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骏飞:满分作文,花与果,与自由的灵魂

新读写 2020-09-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精雕细课 Author 杜骏飞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我们要什么样的作文,谈什么满分?……其实一切批评之中,引领才是真正的,而祝福才是最好的。


文 / 杜骏飞新闻传播学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执行院长,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满分作文,编辑嘱我谈谈意见,下午坐在书桌前,一时有些语塞。

      大家的评论,纷纷纭纭,都自有道理,但标签化的批评读得多了,便觉得了无意趣。又想到,写作此文的,还是个中学生,无数人到媒体上来隆重地批评之,或以学术,或以修辞,或以文风和人品,于他本人,这并不算有德行的教育,也不算是“论本事而作传”,而是要拿一人之得失以示众,虽然,叩其两端,有教化之功,但顾及作者年少,话的轻重,还是要斟酌的。
      满分作文,是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得了满分。倘若只是个还算将就的分数,读者里,又有谁会在意?见到满分,大家就耸动了,以为是立了高考的新标杆。其实,倒也不会。
      每年,各省都流出不少满分作文,陈词滥调者,假模假式者,故弄玄虚者,都不在少数,也未见得就左右了所有人的作文观,何况,眼前这篇作文,还独具面目,颇有意味。说到底,再招摇的新闻,再炙手可热的潮文,也多是一时一事一人而已。即便有一个省偶尔标举了一篇另类作文,也不至于指涉到举国的文风,以及作文的标准。
      倒是有另一种恒久矗立的存在,实在是需要学术界反复审视的:被代代学子视若经书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典范性如何,有没有诚意和感情,讲不讲理性和逻辑,于现世困苦有哪些关怀,于人文理想有什么阐发,于科学精神又有何种启迪,如此等等。
      另一个话题。满分是考生被动得的,要计较,也只能计较到阅卷老师的身上。于是,阅卷组长见责于各路方家,各种讥诮,卷地而起。
      有批评学问不足的,有呵斥见识低下的,有藉以麦金太尔、海德格尔之考据的,有诉诸“嚆矢”、“滥觞”、“祓魅”之用法的。简言之,是以众人之学问,衬托阅卷者水平之不堪。有些话,甚有学科歧视、人格侮辱之嫌。
      此种情形,往好处理解,大概类似于舍勒在怨恨理论里所说的,他们的怒意另有所指,不是冲着阅卷组长本人来的。只不过,另一种怨恨,论者往往是不便宣于口而已。
      而旁观群众,又何尝不是如此?高考政策多变,应试方法存疑,感考生进身之不易,觉通识教育之贫瘠。于是,看了满分作文,通篇难解,一则以惊,一则以疑,于是,便嘈嘈杂杂满是批评。
      其实,这篇作文里的好处坏处,都在于以知识的炫技,增加思考的栉密,于青年人,这是往往而有的习性,只是本文更为过分而已。
      说到底,这种写法,也只是初学者的一个学习过程,旁征博引,也只是写作的风格路径之一而已。纵然此文这回得了高分,读者也不必惊,亦不必疑。要知道,世界上有的是各种好文章,或以平实胜,或以真挚胜,或自出机杼,或清澈动人,皆不同于此文。
      要说明的是:作文能引发阅卷者的惊叹,自有其必然性。学生比赛作文,大都是要炫技的,但是,博赡若此而又能在片刻间示人者,即便在大学生里的文字里,也很少见。滑动可查看全文
      前面说了,不必苛求阅卷人,因为在文科中,知识颇难通约。至于学习者,学社会学不知麦金太尔的,学文学不读海德格尔的,学西文不熟悉文言的,都是寻常之事。
      而这篇中学生作文,对不同学科的章句能随性摘引,纵然不尽准确,也已委实难得。由此可见,该生至少是一个博闻强记而又求知若渴的读书种子。缺点是,字词里有些错讹,语法上有些生硬,文风还有些造作不自然,从完成度来看,算不得上乘,如此而已。
本文插图皆来自@老树画画
      《战争与和平》里,托尔斯泰有一句话,像是此刻应时的偈语:“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作文,如做人,本就是花园里的故事,一朵花,一个果实,有人看见缺陷,有人闻见芬芳,这也叫做无可如何。凡事利弊互见,评定难在持中。
      作文的同学,几乎在顷刻间,以六经注我来自圆其说,之后,遇有因缘造化,得了一个好分数,在情理之中。而阅卷人终日批阅泛泛之作,难得遇到这等才思,起了惜才之心,以高分代作赞叹,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满分之评,有些夸大,如此而已。
      我的学术朋友中,不满于作文者多,不满于阅卷人者众,但那都是因为批评者才学过人,站在高处,俯瞰凡间而已。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菲茨杰拉德写道:“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这里,我还想加上一句,条件优越的人,往往只把指责当批评,其实一切批评之中,引领才是真正的,而祝福才是最好的。
      就算是,作文者走错了路,阅卷人会错了意,这场满分,打得有些失误了,那也不必批评得如此铺天盖地,至于网上言论,也不必上纲上线到道德人品,必欲去除之而后快,更不必株连到阅卷人所在的浙大,甚至贬斥阅卷老师们的阶层文化。
      我自问,如果自己在场阅卷,是否有勇气以满分鼓励这一另类作文?恐怕没有。这是我的安稳,也是我的差距。
      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参加高考,作文题没这么难,知识也远不及这名考生,更要命的是,少年时的文风,八股且浮夸。可是,因为还算有些优点,作文居然也在报上刊登了,连同三个错别字也一一注明。高考后,我没勇气回看自己见报的作品,但因为得到了如许的宽容与鼓励,后来在写作上,也就慢慢地成长了。而那些写作的缺点,大概,我也认真地改了。


      木心有一句诗说:“不知原谅什么 /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或许,人生也只能这样,当你面对同类,将心比心的时候。如果我们不知在原谅什么,那就当原谅自己吧,因为,原本每一个人的错,都可能是你的。
      只有我们这个时代,才是真的费解。
      不知是因为遇到了什么,我们常常及物而惧,不知是因为错过了什么,我们往往一触即痛。一草一木,风声鹤唳,一言一语,身心俱疲。即使是一篇作文,也能成为全社会的隐痛,好像所有人都害怕作文里有变故,害怕作文里有不公,害怕作文里有妖孽,害怕作文里有欺负。
      为何?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开放的花园,没有烂漫的传统,没有和煦的风,没有不同与尊重,没有万千自由的花种。
      《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大意是,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我想,这是一个美好社会最理想的样子,这也才是一个写作花园里应该有的样子。
      天色已晚,掩卷而问:我们要什么样的作文,谈什么满分?作文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心里流淌出来的。作文是言志,也是写心。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如此不同,又哪会有什么满分的作文标准呢?于是,对着月色,且说一个祝祷吧——
      但愿下一代人的写作,更诚实,更倔强,更自由,更奔放,日常的作文,高考时的比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自己的天性,往最刻骨铭心处书写,以论理,以说明,以赞美,以批评,以现实,以虚拟,以诗以词以歌以赋,以兴以观以群以怨,万事皆备于文字,万物并作于平野,万籁尽响于钟磬。
      说远了,一声长叹,就此住笔。

来源:精雕细课(ID:jdxk-dy)。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