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刺猬身上的枣是中文教育的耻辱?

陆梓华 郜阳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小刺猬会背果子还能上树?课本上说的想想不大对……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他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这段有关刺猬的描述,来自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23课《带刺的朋友》,作者为科普作家宗介华。
      网名为瘦驼的一名广州爸爸在给儿子默写时,读到这样的描述却着实吃了一惊。“刺猬不吃枣,也不吃山楂,刺是自卫用的,不是取食工具。他将自己的质疑发布在微博上,立刻引起了网友热议。
      由于长期为果壳网供稿,“瘦驼”说,自己也算是资深科普人。他的一篇科普短文《御风飞行》曾作为现代文阅读资料,被用于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因此,对于儿子语文书中出现的科学常识漏洞,“瘦驼”坦言,自己格外敏感。
      “大自然赐予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第七单元的前言中,编者如是写道。
      浑身长刺,身上扎满红果子,这或许是可爱的小刺猬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甚至在捷克国宝级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里,刺猬也经常以这样的形象出现。
      但是,在“瘦驼”看来,纪实作品毕竟不同于虚构作品,既然单元的主旨在于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真实”必须是第一要务。他也直言,对于一些动物小说中出现的常识性谬误,成人也有责任向孩子进行说明。
“瘦驼”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出质疑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上海小学生已经全面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也就是说,现在的三年级上海孩子,用的正是这套教材。


      上海一名小学老师说,这篇文章也曾作为写作范文,入选过沪教版教材。她认为,作为自然观察类写作的范文,文中有关刺猬“偷枣”的描述有失妥当,“寻觅果实”这样的客观表述更为准确。

刺猬背果子和科学观察不符

      瘦驼的质疑,得到了动物专家的认可。


      上海动物园科普宣传科工程师程翊欣说,“一般来说,刺猬不会主动用刺来获取食物,因为就算刺上真的扎到了什么果实,它很难把果实从刺上弄下来。”
      通常所说的刺猬,是属于劳亚食虫目,猬科,猬亚科的动物。它们的特征是身上的毛比较粗糙,背部长有尖刺。刺猬身上的刺主要起到防御作用,遇到天敌或危险时,刺猬可以蜷曲成刺球状,让天敌无从下口。


      “刺猬会吃野果或人工种植的果实,但不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程翊欣介绍说,刺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的成虫和幼虫、蜗牛、蛞蝓等。除了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不同种类的刺猬对食物的偏好略有差别,它们的食物还包括蛙类、蛇类、蜥蜴类、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鸟蛋,果实等植物类食物,有的种类甚至会吃腐肉。
      而在白天要看到刺猬觅食,也几乎不可能。程翊欣说,刺猬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躲在洞穴、草堆等隐蔽的栖息场所,夜间外出觅食,到了冬季则会进入冬眠。


小学生对《带刺的朋友》提出疑问
      “瘦驼”在微博上表达质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和留言。“欣慰的是,很多语文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令他印象最深刻是一名微博名称为“勋章菊”的老师。


      “勋章菊”老师叫陈艳叶,来自山东东营胜利物探小学。“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记得在微博上就看到过介绍刺猬的文章,说到刺猬其实是不吃水果的。于是查了一下,真的有老师问到了这个问题,博物杂志进行了解答。”
      陈老师说,基于这个认知,课文中讲到的眼见刺猬爬树,晃树,掉下来,归拢枣,打滚把枣扎到背上,再带回家,这个过程的真实性就非常值得怀疑,“如果把这篇课文绘声绘色地当真事儿给学生讲,那才是不负责任。
      因此,她决定干脆引导孩子擦亮眼睛,“一起来找茬”。
      她给孩子们布置了新的任务,“请你根据自己对刺猬的了解,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什么地方是值得怀疑的。你会提出什么疑问。


      “刺猬的爪子太小了,抓不住树干吧?” 


      “刺猬就算是上去了也会掉下来,那它掉下来会不会摔坏了?”


      “刺猬怎么把地上散落的红枣归拢到一起的?它没有我们人类这样的手。”


      “刺猬究竟喜不喜欢吃枣?”
      “刺猬背上扎了东西,它的小短腿怎么能弄下来?”


      孩子们的推理和质疑,令陈老师惊喜。她布置了小练笔的作业,主题就是刺猬,鼓励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写一写有关刺猬的知识或者自己和刺猬之间的小故事。



      不过,陈老师在对教材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的同时,也请孩子们寻找这篇课文的文字本身,是否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多角度思考教材,更周全地考虑问题。”陈老师说。
      所以,我也来一起看看这篇有趣的课文吧——



带刺的朋友

宗介华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权,又爬向伸出的枝……

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枝哗哗作响,红枣劈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

很快,它又慢慢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迫到水沟眼儿处,弯腰望望,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有了踪影。


夜幕悄悄地降落下来,大地被笼罩在铅色一样的暗纱里了。

我偷偷地躲在树丛的背后。

过了好长时间,还没见到刺猬的影子,我忐忑不安起来。昨天晚上刚刚偷了枣儿,窝里一定还有吃的。兴许不来了……不,爸爸说过,刺猾的食量可大呢,一天一夜,它准会饿坏了。那么,一旦它发现墙根儿处都撒了沙子,会不会感到奇怪,猜到了我的心里:噢,想顺着沙子上的脚印找窝呀,我才不去了呢……不,不会的,昨天晚上偷枣儿并没被人看见,今天晚上还得去,红枣儿多甜呀……

  我静静地蹲在那里,替刺猬问着、答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皎洁的月光又把庭院洒满了。啊,时候已经不早了。我的心慢慢凉下来,断定小刺猬发现了沙子,是不会再来的了。

突然,我眼前一亮,奇妙的现象终于出现了。小东西钻出水沟眼儿,顺着墙根,直向枣树底下跑来。临上树,它伸出头,四下看了看。

我偷偷扔过去一粒小石子。石子落在地上,发出“啪”的声响。小刺猬闻声,愣了半天,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变化,又壮起胆子,再次准备上树了。我又扔过去一粒小石子。这回,小刺猾兴许预感到了不祥的征兆,转过头,赶忙向水沟眼儿跑去。

我心里暗暗高兴:跑吧,跑吧,带我去找你的家吧……

我赶忙绕过墙头,来到水沟眼的跟前,打开手电筒一照,哈哈,薄薄的沙面上,留下两行清晰的小脚印。那脚印,顺着墙根,一直向前延伸。

我家北屋旁边,有个草棚子。平时,里边堆着杂草和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只有我家芦花母鸡,爱到那里的草窝上去下蛋,除了妈妈去拣蛋,是很少有人去的。从刺猬的脚印来看,我断定它就住在那里边。

我在草棚里慢慢地搜寻着。墙角草堆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一瞧,两只大刺猬,团成大刺球,紧紧挤在一起哩。它们一动也不动,背上长长的硬刺,根根竖起来,时刻准备刺向来犯的敌人。在两只大刺猬的腹部,蠕动着四个白乎乎的小刺球。呀,这不是小刺猬吗?怪不得大刺猬那样匆忙地去寻食,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可爱的小宝宝……

“嗡”地一下,我的脑袋仿佛涨大了好几圈,心里感到一阵内疚。刺猬妈妈夜里出去找吃的,我倒把它吓了回来。没有吃的,小家伙还不饿?再说,听爸爸讲,刺捐一旦发现有人打到了它的住处,它们就要搬家了。眼下,携儿带女的,搬到哪去呢?安个家多不容易呀。

望着它们身边铺着的碧绿的树叶子、鲜嫩的青草,以及从房背阴处扯来的一撮撮绿茸茸的苔藓,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安家的艰辛。猛地,手指尖触到鼓囊囊的衣兜。对,带来的礼物还没拿出来呢。我忙把衣兜里的红枣儿——这是我从树上一个一个挑着摘的——大把大把地掏出来,轻轻地放在它们的身边。

直到离开草棚,我的心还在怦怦地跳:刺猬呀,吃了我送的红枣儿,你们还会搬家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滚出来。啊,刺犯一家子出来散步了!我一撩竹帘,蹦出门外。刺猬们惊慌了,掉过头来就要往回跑。我想起手里拿着吃的,赶忙扔过去。兴许它们猜到我就是供应它们食品的人吧,大刺猬不动了,孩子们不跑了,都埋头吃起东西来。

这时我才发现,小刺猬很乖巧,总是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怵怵胆胆地吃吃停停。大刺猬倒像不认生,噘着小嘴,瞪着小眼,亲昵地看看孩子,像是说:孩子们,大胆些,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

爸爸走出屋来乘凉,见我身边围着几只刺猬,先是一愣,随后坐在我的身边,脸上泛起满意的笑。

突然,身边传来“汪汪”的叫声,原来是我家的大黑狗来了。

我刚站起身,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头,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大黑狗很快调过头去,“昂昂”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你瞧,大老黑的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可不是,等我追上大黑狗一看,大黑狗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犯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回头看看,这个刺猬又在悠闲自得地吃着我送的东西哩。

金黄色的大地变得空旷起来。粮食入了仓,林秸上了垛,日夜繁忙的场院早已消停了,秋风勾着寒头,啊,初冬来临了。

尽管我每天备了上好的佳餐,但“客人”好久没有登门。是搬家了,是被别人捉走了,还是……我的心又收紧了。

一天下午,我终于耐不住性子,决心去探个究竟。

进了草棚,我径直奔向刺猖居住的地方,可是,窝里空空的,除了残存的杂草和粪便外,一只刺犯也没有。

猛地,从草垛根处,我寻到了那两只大刺猖,可是,我再也看不到它们那张俏皮的小妹嘴、那双深情的小眼睛。出现在眼前的,是两个蜷曲一团的大刺球。我轻轻拨动了一下,刺球立刻翻了个,白茸茸的细毛朝了天……

我的心怦怦地急促跳动,难道在皎洁的月光下诡秘地偷枣、后来又与我混熟了的好朋友,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不知怎么的,爸爸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告诉我:“刺猬没有死,它们是在冬眠哩。

我疑惑地眨眨眼睛,看着爸爸,多想从他的眼神里捕捉出有关刺猬的美好信息呀。

“冬天来了,天气冷了,”爸爸解释说,“像青蛙、乌龟、蝙蝠、刺猬这些动物,为了躲过寒冷的冬天,就钻入地下,或藏在避风的洞里睡上几个月。这时候,它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特别慢。”我仍瞪着不解的眼睛望着爸爸。

“书上说,动物冬眠,有全冬眠和半冬眠,上边说的那些动物,就是全冬眠,秋天吃得饱饱的,肥肥的,整个冬天就不吃也不动了。像獾、野兔、松鼠,睡一段,饿了又去找食吃,吃了还去睡。它们呀,都不像蝙蝠那样睡得扎实。”爸爸抽了口烟,接着说,“夏天,你要是把蝙蝠放在水里,几分钟就会淹死的,可是它冬眠的时候,你就是把它在水里泡几个小时,也没事儿。

“刺猬呢?”我仍在关心我的朋友。

“刺猬,你不是见到了,冬眠的时候,就像死了一样,你怎么摆弄它,它也不醒。有时候,它还会打几声呼噜呢。你说,它睡得有多香。

晚上,刮起了凛冽的寒风。脱掉服装的树枝,随风抖动。我家草棚的破门窗,也被吹得呜呜作响。突然,我想起躲在草棚里避寒的刺猬一家,它们一定也很冷吧?我赶忙向妈妈要来些浆糊,又找了一些纸,把草棚的门窗糊了个严严实实。墙根草堆里,传来了刺猬“呼噜呼噜”的鼾声。啊!真的,它们睡得多香呀。

“睡吧,睡吧,好朋友,你们甜甜地睡吧。”望着刺猬居住的地方,我默默地祝愿着。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大地渐渐泛起了嫩绿的波纹。听爸爸说,冬眠的动物,就要“出蛰”了。高兴得我赶忙打开草棚的门窗,做好迎接朋友的准备。

一天晚上,圆圆的月盘旋在空中。我吃完饭,独自坐在院里,眼巴巴地望着草棚门口出神。突然,那里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蠕动。我以为是幻觉,忙眨眨眼,又仔细地望去。

那几个东西,如同球一样,滚出门口,滚向大院……

啊,带刺的朋友,你们终于出来了!

我忙把积攒了一冬的红枣、花生、瓜子,抓了几把,撒在它们的面前。刺猬们伸出小噘嘴、眨着小眼睛,兴许认出了我,谁也不跑。它们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也坐在了我的身旁。他指着体质有些瘦削的刺猬,对我说:“它们的食量挺大,光靠你喂,是满足不了的。应该让它们自己去找食儿,消灭害虫啊。

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望着刺猬们那种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好像看到了繁星闪烁的夜晚,在田地间、坡岗上、场院里,正活动着一支捕捉田鼠、昆虫的大军。那里边,还有和我相识的六个带刺的朋友哩!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