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第8期《画刊》出刊,敬请关注!

本刊 画刊杂志 2020-10-20
画刊   2017年8月



本期导读:


 当代批评 CONTEMPORARY CRITIC


传承与当代性的游离——评第57届威双中国馆

文/顾丞峰


威尼斯双年展显然不能做成一般公共艺术样式,每个国家馆的存在就是一个前提限定条件,是一个“白盒子”,在限制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阐发作品主题,同时又与本国的文化国情相关,这才是策展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意所在。



现场 LIVE


艺术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英格&吴山专的“物权”系列

文/高士明


20世纪90年代初,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Inga Svala Thorsdottir)出现在吴山专的生命中,这是一个决定性的事件。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之于吴山专,不只是合作者,而且是对话者。吴的极端复杂、英格的极端纯粹,构成了一种思想上相生相克的关系。



身体“演绎”——张云垚访谈


毛毡这种特殊的材质给张云垚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可能,也设下了陷阱。在他称为“皮肤”的毛毡表面,每一次创作都是与肌理和质感的博弈,材料为表达服务,也限制表达。从绒布、窗帘、衣物到此次绘制经典雕塑的“身体”主题,张云垚试图越过毛毡材质的趣味局限,发掘更多绘画与表达的空间。



混凝土构建下的东方意境——王豪展评

文/孟宪晖


艺术家的观念与精神往往承载着大众对艺术价值的态度,观念的进步使得绘画材料不再局限,特殊材料的使用在紧跟时代的同时甚至直接体现了作品的当代性特点,王豪就想借用水泥来反映当下中国的社会现状。快速的城市更新早已使中国在建筑材料的需求上居于世界首位,水泥的需求和供应量也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或许多年后,我们回看这些作品又会对人们的生存状态产生新的感悟。



 绘画 PAINTING


我的艺术向性

文/丁立人


画不来画的人没什么不好,画不来画或者是没学过画的人,脑子里没有画,一张白纸,什么画都可以画。相反,画得来画的人,看的画多了,脑子被人家的画塞满了,这就污染了,这张纸便不会白了。这张纸上印的全是人家的画,自己的画就无处可印,这张纸等于废了。



人皆当行,衲子道理

文/寒碧


衲子的笔墨意识,也包括所画题材,不过就是“人皆可行之路”,或“人皆当行之道”,重要的是那个“随事各宜”的“义”或“理”……人外无画,画外无人,人以画见,画以人传,笔墨是他自己,面目是他自己,内心是他自己,所以不同于他人,又不与他人对立,我称为“和而不同的差异性”,或“周而不比”的辨认度。



访谈 INTERVIEW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白铃安访谈

应非儿  [美]白铃安(Nancy Berliner)


2017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MFA)开幕的“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China’s 8 Brokens: 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展览,是迄今为止首个关于“八破”主题的博物馆级别的展览。本次展览试图以馆藏及借展的51件作品,重新梳理、研究这一沉寂已久的绘画类型。值展览期间,《画刊》特邀应非儿(波士顿美术馆亚洲策展部中国艺术研究及策展助理)对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白铃安(波士顿美术馆亚洲策展部中国艺术主任)做了专访。



影像 PHOTOGRAPHY&VIDEO


莫毅: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位民族志学者

文/巫鸿  译 /毛卫东


作为“民族志学者”的角色其实是一种构建出来的艺术人格,为他(莫毅)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视角,审视熟悉的场景和物件。这种双重的定位增加了其艺术计划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它成为既是重要的社会学记录,也是艺术家对于自己同平凡的人物和场所之间联系的个人见证。



观念 CONCEPTUAL ART


人民的币——柯明创作手记

文/柯 明


“人民的币”是柯明在武汉合美术馆新个展的名字。展览的作品主体是3000亿废弃人民币的纸币碎屑和币灰。围绕着数十吨的废纸残灰,柯明以装置、影像、图片、文献勾连起材料与观念的丰富联系,并赋予这些现成品独特、复杂的意义。本期,《画刊》约稿柯明复盘自己的创作经历,回顾和读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呈现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理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改良还是颠覆:数字人文学与艺术史研究

文/冯白帆

 

在数字人文学关注的众多议题中,每个不同的研究项目都会根据自身需要选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实现工具。工业化时代所谓的“学科边界”在这个领域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大范围的跨学科协作、计算性研究(Computationally Engaged Research)的引入和研究成果的数字化展示方式都是这个领域常规的研究方法。在数字人文学的研究模式中,个体学者的“偏见”不仅会被数据所矫正,同时也会面对来自不同领域协作者的质疑。



本期目录


展讯 EXHIBITIONS

国内展讯

国外展讯


当代批评 CONTEMPORARYCRITIC

传承与当代性的游离——评第57届威双中国馆  /顾丞峰


现场 LIVE

艺术是一切事物的总和——英格&吴山专的“物权”系列  /高士明

身体“演绎”—— 张云垚访谈  /本   刊

混凝土构建下的东方意境——王豪展评 /孟宪晖

“塔”成“道”生   /管郁达   彭  涛


画 PAINTING

我的艺术向性  /丁立人

人皆当行,衲子道理  /寒  碧


影像 PHOTOGRAPHY&VIDEO

莫毅: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位民族志学者   文/巫  鸿  译/毛卫东


观念 CONCEPTUAL ART

人民的币——柯明创作手记  /柯  明 


访谈 INTERVIEW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白铃安访谈  /应非儿  [美]白铃安(Nancy Berliner)


理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改良还是颠覆:数字人文学与艺术史研究  /冯白帆

视觉的解体(一) 文/ [美]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 译/贺玉高


艺术史 ART HISTORY

伊藤若冲:被遗忘的300年奇想(下) /令狐小

亚洲现代性   文/ [澳]姜苦乐(John Clark) 郭在宁  译校/金莉


读书 BOOK COMMENT

主持人语:“轻与重”文丛之《图像的生与死》/姜丹丹   王春辰

图像、语言、心灵 /尚   杰

何谓图像的死亡? /吴   琼

叙事,重构艺术史 /段   炼

视像时代的艺术与政治 /黄积鑫


专栏 SPECIAL COLUMN

余晖犹在 /郁  俊

                                                                                            

艺术家作品

封二— 8   蒲国昌  谢海  王心耀  张卫  

封三 王彦萍 

封面为莫毅作品


阅读往期摘要目录


2017年第7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6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5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4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3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2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2017年第1期《画刊》即将出刊,敬请关注!


微信扫码,购买《画刊》

或关注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官方微博: @画刊杂志社ArtMonthly

官方微信号:ArtMonthly(微店)

huakan2015 (精彩内容)

邮 购 部:025-68155765 邱老师 


                      购买画刊  直接扫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