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助力】赵凌梅:日语中歧视语的概念及其变迁研究(日文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本书为“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之一,主要聚焦于日语中的歧视语(差别语)概念的变迁问题。本书对日语辞典和有关研究进行了全面考察后,提出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性理论来定义和认识日语中的歧视语。并结合歧视语的语义特征及文脉特征,重新分析了日语中的歧视语现象的发展和变化,得出了歧视语的语义特征和文脉特征在各种论说和词语规制中先后受到重视的结论。本书适合进行日语研究的师生使用。
日语中歧视语的概念及其变迁研究(日文版)
长按右侧二维码购买
本书主要研究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日语中“差別語”(歧视语)概念的变迁,以及日本社会对“差別語”(歧视语)问题认识的变迁。
日语中的歧视语问题根植于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包括针对身体缺陷的歧视语、针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歧视语、针对女性的歧视语等。但是对于这些歧视语的看法,根据所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和所处时代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这样,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围绕一个词是否是歧视语、应不应该被限用等问题产生了很多争论甚至纠纷。特别是公众人物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歧视语,受到了很多批判。而这些争论和问题正反映出了日语中“差別語”(歧视语)概念的复杂性。
具体来讲, “差別語”(歧视语)概念的复杂性表现在:首先,“差別語”(歧视语)这个概念,不同于“リンゴ”(苹果)、“机”(桌子)等这些词汇,社会成员之间缺乏共同认识,因此在定义一个词语是不是“差別語”(歧视语)时经常会有很大的意见分歧。其次, “差別語”(歧视语)与“差別表現”(歧视表达)之间的分界线不明确。特别是在对歧视语使用的批判中,问题到底在歧视语本身还是在其使用的文脉,经常有很多不同意见。另外,使用歧视语的当事人到底有没有歧视的意志,也因当时的历史语境和使用情况而不同。再次,为了避免因歧视语的使用而引发问题,日本的出版社、电视台等大众媒体制作了很多歧视语手册,限用或替换被视为歧视语的词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有些文章因为机械性的词语替换而变得生硬难懂,或者语意不明。另外,在对歧视语的规制方面,关于一个词语是不是歧视语、应不应该被替换也有很多争议。因此,在对歧视语进行替换时,首先也要回归到歧视语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最后,对于什么样的词语是歧视语这一问题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例如“特殊部落”“めくら”都曾被作为普通的称呼语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报纸上还可以看到“めくら”作为普通称呼使用。但是现在这两个词语都经常被当做歧视语的典型,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
结合以上疑问点,本书第二章研究了歧视语概念的定义方法及其概念历史的变迁。在第二章中,首先考察了日本主要的国语辞典对“差別”和“差別語”的记载。结果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辞典中“差別”这个词条中没有出现“歧视”这层意思,而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大约从197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特定の者を不当に低く扱う”,即“歧视”的意思。另外,关于“差別語”这个词条,在2000年后才开始在辞典上作为一个词条出现。这说明,经过了大约三四十年的讨论与变革,“差別語”已经作为一个独立词汇被日本社会所认知。这对于歧视语概念的变迁有很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书第三章中继续考察了关于日语中歧视语概念的先行研究。关于日语歧视语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聚焦于日语中歧视语的功能,即根植于歧视、反映歧视、助长歧视这几点对歧视语进行定义的研究。其次是从歧视语使用的现状出发,结合媒体中对歧视语的规制问题,主张对现存的歧视语进行词语替换的研究。再次是通过对歧视语使用的抗议等事例,分析什么是歧视语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停留在单个事例的分析,并没有指出这些事例中共通的性质。因此,先行研究中对歧视语的定义也不能解释本书序章中提出的歧视语概念的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研究,鉴于歧视语和文脉的关联度很强,所以本书认为在定义歧视语时需要能配合其动态特征的方法,即在认定歧视语时,应该找出歧视语事例的典型特征,根据场合去判断一个词是否为歧视语。因此,本书第四章中提出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性理论,从词汇本身的特征和使用文脉的特征对日语中的歧视语进行再定义的方法。实际情况下,很少有典型的事例存在,因此很多关于歧视语的论争可以说是因为聚焦点的不同、视角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对歧视语的认知的不同所引起。
接下来关于日本社会对歧视语概念认知的历史变迁,本书第五章针对媒体对歧视语的规制,考察了日本共同通信社发行的『記者ハンドブック』(《记者手册》)。根据《记者手册》中关于歧视语的记载和说明,从总体上看,可以说对歧视语的态度从最初的注重歧视语事例的典型性特征中的词汇特征慢慢聚焦于其文脉特征。第六章通过分析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起的歧视语问题的论争资料,考察了近几十年日本社会,特别是文化界对歧视语的认知的变迁。结果发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歧视语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词汇本身上,比如“特殊部落”这样的词到底是不是歧视语、应不应该被禁用等。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社会对歧视语的反思和讨论达到高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开始思考歧视语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更多的人提出了“歧视语”和“歧视表现”的不同。根据以上考察,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对歧视语的关注重点也是经历了从其词汇特征到文脉特征的转变。
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结论并提出了今后的课题。关于日语中歧视语问题的定义和认知方法,本书在考察了日语国语辞典和先行研究中对差别语的定义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动态的观点重新认识歧视语的概念,并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性理论定义了典型的歧视语事例。然后结合这个定义,并通过对『記者ハンドブック』和有关歧视语研究的研究,得出了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社会对歧视语的认识的侧重点由其词汇特征逐渐转化为文脉特征的结论。希望通过以上研究,为读者提供重新看待日语中歧视语现象的新视点,并能为读者打开一扇从歧视语现象看待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目次
第一章 序論
1.1 研究の背景
1.2 「差別語」の曖昧さ
1.3 「差別語」の捉え方の時代差
1.4 まとめ
第二章 国語辞典における差別語に関する記述とその変遷
2.1 「差別語」の中にある「差別」の意味
2.2 辞書における「差別」と「差別語」に関する記述と変遷
2.3 まとめ
第三章 先行研究の考察
3.1 差別語の定義に関する研究
3.2 差別語の全体像に関する研究
3.3 個別の差別語に関する研究
3.4 差別語とマスメディアの差別語の言い換えに関する研究
3.5 差別語の時代的変遷に関する研究
3.6 先行研究の問題点と本研究の立場
3.7 本研究の課題
第四章 差別語事例のプロトタイプ的定義の試み
4.1 これまでのまとめ
4.2 差別語事例のプロトタイプ的定義の試み
第五章 『記者ハンドブック』に見る差別語意識の変遷
5.1 『記者ハンドブック』について
5.2 『記者ハンドブック』における差別語に関する記述の変遷
5.3 考察
5.4 まとめ
第六章 差別語と差別表現に関する論争と意識の変遷
6.1 「差別語」に対する批判と議論
6.2 「差別語」の比喩的用法に対する批判と議論
6.3 「差別表現」に対する批判と議論
6.4 考察
6.5 まとめ
第七章 結論
7.1 差別語の捉え方について
7.2 「差別語」と「差別表現」について
7.3 差別語の言い換えの問題について
7.4 差別語に対する意識の変遷について
参考文献
索引
謝辞
本书责编:幸丹丹
021-60403039
扫描左图联系出版
《语言学博士文库》与《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作为交大出版社外语学术出版重要阵地,是开放性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旨在探索当代外语研究的最新领域,多角度展示研究成果。论丛在为当代语言学、外国文学、外语教学法、翻译学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和发展提供学者间交流机会的同时,继续学科通融、兼收并蓄的编辑理念,崇尚原创作品,力推新人新作,并一直致力于将国内优秀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学术舞台。
互动赠书办法
关注本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明获赠图书的理由并获得点赞最多的前5位读者将有机会免费获赠本书。友情提示:只有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小编才能联系到您,并取得快递地址。点赞截止日期2018年2月10日。
相关阅读
【学术助力】常乐:元认知策略研究——二语听力理解与附带词汇习得(英文版)
【学术助力】祁小雯:最简方案框架下英语小句中名词合法性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吴越《EFL综合性写作测试任务受试策略运用研究(英文版)》
【学术助力】初相娟《中国学习者日语动词谓语句的习得(日文版)》
【学术助力】郭鸿杰《基于语料库的加拿大英语和英国英语强化词变异比较研究》
【学术助力】关于委婉语的全景图,全面深入回答了委婉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学术助力】曹迎春《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风格研究---<牡丹亭>英译个案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本社外语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