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EW BOOK】《建筑师的家》

2017-03-22 规划师杂志


点击蓝字关注规划师杂志

序言


家居住宅是一个能允许建筑师探索并使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建筑形式。其所包含的表达和拓展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边界的机会和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作为人类,占据着这些空间。人类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接受的一种建筑类型便是我们自己的庇护所,一个我们能称之为家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位于城市、人造环境,还是与自然联系更为密切的地方,它对我们的安好和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师既把设计自己的家当做设计实验,也将其当做对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的一种展示。他们的建筑理念的一个基础或者说是起点,来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共同作用产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所接触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并自然地融入他们的建筑作品中。比如在光线柔和晦暗的地方,建筑师们会使用更多玻璃窗为房间补充自然光照;而在光照充足强烈的地方,墙和装有挡板的窗户则跃居主导地位。

独户住宅这种建筑形式中,规模是一个基本要素,它允许、也鼓励着建筑师们将其想法进行发展和检验,比如建筑师对采光、空间、形式和环境的想法与认识。本书中所选取的这些建筑设计作品坐落在世界各地,建筑物周边环境多样,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这些定制的房屋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建筑师们在平衡了自身设计理念,他们的家人对建筑的需求和评价,以及他们自己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后,所做出的综合的个人表达,是建筑师为他们自己的理念和他们的家人量身定制的项目。在巩特尔·多明尼克(Günther Domenig)设计的斯坦豪斯住宅这个项目中(意为石头房子,第172页),其造型非常具有个人特征,用建筑师自己的话来说:“房子同时也是我的身体、我的感觉、我的思想。”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未来或许变得不那么明确了。我们现在可以在并未实际在家的情况下与家保持联系。自动化现在和将来都将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住房。

有人认为建筑师的家有时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反之亦然,新建的房屋也常常能改善其周边环境。由卡尔·特纳(Carl Turner)设计的斯利普住宅(第158页)建于一块拆除旧房后产生的空地上,其半透明的外墙由三个箱子堆叠而成,每层都更加向外延伸,建筑自身的外观与背景中的天空融合在一起,整体效果更加明亮轻盈。在维尔汉姆工作室住宅(第202页)这个案例中,马克·梅勒(Mark Merer)把草地延伸到屋顶上,解决了如何在草地上修建房屋可以使建筑和自然环境更和谐地共存这个难题,从远处望去,这座建筑隐藏在草地之中,成了草地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建筑师的家是大是小,常常会成为他们专业实力的一种展现。现在正有一种虽小却存在流行的趋势,那便是人们越来越愿意购买微型住房,无论房子多小,人们总还是希望有一处自己的家。另一方面,豪宅依然备受欢迎。在两种趋势中,建筑师们一般会依据他们实际的需求来决定房子的规模。和普通住宅不同的是,建筑师一般会在家里创建一个家庭工作室,这样他们既可以在周末进行工作,也不会错过家庭活动。此外,与日渐增加的家庭自动化装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图书室或是带有夹层的双层起居室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有些住宅里干脆没有这类房间。 

独户住宅里的房间布局清晰明确,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包裹住空间,从而构成房间,你的空间感被将你包围其中的这些平面呈现的方式所加强。定义和呈现一个房间的一个关键元素便是房间的各个角落,房间正是被它们所界定,从而产生边界。另一个关键性元素是地板和天花板。地板是水平的吗?天花板的高度够吗?一旦空间被包围它的平面所确定,房间依然需要日光或是夜灯等照明使其被人眼所看到。光线是怎样通过外部开口射入房间的呢,其方式不单定义了这个空间,同时也为该房间提供了自身最突出的特征。通过通道、窗户和天窗等位置射入房间的光照也决定着人们对这个房间的感觉。不把窗户和门安排在一条直线上,可以使人们的视野在初入房间时被限制住。在你的眼睛还没来得及巡视周围和观察房间内的建筑细节或家居摆设时,你会先对房间产生一个整体的氛围感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特地把窗户安置在房间的角落,以此来减少立面对房间的限制,这种方式有效地扩展了房间的维度,并把外部景观囊括进房间中。这种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乌鲁温住宅(第209页)中也有所体现,这座建筑由特里·麦奎兰(Terry McQuillan)设计,它的屋顶是受到最多光照的平面,天窗的尺寸、形状和位置随着光源的移动,改变着了房间的气氛。从上方射入室内的光线产生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与哥特式教堂中的光照效果非常相似。然而这些方法只是建筑师创造房间或空间所用到的建筑话语的一小部分。

随着极简主义的兴起,房间或空间设计的简洁明晰成为主导要素。布置家具或许会解构房间的表达和房间自身的力量,因为壁炉、墙上的绘画、家具和钢琴等物品会使房间的焦点变得模糊。但是对房间的使用方式也能为它创造出个性化的气氛,为屋主提供最重要的归属感,使人们意识到这个住宅现在已经属于一个家庭了。 

垂直维度也是定义一个房间的一项重要元素。双层高度的房间引导你的眼睛向上看。设计师也可以通过使用从天窗射入室内的光线,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获得同样的效果。倾斜的墙壁、从天窗射进房间的光线,再加上光线落入房间里产生的反射光,它们一同为房间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和感情色彩。里卡多·莱戈雷塔(Ricardo Legorreta)总是会谈到他如何设计房子,从而达到唤起居住者情感的效果。

当你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你会看见房间的设计。在感受到你刚刚进入的这个房间之前,你是不会意识到下一所房间是存在的。现在,房间的流通空间元素已经呈现在你的面前了,这个元素主要包括一个人从一个房间移动到另一个房间的动作,以及完成这个动作所用到的空间。流通空间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你从哪里,怎样进入一个房间,换句话说就是门或入口的位置。把入口置于房间一角,对角线的视角可以使房间看起来比真实的更大。如果把房门置于墙壁的中间位置,则可以获得对称或平衡的效果。即使在一个开放式的布局中,入口的位置依然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你从入口处首先会看到什么。

有一定透明度的外墙可以使内部空间的边界扩张,获取一定的外部空间。在玻璃墙的房间里,外部空间与该房间给人的感觉联合在一起,并使人觉得房间更大。在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在1923年设计的砖式乡村住宅中,墙壁延伸到外部景观中,模糊了室内的终结和室外的起始。而在密斯的范思沃斯住宅中,包住房子的玻璃墙壁进一步模糊了外界的定义,而外界的景观本身则成为了建筑的外墙。托马斯·格卢克(Thomas Gluck)设计的塔楼住宅(第183页)用玻璃外墙再现了这种关系:白天,这面墙反映出周围的树林,仿佛为房屋披上一层迷彩;而到了晚上,玻璃的透明性又使建筑的形态消失于无形之中。或者,房屋也可以不向外部景观中扩张,而是通过整个或部分包围一处空间,组成庭院或中庭,从而把外部空间吞并进建筑物内部中来。庭院在许多国家是传统的住宅形态,设计师可以通过把它设计成一个额外的功能性房间,使房子变得更大。位于新德里的建筑师的家和工作室项目由玛尼·拉斯托基(Manit Rastogi)和索纳利·拉斯托基(Sonali Rastogi)设计,该建筑成功地把建筑和庭院结合在一起,使庭院看起来仿佛是房子里的另一个房间一样。

相对较为传统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石材、金属、木材,以及玻璃,而灵活一些的材料则有胶合板、塑料和石膏,使用这些材料,再加上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增加的新的复合材料,建筑师们对色彩的搭配和对材料的选择几乎可说是无穷无尽的。使用这些材料,多么微小的设计和形式都能够得以实现,但是这些材料依然需要空间来呼吸和被人们欣赏。一些基本材料有时能通过加入第二种材料而产生对比效果,或变得更为突出醒目。天际一号车道住宅(第152页)由费拉斯·加布里埃尔·拉夫奥(Feras Gabriel Raffoul)设计,这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与有着光滑表面的灰泥墙形成了对比。传统的表面材料一般都是光滑或有着平整质地的,但是现在的建筑师也在探索使其产生变化的办法。

建筑师在现在和未来的道德责任是减少对土地的践踏以及人们消耗的能量。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目标,并且保持一种乐观的信念。朝着零能耗房屋——使用更有效的玻璃,增强保温效果,减少电能和水资源的消耗——的发展并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也与建筑师如何选择和使用低能耗材料息息相关。建筑师置身于可持续性发展和节能减排运动的最前线。一栋房子要怎样朝向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利用太阳的热量,又能在不需要太阳的热能时躲避阳光的照射呢?意大利北部的向日葵别墅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该建筑建于1929年至1935年之间,呈“V”字形,被举起并安置在一个装有巨大轮子的转盘上,这个转盘使整座房屋可以绕着一个内部装有环形楼梯的中心轴旋转。庭院也包含在这个“V”字形方案之中,向阳并追逐着太阳,从而在冬季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温暖的光线。在蒂莫西·艾迪(Timothy Eddy)设计的灰加灰别墅中,地热能换热泵就是一个高效能的可持续设计,它通过地下管道水循环系统,利用全年不变的地面温度使房屋冬暖夏凉。

建筑设计元素拓展着一个人对室内和室外空间以及“家”的标志性形象的认知,这些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因而独户住宅逐渐成为建筑师们愿意使用的原型,建筑师们利用它来积极探索能够表达屋主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特质的新式空间理念和空间形态。成功的设计需要建筑师既把自己作为设计师的一面展现出来,也把自己作为屋主的一面展现出来,它会在根据这种理念建成的住房中体现出来。

 

约翰·V. 马特洛(John V. Mutlow),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教授

ACSA特聘教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全球研究所主任

建筑师的家


作者简介

贝瑟妮•帕奇(Bethany Patch)在数字出版和印刷出版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她在加入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之前,曾为电子新闻出版物《对话》(The Conversation)工作。她现在为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视觉出版集团专门负责有关建筑设计类的图书出版,她对更具个性化的建筑项目抱有强烈热情。

书名:建筑师的家


书号:ISBN 978-7-5495-8954-8


作者:(澳)贝瑟妮•帕奇


译者:齐梦涵


装帧:精装


定价:248.00元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建筑师是怎样设计他们的私人领地的呢?他们的家具风格如何影响空间的结构完整度?他们是怎样在自己的避风港表达自己的室内设计理念?这本精彩的图书将带领读者一瞥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的迷人独特的家宅。本书通过向读者介绍建筑师及其专业作品之间的关系,讲述他们如何把自己的个人品味和作品融合在一起,他们怎样解读当下的趋势,把个人的哲学和设计理念融入到私人空间中。

目录

7 前言

项目

13 于特利贝格山脚下的公寓[安德里亚斯·富尔曼(Andreas Fuhrimann)和加布里埃尔·H. 阿什莱(Gabrielle H Hächler)]

18 建筑师的家和工作室[玛尼·拉斯托基(Manit Rastogi)和索纳利·拉斯托基(Sonali Rastogi)]

25 阿盖尔 [大卫·桑德斯(David Saunders)]

30 灰加灰别墅 [蒂莫西·艾迪(Timothy Eddy)]

36 鸟屋 [马克和安吉拉·贾米森(Mark and Angela Jamison)]

40 CM住宅 [保罗·卡莱索(Paolo Carlesso)]

47 C住宅 [罗伯特·马施克(Robert Maschke)]

50 玩偶之屋 [本·爱德华兹(Ben Edwards)]

54 沙丘住宅 [杰蒂和马尔滕·敏(Jetty and Maarten Min)]

61 花园街住宅 [谢恩·帕沃尼提(Shane Pavonetti)]

65 镜屋 [托马斯·罗斯扎克(Thomas Roszak)]

69 格林班克路住宅 [费德里卡·瓦实提(Federica Vasetti])

73 Hemeroscopium住宅[安东·加西亚-阿布里尔(Antón García-Abril)]

77 伊斯梅特-比马尔公寓[伊斯梅特·凯姆巴达(Ismet Khambatta)和比马尔·帕特尔(Bimal Patel)]

80 佩代维拉小屋[阿明·佩代维拉(Armin Pedevilla)和卡罗琳·威乐伊特(Caroline Willeit)]

89 拉森住宅 [道格拉斯·拉森(Douglas Larson)]

92 L型堆叠住宅[马龙和梅里亚提·布莱克威尔(Marlon and Meryati Blackwell)]

99 里昂府邸博物馆 [科比特·里昂(Corbett Lyon)]

103 玛威斯特别墅 [约翰·鲁布尔(John Ruble)]

107 麦金莱住宅 [大卫·赫兹(David Hertz)]

110 心情戒指别墅 [马克·马纳克(Marc Manack)]

114 晨空别墅、宾馆和马厩 [迈克尔·D. 泽贝提(Michael D. Szerbaty)]

121 乌沙利文住宅 [迈克尔·乌沙利文(Michael O’Sullivan)]

127 巴黎住宅[马希米亚诺和多丽安娜·福克萨斯(Massimiliano and Doriana Fuksas)]

131 百绿住宅[凯特·麦克劳德和迈克尔·贝莱莫(Cat Macleod and Michael Bellemo)]

134 R128 [维尔纳·索贝克(Werner Sobek)]

140 屋顶屋顶别墅 [杨经文(Kenneth Yeang)]

145 筒仓住宅 [克里斯托夫·凯萨(Christoph Kaiser)]

149 斯基德莫尔被动式住宅 [杰夫·斯特恩(Jeff Stern)]

152 天际一号车道住宅 [费拉斯·加布里埃尔·拉夫奥(Feras Gabriel Raffoul)]

158 斯利普住宅 [卡尔·特纳(Carl Turner)]

162 小房子 [多米尼克·阿尔瓦罗(Domenic Alvaro)]

167 南出口住宅 [菲利普·M. 丁格曼斯(Philip M Dingemanse)]

172 斯坦豪斯住宅 [巩特尔·多明尼克(Günther Domenig)]

177 达拉纳避暑别墅 [利奥·夸尔塞博(Leo Qvarsebo)]

183 塔楼住宅 [托马斯·格卢克(Thomas Gluck)]

187 塔楼住宅(芝加哥)[里克·菲利普斯(Rick Phillips)]

191 垂直住宅 [洛肯·奥赫里奇(Lorcan O’Herlihy)]

194 S别墅 [陶德·桑德斯(Todd Saunders)]

202 维尔汉姆工作室 [马克·梅勒(Mark Merer)]

209 乌鲁温住宅 [特里·麦奎兰(Terry McQuillan)]

216 亚代尔毕比住宅[巴兹·亚代尔(Buzz Yudell)和蒂娜·毕比(Tina Beebe)]

222 建筑师索引

书摘:

建筑师的家和工作室

玛尼·拉斯托基(Manit Rastogi)

索纳利·拉斯托基(Sonali Rastogi)

Architects’ House + Studio, in New Delhi, India, is unique because it manages the convergence of two specifc ideals within Indian house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the modern family as a social unit (with associated comforts) and the environment. Here, the architects Manit Rastogi and Sonali Rastogi, of Morphogenesis, illustrate that the challenges of shifting traditions, and necessity to address loc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can be met with architectural creativity. 

This mixed-use home shelters three generations of their family and the studio of the architects, while also functioning as a social space for visitors. The architects’ parents are among those who live at the house, whose abode is situated close to the impressive landscaped gardens. The outdoor green spaces are brought into the house with an interior garden, allowing fresh air and natural light into the internal volumes.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house is split into three distinct categories: private family space, shared inter-generational areas and the public domains. The central space acts as the pivoting, social and energetic core of the house. The materials used in construction are renewable resources: timbers, rice paper, glass, and so on. Water acts as a material resource, allowing for the refection and dispersion of natural light.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house, in response to its suitability in the Delhi climate, was an integral component for the architects. The house can be imagined as a permeable fxture, with fresh air and visual connectivity breathing through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s. Elements of the design that work togeth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the space include glazed glass to the north, high thermal mass to the west (which aids thermal regulation in all seasons), landscape buffers to the south and high performance surfaces to the east. The architects have created a responsive ecosystem that refects the specifc needs of an extensive family. 

Photography: Amit Mehra and Edmund Sumner 

书摘:

阿盖尔

大卫·桑德斯(David Saunders)

When designing their own home, architects can exercise the courage and satisfaction of curating a space specifcally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y’s needs. Argyle, designed and built by David Saunders (of architectural frm S2 design) is exemplary of this. Situated in St Kilda, Melbourne, Saunders chose to revitalize this heritage home for his young family, adding a new rear section that incorporates several salvaged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 Victorian structure. Saunders’s aim was to leave the fnished materials appearing as unchanged as possible from the vitality of the original—less white paint, more timber paneling, and natural materials. Saunders was also the builder for the project, which enabled a more hands-on approach without the heavy use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s.

The design of the house evolved throughout the build, often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site conditions or the addition of the architect’s own art collection. The site is approximately 28.5 feet (8.7 meters) wide, with a rear lane for vehicle access, and a level difference of 5 feet (1.5 meters) between the street and the higher rear lane. The front two rooms of the existing Victorian house were kept to maintain the existing heritage streetscape. The new, rear structure comprises ten changes in level, and a number of those levels are wrapped around a central courtyard, which allows the early morning sun to brighten the house throughout winter. The roof level was designed to support 200 tons of soil, where Saunders has provided his family with a productive “roof farm.”


The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 sophisticated, collecting over 11,360 gallons (43,000 liters) of rainwater in four tanks in the basement, under the garage. These tanks supply water to the entire dwelling, and are also connected to evacuated tubes that provide 70 percent of the hot water for the house. The design is also very personal, with Saunders’s collection of artworks having been worked into the structure, as well as bathroom gardens as part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 David Saunders brings panache and integrity to this complex and innovative home, which refects his personal creativity in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This tex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by Don Gazzard and has been edited by Bethany Patch. 

Photography: John Gollings

欢迎订阅《建筑师的家

联系电话0771-2438012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PA】安化县冷市镇特色小镇城市设计鉴析

【PR】基于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关系的乡村类型分类及发展策略

【PR】基于集合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村落更新

【PR】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空间与城市区位的关联研究

【PD】内蒙古地区召庙文化景区规划设计

【PD】攀枝花市民商务办公区城市设计的气候适应性探讨

【专题研究6】基于城市联系度的武汉城市圈动态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5】基于 FCD 数据的厦门城市旅游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专题研究4】城市消费行为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研究

【专题研究3】基于智能出行大数据的城市空间活跃区分析及其应用

【专题研究2】基于开放数据的西安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优化

【专题研究1】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

【PM】市区分权体制下的佛山近期建设规划实践

【规划师论坛6】精明收缩理论视角下苏南乡村空间发展策略

【规划师论坛5】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城镇化地区收缩及规划应对——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

【规划师论坛4】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识别分析及规划应对

【规划师论坛3】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现象研究

【规划师论坛2】重视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的“紧 + 缩”发展研究

【规划师论坛1】本期主题:收缩城市与规划应对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规划师》杂志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