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学陪读该不该? 两位亲身经历母亲的自白

留学杂志 留学杂志 2019-05-31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海外留学生家长陪读题材的电视剧,《陪读妈妈》引起公众热议,也让大众开始关注到海外陪读妈妈这样一个群体。

本文刊登于光明日报《留学》杂志总第124期

记者:李钰

编辑:希声狸

陪读  

父母的付出比你想的还要多

尽管陪读妈妈在之前很少被人关注,但实际上,这个群体早已屡见不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高中甚至更早阶段出国读书,低龄留学日渐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出于对孩子的担心,有些家长选择放弃国内的工作,举家搬迁至孩子读书的国家;或者父母中的一方,陪孩子逐学而居,另一方在国内继续工作以维持全家的日常开支。


所谓陪读,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而是一件改变家庭生活状态的事情。陪读意味着家长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付出:放弃国内的原有的工作交友圈、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承担子女的日常照顾以及大多数时间独自承担情感陪护的角色。此外,到一个新环境,语言障碍、文化融合、夫妻异地、事业生活的变化等都是陪读家长可能遇到的 问 题。

面对如此多的障碍,仍有家庭毅然决然地选择陪读生活,父母之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如蜡烛般炽热而温暖。

陪读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值不值得?《留学》记者采访了两位有过陪读经历的母亲,他们的观点南辕北辙,让我们看看她们的故事。


尽管会面临诸多困难

但是陪读很值得


讲述人:王女士
现居住多伦多,女儿10年级出国,就读于多伦多某私立高中,现12年级即将毕业。


提到现在的陪读生活,王女士承认确实存在困难,但是很值得,她认为让孩子出国读书,家长有能力的一定要陪读,尤其是本科之前的孩子。

“决定送孩子出国之前,我和她爸爸就商量一定要陪读,当时只是单纯的不放心,担心孩子难以应付海外的陌生环境。真正的经历了两年陪读生活,我更加坚信我们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提及自己的陪读生活,王女士语重心长地说道。

据王女士介绍,女儿属于勤奋踏实型的学生,出国之前的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这样的成绩,也是每天起早贪黑,各种高强度的补习班堆砌出来的。

“小时候活泼可爱的一个小姑娘,看到她才中学,就被学习压的喘不过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和作业上,笑容都渐渐变少了。我和她爸爸就决定,让女儿出国读书,马上就走。”

实际上,王女士一家送女儿出国读书,并非一时兴起,他们早有这个打算,女儿也经常跟父母说想要去国外读书。

决定了很快就开始申请学校、找住宿,一切都很顺利。


初到国外的2-3个月

最易产生孤独思乡情绪


王女士从那时起,也就正式的成为了一名陪读妈妈。初到的时候,女儿和王女士还是有一些不适应,语言上的障碍,新环境的适应等。尽管从七八岁起,他们就经常在寒暑假带着女儿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是真的到一个城市定居还是头一次。

王女士之所以说家长一定要陪读,有几个原因,在刚到新环境的时候,孩子有一个适应期,这段时间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独。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还要应对学业上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语言氛围。此时,父母在身边的陪伴,尤为重要,遇到一些处理不了的事情,父母的建议和引导都能够帮助孩子少走弯路。

王女士说:“我见过很多孩子,刚来的那2~3个月,经常躲在屋子里哭,因为孤独想家。”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建设很重要的阶段,尤其对于心理和情感比较敏感脆弱的孩子而言,内心的变化十分需要家长的关注。家长不在身边,不知道孩子正在经历什么,孩子又不善于倾诉,家长就是想帮忙也不知从何入手,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建设。因此,王女士建议,如果不能全程陪伴孩子,在入学后的2~3个月,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帮他们度过最初的适应期。

王女士还向《留学》记者说道,她接触过很多留学在外的孩子,心理都没有那么阳光,永远是默默地自己一个人,和外人说话的时候也是怯懦懦轻声细语的,感受不到孩子的自信和朝气。

还有一些孩子很早就谈恋爱,男女生住在一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排解寂寞。

在加拿大,很多学校都是下午3点钟就放学了,也没有很多家庭作业。学生有大把时间需要自己安排,这是好事,但是也就更容易静下来感受到思乡的孤独。

看到那么多的学生只身在外,王女士为他们感到心疼,回顾起这段陪读时光,王女士觉得异常值得。


亲子共同适应异国生活

经历弥足珍贵


王女士也坦言,适应期不止孩子有,她自己也有很多地方需要适应和学习。在国内,王女士家里有保姆,家务活都不需要自己动手,然而,到了加拿大,这些事情都得从头学起。就拿做饭来说,起初,王女士完全不会,然后就照着菜谱,一点点学,到后来每天变着花样地给女儿做好吃的。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也看到了妈妈的不容易,一起共同成长的经历对于母女两人而言,是难得的珍贵记忆。

王女士母女在加拿大生活的地方

在加拿大,语言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王女士也算是国内本科毕业的高材生,英语曾经也不错,但是真用英语作为主要语言生活,还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方面女儿的优势逐渐显露出来,接打电话、对外社交的任务,大部分放到了王女士的女儿身上。“很多时候,还要她照顾我呢。”说到这话时,隔着电话就感到王女士言语中的喜悦。这份喜悦想必是目睹着女儿一天比一天更自信、更懂事、更独立而来的。

起初,由于教学模式的不同,王女士的女儿也经历过听不懂老师讲什么、上课时手足无措的状态。但是,和蔼的老师经常鼓励她,跟她说慢慢来,听不懂没关系、作业不会完成也没关系,都会好起来的。果然,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语言沟通不再是障碍,和同学相处也不再是问题。女儿灿烂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

看到女儿的变化,王女士觉得漂洋过海的陪读生活,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有效沟通

比陪在身边更重要

讲述人:唐女士
现居住北京,女儿Mona,曾在加拿大、美国、迪拜等国家学习,现就读于迪拜某大 学。


“我建议准备陪读的家长慎重考虑,陪读对于孩子的帮助不大,对于家长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坚决支持陪读外,还有一种声音,他们认为送孩子出国读书不仅是为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还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而陪读正是对这种能力的扼杀和束缚。有过短暂陪读经历的唐女士,便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

唐女士的女儿,Mona,从12岁上初中开始,,就开始通过游学的方式就读于国外院校。而从那时起,唐女士就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女儿起初在加拿大读书,唐女士会提前帮助孩子安排好寄宿家庭,然后在周围的住处陪伴孩子几周,之后就回到国内继续工作。

在唐女士看来,提前告诉女儿在未来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告诉她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会比父母在身边陪伴更重要。


用对方式让孩子感受到

父母的爱和关注


在要离开加拿大返回中国的前一晚,唐女士内心也是忐忑的,女儿才12岁,独自留在国外,哪一个母亲能够舍得。然后唐女士理了理思路,将她的担忧和女儿在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细节,以及出现哪些问题应该去联系谁,全部写了下来,总共有50余条。“那天真是一个无眠夜,恨不能在脑海里将女儿异国生活可能出现的场景全部演绎了一遍,穷尽所有,写了那一份留给女儿的信。”

信中的内容究竟有多细致,让我们摘录两条感受一下:

“每天要主动帮妈咪(寄宿家庭妈妈)干些家务,如:打扫地板、清理房间、喂宠物等,可以与妈咪商议具体事宜。”

“遇到好朋友生日或节日,主动准备礼物,学会礼尚往来。”
“Mona已经进入青春期,是大姑娘了,要注意与男同学交往时保持距离,不要与男孩子单独待在房间里;不允许男孩子摸自己的身体,包括其他任何男性。”

⋯⋯

唐女士写给女儿的信


如此细致的叮咛,无不反映出母亲的不舍和担忧,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唐女士的叮嘱很有效,女儿和每一个寄宿家庭相处的都很融洽。留学期间,寄宿家庭的父母对她也是疼爱有加,周末经常带着Mona一起参加家庭聚会和郊游,让Mona体验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家庭氛围。

此外,唐女士回国后也没有停止关心女儿,一家三口建立了微信群,经常在群里面分享生活。家庭成员间的良好沟通,为唐女士夫妻二人了解女儿在国外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女儿每个时期在忙什么,遇到哪些问题,经历了什么新鲜趣闻,都愿意同家人分享。通过这样有效及时的沟通,即使父母都不在Mona身边,也能够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温暖。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很重要,即使在身边,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又有多少子女什么都愿意跟父母讲呢?也许距离不是问题,如何去关心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才是值得家长去思考的。

经过多年海外留学生活,唐女士的女儿Mona已经是一位无所畏惧的小姑娘了,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掌握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还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划水、滑雪等。


无论是否陪读

那颗牵挂的心亘古不变

究竟应不应该陪读,也许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父母于子女的爱和牵挂却如出一辙。

出国读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如果孩子内心抵触出国读书,即使父母在身边长期陪伴,也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是如果出国是孩子自己的意愿,那么在读书期间即使遇到一些困难,相信孩子也能够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

无论陪读与否,一旦决定出国读书,家长和子女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申请材料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建设,比如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与他人相处能力的培养、适应和接受陌生事物的积极心态以及远离亲朋好友的心理准备等方 面。

此外,如果选择了陪读,家长也要关注自己角色的转变,心态要及时调节。

随着留学生活步入正轨,孩子会逐渐建立自己的圈子。然而很大一部分陪读家长放弃了国内的工作,这意味着自己的价值降低了。语言水平有限,亲友又都在国内,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结交新的朋友,难免会产生一定心理落差。很容易将注意力都放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叛逆,和陪读家长产生不愉快,陪读家长的心理防线就很容易崩塌。因此,陪读家长也要积极结识新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陪读生活。

此外,充足的时间,陪读妈妈势必想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从收拾房间到洗衣做饭统统包揽。这样的方式,是否和起初送孩子出国,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呢?陪读的意义,更多的是缓解孩子的孤独感。对于日常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事物,还是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一旦孩子能够适应海外生活,及时放手,给予他们自己生活的自由。回到最初的生活圈,重新找回自我,是家长明智的选 择。

今日立夏,祝大家入夏快乐!

End

往期精彩

【杂志特辑】毕业了,你第一个月的工资上万了吗?

教育部取消29项证明事项,涉及学籍证明、留学生报到证明等

不分文理,采用“3+1+2”模式!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杂志特辑】马来西亚:美食文化熔炉,多样化美食的背后是文化的交融

这些本科专业,年年上撤销专业榜,你的专业还好吗?

斯里兰卡爆炸 | 在遭遇匪徒恐怖袭击时,我应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