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篇高考满分作文告诉你:高考作文不单单只能写议论文

新读写 2020-09-1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提到高考作文,学生们头脑中首先出现的大多是议论文;许多老师也常以议论文的模式来训练学生为高考作文打基础。其实,任何一张高考试卷上都没有规定作文只能写议论文。


写好议论文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与广泛的阅读积累、因而对有些考生而言其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比起松散空泛的议论,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能打动阅卷老师。


这是某省语文高考模拟考中发现的一篇高分作文。此文以试卷上给出的一段话为材料,突破了传统的议论文风格,采用以叙事为主、夹以适当议论的写作手法,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正如阅卷老师所言:“一篇好作文,只要扫一眼,基本上就可以断定它的不俗。因为,它有这样的一些标志。细心揣摩其中的奥秘对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启悟价值。”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作文评析】


为前路播下花种


黑白的光影里,两个孤魂游荡着,开裂的土地、烧焦的树木前,隐约能辨认出,那是一个父亲和一个孩子,推着一辆破烂的超市手推车穿行在行将末日的人间地狱里,这是一张曾震撼过我的电影海报,片名叫做《末日危途》。


评析:只要有文字感觉的人读到这一段就会知道这是篇好作文,因为这段文字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1.较高的选择意象能力


“黑白的光影”“开裂的土地”“烧焦的树木”,几笔把人间末日的画面勾勒出来,说明这个同学具有较强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画面可能有的同学也看到过,但他不一定能快速提取出这些鲜明的意象。这就是分别。


2.成熟的叙事意识


从光影,到游魂,再到父子,这一逻辑顺序本身含着强烈的神秘感,这是深谙叙事逻辑的表现。有的同学可能只会这样表达:我看过一张电影海报,海报上画着……一旦这样表达,就成了三流水平了。


3.在悄悄的叙事中推出文章的主体——父与子


看到“父与子”,阅读者就知道,她将要写什么了。作者与阅读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这既是写作者的快乐,也是阅读者的幸福!


再来看第二段:


世界已成为真正的地狱,尘埃笼罩的暗夜下,人开始吃人,人开始畏缩在自己的小屋里,然后自杀,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母亲。但父亲告诉他——我们去海边,七八岁的孩子,炼狱的世间早应将他带走,而父亲却把他紧抱在怀里,指着大海的方向,告诉他向前。


评析:整个语段,用一个“但”字构成转折,前半段强调孩子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地狱”,“但”字之后强调父亲给孩子未来的希望“海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的话题。


同时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一方面是地狱的绝望,一方面是大海边的一线生机,这种张力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再来看第三段:


前路上,他们遇到了食人团体。团伙们有枪,啃着骨头,在雨夜里成群游荡,砸吧着嘴里的血香,四处觅食。父子躲在壕沟里。凝视着孩子惊恐的瞳仁,父亲说——我会保护你,我们也有枪。但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枪里只有一颗子弹的事实,有些事不能让孩子知道。远处飘来阵阵食人盛宴的声音,父亲将孩子紧搂着,背对着那吃人的森林,仿佛在说着:向前看,我们去海边。


评析:这一段写了这对父子面临更大的危机,而父亲把危机给掩盖过去,尤其用后部的叙述方式,强调父亲对孩子的“遮蔽”,使叙述跳脱灵活,再加上紧跟着的两句议论,把观点点透:“有些事不能让孩子知道”。


作者的会写,就表现在这里。画龙点睛之笔,会让阅卷者为你的聪明而喜悦,给你高分。


再来看第四段:


对父亲而言,海可能只是一个激励孩子的意象,到达了海滩,又能怎样呢?不会有人来救他们,大家谁都得自己就自己,而谁最终都救不了自己。死局面前,父亲为什么要徒劳地努力?或许答案就是为了孩子。浪漫地、决绝地铺开一条有着渺茫希望的前路,拖着支离的身体,推那孩子前进。


评析:这一段是至关重要的一段,因为它让文章向纵深发展。很多考生的文章只能在原地打转,就像是没有钻头的钻。这位同学非常清楚,作文是表达个人见解的,不是来复述这个电影故事的。


这一段就开始集中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死局面前,父亲为什么还要努力”,这就是她思考的着力点,也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在死局面前,父亲也要为孩子铺一条路,“浪漫地”“决绝地”这两个词用得太好了。这就是思考的质量。浪漫而决绝,表达出了父亲的品质,让表达具有了重量。

再来看后面两段:


孩子的路上,他没有看到丧母的彻骨之痛,没有看到嗜血的人性,他学着父亲,懵懂坚毅地向前走。从影片中蹒跚而行的父亲的背影里,我仿佛看见了许多身形交叠在一起的父亲们,他们在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地,构筑着孩子们的前路,除去杂草、种上花种,希求着那些鲜花会走进他们的眼睛,融化在他们宝石般的眸子里,伴他们走完一生。


《美丽人生》里的父亲在我面前一蹦一跳地走过了;丰子恺背对着我为孩子们画图画了;曾国藩的家书写了许久许久,我没见他搁笔……我也看见了我的父亲,在人头攒动的等会上将我扛在肩头,不看骂骂咧咧的路人、贼眉鼠眼的小偷,只赏那一夜的华灯初上。


评析:这两段先说了父亲这样做的效果,孩子得到了呵护;进而由这部电影而扩展开去:《美丽人生》中的父亲、丰子恺、曾国藩及自己的父亲,文章瞬间写到了古今中外,甚至落脚在自己的生活上……文意得到了拓展,意韵更加深远。


这就是写作的智慧,表明这个同学逻辑思维清晰而深刻。这哪里是那些不善于思考,思维极为狭窄,只能在点上画圈的同学能比的呢!


再来看看最后的两段:


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的所见所闻,不管是什么都将成为他的一部分。我们当做的,就是为他们剔除路上的污浊、播上花种,让他们的生命中多一缕清香。为了孩子,也为了未来,这是教育。


影片末尾,父亲心力交瘁,倒在了海滩上,没有人来救援。他绝望了,而孩子,那个曾依偎不前的小男孩,却坚毅地接过父亲递来的枪,仿佛在承诺,他会活下去。这一刻,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评析:倒数第二段,回扣材料,水到渠成,并没有贴标签之病;最后一段,再回扣电影情节,深挖一笔,那个孩子走出了绝望,让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与标题“为前路播下花种”遥相呼应,首尾圆合,功德圆满。


我一直不大赞同学生以一部电影、一篇文章的故事为载体写文章,因为,很多考生这样写往往会陷在原有故事里而消没了自己的观点,不仅不能为我所用,常常会弄巧成拙,自己被故事淹没了。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对材料用得得当,确实是让电影故事为自己的表达服务而不是相反。


通观全文,作者并没有采用常见的论点——论证——论据模式,也没有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议论说理,而是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在一段叙述完成后加入适当的议论,既不破坏文章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又增添了思想性。


议论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展开、升华,可见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晰严密。


作者在文章的后半段还举了丰子恺、曾国潘等人的例子,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因为有前文的铺垫,所以没有高中生作文中常见的论据生搬硬套之通病。



上面这篇高分作文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材料作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篇近年高考中获得满分的记叙文。


2016年江苏卷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了;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满分作文】


                                                             烟火蓝边碗

今早喝粥时我用的是一只白底素净的蓝边碗。你或许会问,如此平淡无奇的碗有什么好说?错矣!此中考究可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新居落成,我与父母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新居。

这里瓷器种类繁多,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白瓷;有造型精致小小骨瓷;有绚丽多彩的斗彩……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买什么好呢?有人说,只要票子够多尽选造型独特的买,显得荣华富贵的买,精工极致的买,这还不简单?  


又错啦!器皿的选择体现了主人的生活态度。不可不慎重。  


有的瓷器过于大件且富丽堂皇,赤红、明黄、宝蓝与我家简约的装修风格不符;有的过于小巧,家人并无英国绅士贵妇那般品下午茶的闲情;有的瓷器上绘有泼墨山水工笔花鸟,我们一行人中并无行家不知如何鉴赏……如此看来,竟无我们能买的瓷器了

突然,这平淡无奇得突兀的蓝边碗闯入我眼帘。如此简陋的碗会在这里出售?我要走,爸爸却在这碗前驻足许久。  


为何?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用的碗,这是承放了父亲的记忆的碗。  


据销售人员介绍,这蓝边碗在传统蓝边碗上加以细节上的改良与创新。我拿起一只仔细端详,发现手感极好,分量厚重让人踏实。底足的角度略微加大,让碗显得端庄典雅不失大气。而且这碗极易打理,深受妈妈们喜欢。  


蓝边碗没有繁复精致的花纹修饰,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复杂的工艺。可当你凝视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家人围在一起乐呵呵地吃热腾腾的饭菜的情景;就会想起苦日子里生活的精打细算的不易;就会想起寻常百姓家人间烟火的温度……  


蒋勋曾在《品味四讲》忠言逆耳“纯棉衬衫就像爱人”,让我感动了好久。一件物品使用久了,就会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感,对我来说,蓝边碗亦是如此。

景德镇作为瓷都,常有瓷器新品推出,我却独爱这蓝边碗并歌颂它。因为它注重在细节上的改良,把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  


距离人的生活太远的创意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新鲜感过后便如失了灵敏般只能束之高阁。

每日捧着这只蓝边碗吃饭,不但手感好,我仿佛能听到它无声的诉说,谆谆教诲我认真踏实地生活的真谛,这才是它的精魂。

听我如此道来,你可有话反驳?


点评一般来说,看到这样的题目,考生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写议论文,也许还会列个提纲,从几方面来论述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或是什么值得“说”,什么不值得“说”。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写了一篇以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作者写了买蓝边瓷碗的缘由,也写了这个蓝边瓷碗与其他高档瓷器相比的区别,以及这只蓝边碗与以前的蓝边碗相比的区别,从而得出“创新的点子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上而不是争一时的噱头”的启示,恰似后文提到的蓝边碗“无声的诉说”,回到题目中“说”与“不说”的题眼,堪称点题升华。



2017年全国卷二


【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坐上高铁,寻味中国


食物,是凝聚家庭的重要媒介。一家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火,做饭,用三餐凝聚家庭,用食物慰藉家人,饮食,便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而中国,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乡村。所以要了解中国,就要从饮食开始,而要了解饮食文化,则要从中国的乡村开始。


而现今的中国,高铁,给这一切带来了可能。交通的便利,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延伸到中国广袤的美丽乡村,让形形色色的中华美食交流,碰撞,继承传统,延续文明。

相对于城市,中国的美丽乡村,因为手工技艺的传承,让美食更具人情和温度。中国广大的乡村,除了有无数文人骚客笔下歌咏的山水田园,更有让人称奇惊艳的玉盘珍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广袤山村,农家小院,炊烟袅袅之地,往往拥有着独特的中华美食。


今天,《舌尖上的中国》、《乡土》等一些央视大型的记录节目,除了给我们呈现了一道道视觉的盛宴,更是以食物这种原始而纯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古朴而真实的美丽乡村。

西北瓦窑里的刀削面,一人,一刀,左手举面,右手举刀,手起刀落,纷飞入锅,面片棱锋分明,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东北大山沟的猪肉炖粉条,上等的五花肉,包含优质的高蛋白,佐以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爽口宜人;西南农家的腌酸鱼,采自稻田的鲜鲤鱼,去脏除腥,裹以盐巴花椒,入坛保鲜,开坛即食;东南渔家的海鲜煲,鱼虾蟹贝,一锅烹煮,不放油盐,不放佐料,吃的就是一口之鲜。而自古以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要实现美食的交流与传播,似乎变得不太可能!交通,成了最大的阻隔。

高铁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食物地域的限制,它以更经济更快捷的方式让距离不再成为食品传播的阻隔!时速二百五十公里每小时,运营里程目前已超两万公里,横跨东西,纵贯南北,无论是中国的各大城市还是大小乡村,几乎无往不至,无处不通。


古代诗人苏轼初到黄州,才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惊叹;杜牧登临杭州,方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的吟唱!而今,去西北吃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去北京吃一只地道烤板鸭,去上海吃一顿红烧肉,去四川来一碗传统麻婆豆腐,到广州尝一次拉肠粉,坐上高铁,朝发夕至,从容淡定,不温不火。

今日的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人与食物的脚步从未停歇。现今的中国,也以前所未有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海宾客。买一张高铁票吧!去中国广袤的美丽乡村,体验最纯真最美味的中华美食吧!


【点评】高铁给当今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本文作者单单扣住“美食”这一点,详细地叙写了中国各地不同的美食,通过古时“想要实现美食的交流与传播,似乎不太可能”与当今“坐上高铁,朝发夕至”的对比,以小见大,突出了高铁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与精彩。


通篇记叙、描写性的语言,好处是生动形象,能将高铁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于作者而言,写记叙性的文章更容易在短时间里调动自己的记忆与生活体验,可以降低写作难度。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