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的课 | 艺术专业新生看过来,数字影像课程多奇妙
数字影像课程作为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视觉传达以及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体系中担任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设计中的基础思维,同时掌握基本的设备操作。课程设计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部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项目来源于校内和校外),最终作品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二是依据课程大纲来进行设计,通过国外课题引入、讲座、工作坊深化对影像的了解与掌握。
课程内容包括了理论与实践、概念与语言转化、多种媒介的使用与探索等综合性内容,试图打开学生在即将进入创意性领域时,从“观察”到“表达方式”的通道,激发学生起初对于专业的热情与好奇,对周遭生活的敏感度,并拓展思维的广度,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2018年上学期,影像课创作主题在对艺术家作品的理论解读和了解之后,探讨了“空间边界”问题,具体是以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介入来描述自我作为创作主题,在具体落实创作工作中引导同学们关注三个点:
1. 如何去“读”影像作品,理解影像的镜头语言。
2. 如何回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并将其转化为创作素材。
3. 养成起草方案并以书面形式跟进方案演变的过程。
数字影像课题展示
课题一:主题的唯一性
怎样得到更好的照片,或者说怎么样更好地得到照片?
《见怪不怪》张铭琪 罗桂花 2017级环境设计
《全家福》杨洋 2017级环境设计
《新愚公移山》李林山 刘英建等 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
《线》李笑 车福英 2017级环境设计
《她们》吴鑫羽 2017级视觉传达(跨领域实验班)
课题二:边界图画(海曼·施达姆 教授)
在图像空间里可视与不可视的边界,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场景摄影里决定性的规则与因素。摄影者镜头里的世界是一个符合可视的图画逻辑和社会现实的世界。
《边界问题》 蔺琪 2017级视觉传达(跨领域实验班)
《建筑》冯瑞 赵岐峰 2017级视觉传达
《都灵之马》 伏宝君 2017级视觉传达(跨领域实验班)
《未来家园》陈小虎 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
《见怪不怪》 何敏 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
《集体回忆》 奚晨雪 2017级视觉传达(跨领域实验班)
疯狂抑或理智-记一节影像课
疯狂抑或理智?
摄影可以是疯狂的,也可以是理智的:如果摄影的写实主义是相对的,被经验或美学的习惯(在理发馆或牙科医生那里翻翻画报)改变得有节制了,它就是理智的,否则,它就是疯狂的:如果它的写实主义是绝对的,而且,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是原始的,是使“时间”这个字在有爱心、受过惊吓的意识中重现的:那是一种纯粹起诱导作用的,可以改变事物进程的情感,是我为了使摄影的“迷人之处”变得更为完美丽呼唤的情感。
摄影就这么两条路。是使摄影的场面服从于完美幻想的文明寓意,还是正视摄影不妥协的真实性的重新活跃,就看我如何选择了。
——罗兰·巴特
A. 关于工作方法——“纪录与整理”
方案起草以及修改过程 白彦鸿 17级视觉传达
白彦鸿的作品以时间为换算单位,来拍摄黑暗的走廊空间里逼近他的一分钟,虽然在影像语言上依然有不清晰的地方,但是白彦鸿对每一次工作过程的调整都出了纪录,虽然在为什么调整和怎么调整的原因里还没有做出很详细的分析,但这是一个工作习惯的开始,也是反复咀嚼和整理自己的开始。
——指导老师评语
B. 关于动态影像创作——“生活即创作(手机——作为我的映射)”
universe 肖睿宇 时长:16分02秒
公共空间路径 毛柳鑫 时长:2分
一种日常与另一种身体 孙吉 时长:04分01秒
肖睿宇、孙吉、毛柳鑫三位同学都以最日常的手机来纪录日常,但最终以三种视角来进行对日常素材的转换,催生出三种“我”的日常肖像。肖睿宇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来构造一个网络朋友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主角本人,却都是以认识主角的对方与主角的对话来想象主角身份、样貌和关于他的信息,一个肖像在多层的虚拟空间中被构建起来。毛同学用gps纪录一周行踪并进行叠加,使身体消失在行动轨迹里,孙吉把手机视角变成了第一视角来纪录自己的一天,来刻画一个被异化的身体。如何在平凡中去转换和发现不寻常,我想这三位同学都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指导老师评语
B. 关于动态影像创作——“行为作为一种观念的隐喻”
乙方 经早霞 时长:2分25秒
经早霞同学以一个观念行为录像的方式来呈现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总处于乙方的身份讨论,行为对人生充满了隐喻,刚进入学校就可以以社会视角来探讨存在方式,也是让人惊喜,说明开始对生存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指导老师评语
C. 关于静态影像创作——“摄影作为另一种空间构建”
摄影 景旭 2017级视觉传达
景旭用观念摄影来再现自己,用压平的视角来寻找身体的“形状”,在拍摄的过程中努力去寻找非日常角度来探索并呈现自己的“形”,并用摄影这种媒介来加强静态感与平面化。虽然摄影质量上有待提高,摄影动作结束后,静态图片如何再一次回到真实空间中?这个问题依然有非常大的延展性,同时对摄影本身也会带入更加丰富与多元空间解读的内容。
——指导老师评语
“观察”与“实验”两个动态是数字影像课程贯穿始终的精神,这让学生最大程度调动各种视觉因素和各种自身经验,有效的利用各方面已学知识,使过程与结果高度结合,达到主观视角与客观完成手法的统一,使得今后在设计领域中养成更有效的工作习惯并具备系统化的工作方法。
学科平台组介绍
艾德艺术设计学科平台组是独立于学院三大核心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之外,专门成立的面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课程教育的教研室。目前设置课程有:素描、色彩、艺术史、设计史、数字影像、造型基础6门针对设计类人才通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发散式思维,对抽象形态的分析、研究及表现能力,对现实事物的解构、重组能力,对材料语言的研究与应用能力,形式语言的探索与表现能力等。
作为艾德艺术设计学院整个培养体系的基石,学科平台基础课程内容规划在专家团队带领下,响应学院三大核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全球化背景,与国外设计院校合作,具备国际水准和视野。
欧亚的课 · 系列回顾
欧亚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供稿 |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张省会 鲁潇 谢钦
投稿邮箱 | 3332794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