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写作水平却还在原地踏步?

2017-08-03 赵克明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广泛而有效地阅读才能为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有不少同学明明投入了大量时间来阅读或写作,效果却不甚理想。


其实,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我们曾对中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存在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象。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或更关注阅读,或更关注写作,或从不同的层面着力于阅读与写作,或将阅读与写作简单化地结合,阅读与写作还是“两张皮”,并没有有效地结合


也许有同学会提出异议:强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会不会弱化阅读的功能,导致阅读功利化?我却不以为然。阅读可以传承文化、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我、滋养人生等等,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不会削弱阅读的这些功能。


再就语文学习自身而言,阅读自然也包括借鉴经典,以提升语文素养,尤其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读与写的道理很简单,“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西汉辞赋家扬雄)。“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之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能自能有所提高”(当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


北京市去年高考语文学科148分获得者孙婧妍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就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学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的的确确,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就像鸟的两个翅膀,唯有振起双翼才能翱翔云天。



下面是许多同学都曾经尝试过的读写方法,大家觉得这样做真的好吗?


1、写而后读。


一文在手,不忙着读,而试着以同题作文,然后才阅读原文,并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同所读的文章加以比较,看看哪些地方逊色一些,那些地方更胜一筹,在品评高下之中明了写作之道。再者,在写作遇到“路障”时,或发现自己写作的某种不足时,带着问题去阅读,像苦于作文开头套路化、模式化的,就翻阅每篇文章的开篇,掌握一些各有特色的开头方法。


2、读而后写


具体做法一是仿写,像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就仿其情景交融的笔法描写一景,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就仿其细节传情的手法写篇记人文章;二是熔众家之长于一炉,如准备写一位老师,可先找到一些写老师的文章逐篇读来,读后再回味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共性,又各有什么特色,到自己作文时,有意识地尽量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三是由读文顿悟而生写作灵感,于是趁热打铁,搦管为文。


3、边读边写


像开国领袖毛泽东就谨记他少年时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谆谆告诫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生读书不辍,每读必评,他读“二十四史”所做的批注篇幅远超过原文。我们今天的中学生也要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做到随手摘记,有感即发,如此读读思思写写,展卷便有所得。


这三种做法应该说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它们的着眼点不在“读”而在“写”,或者说“读”只是为“写”服务,是以“读”来促“写”,阅读显得被动,仅仅作为写作的“敲门砖”而已。我想中学生朋友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阅读并不是写作的附庸,阅读与写作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阅读可以指导写作,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二者应为“互动”“互惠”关系。



只有读写互动,才能振起语文学习的双翼。那么,阅读与写作怎样互动呢?大家不妨按照这样一个程序进行操作训练。


第一步:定位读写目标


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要求与自身读写的需求,确定读写目标,形成读写目标系列,目标可参照下列系列:


题材系列,如乡土、亲情、校园、风物、山川、文化、世相、往事、生命等;


文体系列如记人、叙事、状物、说理、解说等;


语言风格系列如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系列,如质朴、典雅、华美、诙谐、庄重等;


表现手法与技巧系列如精于选材、巧于构思、深于立意、美于表达等;


作家系列如莫言、贾平凹、铁凝、毕淑敏、周国平、迟子建、曹文轩、鲍鹏山、林清玄、张晓风、刘墉、琦君等文风各异的作家。


第二步,选择阅读文本


以确立的读写目标为依据,浏览书报刊以及网络媒体上的相关文本,精选其中可读性强的经典篇目,可以是历代先贤的传世之作,可以是现代大家的典范篇章,也可以是普通写手的精粹佳品,还可以是同龄伙伴的生花妙文。


例如关于校园影像的美文,外国有都德的《最后一课》等,我国古代有孔子的《侍坐章》等,现代有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今天的可谓比比皆是,像刘万里的《天才》,木铃的《我说,你听》,曾子墨的《我在人大附中当“牲口”的日子》,丁立梅的《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凸凹的《母校永在》,陈彤的《感谢我的高中时代》等。



第三步,阅读品赏美文


阅读你精选的经典篇目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由放松心灵、自由阅读到有个性的品赏,再到根据自己的读写定位赏鉴探究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归纳阅读所得


例如,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在深受梁启超先生人格魅力感染的同时,还可从写作手法层面品味正面侧面描写、主料辅料相谐的特点:


从正面彰显了学者梁启超的情趣与风采的:写梁任公先生出场时与众不同的外貌,写他个性鲜明的开场白,写他对《箜篌引》的精彩讲解,写他诵读作品时敲打秃头的滑稽动作,写他演讲到紧张处的手舞足蹈、痛哭大笑,写他演讲结束时的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从侧面来衬托梁任公的形象的:写听众对梁启超先生演讲开场白的感觉,写对他讲解《箜篌引》留下的深刻印象,写对他“敲打秃头”背诵作品时的“屏息以待”与“欢喜”,写他的演讲“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还有写梁先生莅临清华大学演讲的其他“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物”,写读梁先生的演讲稿的感觉。


上述两方面材料都突出了梁先生演讲的趣味极多,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品赏,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梁任公先生个性的独特、学问的高深、语言的魅力、情感的丰富,他真正是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是中国现代史人物画廊中少有人能够比拟的活脱脱的“这一个”。



第四步,完成仿写佳作


受到所读美文的感染,得到所赏特点的启悟,就像穿越了幽深的隧道一样眼前豁然开朗,先前困扰于心的写作阴云顿时消散殆尽,蛰伏于心底的情感与思想也许就会由暗流脉脉到放纵奔流,一定会萌生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欲望与冲动。


此时,不必照套所读的美文,也不会受所读美文牵制,而往往能传所读美文之神,能得所读美文之妙。有位同学在赏读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由衷喜欢其雅致之美,并深得其正面侧面描写、主料辅料相谐之精妙,当晚就以“倔人‘倔’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初中同学抵制体育加试中不正之风的文章,也运用主料与辅料结合的艺术手法,突出该同学有思想、有理性、令人钦佩的“倔”形象,如梁实秋写梁启超先生一样,凸显了活生生的“这一个”。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读写互动,振起语文学习的双翼,相信你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有目标地阅读+模仿写作+自由写作=高质量的阅读写作


赵克明: 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安徽省中语会常务理事】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