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高二女生真的有信仰!她说:和平年代,我们依旧需要批判性视角

林小皮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阅读明星大PK||作文门诊||爱读书的语文老师

名师教你写作文||素材库&新书架


都知道未来高考越来越重视阅读量,也都知道如今的学生埋首于课业没时间读书,但是!!!你知道那些酷爱阅读的年轻人们,是怎么迷上读书的吗?你知道海量阅读,到底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学生中的阅读明星!

  • 她偏爱“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她眼中的老一辈,借指摒弃功利观念,坚守底线,对文学热爱而敬重、对自己的文字认真而负责的作家。因为“他们手中捧着火苗前行,那火苗便是文学。那烫得人手心灼痛欲焦的文学。你忍受,只因在茫茫荒郊、漫漫长夜,风雪相侵,生死交扣的时刻,舍此之外,你一无所有。"


  • 她对于那些非常热门的青春励志“文学”毫无兴趣:掂量其动机与出发点,不过只为流量与利益。又能指望这类作品有何深意呢?在她的心中,文学是至崇高的,要求人百分之百的虔诚,容不得此般的抹黑。


  • 她说,写作,须用自己已经学会的词。


她叫魏雨潇,上海市位育中学的高二学生。


在公车上看书的女孩


儿时,外婆朗读的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对魏雨潇最初的启蒙。这之后,读与写,就成了魏雨潇生活中的常态化内容。


小学后三年,魏雨潇当上了图书馆管理员,除了帮助老师整理书架,业余时间,她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没人没事的时候,就看书;也是那时,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她和同学们以至少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频次去图书馆做书籍摘录。


魏雨潇说,当时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把字练好,没想到,有意无意地,她读完了不少科普读物和名家的小说,其中,就有著名的《海底两万里》和《家》《春》《秋》。


十三四岁时,魏雨潇听父亲说起在寝室里读金庸的事,冲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武侠情怀,她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看完了金庸的武侠作品;进入高中,还是巧合,魏雨潇买了一本《朝花夕拾》,之后,就爱上鲁迅先生的杂文……


时至高二,尽管学业忙碌,但魏雨潇还是把每周一次乘坐往返于学校的公车上的一小时、每周五晚上以及一部分自习课的时间,用来读书。


在她已经读完的书目中,除了生物老师推荐的应考书籍和与语文老师推荐的《聊斋志异》,还包括《文学改良刍议》《茅盾全集》《莎士比亚全集》《我纷纷的情欲》《1984《加缪手记》以及唐宋八大家的部分文集。


魏雨潇认识的许多人,都有当下认为百分之百正确的信仰、最感兴趣的领域、一定会从事的事业,也以此作为挑选书目的唯一标准。但她却说:其知弥精,其取弥精,所取受制于所知,而所知又来自于所取。我们自己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自然难谈跳脱。


她说,虽然我们永远在前进,在积累,在成长,然而每一个当下对于永远存在的未来而言,都是被视野、阅历局限,不完全成熟的。因此,务必趁尚有大把时间的青春将心胸敞开,多去尝试。这世界上除了小说,大有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闪耀着其独特的光芒。


只有多接触,才能明确自己的兴趣与擅长,这其中,还能包含对未来、对理想、对职业的探索,也正因为这样,她带着心中对建筑师这一职业的憧憬,读完了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为了拓宽眼界,她还保持着每季度去上海西岸、红坊看艺术或设计展的习惯。

魏雨潇与外婆的自拍合照


爱读“老作家”的文字


魏雨潇偏爱“老一辈”的作家。


她借用张晓风文章里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文学,“太聪明的人根本碰不得,聪明人就会分心,就会旁骛。老一辈的作者,文学对于他们而言就好像风雪暗夜荒原行路人手中所拿的那根小火炬,因为风大,你只好用手护着火火苗——而护得急了,连手都差点烧烂。但你不能不好好护着它,因为在群狼当道的原野中,—旦火熄了,你就完了。那火炬成了你的唯一,你忍着手心的疼痛,抵死护好那小小的蹿动的火苗。”


“现在的作者不是,写作是他众多本领中的一项,他靠此吃饭,或者不靠此吃饭,他表演,他享受掌声和金钱,他游走,他回来,他在排行榜上。他翻阅这个月的新书,他的心不痛,从来不痛,因为他是个快乐的书写作业员。”


“而老一辈的作者,他们手中捧着火苗前行,那火苗便是文学。那烫得人手心灼痛欲焦的文学。你忍受,只因在茫茫荒郊、漫漫长夜,风雪相侵,生死交扣的时刻,舍此之外,你一无所有。"


“相较之下,今日的文学是众多消费品中的一项,是琳琅市场上和肥皂和电池和冰箱除臭剂和洋芋片和保险套一起贩售的东西。一旦退货,立刻变成纸浆。”


“现代的作者也许更有才华,但文学女神要的祭品却是你的痴狂和忠贞。”

 

魏雨潇说,我很难写出超过上文水平的文字来论述这一观点,但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于非常热门的各类青春励志“文学”毫无兴趣。


这个女生说:


“无论是一味鼓励、除了正能量一无所有的心灵鸡汤;刻意迎合大众的“丧”文化相关文章;套以“女权、平等”的外衣颠倒是非、甚至物化女性,却在微博、公众号火热的文章;借称“真爱至上”、“人人平等”却刻意炒作、“卖腐”的小说……各类层出不穷,霸占着视线。


这些可以读,但切记读时“勿轻信,忌盲从”,掂量其动机与出发点,不过只为流量与利益。又能指望这类作品有何深意呢?


这个当代的浮躁、功利使得并非每个写作者都有充分的社会责任感,可惜的是也并非每个读者都能清醒地去对待。甚至,上述文字太过恶俗,没有资格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来论。说是偏激狭隘也罢,至少在我的心中,文学是至崇高的,要求人百分之百的虔诚,容不得此般的抹黑。


如此看来,魏雨潇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就非常顺理成章。在她看来,鲁迅先生的作品之深刻,文笔之绝妙,眼光之犀利,世间少有。


若是要她推荐,甚至不是“推荐”其作品,而是“不可不读”:无论小说、杂文、诗歌,皆值得一读。毋庸置疑,他的文字唤醒了世世代代无数人,虽现已是和平年代,但我们依旧需要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视角。



她还特别强调,读时切勿将鲁迅只作为一“愤世嫉俗”的爱国者看,将其狭隘化。他固然是个爱国爱民的斗士,但与此同时,其生活的情志、雅趣,与其对于社会的深刻见解是可以并列的。即使只看文笔,诸如用词、修辞等,也是足以令多数以文笔自居的作家汗颜的。


比如这一句: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她尤其喜爱鲁迅先生对时事的评论。读先生的杂文时,她借助“知乎”平台拓展了阅读范围,这样一来,阅读速度不可能快起来,但一来能看懂作品难点和知识盲点,二是能通过信息补充打破文本阅读自带的局限。


作品中对时政要事的评论成了她写作时的灵感,也教会她写作的道理——写作,须用自己已经学会的词,为了体现技巧而使用生僻字词,在练习时或可一试,但在日常表达时要注意避免。


在书籍挑选上:首先不要以“乐趣”作为标准

 

魏雨潇不认为文学只给人带来愉悦,获得快乐也并非她阅读的目的。读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相对全新的,深刻的视角。


她说:“我的思绪时常因此混乱非凡,有时也不可控的陷入到低沉中,甚至因为疑惑、焦虑、迷茫而想到凌晨也难入眠。然而我极其庆幸而非憎恨这种苦闷,因为我并非至愚钝,更非生而知之的圣贤,只得靠理清这永远在增多的思绪来获得成熟——永远不要因为思考带来痛苦而放弃思考。这是一个博览善思者之所以区别于常人的关键。”


她特别借用茅盾在《我的中学时代及其以后》中的文字来说明:


“始终不感得此苦闷者,若非“超人”,便是浑浑噩噩的傻瓜。……这是我们当此受难时代所不得不经过的“洗礼”呀!时代的特征就是每一个有造化的青年必得经过一度苦闷。应该欢迎这苦闷,然后再战胜这苦闷,十分元气地要吞下全世界似的向前向前,干着干着,创造你自己将来的一切,社会将来的一切,和人类将来的一切罢!


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

 

很多人抱怨反乌托邦类小说、笔调较为悲观的小说(比如《人间失格》),读完感到非常不舒服。但魏雨潇觉得这很正常,大可不必因小失大。


她推荐乔治奥威尔的《1984》,“非常经典的长篇小说。文字、情节本身易懂,内容足够深刻,值得深挖的内容极多。思想对我个人的观念影响比较大,也在我日后写作中有所帮助。”


她也推荐阿尔贝·加缪的作品,因为“现实意义极强,贴近真实与人性。人物刻画饱满立体,避免了扁平化。读起来很有意思。”


她说《局外人》《鼠疫》可以作为其入门书目来读,字数适中,戏剧性、趣味性、深刻度兼顾。《西西弗神话》是哲学散文集,内容很深刻严肃,但能提供很多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其个人有兴趣可以看《加缪手记》。


做一个抄写员没有意义


在阅读方法上,魏雨潇也为自己做了一些设计。


泛读,她不拘泥于形式。无论是课本、课外书籍,还是电脑、ipad 、kindle上的文字,甚至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都是泛读内容的来源。


精读,追求质量先于数量,她不对自己阅读的篇幅与阅读时间上给自己设要求。


魏雨潇说,她尤其反感功利的、目的性极强的阅读,同时厌恶只把所读书籍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的论调。因此,对市面上的原作简版书籍,她会尝试将它们作为阅读原作的入口,但不会止步于这样的浅尝辄止。


偶尔的一点“功利性”,是魏雨潇的两本文言文练习题,共255个五百字左右的语段,高一高二各一本,后者的内容更长、更深。这是一项灵活的作业,时间跨度是两年,魏雨潇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她坚持用查字典的方式完成阅读,对难懂的字、词,在结合文本进行理解后,再挑选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积累。


通常,魏雨潇做完这些,才会去做题。


她还用文字的形式,围绕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思考与看法进行提炼概括。读《西西弗斯的神话》时,她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和以整本书为范围的读书笔记。


魏雨潇说,做一个抄写员没有意义,仅停留在认为这些句子本身精妙上是不够的,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尤为重要。这对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助益。


魏雨潇是位育中学“钟声”文学社副社长,最近,在与文学社指导老师一起组织了以现代诗歌为内容的主题讲座后,她又与物理班的同班同学们组队,借学校的绍兴三日实践活动深化学生课题。


这是作为纯文科组员的魏雨潇,和若干纯理科同学的合作,目标是对一类作家、一类作品做出小结和归纳,她希望借这个机会让自己的阅读积累形成体系,真正体验一把做学术的感觉。


“朴素一些,扎实一些,要有决心,还要有信仰”,在魏雨潇心中,这是面对读书与校园生活所应当持有的心态。



01. 关于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鼠疫》可以作为其入门书目来读。《西西弗神话》是哲学散文集,内容很深刻严肃,但能提供很多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在选择译本时,要注意,翻译者的个人风格对原作呈现的效果影响非常大


如果对作家本人有兴趣,也可以看《加缪手记》。我喜欢这几本手记甚至多过他的代表作品。


02. 名篇推荐:《归去来兮辞》、《前、后赤壁赋》《滕王阁序》《春秋来信》。


03. 若干可培养阅读兴趣的小书:阿加莎克 里斯蒂、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会是好选择。也可试着看看《雷雨》《沉默的大多数》。


04.关于阅读空间:或在自身与阅读者之间建立私人化的,情感与思维上的联结;或以书店为桥梁,使得读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形成如文艺复兴时期沙龙式的书店都是不错的书店经营创意。个人比较认同的是“夜莺书店”“岛上书店”。(推荐人:上海市位育中学 魏雨潇)










编辑:小皮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