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之最”真的重要吗?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细说什么叫文化尊严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什么叫文化尊严?开学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走进北京人大附中。一场演讲,他讲了7个故事。


01、 “世界之最”真的重要吗?


      我是六年半以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我刚来的时候,我们办公室给了我一份介绍,叫我一定要把它记住,每天要接待一些什么来宾,哪些话不要说错。


      我就认真地学习了,上面写的都是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说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多的一座博物馆,这里还是全世界来访量观众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看了以后我心潮澎湃,就上岗了。


      上岗的第二天,我走在观众中间,头一天记住的这些“世界之最”,我就都没有感受到。


      你说你的馆址宏大,但是我看到70%的范围都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根本进不去。 


      你说你的藏品多,我看到99%的藏品是收藏在库房里面的,人们根本看不见。


      你说你的观众多,确实观众很多,黑压压的,但是80%的观众进了故宫博物院以后,都是跟着小旗往前面走,先去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再去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再去看皇帝在什么地方结婚,完了穿过御花园就走出去了,其实就是到此一游而已了。


▲ 故宫展览


      我就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些“世界之最”,他们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我们所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源,究竟能给当今社会,能给我们的观众奉献什么?


      反过来说,人们难得的这次休假,这次文化之旅究竟能够获得什么?这可能更重要。 


02、让中国人有尊严地休息


      大家知道过去人们到故宫博物院,尤其是旺季想进去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排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好不容易挤到窗口,买完票还进不去,还要再排几个队验票安检存包进去时候,已经精疲力尽了,所以人们也就是匆匆地往前面走一下,表示来过了。


      我就发现原来午门这么大的一个广场上,没有一把凳子、没有一个椅子,所有人累了以后,都要坐地上,最好的座位是树坑,树坑都得用抢的。


      休息没有尊严。


      我们赶快就做了200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可以坐三个人,这样600人能坐在椅子上,一时间树坑就没人坐了。我们赶快把这些树坑给做平。为什么要做平?不是怕人家坐,是希望人们坐得更好。

 

▲ 故宫凳


      我们围着每个树根做了一圈凳子,我试了试还挺舒服的。一圈能坐12个人。我们有多少棵树?我们有56棵树,就做了56组,又有600人能坐在凳子上了,所以广场上600人坐在座椅上,600人坐在凳子上,上千人都能有尊严地休息。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做实实在在有价值有用的事,是吧?不能做虚事。看着人们有尊严地坐下来休息,我觉得这是最欣慰的。 


03、再也没有车开进紫禁城里


      午门,紫禁城的正门,故宫博物院的正门,几十年了,明明有三个大门,观众只能走两边的小门。中间的门谁走?贵宾的车队。那么就造成两边总是排长长的队,中间却总是空的。 


      人们意见很大。一位从东北来的老大爷,跟我们商量说,他一辈子就来一次故宫,他得像皇帝一样走中间的门进去。那时候我们还要做思想工作,说您不能当皇帝,因为中间没有人验票。


▲ 故宫门


      那么真的不能改变么?我们跟有关部门商量,我说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的皇宫我都去过,都是开放的,但是都没有像这样把车开进去的惯例。这是一个文化尊严问题,也是一个观众权益问题。 


      怎么说都不行,我们就发布了公告:机动车不允许驶入故宫的开放区,第一个管的就是管我们自己,因为过去包括我的车在内,有车证儿可以在开放区穿行,但从那天发布公告以后,我们都在地上走,那么贵宾的车队也不能进来。


      过去的外国总统总理就很“可怜”,他们是开车进来的,下车还得问我到故宫了没?到故宫哪儿了?所以他们就没有这种参观体验。


      从那以后,无论是各种贵宾,都是要走进故宫的,我们再也没有车开进紫禁城了。所以我们的观众也再也不用排队了,愿意“当皇帝的”走中间,愿意“当大臣的”走两边,通畅多了。


04、洗手间数量也分性别


      这张照片上面,排着老长的队伍,照片里穿羽绒服的老大爷是我。


      我干嘛在看人们排队?好长的一个队,站了半天,在春节的时候全是女士。门上居然敢贴一个条,叫女士请排队。


      看得真脸红!都解放那么多年了……那么男士上哪去?一看男士也很惨,就在旁边看着包,看着孩子都走不了。一瞧所有洗手间都这样。


      要不要改变?我们经过大数据的分析,经过不断地探索,做了两个月的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故宫里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2.6倍最合理!


▲ 拥挤的故宫厕所


      于是,旺季我们以2.6倍配备女士专用卫生间。淡季的时候,把里面打扫干净,再把牌子再换上。举手之劳,节约了千千万万人们最不愿意度过的最无用的时候。


      今天人们在故宫博物院坐下来,会发现一个现象:我们的开放区没有一片垃圾,跟人大附中一样。


      为什么没有垃圾?过去是有的,我们在地上走的时候老要弯腰捡垃圾,从办公室到午门得弯下来十几次二十几次,矿泉水瓶子,冰棍,餐巾纸,废票,你扔,他也扔,突然间一天一片都没有了。 


      为什么?其实这是一张纸造成的。我们重新制定了招标文件,上面明确规定“一片垃圾落地两分钟之内要有人负责把它扫走”。这么严苛的条件,中标的物业单位就得切实负起责任。


      我跟他们说道理很简单,你看人民大会堂有垃圾吗?你去国家大剧院有垃圾么?人们进去时候就知道这是不应该扔垃圾的地方,没有人扔出第一片垃圾,当然就不会有第二片、第三片垃圾。


      所以我看现在我们的清洁工工作人员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掩着眼睛看着四方,终于有一个人扔了一片垃圾,兴致勃勃地把它扫掉就是了,工作量大大地减少了。 


05、告别人山人海的故宫


      故宫有200多只野猫。故宫的野猫很有名,他们可能是明代清代的野猫的后代,但是今天每个猫都有名字,每个猫每天都有人给他们送猫粮。


      为什么人们赞美(猫)们的勤劳?因为每天5点半,故宫人要下班,陆陆续续回家了,这时候各个庭院的猫就开始精神起来了。他们开始站岗、放哨、巡逻、检查,还卧底。


这是三随子,景仁宫一哥。不过游客给它取了个更霸气的名字:鳌拜


珍宝馆颐和轩头牌:小仔


锡庆门:爱新觉罗·么么


故宫里的巡逻:“白点儿”



      整个故宫博物院72万平米的范围内没有一只老鼠,所以他们功不可没,我们加大宣传故宫猫的功绩,所以现在文创产品故宫猫卖得最好。



      我们希望人们到这里春天能看到牡丹,夏天看到荷花,秋天看到银杏,冬天看到腊梅。当然我说这些都是很容易的,但我们真正的挑战在于观众增长速度太快了。


      出路何在?出路就是削峰填谷。我们画了一道线,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这道线画得很不容易,我们老员工告诉我,十年前就做过实验,每天只接待8万,第一天就失败了。因为事先没有预案,没有广而告之,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到了故宫前面买不着票,进不去,人们情绪就很激动。 


      人们形容进了故宫博物院,就没看见地面是什么,一直后面推着我们往前走的。


      每到十七八万人次流量高峰的时候,我们总是要站在保和殿的高台大台阶下面不断地喊,嗓子都喊哑了,告诉大家不要推,看着脚下。故宫93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绝对已经是奇迹了。但要再增加观众就很难说了。


      我们这次实施限流,做了一年半的宣传。四年前,我们又开始向社会广泛宣传,到故宫来可以预约,可以在家里买票,十天之内你可以买票不来,免费退票,即使这样,只有2%的人在家里面预约,98%的人仍然挤到窗口来买票。 


▲ 烈日炎炎,故宫售票处人山人海


      当时媒体告诫我们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了,我们老年人可能不习惯网上购票,你们要多为老年人准备咨询机构,我们就在广场设了五个故宫票务咨询台。


      结果八天下来,我们一统计,万万没想到,很少有老年人来咨询。


      中国老年人,太伟大了,他们很早就退休了,什么高新技术都会,他们买冰棍吃早点都是用手机,所以来咨询的老年人没有,年轻人也没有,主要都是中年人,还有外国人。 


      总之大家都进得去,没有一起投诉,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


06、中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过去故宫只开放30%的区域,我们今年开放到了80%。靠什么?把古建筑修好。 


      紫禁城里,建筑最密集的莫过于乾隆花园。乾隆花园,是乾隆皇帝85岁要退位前,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太上皇的宫殿区。


      在宁寿宫的西北,有一个瘦瘦长长的花园,160米长,只有38米宽,四进院落。前面两进已经开放了,后面两进从未对外开放过,亭台楼阁,假山林立。


      修缮工程中,最北边那栋最不起眼绿琉璃黄剪边的房子开始修的叫倦勤斋,在取得经验以后,我们做了一个七年的修缮计划,每道工序都要详细地记录,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艺、原技术、原材料来修缮。


▲ 故宫修复文物


      比如它整个结构是紫檀的,上面那些小黄点镶的都是螺钿,然后黄颜色的那块是掐丝珐琅,北京叫景泰蓝。蓝颜色是瓷器,红颜色的是珊瑚,白颜色的是和田玉,绿颜色中黄颜色的是寿山石,白颜色的是象牙等等,这些材料都要找到原材料、原工艺、原技术来修复,所以很复杂。


      从墙上摘下那些牌匾楹联,都要准确地测绘修复好,要丝毫不差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不能有所改变。


      非常不起眼的倦勤斋,乾隆皇帝在它的西面四间做了一个小戏台,一派江南风光,竹篱笆竹亭子,但是那都不是真正的竹子,真正的竹子到北方要裂,所以当时就用了64000段金丝楠木一点点拼起来。


      屋顶上墙上都是通景画廊,画落下来修的时候发现原来画底是用一种植物做的。经过分析,这种植物取之于安徽的山里,于是我们专家到安徽的山里寻找这种植物,找的可以用这种植物做纸浆的传承人。


      经过上百次的研发成功了,把材料抬到故宫,把材料绷上,把画重新表上。


      今天人们进这个房间看不到这些努力的过程。有的人可能也会问,现在替代的材料太多了,为什么要找到原来的材料?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工匠精神。


      200年以后、300年以后,我们的后人如果再修这幅画的时候,他们就能够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工艺,什么技术,这就是我们要为后人来保护今天的历史信息,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部片子我不知道老师们看过没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看过豆瓣给我们评得分是9.4分,超过《琅琊榜》,超过《舌尖上的中国》。最让我感动的是,70%点赞的,居然是在校的学生们。


      原来我以为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一些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拥抱抱的片子,没想到这种慢节奏的充满这种敬业精神的片子感动了他们,也把我们这些文物修复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贡献,他们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出来。


      当然,我们这些演员都绝对没有阴阳合同,都只挣工资,没有额外收入,就把这戏演好了。 


07、故宫“出土”的文创产品


      我们也在做文化产品,过去我们做的文化产品都是把瓷器书画复制了,摆着挂着,很少有人来买。因为人们参观故宫,看到这样的产品没有预期。今天我们知道文化产品中间要加创意两个字。


      什么叫创意?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需要什么,研发什么。


      第二个就是要挖掘自己文化遗产的资源的信息,把它提炼出来,跟人们的生活需要结合,就会有好的创意。


      比如今天研究大家都有手机,刚才有好多还老师还举着手机,但我觉得你们的手机壳都不怎么好。我们故宫有480种手机壳。你可以换一个故宫的。

 

 故宫文创 手机壳


      那么,有手机就得有充电器是吧?我们有“正大光明”的充电器。还有同学们喜欢的朝珠耳机,说带着朝珠打手机有皇帝的感觉。


      其实皇帝都没有手机,皇帝有什么?皇帝有紫砂。我们选择了五个、五代皇帝,各选了一把,五把紫砂壶成了五福五代,红泥的、黄泥的、绿泥的、紫泥的、黑泥的。还有给儿童研发的拼装玩具,给女士研发的香包……


人群迅速离我十米远系列包包


      再比如人们参观故宫,对我们的太和殿的藻井印象很深。为了满足人们把藻井文化带回家,我们就做了藻井伞。


▲ 故宫文创 藻井伞


      参观故宫时,对于我们的宫门印象很深,为了满足人们把宫门文化带回家,我们就做了宫门包……


      我们还研发了宫廷香,每天点上一根就可以抵抗雾霾。太和殿的脊兽也非常有名,我们用它做了跳棋,做了衣服夹子,我们的袜子也挺好的。


逢考必过·状元郎点头娃娃


      我们故宫商店过去有两大缺点。


      第一个缺点就是售卖的东西80%不是自己研发的,这是绝对不应该的。因为人们到你这儿参观,是要把你的文化带走,所以我们经过六年的努力,到去年年底,故宫博物院一共研发了10500种文创产品。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商店充满商业氛围,这也是绝对不应该的。博物馆商店必须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是人们参观博物馆心情体验的延续才行。所以我们现在就不叫商店了,叫文化创意馆。


      比如我们的丝绸店,不叫丝绸店,叫丝绸馆,展示的故宫的丝绸文化。我们的服装店不叫服装店,叫服饰馆,都是故宫原创的服装,但是人们跟参观展览一样,喜欢的话可以把它穿回家……


      媒体给予我们一个评价,叫做“故宫出品,必属精品”,激励我们做得更好。


      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之上的。 


      文化自信,是什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文化作为灵魂,把文化自信作为力量,要求我们作为公共文化设施,要努力地为人们奉献出更好的文化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彩蛋:延禧宫有重用


      大家知道我们有一个钟表馆,这个钟表馆过去实际上是奉先殿。


      奉先殿是祭祀祖先地方,展外国的钟表绝对是不应该的,但为什么变成外国钟表馆了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展过一个从四川来的展览,把里面的2000多件文物全都撤出来了,最后改为了钟表馆,所以我们现在就把外国钟表再请出去,把2000多件奉先殿文物安回去。


      延禧宫则是东六宫之一,里面有一座清末修造的西式建筑灵沼轩,这里放外国文物包括钟表正合适,所以延禧宫以后就是外国文物馆了。




来源:教育圆桌( ID:jiaoyuyuanzhuo)。视频来源:梨视频。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