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读书看作“入戏”,复兴高中的这个女生厉害了!|阅读明星

王静宇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喜欢自己去图书馆、书店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她说,这是一个和书讲缘分的过程,这样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 人的一生很短暂,看书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人生。无论书籍带来的是沉重的思考,还是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她都会有一种沉浸其中的快乐。
     
  • 她很少去背什么名人名言,她认为看一本书目的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好词好句,而是在于能够理解书中的思想,并学会融会贯通,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笔下。



“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有一年暑假去旅行时,复兴高级中学的郑佳卿安静地坐在列车靠窗的位置,捧着卢梭的《瓦尔登湖》,静静地读。偶然间,抬头看向窗外,一弯清澈的湖水伴随着诗意的文字一下子击中了她,让她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于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与自然为邻,仿佛看到了卢梭笔下那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这种奇特的相遇让她觉得既诗意又浪漫。


在郑佳卿的眼中,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明明只是白底黑字,阅读上几行,脑海里便会展现出另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体会到另一个人的悲喜人生。
 
01、读书,让她的童年变得有滋有味


郑佳卿的爱好十分广泛。她喜欢拉二胡,曾是区民乐团的一员;喜欢配音,曾做过歌词译配,读高三之前还是校配音社的副社长;还喜欢硬笔书法,喜欢看音乐剧……但陪伴她最久的还是阅读。

小时候,在妈妈的带领下,郑佳卿读过很多绘本和童话故事,那一页页翻飞的图画,以及回荡在耳畔温柔地讲述着故事的声音,让小佳卿对书本充满了好奇。

得益于妈妈耐心地指导,小佳卿很快学会了认字。如果说绘本和童话故事是幼儿园的主要内容,那么《读者》《意林》则开启了她小学阶段纯文字的阅读。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简单透彻的道理,让她的童年变得有滋有味。

阅读是日积月累的,同时,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慢慢地,小佳卿开始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02、和书讲缘分

郑佳卿喜欢自己去图书馆、书店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她说,这是一个和书讲缘分的过程,这样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她曾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讨论“男女平等”“女权”的问题,于是去读了李银河的《女性主义》,了解到其实女性主义要求的不是让女性获得权力,而是希望摆脱性别的束缚,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碰到时事热点时,身边往往会出现许多声音,因此她去读了奥威尔《1984》《动物庄园》和扎米亚京的《我们》,这让她在众声喧哗中保持独立的思考;

看了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她去看了电影《莫扎特传》,还去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对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读完《三体》后,仍觉不过瘾的她找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超新星纪元》、郝景芳的《北京折叠》、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等一一细读,充满瑰丽想象的科幻世界慢慢在她脑海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郑佳卿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读的书多且杂。《骆驼祥子》《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边城》《我这一辈子》《丰乳肥臀》《蛙》《风流去》《蒋勋说唐诗》《人间词话》《聊斋志异》《大学》《中庸》《永别了,武器》 《悲惨世界》《十四行诗》《莎士比亚悲剧集》《莎士比亚喜剧集》等都是她书单中的一部分。
 
(1)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

《红与黑》这本书也是因为音乐剧而结缘的。因为法剧的剧本比较薄弱,看完音乐剧之后郑佳卿找来原著,并反复读了两遍。

郑佳卿认为不同的形式的阅读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像音乐剧更多的是欣赏剧中的音乐、舞台布景、以及演员的表演等内容,因为时长的原因,很多故事情节往往会一笔带过;而阅读原著书籍则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且书籍里心理描写往往非常详细,能够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

像原著中的于连,作者司汤达就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他的心理世界,这让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于连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在郑佳卿看来,于连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真诚与虚伪、自尊与自卑、叛逆与妥协、正义与邪恶、矛盾辩证地统一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让读者对他既爱又恨,既同情又憎怨。不过这也正是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在塑造人物上不一样的地方。

初中时,郑佳卿读过一些言情小说,用郑佳卿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段时间比较中二”,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积累到什么东西。现在回头来看,郑佳卿总结道:名著里的人物往往比较贴近现实,能够展现人性的复杂、矛盾,而网络小说人物性格十分单一,且往往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经典小说含众生相,网络小说多是臆想。
 

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


(2)邂逅哲学

郑佳卿还喜欢哲学。偶然间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之后,她开始对哲学产生很大的兴趣。

在这本书里,乔斯坦·贾德并没有用艰难晦涩的语言来讲述什么是哲学,而是用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萨特、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郑佳卿认为,虽然书中关注的多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只涉及了一些皮毛,但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手法,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哲学知识读起来像是一本颇为有趣的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一起思考,一起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一起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不仅能够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还能让我们学会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哲学启蒙书。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让郑佳卿对中国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梳理了中国哲学的背景,以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起源,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了睿智与哲人洞见。看完此书后,郑佳卿还针对“庄子的思想”做过一次演讲,系统地梳理了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

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是郑佳卿心情十分低落的时候在图书馆遇见的一本书。正如李敬泽所说:“卡尔维诺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一个针孔走进去,打开一个很大的世界,并在里面再搭建一个精巧的宇宙。”

 郑佳卿认为《帕洛马尔》就是从一个很小的地方参透一个非常大的境界。例如书的第一篇从观察海浪开始,帕洛马尔试图从海浪的起落进退中体会宇宙的规律,最后发现宇宙是在规律中无序的。

这本书最后一章讲述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郑佳卿坦言:“平时生活里接触到的‘死亡教育’很少,看到的书里很少有提到怎么去面对‘死亡’。这本书中传达的‘死亡其实是一个新的开始’,让人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待死亡。”


(3)知青的故事

郑佳卿有段时间还读了几本关于知青的书,这个她奶奶、外婆曾经的经历有关。郑佳卿的奶奶和外婆曾经都是知青,她想知道她们年轻时的故事,了解她们曾经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书是奶奶放在床头经常翻阅的,郑佳卿偷偷拿着看了几本,书名是什么,如今依旧记不清了,但这些书让她对奶奶、外婆等长辈肃然起敬,并且多了几分理解和心疼。
 
03、全身心浸入式的阅读

进入高中后,实现了“财务自由”的郑佳卿常常将自己的零用钱省下来去买书。进入高三后,她并不打算放弃读书这个爱好。她认为阅读和考试并不冲突。因为看书的同时也在积累,并且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让自己的思想慢慢成长。

郑佳卿读书的时候能够很快“入戏”,她会将自己代入到故事里,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跟着主人公一起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

“人的一生很短暂,看书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人生。”郑佳卿如是说。无论书籍带来的是沉重的思考,还是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她都会有一种沉浸其中的快乐。

“就像读完《女性主义》和《中国哲学简史》之后会有一种透彻、顿悟的感觉。”郑佳卿说,“读书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感觉。”

心情不好的时候,郑佳卿常常会躲到书里的世界,书就像一个避风港湾,可以让她暂时忘掉现实生活中的烦恼。

郑佳卿很少去背什么名人名言,她认为看一本书目的不在于记住了多少好词好句,而是在于能够理解书中的思想,并学会融会贯通,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笔下。

郑佳卿很喜欢把读书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因为在她看来,读书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推荐书籍
《骆驼祥子》   老舍
《风流去》   鲍鹏山
《苏菲的世界》   【挪威】乔斯坦·贾德
《永别了,武器》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编辑:青柠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