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源起:你可能不知道的《诗经》

2017-10-11 宗宗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诗经》之最好,就在于它是“天籁之歌”。我们读诗品诗,大抵最想求得的,就是与古人的心意相通,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当如是。


《诗经》初名为“诗”,汉以后始称为“经”,与《书》《礼》《乐》《易》《春秋》合称为“六经”。


一部典籍能够进入“经”的行列,也就意味着她被视为整个民族文化源头性质的“元典”,具有某种神圣性质和教化功能,这样的经典在古代被称为“圣经”,也就是“圣贤经典”的意思。


研究这些“圣经”的学问,被称作“经学”,自汉迄清,“经学”一直居于学术象牙塔的塔尖,也是古代学者共同追求的事业。



学问可自《诗经》始


认识《诗经》,完全可以从孔子的一句话入手。


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意思是:“你们年轻人为什么不去学《诗经》呢?《诗》三百篇,既可以兴发志意,萌生感动;又可以观察风俗,考见得失;既可以让人合群乐群,合而不流;又可以怨刺讽谏,抒解哀愁。就近处讲,可以用来奉事父母;就远处讲,可以用来奉事君上。还可以多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哩!”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堪称悠久,古今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诗歌的读者数量一度极其庞大。


在古代,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古典韵律的氛围中成长,出口成章且不说,甚至略通文墨之后便可出口成诗,提笔作诗!初唐四杰的骆冰王7岁时写出的《咏鹅》,已经是今天7岁孩子耳熟能详的经典,便是最好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诗歌土壤孕育,培植出了中国人的诗意心灵,也使整个民族沐浴在诗歌的阳光普照之中。即便今天,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中国人,在其人生初始的那几年,大抵都接受过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诗歌熏陶”。


仔细想想,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么“温柔敦厚”“脉脉含情”,这一切,无不是拜诗歌所赐。


七位名家评《诗经》



国学大师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即诗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作家朱自清: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功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高尔基在谈到民歌及一般民间文艺曾说:“你在这里可以看到丰富的形象,比拟的确切,有迷人力量的朴素和形容的动人的美。


我们读《诗经》正可以看出这里面一些朴素简短的歌词,概括了生活斗争的真实,刻绘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表达出生动活泼的情节,尤其在比兴方面,一些比拟,多是惟妙惟肖,成为我们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所以流传到了现在,还是我们广大人民所爱好的光辉日新的作品。



作家、理论批评家顾随:小弁》第二章:“踧踧周道,鞫为茂草”,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汉学家叶嘉莹: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它两个字一个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


所以,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它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


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虽然现在听来会觉得奇怪甚至单调,但它却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因此,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吟诵很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诗》的价值,在于作为当时意义上的文学,它实在是最好。


孔子爱《诗》,意或在此。春秋引《诗》断章取义,大约也是由此而发生,这里不仅有“古训是式”,作为美的文辞,它也为时人所喜。


如此过程中,《诗》和许多诗句的意义也有了扩展。比如有的好句放在整首诗里,则须服从整首诗的意思,而句意不免受到限制。一旦断章取义,便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张力而可以有新的解释,亦即新的意义。


折冲樽俎之间,宾主以《诗》代言,或用《诗》中之事,或用《诗》中之意,或只取切于此际场景的《诗》中之辞,而双方心领神会。如此风雅,未必是《诗》之幸,也未必是《诗》之不幸。


但总不妨说,《诗》作为原始意义上的文学,是辉煌在断章取义的春秋时代。

 


诗人、画家蒋勋:《诗经》里的人都不是英雄,没有“木马屠城”那种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大部分都是走过玉米地时心里那种哀伤,或者在河边想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却不知道如何让去追求的惆怅,全是淡淡的东西,这就是农业社会的诗。

……


农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学。游牧民族的情感则比较强烈,内蒙古或者新疆的民歌情感都比较热烈、泼辣。农业民族学会了把种子埋在土里,等待它发芽、开花、结果,天生有一种长久的耐心,所以《诗经》是典型的农业美学产生的作品。



汉学家、翻译家沃尔夫冈·顾彬:如果从国外说,我们都承认存在比《诗经》还早的作品,但其成就均比不上《诗经》达到的高度。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文学就是从《诗经》开始。……


如果我们看《国风》,会发现其中的尾韵押韵现象。但奇怪的是,欧洲人到公元九世纪才学会押韵。


最美手绘《诗经》


《诗经》中那亘古不变的美好爱情,那洒脱飘逸的美丽辞采,那环佩清脆的美妙音韵,无一不美到极致。其中,最让人魂牵梦萦的,则是那芳草萋萋、原野茫茫、水天一色的自然场景。先民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葱茏的绿意时时笼罩着他们。


1848年,由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撰绘的《诗经名物图解》诞生,为《诗经》辅配的百余幅精美古画问世。至此,这诗意,曾枝枝蔓蔓、缠缠绕绕地长在华夏先民的眼前,也长进了后人与世人的心里。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周南.关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国风.邶风.柏舟》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邶风.简兮》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鄘风.载驰》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卫风.竹竿》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鄘风.定之方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诗经.唐风.鸨羽》

(文中图片均出自《诗经名物图解》,来源于网络)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