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控江中学高三女生侯思怡:爱上西方哲学,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

2018-04-02 林小皮 新读写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即使距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了,她还是会利用考完试的时间去学校图书馆坐上一两个小时,看她喜欢的《树上的男爵》;或是利用每天放学后、晚餐前的半小时时间读一读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她说:“不读书,写东西时好像就找不到手感。”

  • 她知道写应试作文是有规矩的,但她还是想尽可能地写得真实一点,尽可能多地放一些真心的东西在里面。她愿意读更多的哲学书,因为获得共鸣感受,就像‘凹’字遇到了‘凸’字,遇见的时候,彼此都很开心。

  • 将读过的书化成自己的文字,她的方式是做摘录,但不是简单的摘抄,那是一个梳理的过程。“自己喜欢的,就是作文素材”。


读书,让人感到轻松


这就是控江中学的高三女孩,侯思怡。


12岁时,侯思怡来到上海。在这之前,她曾随父母在山西、陕西、山东三个省份之间辗转。


与西安、济南这样的古城相比,上海是一座被新文化包裹的城市,它的特征不是传统,气候也很不一样。初到上海的侯思怡,有时候觉得心里空空的。


她心里装着很多问号,有些问题过于简单,简单到让她觉得不适合与人探讨;有些则是迷茫的情绪,这让她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和身边人的差异。


侯思怡说,或许,这是因为生命都需要一种归属感,那是人们心里的根;而故乡,也不应仅仅作为一个时间和心理概念而存在。


但在当时,她的父母认为这是一个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必然会经历和面对的过程,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干预。


情绪堆积起来,侯思怡想为自己找个出口,她觉得读书让她感到轻松,也能让她找到问号的答案。


阅读的高峰期,侯思怡读到了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的神话》。她说,那是很难得才能遇到的共鸣。


在这个西方哲学阅读的起步阶段,侯思怡借助豆瓣书评寻找阅读的方向,知道了“存在主义思想”这样的专业词汇。


这之后,她又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萨特的《禁闭》。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为起点,直到读到萨特的《主体说》,侯思怡说,她觉得她真正地爱上并接触到了西方哲学。

侯思怡认为,《树上的男爵》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哲学作品。

 

即便是在高三下的3月末,结束了大半天的考试,侯思怡还是会去学校图书馆坐上一两个小时,看她喜欢的《树上的男爵》;或是利用每天放学后、晚餐前的半小时时间读一读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


类似的西方哲学书籍阅读,是侯思怡的兴趣所在。她说:“不读书,写东西时好像就找不到手感,会觉得写作是一件生疏的事。学文科,尤其是学语文,还是要多读书。到了高三,近一年的时间里还是读了近10本书。”

 

阅读,让她睁开了眼睛


侯思怡这样描述阅读西方哲学的过程——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幸福与痛苦并重的过程。


十五六岁时,她好像睁开了眼睛,这之后,她把眼睛越睁越大。


她喜欢上了熊培云的作品,读了梵高的手稿,因为他们赤诚的心灵与真诚的文字同样富于感染力。


她开始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个未能在最大程度上彰显个体利益的社会,必然还有前进的空间。


侯思怡很喜欢印象派画家梵高,在画家的手稿中,她说自己读到了西方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侯思怡所钟爱的电影中,包括《肖申克的救赎》,但对西方哲学的学习让她这个个人主义的爱好者对电影的内涵有了新看法。


侯思怡说,自由也会变得不那么有价值,因为对以肖申克的方式成功实现逃脱的小部分来说,他们的主体性已经消失了。


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还给了她更为多样化的看待和理解情绪的角度。她很快就发现,其实,生命难免受困于孤独感,但是,再寻常不过的个体也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拼命生存,努力突围。


侯思怡说,西方哲学讲述的,还是情感自由的主题,这让她知道,被他人所爱若非自己希望被爱,那将是一种负荷;而最大的自由,莫过于不被他人的情感所束缚,能拥有自己的人生。


侯思怡自信,这样的阅读是真诚的,因为她把心放开了去读书。她并不在意读到的东西是不是绝对正确。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收录于小说合集《四季奇谭》中,副标题为"春天的希望"。


侯思怡说,人类的思想本就有平庸与精华之分,读书的人总得在读过、感受过之后再去评判。而她最想做的,就是寻找到答案,这似乎也是西方哲学的先贤与智士们所着力去坚持的——侯思怡手掌上的书页中,哲学家们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在寻找的同时,他们竭力证明自己所相信着的,这是他们最坚定的信念。

 

读过的书,终能化作自己的文字


这种阅读所带来的影响,也直观地体现在写作中。


在侯思怡眼中,写应试作文是有规矩的。但她还是想尽可能地想把它写得真实一点,尽可能多地放一些真心的东西在里面,侯思怡说,所读过的书,她都愿意写入自己的文字。


这种表达,与看素材类写作辅导书籍所获,即便烂熟于心,也谈不上是自己学到了东西,这种借鉴,更多的,只是触碰到了某一类知识的框架。


所以,她不主张背诵名家名句,因为单纯地记忆并不能让人真正了解这些句子背后的意思和道理,如果用了,也会是“心有戚戚焉”,感到不踏实。


但是,得来终能有所用。


有一次,她仿着海德格尔的笔触,写下了“要让人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还有一次,她碰到了一道与康德有关的素材作文题。题目是:“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对这个材料,侯思怡在考场上想到的是“对宇宙永恒不变的规律的敬畏”。


这种及时的反应,是以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为基础的。侯思怡深入的方式,是做摘抄。


摘抄任务是侯思怡借以夯实语文学习基础的方法,也是她认为比较有效的办法。

 

侯思怡的摘抄分大篇幅和小篇幅两种,全部被录入电脑。


她很少大段地抄写,也很少对大段落进行摘录。“自己喜欢的,就是作文素材。摘抄的时候,我也会做一点裁剪;如果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内容,也会通篇摘录。”


侯思怡的摘录类似于梳理,同类型的人物思想会相互牵引,摘抄时,可收集在一起;另外,同一本书里的内容往往相互贯穿,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内容,一本书里能摘出三到四个分散的部分。


遇到共鸣最开心


今年三月起,候思怡在上海市控江中学的英语学习进入免修阶段。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她取得了高三模拟考年级第八名的成绩,文理科成绩发展均衡,文科水平保持着一贯的优势


侯思怡说,控江中学鼓励自主学习,坚持自由发展的理念。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这种理念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可能。


学校作为教育者有所坚持,进而鼓励学生持续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到了高三,她一般能利用在校时间完成全部作业。业余时间除了尽可能多地背书,她也会完成一些自己布置给自己的试卷,她还打打乒乓,弹弹吉他,参加学校吉他社团的活动。


目前,侯思怡已经基本确立了未来求学的方向。离开控江,她的求学志向将向法律领域发展。她说,学校作为教育者有所坚持,进而鼓励学生持续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更多的时候,她习惯于一个人读书。


侯思怡一直不太喜欢政治,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并不提出反对意见,而是鼓励她和每一位同学自由地发展自己阅读的触角。


在语文课上,他们还能以演讲的方式,结合所获,自由地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想法。


对读过的书,侯思怡都会写一点书评,发到网上。网友们会以夸赞的口气回应,这让她知道,其实,评论者也如她一样,正在寻找共鸣。


侯思怡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写作,但她说,今后还是愿意读更多的哲学书,因为那种感受,就像‘凹’字遇到了‘凸’字,遇见的时候,彼此都很开心


现在的侯思怡,与上海这座城市里时尚的男孩女孩们一样,喜欢这里有品质的演唱会和展览。她以新上海人的身份,憧憬着此处的未来。


在她眼中,这个汇聚着志向与梦想的地方,必将关注起自己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她期待着,这片土地能在中国深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有别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并富于文化底蕴的独特的新热土。


侯思怡为12~18周岁人群推荐的书目


1、【法】加缪:《鼠疫》、《西西弗斯的神话》

2、【意】伊塔洛·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3、林海音:《城南旧事》

4、王安忆:《空间在世间里流淌》

5、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