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海行动》感动无数人:这一次,我只想为中国电影鼓鼓掌!

2018-02-26 半菀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作为今年的开年电影之一,《红海行动》,看过的人,都被它震撼和感动了。


影毕,很多人红着眼眶鼓起了掌。


我们震撼于中国电影突飞猛进的质量和高度,感动于祖国的安全和强大,也感动于“一个都不能少”的人性至上的军队理念。


《红海行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导演林超贤真正地尊重了,每位中国观众的智商。


“这一次,我们来真的!”


宣传海报上的这句话诚不我欺。


它拥有着好莱坞大片的质感,真正实力派演员的阵容,全程毫无拖沓和废话。138分钟足足有100分钟是枪战爆破,尽全力还原真实战争场面。


大家看完纷纷表示,真的被林超贤满满的诚意打动了,这才是观众最期待看到的“中国电影”。



01、


勇者无畏,

强者无敌。


看完电影,很多人都有疑问:


为了一个中国女人,竟要一个小分队的战士去冒险救援,值得吗?


答案是,值得,哪怕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


军人也是人,没有人不怕死。可是从成为一名军人的那一刻,他们自身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将会无条件服从军队和国家的命令,每个人也都深知:


“在战场上,子弹是躲不掉的。”



八个特种兵要对抗几百个恐怖分子,没有任何增援,枪林弹雨里,永远不知道谁是下一个倒下的人。可不争馒头争口气,我们中国同胞,一个都不能少!


有人说,这是一部从题材和尺度上更适合其他档期的影片,因为它不温暖、不欢乐、不祥和。但也有人觉得,恰是这部几无文戏、满眼残酷、“反春节档”而行之的电影,契合了真实的世界——没有诸如“蛟龙”那样的中国军人,没有与战火血肉相连、无缘安宁、无法团圆的他们,又何来平安喜乐的节日以及节日里的我们。



电影开篇时张涵予饰演的舰长提到,“你听说过‘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吗”,正因如此,我们懂得“中国海军,我们带你们回家”——这句台词有多帅!


所以就算已经预感到此行困难重重,艰难危险,“蛟龙”小分队队长杨锐,还是毫不犹豫的决定深入恐怖组织前去救援。他肩负整个队伍“安全出发,平安回家”的责任,压力比任何人都大。



一个人受苦,是为了让更多人不再受苦。如果泥泞吞噬我,能为你们带来光明,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值得的牺牲?


当战报记者夏楠,愿意以命换命去换取人质邓梅的安全,只因想和恐怖分子斗争到底,就像电影中她说的那样:


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



当爆破手徐宏在连天的炮火中,将一枚佩戴婚戒的断指,和死者的手重新连在一起,捧土轻轻掩埋了它;整辆车爆炸,车上的人几乎全部死亡,他依旧不放弃地想要拆除炸弹,那一刻,是背后的导演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整部电影都在突出同一个主题,也正是“蛟龙突击队”的口号:勇者无畏,强者无敌



影片从也门撤侨事件的改编开始,真实复刻了我国首次武装撤侨的过程。但视野又不限于撤侨、护航,镜头在碧海蓝天下给足了广角和特写之后,随着蛟龙突击队的行动进入黄沙漫卷之处。


简单说,撤侨成功只是起点,深入恐怖地带营救人质,反恐才是主戏。


身负使命的中国海军,先后卷入海战、巷战、狙击战、坦克战、肉搏战、炮弹战,而影片所展现的坦克、飞机、直升机、闪光弹、远程烟雾弹、无人机、火箭炮、迫击炮、翼装飞行作战等装备,更是在国产影片中难得一见。


面对恐怖分子的偷袭,临沂舰的防空炮说打就打。而且,片中此舰就是当年经历撤侨的本尊。


如此翼装飞行,国产片里难得一见


作为技术工种出身的导演,林超贤格外重视“专业性”三个字,在他手里,一场动作戏,不单单是动作,而是一种策略,为何打?如何打?


第一场海上突袭解救人质,用意是交代人物和蛟龙突击队的作战实力。


第二场执行撤侨任务,一切尽在掌控的场景,扬我国威、予人安全感。


第三场始于营救中国人质,才是真正的“红海行动”,才是影片的核心背景“这世界并不安宁”:突击队冲入恐怖分子盘踞的村镇,救中国公民,救无辜平民,瓦解恐怖组织与叛军的阴谋,层层递进,步步艰难,秒秒之间隔离着生与死。



不断升级加码的,不仅仅是炮火和惨烈,军事迷们还能看到突击队员的攻城策略、狙击手的反狙击花招、坦克借助角度的逆转反击、体型悬殊的搏击技巧……



这里有必要再回顾一下真实的也门撤侨事件:


第一批临沂舰接回共计124人仅用时39分钟,第二批接回455人用时仅81分钟,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人争抢,也没有任何一人受伤。


世界愈纷乱,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新西兰地震撤侨等,愈是会告诉世人: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祖国都能带你安全回家——那是中国军人用生命践行的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片尾的海上警示“你已进入中国领海,请立即离开,请立即离开”,自有一股凛然不可犯的强硬气质。


02、


吃颗糖,

就不疼了。


在充满硝烟、自身难保的战场上,没有时间去谈情说爱。有人说,这部电影里没有什么爱情元素,其实并不是。


机枪手石头和女特种兵佟莉之间,那份没来得及说出口的感情,依然感动了无数人。


我们忘了,硬汉石头,褪去那身全副武装的装备,私下只不过是一个爱吃糖的小男孩儿。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小秘密,那就是对佟莉的喜欢。



看到战场上佟莉的腿流血,他不知道怎么安慰,只好拿出几颗糖,就像是普通人哄自己的女朋友:


呐,吃颗糖就不疼了。


石头被子弹打穿整张脸,佟莉颤抖着把糖塞进血肉模糊的石头嘴里,不停地说着:


吃糖,石头吃糖,吃糖不疼......


最后石头不幸牺牲,佟莉声嘶力竭大喊的那一声“石头!我们回家了!”令很多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难以想象,佟莉看到那张被石头藏起来的,剪成心形的合照,是怎样悲痛的心情。


整部电影都是刚硬的,而这唯一的柔软,不禁让我们在激烈枪战的间隙中,轻轻地长叹了一口气......



03、


那些雷人的,

抗日神剧。


为什么以前总有人说,中国是拍不出好的战争片的?


这让我想起这些年来,拍过的无数部“抗日神剧”。粗制滥造的制作水平,令人咋舌的战争情节,再配上一群演技不在线的演员,差别之大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在抗日神剧里,竟然可以靠肉眼躲过远处敌人的子弹。



随便咬开一个包子,里面就是地雷,能炸毁敌人的一个营。



主角就不是正常人,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不做任何功课只需负责耍帅,枪林弹雨千军万马也绝不会伤他分毫,分分钟手撕鬼子。



04、


这才是真正的,

中国电影。


这种严重失真的抗日神剧,令很多人失去了对国产影视拍摄水平的信心。我们,还能拍出好的战争片吗?《红海行动》一出,颠覆了许多人的看法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过多地渲染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大肆宣扬只身奋战,一腔孤勇。有的只是尽可能去接地气的还原战争残酷的真相 —— 


那些扛在肩上的责任需要团队一起抗,每一步的负重前行也是所有人一起携手前行。


有人说:看到一半我才敢相信,这竟然是国产片,原来我们中国人,也能拍出不输欧美的战争片。



为拍摄这部电影,剧组很多人接二连三地水土不服食物中毒。也有演员说,


一次次爆炸的那些时刻,真的要吓尿了,每一次都是堵上运气,就怕万一出意外怎么办?



为了能拍摄出足够的真实感,演员就必须好好练习相关基本功 ——


经过120个小时的机械训练;

4000分钟的战术走位;

200多个小时的实战演习;

才达到了合格的状态。


为此,


杜江疯狂健身,将体脂率降到了仅6%;

队长张译不幸腿部骨折;

当地治安混乱不堪,令拍摄多次中断难以继续......



种种困难摆在眼前,让导演林超贤无数次地崩溃,坦言《红海行动》是自己拍过最苦最惨的一部戏,电影杀青后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也有人说,比起欧美那些大场面的战争片,我们对《红海行动》未免有些过誉。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或许不能称之完美,但对于认真看过的人来说,都是瑕不掩瑜。



在这部电影里,不再有高大上的神主角,也没有打不死的钢铁汉。电影中的小队成员,每一个人样貌不同、性格各异,但在开战之后的一刹那,面目瞬间变得模糊,每个人都不可替代,每条生命都独立且平等。


这样的一支队伍,赴汤蹈火,从来都是一体。



所谓强者无敌,勇者无惧,无不源自“携手赴死”的信仰。



看看几年前的抗日神剧,再看看如今的《红海行动》,我们在它的身上,看到了导演的心血和诚意,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实力派演员,看到了祖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也看到了未来中国电影崛起的希望。


在此刻,我只想为中国和中国电影,认真地鼓鼓掌。


【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



更多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