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金”课 | 《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信息
动态
学在
医大
教在
医大
医路
教研
更新
功能
编者按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课程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带。
“十四五”以来,学校以高质量课程建设为发力点,加快本科教育创新发展,发布了《一流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高水平“金课”,包括1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96门省级一流课程。
近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医大“金”课推荐分享系列,共享温州医科大学在课程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方法,强化理念、内容、模式创新,突出“互联网+”特色,落实“两性一度”要求,推进高层级、高质量”金”课建设。
基本信息
01
《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课程负责人
蔡琳
团队成员
周洁、王旭、郑宏
开课学院
药学院
02
《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以及发酵工程技术等。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物技术制药操作实验,同时,注重对反映当前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面掌握生物技术制药实验。基本原理和技术,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生物技术制药人才奠定基础。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内容设计紧紧围绕理论课程进行,课程内容涉及微生物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等基础和综合性实验。同时,学生可自主设计开放性课题,向教师申请,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外,本课程依托浙江省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实验中心等实验平台开展教学。基于课题组科研课题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帮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入生产一线操作。本虚拟仿真项目设置过关程序,循序渐进教学,学生不达到每一阶段的考核要求,无法开启下一关。
本课程以学生最终课程成绩为百分计,课前短视频知识点学习并完成随堂测验,占10%;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占20%;实验报告,占15%;虚拟仿真,占20%;实训基地小组汇报成绩,占20%;课题设计,占15%,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
03
科研成果转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资源,使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时反应到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课题。本课程的多个综合性实验来自课题组老师的科研课题,为适应本科生教学,进行适度调整,在学生中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更激发了学生投身生物制药领域的热情和兴趣。
虚拟仿真模拟生产一线
生物药物生产过程要求严格,学生无法进入生产一线。为解决这个难题,课题组基于科研成果,自主开发了“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将生物药企实景化全方位展示。学生根据生产流程,依次经过每个生产车间,在完成考核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单元。将教师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结合,设计虚拟实验教学软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设计引导科研思维
在实验课结束之际,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实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本科生导师的科研方向,自主设计课题。这个环节虽有一定的挑战性,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让学生将科研文献查阅与实验相结合。所设计出的课题邀请其本科生导师共同评判。优秀者鼓励申报各类学生课题或奖项。借助本平台,在本专业学生中孵化了“挑战杯”大赛国家级、省级特等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04
学生评价
本课程自开展教学改革以来,学生成绩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生物制药行业更有了解,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对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分均为优秀。
教师评价
本校教学督导老师认为本课程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有效,教学效果良好,实践平台丰富,对此种“七步”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行评价
校外专家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访谈,课堂实地听课,实践基地走访,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高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一致认为值得更广泛地推广。
信息来源:药学院
--The End--
审核:金伟琼
图文:《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团队
编辑:杨亮吉
更多精彩课程:
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我们分享教育教学理念和发展趋势
我们发布学习和教学的最新信息
我们聚焦学生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解析
我们传播医大“教与学”的正能量
投稿邮箱:jwctg@wmu.edu.cn
欢迎大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