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中国医师节来啦!谁是你心目中的“上海好医生”?
市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12320”即日起展出48名“上海好医生”的风采,并于7月28日—8月4日期间接受广大市民点赞评议。
(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良福,47岁,农工民主党,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国肛肠外科委员、中国胆道外科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营养分会委员。上海市新华医院导师制培养,上海市长海医院进修腹腔镜微创技术,从事普外科工作23年,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崇明区政府、区卫健委记功、记大功6次。获瀛洲十佳医生2次。中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崇明区科委课题2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题1项,SCI论文1篇。
王伟刚,33岁,中共党员,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他是“刚粉”们心中优秀的“健康大管家”,首创社区第一家肺功能检测室,获得宋庆龄基层最美呼吸医师提名奖,先后承担市区级课题3项,发表6篇核心期刊;利用全专结合为癌症患者上门止痛,被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参与三方上门、集中隔离点、“献血”抗疫等,获得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闵行区健康卫士等多项荣誉。
王忠,58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他是众多海内外患者心中的“暖医”,是《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三年收获百余封感谢信的仁医。他仁心仁术,用精湛医术、高尚医德挽救了无数患者的家庭幸福;他砥志研思,竭力钻研并推广核心技术、培养人才;他热心公益,发起“薪‘钬’相传,更高更远”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革命老区人民。曾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医务工匠等荣誉。
王春生,56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心脏移植专家,完成了多项亚洲首例心脏手术。他三十六年如一日,牢记“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不辞辛劳,只为“心”安。抗疫期间,他与多国专家共商危重新冠患者ECMO救治话题,向世界传递中山方案和经验。曾获得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个奖项。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名医盛典——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上海医务工匠等称号。
毛利琴,36岁,上海盛德护理院,质控组长,住院医师。她勤于钻研、医德高尚。她亲切地帮助安宁疗护患者消除恐惧,平稳、安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她入选院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建立多学科合作的健康管理小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引领辐射团队进步。作为病区质控组长,实现“提高患者安全、促进质量持续改进”的终极目标,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为医养结合做出贡献。
石云,37岁,九三学社社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治医师。他守正创新,精诚习业是他的座右铭,他是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多年来对自闭症的探索取得实效。多位自闭症患儿在他的调治下从不会讲话到可以叫妈妈,说完整的句子。他热心公益,多年来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长500小时。春节期间,他还支援疾控中心为新冠疫情防控作出贡献。曾获市卫生健康系统的优秀志愿者,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优秀志愿者积极分子称号。
乔增勇,56岁,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奉贤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2008年,他从山东省济宁市来沪,扎根奉贤,开启了奉贤介入诊治工作零的突破。十多年过去了,“远郊治不了心梗,必须驱车前往市区”的困境不复存在。这位开通急性心梗病人“救心”通道的“24小时不关机”医生,带出一支“24小时不关机”团队,还完成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建设,为奉贤居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护心”长城。曾获农工党全国先进个人、上海市首届区域名医、奉贤区“十佳”医生、感动奉贤十大人物、奉贤区卫生系统领军人才等称号。
刘少稳,56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他在日常工作中勇于承担风险,对治疗方案精益求精,曾为年幼至12岁、年长至92岁的患者施行房颤消融手术,均打破了当时“导管消融术”的“年龄禁区”;在科研创新中,他提出了量化消融的“上海标准”,甚至改写了国际房颤治疗指南。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刘少稳积极配合医院疫情防控总体部署,确保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维持心内科医疗业务、科研工作高质量运行。曾荣获“上海工匠”称号。
刘亮明,52岁,民盟盟员,松江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在他眼里,患者无关身份、地位,都是需要救治的人,接诊病情危重复杂的患者,从不轻言放弃。疫情期间,他作为科主任、区防控专家,50多天不回家坚守在医院抗疫最前线,进入隔离病房查房、抢救,他总是“抢”在前。从医近30年,在临床、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为松江区中心医院的医疗发展实现了许多“零突破”。曾荣获松江区第三、四届“拔尖人才”称号。
刘晓东,43岁,中共党员,华东疗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兼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关节康复学组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委会委员等。工作中,以疗养员健康为己任,以自己专业知识,为每一位疗养员解决健康所需。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延伸工作内涵,深入研究并制定肺部微创术后及脑卒中快速康复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评估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在健康人群中找不同,通过研究健康人群的亚健康表现,钻研脊柱小关节紊乱的特点,形成一套徒手整脊方案,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孙丽华,5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她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诊断,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她每年成功抢救数十例病危患者,在紧急关头做到“快、准、精”挽救生命。曾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区域名医、青浦区“十佳医师”等称号,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SCI文章共十余篇。
李龙宣,47岁,中共党员,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入路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创伤小利于恢复;携手影像科评估可存活区,延长血管内救治时间窗至48小时,为错失溶栓机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带队年诊疗卒中病例4万余人次,成功救治患者远至香港,日本和美国;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称号。
杨安礼,82岁,中共党员,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杨浦区中心医院专家组首席顾问。他从医57年,专注于骨科临床医学科研与创新,发明“人工半骨盆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市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可调节人工半骨盆假体”及置换手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可调节髌骨骨折整复器曾荣获第45届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常年奉献于医学事业,先后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曾作为奥运火炬手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接力。
杨燕青,43岁,中共党员,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全科团队长,主治医师(中医全科)。他师从朱凌云、李琦等多位中医名家,从事社区中医药工作20余年,擅以经方克顽疾,尤以改善癌前疾病与肿瘤患者术后状态为长。他创立“九味消毒饮”协助社区抗疫,带队参加隔离点工作3周。他多次奔赴贫困地区义诊带教,积极促进中医进校园。完成课题5项,发表论文21篇,主参编著作5部。先后被评为“浦东新区文明职工”“浦东新区社区好中医”和“上海市社区好中医”。
肖思琦,49岁,上海邮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载,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医学,用小小银针吸引无数患者。经过多年临床摸索,她成功运用各类中西药物和传统穴位的配合运用,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作为学科带头人,对120多例急性椎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引发的眩晕症病例加以总结,形成优势穴位注射方法,并做好与其相关的疗效影响因素长期动态观察,广受病家好评。先后发表《针刺治疗甲状腺手术后声音嘶哑60例》等多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曾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静安区卫生系统“十佳医生”等称号。
吴先正,58岁,中共党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24(小时)365(天)工作制”,急诊是没有休息日的部门。2008年以来,吴先正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每个双休日都加班查房;出现危重患者抢救和突发事件,他更是24小时随叫随到,亲自指挥把握全局。从医35年来秉承救死护伤、大医精诚高尚医德,打造急性中毒救治专科特色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绿色通道质量保障体系。曾荣获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市教卫系统医德标兵等称号。
吴荣琴,45岁,中共党员,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是一位优雅、坚韧、细腻的年轻女专家,近年来致力于精神学科建设,探索医教结合中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在武汉抗疫期间,她不畏艰险,发挥上海精神,展现上海医疗的水平,出色完成国家卫健委交给的各项任务。获“江岸战疫巾帼英雄”“小镇战疫先锋”优秀志愿者——“最美逆行者” 等荣誉。
邹海东,46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已诊治各类疑难眼病患者15万例,被病人誉为“手术刀尖的舞蹈”。领衔建设国内唯一的省级眼病防治融合体系并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卫生改革发展20件事”。主持制定《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国家标准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主导制订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始终站在防控第一线,严防死守,实现了无一例疑似患者入医院就诊,无一例职工为疑似患者的“双无”实效。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等17项科技奖项;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上海市领军人才等9项人才计划。
汪清,55岁,九三学社,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部副部长,主任医师。从事妇科工作30年,她练就了识别隐匿性宫颈癌的“火眼金睛”;精心拆解如“盘丝洞”般的黏连宫腔,让无数女性重圆母亲梦;每年实施各类高难度宫颈宫腔手术9500余台,是一般医生手术量的数倍。她热衷技术带教、开创宫颈疾病日间诊疗模式,带领团队形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宫颈疾病诊疗“红房子品牌”,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她心系病患,因语重情深的医患沟通,吸粉无数;疫情期间,开设科普直播课,受益人数达30万。曾连续5年位居好大夫全国妇产科口碑排行榜榜首。
沈坤炜,56岁,无党派人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他不仅医术高超救治了大量疑难危重患者,还在国内首创365天*24小时的病人全程管理服务模式,解决了大量患者的看病难题,给予病人如沐春风般的就医体验。遍地求医无门的病人,他来者不拒;成功概率极低的高难度手术,他甘冒风险沉着应对。他说,好医生要心怀悲悯,理解病人的痛苦。他创立慈善基金,10年中帮助455名贫困患者重获新生。他带领的乳腺疾病诊治中心曾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卫生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张进安,55岁,中共党员,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内分泌科-风湿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进安教授从医30余年,擅长内分泌病、风湿性疾病的诊治,对甲状腺病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心系病患、热心公益,常常为病患捐钱捐物,累计献血6000ml。他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达60人,其中包括3名外籍学生,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医学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达260余分。曾荣获上海市“十佳”健康促进志愿者、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教师,他带领科室获得上海市重点专科。
张炜,51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自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中医师,他逆流而上,运用中药参与治疗上海首例儿童新冠感染者。参与上海市专家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助力防疫体系建设。参与制定上海方案,提出5条建议写入国家中医方案,促进本市中医治疗覆盖率92.22%,重症转化率6.5%,指标国内领先。参与科研攻关,把研究成果写在战疫第一线。曾荣获第四届“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最美守护者”称号。
张峰,50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26年长期奋战在急诊,手机24小时开机,抢救现场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为赢得抢救先机,2006年起他志愿于普及心肺复苏,足迹遍及金山。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又力顶压力被委以临时党支部书记、隔离病房负责人重任,不辱使命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门人”。曾荣获上海市“凝心尽力进博会,医务服务创一流”岗位标兵、金山区优秀人才、金山区十佳医务工作者、金山区鑫工巧匠等称号。
陆敏,43岁,中共党员,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控科科长、全科主治医师。疫情期间,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成为长宁首位奔赴集中观察隔离点承接派驻任务的医务人员。派驻期间,她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折不扣地完成驻点的医疗保障任务。其中“长宁区的这位医生收到11位湖北旅行团领队联名写来的感谢信”的优秀事迹在人民网、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主流媒体上报道,彰显了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获“长宁区卫生健康系统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陈建华,66岁,中共党员,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施氏伤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从医四十余年,他爱岗敬业,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他业务精湛,在运用手法、中药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病等疾患方面,有着卓越的临床疗效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尚天裕国际科技奖”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2项,原卢湾区科技进步奖2项。
陈晓敏,52岁,中共党员,嘉定区安亭医院,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8年,陈晓敏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消化道内镜下的治疗新技术,完成多项研究课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曾前往汶川县绵虒镇开展义诊。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嘉定区十大名医”“嘉定区十佳医生”等多项荣誉。
陈健,53岁,中共党员,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北京西路院区负责人、门办主任兼病区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健长期工作于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临床服务一线,疫情爆发后,他义不容辞驰援武汉,在40天里,带领小组圆满地完成了黄陂区中医医院心理救援任务,获得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曾获评黄浦区“医务工匠”称号。
陈辉,4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疼痛学专科分会委员。擅长超声引导下的慢性疼痛神经介入、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等,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科研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20余篇,主译、副主译疼痛学专著各1部,获专利2项,撰写科普文章近百篇。曾荣获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银蛇奖”提名奖称号。
罗志,32岁,上海德济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上海市医师协会会员。从事临床工作近10年,除普外科工作外,还承担慢性创面患者的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创面患者经常奇臭无比,但他从不抱怨,秉承一颗医者仁心。2020年2月14日,他随同6名同事代表上海市首支社会医疗救援队逆行驰援武汉,支援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45天,承担着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抢救工作。曾获上海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优秀志愿者、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抗疫奖章、普陀区优秀志愿者。
周扬,42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医学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他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成员,两次进驻公卫中心参与救治工作。他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负责110余名新冠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一人一方,精准施治,病区中医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从医二十载,无论是在公卫,还是在医院,仁心仁术、精益求精的他获得了病患们的一致好评。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等,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传承型人才。
周伟平,61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国内外率先系统开展肝静脉阻断技术、中央入路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二步法肝巨大肿瘤切除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的肝肿瘤切除术,提出以肝切缘为本的肝癌切除新理念。独立完成肝脏手术1万余例,其中紧贴大血管的复杂肝脏肿瘤切除三千余例。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5项,获第三届“国之名医”、全军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培养研究生30余名,发表SCI论文120余篇。
周许辉,51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党支部书记,全军骨科研究所副所长,脊柱畸形外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脊柱外科尤其是脊柱侧弯方面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开展了重度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严重颈椎畸形矫正术等高难度手术,其手术视频获第20届“国际健康医学电影及远程医疗节”一等奖。自2017年起,每年开展黄浦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公益筛查活动,使70%的侧弯患者最终避免手术。4年来,共向社会募捐1000万元,用以帮助400余名贫困患者进行手术。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黄浦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中华慈善总会脊柱侧弯治疗工程特邀专家”。
周彩存,58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医师,他用“硬实力”给患者解决问题,用“软实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多年来,他致力于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临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疫情期间,他通过多种方式对肺癌患者的治疗做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积极响应医院疫情期间的各项政策,保证患者及时诊疗的同时,稳步推进临床研究工作。获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胡兵,6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大Med-X研究院重大疾病仪器制造和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市六医院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作为中国“超声之父”周永昌教授的传人,不仅继承了周老严谨、踏实、务实的“超声文化”,而且不断创新发展,开拓出一系列超声亚学科及新技术。胡兵带领科室医生反复钻研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技术,只为减轻病人痛苦,提升病人的就医体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把5G超声远程会诊带到雷神山医院,让后方专家能够及时进行病情研判,为危重症患者提供精准治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
查琼芳,45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科室首席教学团队骨干教师、科室住院医师规培教学主任,呼吸科党支部纪检委员。她从医22年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救治患者。2018年曾带队第5批仁济医院医疗队开展为期半年的援滇医疗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奋战68个日夜。她记录每天所见所闻,用67篇日记汇成《查医生援鄂日记》一书,目前被翻译成多语种,向世界传递中国抗疫经验。她曾荣获上海交大医学院脱贫攻坚专项嘉奖,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二等奖等荣誉。
俞烽,49岁,中共党员,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俞烽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参与武汉三院光谷院区次危重病房工作。曾收治一位52岁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病情已有所控制。但有一天,突然接到该病人病情变化的电话,因事发突然,又没有其他班车,他只能一路小跑返回,边跑还边打电话指导当班医生应对抢救,最终患者转危为安并顺利出院。实际上,俞烽本人患有高血压,工作一忙碌,血压就会飙升,但在武汉这段时间,他都顾不上为自己量一下血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老党员的初心。
秦敏,55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她以“30余年如一日”的精神奉献着一个妇幼工作者的忠诚与坚守,她用“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带领一支全新团队履行母婴健康管理的特殊使命。她在全国率先引入产科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和危重孕产妇评审管理制度,带领团队为全市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连续十多年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不懈努力。曾获“全国妇幼健康服务先进个人”“上海市母婴安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夏敬文,4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2008年他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紧急救援队第一批队员,汶川震后48小时到达灾区救援。2018年他又主动申请,作为上海市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在西藏日喀则人民医院支援一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又一次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选择“逆行”奔赴武汉。每场战役,都有他的身影,却唯独缺席了父亲的葬礼。但他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就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生路径,他无怨无悔。曾获复旦大学校长奖——抗震救灾特别奖、复旦大学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等荣誉称号。
顾耘,54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兼老年科主任,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她秉承先贤,耕耘创新,她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她是老人健康的保驾护航者,是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守护者。在火车上救助小女孩、在抗疫前线勇担使命、热心公益、回馈社会,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内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先后获得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最美女医师、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徐格致,57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教授。中华眼科学会委员,全国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个人完成三万余例复杂视网膜手术,带领团队完成全市40%视网膜手术,挽救大量疑难危重将要失明病人。牵头成立“长三角疑难视网膜疾病诊治联盟”,带动三十余家医院提高疾病诊治能力。建立上海第一条视网膜脱离急救通道,经验推广至全国。成立眼科遗传病精准诊治中心,实现发病及风险评估。四次带领团队赴甘肃定西等老区义诊,为基层医生讲座培训十余场。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获省部级奖三次。
高文娟,44岁,中共党员,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怡乐家园团队长,副主任医师。她是一名集全科、康复和心理咨询于一身的全能型家庭医生,用扎实的技能、优质的服务全方位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她带领的团队创新性开展全日服务、全程照顾、全面负责的“三全”服务模式,落实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率先试点全-专视频联合诊疗和家庭医生平台健康云智能健康管理,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签约带来的实惠和贴心。曾获市“十佳”家庭医生、市十佳健康自我管理指导医生、市巾帼建功标兵、市青年五四奖章、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亮,50岁,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承担卫健委继续教育神外专委重症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重症管理协作组副组长等社会兼职。十院神经外科在高亮主任带领下发展迅速,打造了国际一流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十院神经外科也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神经重症患者的重要转诊中心,挽救了大量的垂危患者。高亮已经连续4年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以最高票数当选2017年度“长三角最受喜爱仁心医者”称号并于2019获得上海市“尚医”医德风范奖。
蒋更如,55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兼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为上海市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他强调慢病终身管理,把微信、电话留给患者交流病情。领衔启动遗传及罕见肾脏病全生命周期管理上海协作组项目,管理遗传及罕见肾病患者,为患者带来希望。专注IgA肾病和膜性肾病研究,提出HDFP“H(血液)D(弥散/透析)F(滤过)P(吸附)”血液净化模式,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新冠疫情期间,以患者为重,确保血透患者的“透析生命线”不断,实现了医患零感染。赴云南开展健康义诊、建立工作站等,在上海和西双版纳间架起“一带一路,肾肾不息”彩虹桥。曾获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韩林,52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奋斗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岗位28年,“生命的托付用心呵护,责任高于一切”是他从医的目标和动力,在节假日或夜晚在重症病房或手术室常能见到他的身影,每年完成心脏手术近500例,他努力用自己精湛的技术救治了数百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晚期心力衰竭等危急重病人,用自己的汗水换回患者的健康与他们家庭的幸福!相关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获中国心血管外科学界最高荣誉——好医师奖。
傅传刚,59岁,中共党员,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结直肠外科专家,在国际上首先发明“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是国内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在原有直肠癌诊治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创3D腹腔镜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白色无血、超低位保肛、腹部无切口”,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曾获上海市区域名医医疗技术创新一等奖。
谭美春,49岁,中共党员,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急诊医学科主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急诊一线医生,始终保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对病人亲切耐心、认真细致。无论是非典、禽流感,还是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都冲锋在前,作为区内、院内专家组成员,24小时待命,成为了战斗在急诊一线的“白衣女战士”、飘扬在患者、医务职工心中的一面旗帜。曾获上海市急救先锋、宝山区十佳医生、第五届“宝山区德技双馨”名医称号。
熊虎,34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冶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坚守患者至上的初心,在神经康复、心脏康复医学领域精诚努力10余年,钻研医术,仁心仁德,精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治疗及服务,努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主动参加沪滇对口健康扶贫医疗队,在云南进行6个月的康复学科一对一精准帮扶,言传身教、以智援滇,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曾获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颜景华,55岁,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第二届上海医师协会感染科分会委员。从事医疗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他是发热门诊与隔离留观病区的定海神针,以精准施治挽救患者生命,以医者大爱抚慰患者心灵,以专业知识引领团队筑牢疫情防控战线,实现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持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区域公共卫生工作,守护百姓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曾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志愿者、静安区卫生健康系统“我心中的白衣天使——七‘十佳’”之“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
❶ 网络投票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8月4日24:00。
❷ 每位用户在投票期内只能投票1次,每次投票最多能选10个选项。
❸ 本活动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更多阅读☞苦夏不哭!伏天 “烤验” 这样度过
天热不知道吃什么?进来告诉你→
暑假里要和手机抢孩子?这三个锦囊,解决家长们的难题
一碗全套配料的凉皮,满满都是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