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教授曹文轩:一个人想成为高贵的人,总得读一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

曹文轩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4月23日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先生的忌日,1995年起被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称“世界读书日”。每年此时,人们都会认真探讨读书的方法与意义。


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曾在一次节目中谈起:“如果你的一生只是读一脉的书,那你的阅读是有缺憾的。你应该读各种各样非常好的书,这可能才是一种很科学的很聪明的很智慧的阅读选择。做人要聪明,读书也得聪明。”


中国作家曹文轩于2016年荣膺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成为迄今为止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说:“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曹老师不仅是写作大家,他对阅读与人生,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曹老师谈及读书时所表达的一些观点。


什么样的书值得孩子读


读书很重要。但是,我们却面临着许多蛊惑人心的书、邪恶的书,这些书像浑浊的污水玷污着我们的心灵。那些充斥着低俗的快乐的书,混杂在好书中,甚至被惟利是图的经销商美化成经典,迷惑我们戕害我们的孩子。


缺乏判断力的大众,成为坏书的牺牲品,变成面目可憎的人,严重败坏了精神境界。


因此在这样一个图书泛滥而阅读质量底下的时代,读什么书比读书更重要。有些书与其不读,对学生更有利。读那些恶俗的书,反而会破坏孩子天然的预感,并影响和遏制孩子的今后的写作。不如看看太阳,看看月亮,也许会让我们更有思想更有智慧。


不要以为儿童只能读儿童作品,儿童可以读一切可以读的书;也别以为读书只是读文学作品。


不要以为小孩子喜欢看的书就是好书,孩子的审美能力是不可靠的,不成熟的,我们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引导的责任。要引导孩子“应该读什么书”。


孩子们的阅读姿态是我们培养和引导的。而当下的孩子处在没有引导的浅阅读中,浅文本满足的是他们浅层次的快乐。这种流毒有时需要一辈子去纠正,因此在保证他们阅读快乐的基础上,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品味。


这些年我走到哪儿都会到处宣扬三个观点,一个观点就是说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还有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所以有朋友就把我的观点总结为叫底子论。


那么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就是那些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一个小孩儿在成长过程中是必须要读这些书的。


曹文轩在《名人面对面》节目中接受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的采访


有一本图画书是我写的本子,是一个意大利的画家画的,这个故事是这样:


一个村庄有8户人家非常贫穷,而最穷的那一家是小野家,小野只是和他父亲两个人过日子,那么这一天,小野的父子俩,以及他们家的一头毛炉突然消失了,村里的人在开始的时候,也没觉得什么,可是过了几天还不见他们回来,就猜测他们去哪儿了,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他们欠了7户人家,那么多粮食拿什么还?跑了。


其实不是,其实是小野父子俩赶着这头毛驴,到千里之外小野的姑姑家借粮食去了。那个地方是富庶之地,他们捡了两大袋麦子,上等的麦子,然后赶着这头毛驴,驮着这两大袋麦子往回走,往他们的故乡走。一路上遇到了洪水,遇到了大火,遇到了强盗,父子两个不惜以生命保护这两大袋麦子。


终于有一天深夜,回到了他们的家乡,第二天早晨赶着毛驴,去还那个7户人家的粮食,结果发现那7户人家的门上,都挂着锁,他们都逃荒去了,小野父子俩离开这个村庄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秋末初冬,回来的时候是初春。


播种的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家的这块地耕完了,耕完了以后就发现,另外7个人家的地全荒着,下面的情景你大概就能想到了,毛驴拉着犁,小野的父亲扶着犁,还剩下最后一块地的时候,那个毛驴就累倒了,那么下面的情景就是,小野的父亲拉着犁,这个男孩小野扶着犁,把最后一块地耕完,耕完了之后,父亲就望着这一一片一片的土地说,季节不等人,我替你们作主了。


上等的麦子,一流的种子,他就把本来还人家的麦子,就播散在那一块一块地里,刚刚把这个种子播完了,天开始下雨,天意。他们就在这个雨地里,毛驴也在那个雨地里,从此他们就开始守望这8块地。等麦子抽穗的时候,那7户逃荒的人家,一户一户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这就是我所说的打底子的书,去读高贵的书,有文脉的书


那我们试想,一个小孩看这样的书,难道不是给他打精神的底子吗?告诉他大善大美,对吧。


人要对这个世界充满伤悯情怀,你让我举一个例子的话,我只能拿这个作品来举,其实我这个作品肯定不是最好的,我还能举出很多国内国外的,特别棒的这些作品。


这些就是我所说的,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它会让一个小孩变得非常的高贵,非常的高雅,有侧隐之心,有敬畏之心,有感恩之心。这就是你想让我说的具体地讲。不如我来讲一篇作品,我们反而呢,反而能感受得更加具体。



可是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的阅读生态势,打精神底子的书没有读,成千上万的孩子都在读本来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而且拿那一部分书来打精神的底子了,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一个状况,是很糟糕的,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将会看到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所以读书的问题我想是这样,读不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读什么书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我认为书是有血统之区别的,一些书具有高贵的血统,而有些书它的血统不怎么高贵,这是血统论。


像托尔斯泰、鲁迅、沈从文的作品,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你必须承认它们是具有高贵血统的书。


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求所有的人只读具有高贵血统的书,我只是说,一个民族想成为高贵的民族,一个国家想成为高贵的国家,一个人想成为高贵的人,总得读一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书吧。


这个高贵与不高贵它不具有阶层的意识,更不具有阶级的意识,它只具有美学的意识。


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


另外,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书是有文脉的,而一种书是没有文脉的。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没有什么书好看,我就只好看鲁迅的书,看着看着看进去了;当我念到初中的时候,我就已经对鲁迅的作品达到了痴迷甚至是疯狂的程度。


我曾经在我的母校创造过一个奇迹,我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我一口气写了三大本作文本,那个作文本是很大的一本,把我的语文老师吓坏了。


当时在写作文的时候,我就觉得鲁迅的精神、境界,乃至说话的语气和腔调都顺着我的笔流淌到我的作文本上了。


当年我还小,我不知道那个东西叫什么,后来我知道了它叫文脉。没有文脉何有流淌,没有流淌何有作文,就是这么个关系。


曹文轩在节目中展示自家的书房


阅读何以影响人的一生


读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生活状况,一种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一种是荒凉与沉寂,死气沉沉。


人的存在必须有阅读,五谷酒肉只能喂养你的躯体,而不能滋养你的精神。人是追求精神享受并获得人生愉悦的动物,而这种动物需要修炼,修炼的方式便是阅读。


生活中却有三种类型的人。


一种人,他们没有阅读,甚至不知道还有阅读这种行为,阅读这种生活方式,即使有堆积如山的书他们也会无动于衷,不会思考书的意义,他们的生活中只有酒肉,麻将,洗脚,按摩。


而有的人,明知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却抵御不了各种诱惑而放弃了读书,这种人更让人唾弃和诅咒。


而真正的人,他们懂得读书的意义,并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人生有很多舞台展示自己的优美,展示人类的优美的肢体,人无疑是肢体最优美的动物之一。


但是人最美的姿态是读书。一个正在读书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那种姿态是一种安宁的圣洁的优美的姿态。


人类有无数种优美的姿态,但这种美的姿态背后需要一种姿态垫底,那就是读书。有的人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姿态,这种状态,所以显得笨拙、粗鲁、愚蠢。

阿根廷作家波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天堂诱惑着我们这些尘世的人民,我们唱着天堂的颂歌一路前行,可是路上却是白骨累累。


后来,图书出现了,图书馆成为一个与凡尘不同的地方,那里光芒万丈,那里四季如春,那里没有贫穷与战争,那里空气芬芳,那里果实累累,我们沿着书的台阶走向天堂。



当今中国教育维度的缺失


审美维度的缺失:在高喊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却忽略了审美教育。中国的现代建筑体现出来的是恶俗而缺少美,中国的学生穿的校服缺乏美感。


情调维度的缺失:人有了情调,生活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丰富多彩。附庸风雅总比附庸恶俗要好的多,真正的风雅是从附庸开始的,附庸是向善之心,附庸是向美之心。而当下有许多作品却放弃了风雅,放弃了审美,去写厕所,去写垃圾。


情感维度的缺失: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物质丰富而精神贫乏的环境中,他们的感情淡漠,缺乏同情之心,悲悯之心,敬畏之心。语文就是要用好文章去感动学生,感动世界。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完人教育,完人的教育就是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调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们阅读。


引导孩子多读些辈分高的,有文脉的,血统高贵的能够培养孩子们审美力的好书。


而要引导孩子们读书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是由声音世界过渡到文本世界的方法;让声音的感染力量使学生体验语言之美,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回到文字的世界。同时,朗读也把滥文挡在了阅读的大门之外。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不将书丢掉,就一切都不会丢掉。


只有读书,你才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我写《草房子》、《青铜葵花》,这些故事不止是我知道,和我一起长大的那么多小孩他们也都知道,他们中甚至一些人经历可能还比我丰富,我就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写出《草房子》、《青铜葵花》,为什么没有写出“叮叮当当”系列小说?


我的回答非常干脆,就是我命运好。我来到了北京大学,读了很多书,知识帮助我培养了一种发现过去、发现现在的眼力。


所以当知识的储备没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从前的财富它永远处在黑暗之中,有等于没有,对你来讲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读书的一大好处,它可以帮助你发现你的财富,甚至可能是巨大的财富。


另外,我还会再告诉他一个道理:只有读书,你才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一群人坐在一起,谁是读书人、谁不是读书人其实不用介绍的,你从他的穿着、眼神、谈吐、气质你大致上就能判断出谁是读书人。读书在潜移默化中它就已经起到了一个作用。


读书可以让一个漂亮的女孩变得更漂亮,读书可以让一个英俊男孩变得更加的英俊,读书还可以让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女孩变得漂亮,读书还可以让一个不怎么英俊的男孩变得英俊。


你如果想成为一个高贵的人,你必须读书。美貌可能不是永远靠得住的,但读书会你更加有素质、更加迷人。



曹文轩说,书单只是个人兴趣,这只是一个引导方向,应该尊重每个人心灵的自由。但他还是不吝提供了自己的部分私家书单,每本书后还附上了推荐语,以供青少年读者参考。


曹文轩推荐给青少年的书单


1、尼采《悲剧的诞生》


有才气,有哲思。


2、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我以为这是世上最好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一开始那么多的风景描写让我太喜欢了,整个那个大场面慢慢慢慢地描写到主人公家的那个院子,它的东边是什么路,前边是什么路,再前面是顿河,后面是一个乡村大道。这部长篇小说太好了。


3、《铁皮鼓》《猫与鼠》


我非常佩服京特·格拉斯的人格,他居然在他红极一时的时候突然坦白曾参加过纳粹,我非常佩服他的人格。他头上的光环已经如此耀眼了,他不怕这个光环消失,他告诉全人类、告诉世界,“我参加过纳粹”。


4、《源氏物语》


这是全世界最早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有好几个版本,我建议看丰子恺先生翻译的《源氏物语》,非常漂亮。


5、《百年孤独》


我最近又重新回头看,依然觉得很好。诺贝尔文学奖里头说老实话也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像《百年孤独》、像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肯定是诺贝尔奖里头属上等水平的。


6、钱钟书  《围城》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但是我对《围城》的解读可能和学术界对《围城》的解读都不一样,因为我更看中的是《围城》里头的两个字,不是《围城》里头的两个字,是《围城》向我说出来的两个字,微妙,人的心理的微妙,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