女童保护”统计,317起案例报道中,明确表述性侵者多次作案的有124起,占总数的39.11%,呈高发态势。这一方面体现了性侵儿童案件的隐蔽性,儿童不主动说明的情况下不易被监护人发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类案件作案人多次实施性侵害的情况严重,性侵犯罪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作案者不会自动终止。


5. 城市和农村儿童均面临风险,城市儿童被性侵案例占比较高


据“女童保护”统计,2018年媒体报道的儿童被性侵案例中,有177起发生在城市,占55.83%;有39起发生在县城,占12.30%;有71起发生在乡镇农村,占22.40%。另有30起案例未描述发生地区,占9.47%。这与部分社会大众“只有农村儿童才有遭遇性侵的危险”的认知相反。可以看出,无论是城市儿童还是农村儿童,均有被性侵的风险。在城乡地域分类上,因城市化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不同区域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本次报告将县城独立于城市和农村而单独分类。



与此同时,“女童保护”认为,媒体曝光案例的地区分布中,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这并不等同于城市地区儿童被性侵案例比农村地区更为高发,而是反映了媒体在这一领域的年度报道规律,也恰恰说明城市地区儿童比农村地区儿童受到更为密集的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监护。受人们观念认知、司法完善程度、媒介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发现,更难进入司法程序。


6. 校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性侵儿童案件高发场地


据“女童保护”统计,317起案例有204起明确表述了作案场所。204起案例中,发生在学校(含培训机构、托管中心)的72起,占比35.39%;发生在施害人住所(家中、租房)的57起,占比27.94%;发生在户外(广场、上学路上、公交车、郊外等)的33起,占比16.18%;发生在受害人住所(家中、租房)的29起,占比14.22%;发生在宾馆的有13起,占比6.37%。可以看出,学校、培训中心等儿童密集活动的场所,虽然是儿童的临时监护场所,但也是性侵案高发地,所以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并对儿童加强防范教育。一些案例发生在受害人家中,甚至受害儿童监护人也在家,但由于儿童没有防范意识,家长对此也很无知,给了施害人可乘之机。



7. 网友作案比例高,利用网络性侵儿童呈高发严峻态势


在2018年,“女童保护”收到多起儿童和家长求助案例,均为儿童被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性侵。在2018年媒体报道的317起案例中,网友作案39起,占比18.57%,是本年度案例施害人受害人关系统计中排在第二的作案群体。同时,在39起网友作案的案例中,有16起是在网络聊天平台、社交视频平台等网络平台上发生的,不法分子诱骗儿童发送裸照、裸体视频、进行裸聊、做猥亵动作等。

“女童保护”认为,这类案件更具有隐蔽性,一般家长也不容易发现,儿童由于有畏惧心理,通常不会主动告诉家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儿童接触网络机会的增多,利用网络性侵儿童的案例呈高发严峻态势。频频曝光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必须引起重视并寻求解决对策。这对家长监护、平台监管、司法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2018年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调查


“女童保护”连续6年对中国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进行调查,2018年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调查将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上,聚焦网络性侵问题。201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中,对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实施非直接身体接触的裸聊等行为,均认定为构成猥亵儿童罪既遂。而“女童保护”在协助指导求助儿童及家长报案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及地方公安部门对此认识还不清。


预防网络性侵害,不仅需要儿童有防范意识和技能,更需要家长做好监管、教育工作。本部分报告数据来源于内地31个省份的线上问卷调查,共收到16152位家长的合格问卷,其中7岁(不含)以下儿童的家长1814位,7岁~12(不含)岁儿童的家长10944位,12岁~14(不含)岁儿童的家长3096位,14岁~18岁(不含)儿童的家长298位。


1.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长均高度关注网络儿童性侵问题


此次调查的16152位家长与孩子日常生活的所在地,有37.22%在城市,21.29%在县城,41.50%在乡镇农村。



“女童保护”统计,对于儿童因网上“童星招募”“交友”等名义被人欺骗传送裸体照片、视频的现象,有63.74%的家长表示关注过相关新闻,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有34.90%的家长对此不了解;有1.36%的家长表示身边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比例虽然小,但在16152个基数里,也有220例。可以看出,网络性侵儿童现象虽然是最近两年刚被关注的现象,但由于高发态势,已经引起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2. 超七成家庭的儿童上网,儿童上网监管亟待重视


“女童保护”发现,虽然网络使用和上网工具越来越日常化,但家长对于儿童使用手机、电脑等上网的监管,却存着在不小的缺位。71.93%家庭的孩子上网,42.32%的家长对孩子上网会严格监管;28.76%的家长对孩子上网只是偶尔提醒、教育;0.85%的家长对孩子上网基本不管;另有28.07%的家长表示孩子不上网。



“女童保护”提醒,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工具和空间。多起网络性侵儿童案件警示我们,儿童防范意识薄弱,在网络游戏、社交工具等平台上,不容易识破犯罪分子的伎俩,容易被欺骗和诱导,家长务必要加强对儿童上网的监管并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3. 仅四成家长能从孩子言行中判断其是否受到性侵害


在“女童保护”调查的16152位家长中,42.05%的人能从孩子言行中判断其是否受到性侵害,50.05%的人不确定能不能,7.90%的人不能。



同时,仅有37.35%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过防性侵安全教育,22.91%的家长从来没有进行过,其余39.75%的家长偶尔进行过两三次。



不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的原因,48.42%的家长认为是不知道如何进行,32.08%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应该等他们长大一点,13.58%的家长认为学校会进行教育,2.74%的家长认为会“教坏孩子”,3.18%的家长认为这个话题“难以启齿”。



4. 超八成家长知道让儿童裸聊等行为属于违法


对于利用网络诱骗孩子发送或拍摄裸体照片、视频,或进行裸聊等行为,“女童保护”调查的16152位家长中,81.59%的人认为这属于猥亵儿童,是违法行为;17.05%的人认为这属于道德问题,应该强烈谴责;1.36%的人不清楚这种行为涉不涉及违法。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网络猥亵儿童问题很关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5. 遇到儿童网络性侵不予立案情况,超七成家长不知如何应对


“女童保护”收到的多起儿童和家长求助案例中,家长均不知该如何正确应对,此次调查的16152位家长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如果孩子被人教唆诱骗,在网上给人发了裸体照片、视频,2.32%的家长选择严厉责骂孩子,觉得这种事情太丢人了;12.73%的家长选择马上注销孩子的社交账号,实际上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销毁证据,给后续报警及侦查工作增加困难;84.95%的家长选择马上报警,占了绝大多数比例。



但如果遇到警方对此不予立案,27.37%的家长选择听从警方建议;48.04%的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做;24.59%的家长选择知道如何应对。“女童保护”建议,遇到此类情况,家长可以先将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等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出示给警方;如果还不予立案,可持不予立案通知书,到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必要时及时向律师寻求法律帮助,或在保护儿童隐私的情况下向媒体寻求帮助。


6. 超九成家长支持公益组织进校园进行性教育、防性侵安全教育


“女童保护”调查的16152位家长中,有98.71%的家长支持学校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防性侵安全教育,仅1.29%的人不支持;有94.03%的家长支持公益组织进校园开展相关教育,4.08%的家长担心教育方式不当 ,1.52%的家长怕影响孩子文化课学习,0.37%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从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支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防性侵安全教育。



在“女童保护”此次问卷调查参与的家长中,母亲占到75.68%,父亲占到20.54%,这一数据与往年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女性参与依然占了大多数比例。实际上,做好儿童防性侵教育,构建好家庭监护防线,需要所有监护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

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

2019年3月2日




● ● ●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2018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18年12月,“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0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儿童超过270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0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上千万网友参与。


在普及儿童防性侵知识的同时,“女童保护”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推动相关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例如参与推动了取消嫖宿幼女罪等;每年还发布全国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被性侵案例统计报告和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填补领域空白。



下方“阅读原文”是女童保护基金的募捐链接,捐款和转发都是善举,我们期待和感谢您的支持!您的每一次善举,都会让更多的孩子受到帮助!


赞赏金额将全部用于“女童保护”项目支出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