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收官: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新读写 2021-11-20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0月10日晚,《典籍里的中国》播出收官之作。继与老子、孔子、伏生等古代圣贤相遇对话后,最后一期中,“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引领观众亲临阳明先生学堂,走进《传习录》这部立志、立言之作,立德、立身之典,与三位读书人一起为大家解读“知行合一”思想的真谛。

第十一期:《传习录》


      提起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我们眼前可能会浮现出一个吟诵着“吾心自有光明月”的消瘦身影,穿越近五百年的时光,阳明学历经跌宕起伏,仍散发着睿智的光辉。他的思想学说、处世之道,都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本期节目围绕集中体现王阳明哲学思想的语录体著作《传习录》展开,通过讲述书中最富有特色的“知行合一”思想,传承注重实践、实干兴邦的重要理念,并从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人生命运中,感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先贤智慧。


      《传习录》书名源自《论语》,通行本为三卷,约八万余字。

      成书原因与另一部儒家典籍《论语》非常相似,都是弟子对老师言行、思想的记录和整理。巧的是,《传习录》这一书名也源于《论语》中记载曾子的那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平解释道:“‘传’是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还包括事件的处理方式、行为、态度;‘习’是实践、行动,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师所传授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有没有时时地去实践、去运用,用‘传习’作为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弟子们是想把阳明先生的思想记录下来,不断地将它运用于实践。


      《传习录》反映了王阳明整个生命历程的思想探索,其内容是对儒学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已经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最富典范性的命题之一,对此后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观王阳明五十七年的生命历程,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实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理想人格,后世人评价他“真三不朽”,也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王阳明从小立志“学为圣贤”,曾为钻研格物之理,格竹七日却一无所获,反而因为劳神留下了咳血的疾病,后来一直身体欠佳。入仕后,又逢官宦专权,受牵连惨遭廷杖,好不容易捡回一条性命,又被贬谪至贵州龙场。

      这样的生死考验,不仅没让他灰心丧志,反而促成他龙场悟道,悟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这一期《典籍里的中国》采用倒叙手法,从王阳明去世前一年接到前往广西平叛的诏令讲起,回顾他从少年立志、踏上仕途,到挨廷杖贬谪贵州、龙场悟道、平宁王之乱的坎坷一生,同时也是追寻大道的求索一生。


      王阳明人生的重要节点“龙场悟道”,在演员辛柏青的诠释下直抵人心。

      首次尝试古今穿越现场表演的辛柏青,也称自己对这场戏的印象极为深刻:“我想这个应该是来自生命最深处的呐喊,确实是每次喊完都差点要晕厥了。你看我(在舞台上)踉跄了一下,那不是设计。我冲着大屏来了一个‘我明白了’,其实是震烁古今的圣贤强有力的一句话,在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是圣人之道。”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介绍:“儒家历来有重视实践的传统,但是在传统思想里头,‘知’和‘行’往往是作为两件事来看待的,而且多主张知先、行后,王阳明首次把‘知行合一’作为一个重要的,而且是系统的哲学命题提了出来,是我们中国哲学史上一次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和创新。

      在王阳明一众弟子中,徐爱因为德行兼备而深受喜爱,王阳明曾将其比作“吾之颜渊”。他不仅是王阳明的妹夫,也是最早开始记录王阳明言论的人。戏剧舞台上,王阳明与弟子徐爱用生命践行“知行合一”,最后生死分离的催泪场景也相当令人期待。


      王阳明晚年时,和孔子一样回到家乡讲学。后来,他又接到前往广西平叛的诏令,心忧家国的王阳明抱病出征,于第二年客死在回乡的途中。生命的最后一刻,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回答“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坦荡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看到戏剧末尾,王阳明穿越历史时空,和当代青年围坐在一起探讨《传习录》里流传后世的闪光思想,蒙曼倍感动容:“我一下子就想起阳明先生的那两句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我觉得我们跟传统文化,历史跟未来在这一刻团圆了。”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
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