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经典|“诸子百家”教会我们什么?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究竟该如何治国?如何做人?


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墨子说:公平正义;杨朱说:我一毛不拔;庄子说:我的人生与你无关;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图强;韩非子说: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


于是,儒、道、墨、法先秦诸子进行了历时300年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而最后,这场大辩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那么,今天的我们从先秦诸子当中能读出什么人生智慧?


01、读孔得仁


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就叫做“仁”。


什么是“仁”?


孔子没有直接下定义,我们打开《论语》,会发现孔子对“仁”的很多解释,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


那,爱是什么?又当如何爱人?


实际上孔子的主张,如果说得白一点,那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正面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反面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因为你只有做到不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于人,才能进而做到在自己追求幸福的时候,也让别人感到幸福。


可见“让世界充满爱”的前提,是必须每个人都有“不忍之心”,包括对动物的“不忍之心”。


事实上,不忍心其无罪而死,不忍心其折磨至死,正是现代社会法治与人权的心理基础和人性基础。


佚名 孔子圣迹图 立轴


所以孔子的理想,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这就是孔子的理想。


所以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或者说,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02、读孟得义


如果说孔子那读到了“仁”,孟子这里呢?


一股正气。


我们通常说“孔孟之道”,其实孔和孟是不一样的。


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区别,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


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


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


故,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批判。


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读孟和读孔的感觉是不一样,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后你就振奋,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读到了一股正气。



03、读墨得力行


孟子是不喜欢墨子的。


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也。”(《孟子·滕文公下》)


这是孟子的偏见。其实孟子不必骂墨子,他们两人也不乏相通之处,这就是“行侠仗义”。实际上后世的“侠义”,就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


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


04、读韩得直面


墨子是一腔热血,韩非呢?韩非是一双冷眼。


墨子讲的是兼爱,就是所有人他平等地爱,这跟儒家不一样,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先最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爱不太亲的;而墨子他是天下所有的人平等的爱,所以他是一腔热血。


而韩非子呢?韩非子说世界上没有爱,世界上哪有什么爱?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算计。


韩非言“利”,十分露骨。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儒家讲的“仁义”和“礼让”,而是“利害”和“算计”。


韩非说,开马车铺的,天天盼望别人升官发财;开棺材店的,天天盼望别人生病早死。难道是开马车铺的比开棺材店的更“仁义”?不是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别人升官发财,开马车铺的才有利可图;只有别人生病早死,开棺材店的才有钱可赚。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韩非子·备内》)。


买卖关系如此,君臣关系也一样。


甚至在韩非看来,君臣关系就是买卖关系,叫“主卖官爵,臣卖智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既然是这样一种利害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就不能不“算计”。君主靠算计来雇佣臣子(君以计畜臣),臣子靠算计来服务君主(臣以计事君)。双方各打各的算盘,只有双赢互利才会成交。如果合作的结果不利于自己,那么,无论是君还是臣,谁都不会干那种蠢事(《韩非子·饰邪》)。


韩非认为,统治国家,不能讲“仁义”,不能讲“礼让”,只能用“刑法”,只能用“权术”。


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这样一种思想,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有积极意义吗?


有。韩非的积极意义,我认为就是“直面惨淡的人生”。


实际上儒法两家的思想虽然对立,却其实不过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它也是人性的两面,人类社会的两面。


这就是善与恶,理想与现实。


人,不能没有理想,也不能只有理想;必须面对现实,又不能只看现实。所以我们就既要读孔,又要读韩非得直面。


明代文征明绘 老子图像


05、读老得智


如果说在孔、孟、墨、韩那里,读到了人生态度,那么,在老子、庄子、荀子这里,读到了人生智慧。


什么人生智慧呢?大家都很熟悉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这个观点,庄子也有。


庄子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


生与死、神奇与臭腐,在一般人看来,是水火不容根本对立的,但在庄子这里,也可以变来变去,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这就是道家的辩证法。这个辩证法,用哲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是道家的智慧,也是中国的智慧。


《老子》一书的精华是什么呢?就是辩证法,从头到尾贯穿的都是弱者是生存智慧。


老子讲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是水;最不可战胜的东西是什么?还是水。水能攻坚,水能胜强,水滴石穿……大水漫过来,什么都没有了,谁能斗得过水?但水也是最柔弱的。


强难道是永远强吗?弱难道是永远弱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事里面就蕴含着好事的因素,好事里面也蕴含着坏事的前兆。所以你成功了,不要得意;你处于弱势,也不要丧气。


因为谁都有处于弱势的可能。即便贵为天子,也未必总是强势,或一定就是强势。这个时候,就用得着老子哲学了。比方说,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


所以,老子的思想可以有不同的结果。用于学术,可以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06、读庄得慧


老子这里读到了“生活辩证法”,庄子里就读到了“艺术的人生观”。


为什么这样说?


和老子一样,庄子也讲“无为”。但老子的“无为”,其实是“无不为”。至少,也是“有所为”。只不过在老子看来,要想“有所为”,必先“无所为”,或者装着“无所为”。因为按照老子的辩证法,物极必反。矛盾对立的双方,总是相互转化的。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庄子的“无为”,却是“真不做”。


庄子一生,不知把多少送上门来的功名利禄拒之门外。一般都理解为庄子的清高。


其实庄子不是清高,而是透彻。


也就是说,作为哲学家,庄子想明白了两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可宝贵,什么最有价值?


生命。


自由。


这两个问题合起来,就可以表述为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庄子一生,也在实践着他的哲学。为了生命和自由,庄子把很多问题都想得很开,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自由自在地活着就好,这是一种艺术人生观,是一种诗意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所以,庄子的思想在后世就发展为中国人的艺术人生观,而且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的影响非常之大。


可以说,先秦诸子当中,对后世美学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庄子,就是:一种自然的心态去看待社会,把人与社会全部看做自然,认为最自然的,最顺其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07、读荀得自强


庄子的这种思想遭到了荀子的批判。荀子把庄子方法论的问题归结为一句话:“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总结了他以前的思想家,认为他以前的思想家,除了孔子以外(他不敢说孔子)都有片面性。


庄子的片面性在什么地方呢?“蔽于天而不知人”,只知道自然,不知道人类社会。


这对于庄子,可谓一针见血。


不过在我看来,按照荀子的逻辑,孔、孟也有片面性;而孔、孟的问题,则正好与庄子相反,是“蔽于人而不知天”,即只讲社会,不讲自然。


好在荀子帮儒家补了这一课。与《论语》、《孟子》不同,《荀子》谈到了自然(天),而且在《天论》篇集中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之分)。


荀子说:各有各的规律,“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天不会因为人们怕冷,就没有冬天了;地不会因为人们怕远,就不再广阔了;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行动了。可见自然有自然的法则,人类有人类的规范。


所以他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思想,发展到《易传》(《易传》是《周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周易》是两本书,一本《易经》,一本《易传》),就形成了一直激励着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名言:“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就是荀子的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从荀子这里读到了科学进取心。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兼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墨家的平等互利兼爱,道家的真实自由宽容,法家的公开公平公正,儒家的仁爱正义自强;所有加起来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的不朽精神!


本文摘自

[1]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百家讲坛》)

[2]《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