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高中生已经学完了大学教材!有实力考进重点大学却对高考制度“有话要说”

王凌风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刚进高中时遇到的挫折让他第一次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中阶段强调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动脑筋、举一反三,只会死记硬背当然不行。


  • 每当有同学抱怨理科枯燥乏味的时候,他会建议他们暂时放下教科书和习题集,到生活中去发现数理化更广阔的用途。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玩玩简单的密码游戏,拼搭模型,或是帮家里算账。他说:“理科也可以很好玩。”


  • 他比较喜欢奥数中的偏题、怪题,认为它们会开阔自己的视野,能让自己学到与课本上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当其他同学还在为高中的数理化题目头痛不已时,市西中学的徐文涛同学已经自学完了《微积分》和好几本大学物理教材。

 

这个高二男生是学校的骄傲:进入高中以来,他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荣获“TI物理基础知识竞赛”二等奖、“上师杯”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以及多个校内物理竞赛一等奖,并且一直保持着每次考试总分年级第一的记录

 

这么多荣誉并没有使徐文涛骄傲自满,反而更增添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干劲。如今的他,作为一名理科班的准毕业生,依然坚持每天自学大学的物理与数学教材,这一习惯让很多同学“叹为观止”,也是徐文涛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从死记硬背到究根问底

 

徐文涛讲起了这个习惯的由来:

 

“那还是我刚进高中的时候,我们学习怎样求球体的体积,上完课之后,我就已经能把球体体积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不知为什么,做作业的时候却总出错。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没想到刚进高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这一度让我怀疑自己能否适应高中的学习。

 

“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开始拼命刷题,可越刷越糊涂。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冷静下来,仔细观察自己做错的题目到底错在哪里,才发现如果只是单纯地把数据代入公式,我不会做错;如果需要把公式变形,我就糊涂了

 

“老师说,那是因为我其实并没有理解公式。我第一次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自己确实经常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小学、初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题目出得比较浅,所以我的成绩还算可以;高中阶段强调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要学会动脑筋、举一反三,只会死记硬背当然不行。”

 

徐文涛在图书馆找到一本《立体几何》,翻到“球体”一章,才发现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公式背后,居然包含着十分复杂且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计算过程。


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坐在图书馆里按照书上的步骤画草图、推理、计算,不时拿起随身携带的微型球体模型来回比划。


天黑时分,他终于弄清楚了球体体积公式的来龙去脉。他想把那本《立体几何》借回去再复习一遍,管理员惊讶地看着他:“这是大学的教材,你看得懂吗?”

 

这句话令徐文涛的自信心油然而生,他发现自己不仅看得懂大学教材,而且大学教材还能帮助他更好地理解高中课本上的知识点。后来,每当理解不了某一个知识点时,他就会去找与之有关的大学教材或是专业书籍来参考,虽然这些教材很艰深,往往每次都要花一天半天才能读懂,但一旦读懂了,就能彻底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再难的习题也能迎刃而解。

 

作为物理竞赛班的成员,徐文涛现在看的最多的是大学物理教材。他已经自学完了《大学物理》《力学》《电学》等好几门物理专业课程。


如今的他不再死记硬背公式定理,而是更加关注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常常觉得高中理科课本“啃”起来不过瘾。在他看来,高中课本更类似于科普读物,局限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学教材则会分门别类地详细介绍知识点的由来、形成、演变。

 

语文课上,老师说过不要只满足于课本,想要形成真正的语文素养,就要多读相关书籍,了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色;其实理科也一样,想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就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产生。”广泛阅读、究根问底的学习习惯使徐文涛文理兼长、全面发展。



理科也可以很好玩

 

徐文涛刚刚和复旦大学的学长们一起完成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机智的炼丹炉”,课题的灵感来源于古装剧、玄幻小说中常见的炼丹炉。


为了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炼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查阅了许多古今中外的科学书籍,绘制了各种炼丹炉外形、内部构造和运作机能的图纸;随后他选定了实验的方向:寻找最适合制作“炼丹炉”的材料。

 

为了做好这个实验,他在初春渐热的天气里,一有空就钻在实验室里,戴着护目镜目不转睛地观察炉火,定好闹钟一丝不苟地记录时间与温度的变化,一遍又一遍地比较金属、玻璃、塑料等几种不同材料的耐热性……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他终于得出了塑料最适合制作炼丹炉的结论,一系列实验数据证明,塑料的耐热性好、不易变形。

 

这个实验结果引起一片哗然,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塑料明明是最易受热变形的一种材质。徐文涛向大家解释道,自己用的不是普通塑料,而是一种特殊的“高精尖”泡沫塑料;为了找到一款最适宜制作“炼丹炉”的材料,他试验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适合燃烧的物质。

 

有人问他:炼丹已经是很古老的事情了,研究这个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徐文涛回答道:

 

“虽然如今没有人再会去炼丹,但炼丹炉耐高温的特点却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如果我们找到了一种能耐受超高温的材料,那么就可以运用在炼钢、制药、冶金等方面,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们的生活。”



徐文涛是个“古风控”,除了炼丹炉,他还喜欢研究古代密码技术。上初中时,一本偶然接触到的《趣味密码学》把他引入了应用数学之门,书中讲到古代卷轴的加密方式、部落中的军事通信技术、对称密码、藏宝图中的密码是他对数学之美最初的感性认识,从此,他开始视数学为一种“生活中的艺术”。

 

“数字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小的语言,它们只有十个,却能排列组合成无数阵型,就像一块块简单的砖能造出气势磅礴的建筑;简单的加减乘除能让数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姿态,这就是数学艺术,比文字更神奇,比舞蹈更美妙。”徐文涛如此感慨道。

 

徐文涛对密码技术日渐深入,他的研究范围从古至今、从中国传统密码技术到世界先进密码技术。


想要看懂《图解密码学技术》《深入浅出密码学》《现代密码学》《数论概论》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需要良好的代数水平作为基础,这促使他更深入、更认真地学习代数课程;而坚实的代数基础又能反过来促进他更好地理解密码技术。

 

每当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徐文涛会向老师请教,但他会事先做好功课,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步骤一一写下来,这样一来可以发现自己的思路到底“卡”在哪里,二来可以让老师评判自己的解题思路有没有错,他觉得这种提问方式比单纯从老师那儿得到答案更受益


网络是他的另一位“老师”,每当理解不了某些专业术语的时候,他会自费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论文。

 

每当有同学抱怨理科枯燥乏味的时候,徐文涛会建议他们暂时放下教科书和习题集,到生活中去发现数理化更广阔的用途。


比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玩玩简单的密码游戏,拼搭模型,或是帮家里算账,因为他知道:“理科是自然科学,是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逐渐形成的科学,理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理科也可以很好玩。”


 

在学习中找到人生的偶像与方向

 

和其他同学崇拜娱乐明星不同,徐文涛的偶像都是科学家。他在物理教材上“认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出于想要更进一步理解他们的经典学说,他借阅了一些科学家的传记,于是被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创造力深深折服。

 

“我认为普朗克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实干家,他基于黑体辐射数据画出了曲线图,并据此提出了黑体辐射定律。他让我懂得想要在学术上做出成果,既要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又要勤于动手实验。

 

“卢瑟福为了研究原子核的大小,至少进行了上亿次实验,实验数据挤满了很多本本子,才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一点给我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会用卢瑟福坚持不懈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开普勒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他是个全才,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天文学、物理学和数学的跨界高手,他让我明白各个学科都是相通的,我经常用他的事迹来提醒自己避免偏科。

 

“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们在科学技术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研究、发明、造福了后人,简直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贡献。”

 

徐文涛从小学就开始学奥数,坚持至今。奥数加分政策取消以后,很多同学都中途退出了,但他还是愿意坚持。他比较喜欢奥数中的偏题、怪题,认为它们会开阔自己的视野,能让自己学到与课本上不一样的解题思路。

 

尽管以他目前的成绩与特长,考进重点大学几乎不成问题,但他却对当下的高考制度“有话要说”:

 

“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而高考却以各科总分为选拔标准,使得考生无法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如今的高考注重知识点的考察,使高中生在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的年龄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整理、记忆、背诵知识点上,这其实对个人发展而言是很吃亏的。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应该尝试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内探索、研究,这样才可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潜力。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毕业了还在迷茫,也许就是因为在之前的教育中从来没有机会认识自己、发掘自己。”

 

幸运的是,徐文涛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与潜力所在,并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越走越好。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