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C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诗词之美慰藉人心

新读写 2020-09-3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用莎剧腔读杜甫的诗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月6日,在疫情笼罩下的英国,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轰动了居家抗疫的世界人民。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亚,而是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他被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被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


近日,BBC推出了最新纪录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该片由BBC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执导。


在片中,他走访探寻了杜甫一生的足迹,追随他当年的脚步,重走他走过的路——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还原了杜甫这个伟大诗人波澜壮阔、动荡不安的一生。


就像伍德在本片开头说的那样:“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但寻旅者仍然可以在中国当代找到古中国文化的价值。”


有趣的是,本片还特别邀请“甘道夫”“万磁王”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来扮演杜甫,朗诵杜甫的诗歌(英译版本)。


点击观看  莎剧腔朗读杜甫的诗是种怎样的体验?


麦克莱恩曾出演众多莎士比亚剧作,这一次,他用深沉、浑厚、优雅的莎剧腔,穿越了文化与历史的界限,诠释了《壮游》《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15首杜诗,和公元8世纪的诗圣来了一次“神交”。


《每日电讯报》评论说:“麦克莱恩爵士以一种平静、娓娓道来的风格朗诵杜甫的诗,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


新冠疫情肆虐欧美,对于宅家抗疫的英国民众来说,这样的纪录片无疑也是一种温暖。



纪录片一开始,迈克尔・伍德就普及了中国诗歌历史,还不忘赞赏一把东方诗歌渊源:“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距今已有3000多年,比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古老。”


随后,纪录片一共朗诵了近十首杜甫的名篇,《状游》、《梦李白》、《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秋野》、《阁夜》等。


这其中,翻译是个极其麻烦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诗翻译成英文极难,尤其是古典诗歌的音韵和意境之美,很难用另一种文字来表达。


而且,虽然麦克莱恩的扮相看起来十分入戏,但用莎剧腔朗诵,能在多大程度上重现杜甫沉郁顿挫的气韵呢?


这确实颇有难度,但为让更多西方人了解杜甫,他们也只能抓大放小,尽力还原。


片中还邀请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祥波、牛津大学刘陶陶博士,带来多重视角的专业解读。


宇文所安

刘陶陶


与杜甫在中国无人不晓的境况相反,在西方,杜甫鲜为人知。


在东方他是不朽的;在西方,却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BBC是如何把杜甫介绍给世界的?


片中把杜甫放在历史视野和比较视阈中展开讲述:杜甫生于8世纪的唐朝,对应于英语文学传统,那是英雄叙事长诗、古英语传说《贝奥武夫》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倾颓。


BBC毫不吝啬地用“最伟大”来形容杜甫,不仅是对中国而言,更是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范围,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亚相比肩。


每到一地,结合诗作写就的时间地点,伊恩·麦克莱恩爵士都进行了英译版的深沉朗读。



杜甫的一生,亲历了唐朝的由盛及衰。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显赫,渐渐衰落下来。

迈克尔·伍德介绍杜甫生平

出身社会中上层书香门第的杜甫,自然有着饱读诗书、以笔为剑、忠言进谏、侍奉天子的使命感。


当时的杜甫年轻气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自己张开怀抱:

《壮游》(My Brave Adventures)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When I was still only in my seventh yearMy mind was already full of heroic deedsMy first poem was about the PhoenixThe harbinger of a sagacious reignA new age of wisdom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When I was in my ninth yearI had already written enough poemsTo fill a satchel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I was temperamental and I was already overfond of wineI needed it to soften an uncompromising hatred of wickedness and hypocrisy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Exhilarated by wine, we cast our glances over the entire universeAnd all vulgar worldliness dwindled into oblivion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长安城


唐代文化高度繁荣,杜甫的文学灵感,离不开幼时接触过的多元艺术形式。

幼时的杜甫看过开元盛世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演出。

她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观者如山,无人能及。其弟子李十二娘,同样惊世骇俗。杜甫慷慨挥毫,写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㸌如羿射九日落
When she bent back, you saw nine suns falling shot down by Yi, the god of archers

矫如群帝骖龙翔  
When she leapt, you imagined gods astride flying dragons in the clouds

来如雷霆收震怒
When she advanced you expected thunder and lightning from a gathering storm

罢如江海凝清光
And when she stopped, you saw the soft light over a vast, calm sea

短暂当官随后对仕途失去信心,就在这时,杜甫结识了人生中的挚友——李白。

两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灵魂相遇了。比杜甫年长11岁的李白,为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启发。

李白去世后,杜甫在《梦李白》中对他的思念肝肠寸断: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Separation by death, in the end, you get over. Separation in life is a continuing grief.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But you've been in my dreams as if you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I feel as if you are no longer mortal, the distance between us is so great.
片中以儒家的“忠君爱国”解释为何杜甫渴望入仕,始终忧国忧民。他对百姓的关怀,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ehind the red lacquered gates, wine is left to sour, meat to rot.Outside the gates lie the bones of the frozen and the starved.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杜甫的朝堂之梦被彻底打破。官方估计有3000万人死于战乱、饥荒和流离失所,伍德提醒观众:这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人口。

杜甫被俘为囚,与家人分离,只能通过诗句,遥寄自己的思念,如这首《月夜》:


香雾云鬟湿,Her cloud-like hair sweet with mist
清辉玉臂寒。Her jade arms col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何时倚虚幌,When shall we lean in the empty window together in brightness
双照泪痕干。Our tears dried up?

颠沛岁月里,杜甫将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对破碎山河的凄然,凝于《春望》一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The state is destroyed, but the country remains. In the city in spring, grass and weeds grow everywhere.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rieving for the times, even the blossom sheds tears.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eacon fires have been burning for three months now. A letter from home would be worth 10,000 in gold.

明皇幸蜀图 唐代 李昭道

安史之乱将战火烧向长安,杜甫举家南下前往成都。

在浣花溪畔,他建造了“草堂”(Thatched Cottage),《春夜喜雨》就写于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The good rain knows its season when spring arrives.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Dawn sees this place now red and wet, the flowers in Chengdu are heavy with rain.


离开成都后,杜甫经历了在白帝城的短暂安宁,又来到了长沙。

 

长沙对杜甫来说是一个庇护所,就像二战时的卡萨布兰卡。

在长沙,他遇到了一群同样来此避难的北方士人。


伍德注意到,此时的杜甫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尽管生活依然困苦,但他迎来了自己“创造力最惊人”的时期,同时,在志趣上“越来越靠近李白对自然的痴迷”。

不过,因为长沙城内的一场动乱,杜甫再次被迫逃难,但这个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最终,他病逝于从潭州开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时年59岁。

虽然生活未曾如意,但他对文学的思考却至死都未曾停止,从《偶题》一诗便能看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Great literature is for a thousand ages, whether it succeeds or not, you know in the heart.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The early writers first made poetry take wings and soar. 
Later ones have enriched their works.
Each generation produces its own fruits.
Writers stand in different ranks, but true fame surely is no random favour.


这部不到一小时的纪录片,尽管翻译仍有瑕疵,尽管这部纪录片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未能还原杜甫背后文化价值的全部——

但,杜甫的作品和他用一生所践行的信仰,打破国籍的界限,直击人的心灵。

外网反馈一致好评。

英吉利人民纷纷折服于杜甫的魅力之下,尤其在疫情期间,诗词的美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如果有人想通过了解中国灿烂文明的来摆脱病毒的恐惧,就来看杜甫的纪录片吧!”

“我曾在火车上花了29小时读了杜甫的诗翻译版,给我感觉像是中国的纷纷过往都在车窗外驶过。你问我杜甫的意义?想想荷马,乔叟,莎士比亚。真是深刻的诗。”

反响胜于雄辩。杜甫之所以打动如此多西方人,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国大师——

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爱天下人。

杜甫,或是说,诗歌,正是急剧变化的现实洪流中潜藏的某种永恒,为我们,特别是处于疫情危机中的人们,源源不断提供着某种信念。

对于中国人来说,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正如诗中所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持续引发着中国人的共鸣。

而现在,杜甫忧国忧民的诗篇,将在更广阔的世界流传。

最后,来读一读杜甫的几首诗,致敬人类共同的大师: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编辑:青柠


来源:中国诗歌网(ID:CNshige)。综合自:BBC、国际范Plus(ID:Global-View)、英语完成时(ID:en-amateur)。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