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设计】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 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为例

王沈玉 张海滨 规划师杂志 2021-01-15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王沈玉,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海滨在《规划师》2018年第6期撰文,历史经典产业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复兴、绿色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下,历史经典产业正处于传承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其发源地所在的城镇地区转型发展在即。如何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助推历史经典产业的复兴和小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此类小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总体概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历史经典产业缺乏创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脱节、产业空间集聚效应不强、服务配套与环境品质低等问题,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的规划实践为例,从产业升级、文化彰显、空间构筑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出发,总结提出“构建多产共荣的新生态圈和新布局,彰显活态传承的文化特色,塑造三生融合的‘城、镇、乡’空间,完善人才需求导向的配套服务与政策”的四大应对策略。

[关键词]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杭州笕桥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6-0074-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 王沈玉,张海滨.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 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为例 [J].规划师,2018(6):74-79.

一  

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特征

自 2015 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分三批创建了 114个省级特色小镇,其中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共 10个,占比 8.7% ( 尤其在第一批创建名单中比例较高,占到19%),涉及茶叶、丝绸、黄酒、医药、制笔和木雕等多种经典产业 ( 表 1)。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产业特征:作为产业发源与传承地,主导产业突出。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与引进未来潜力产业的特色小镇(信息、金融、智造、时尚、文创等)和依托生态资源(健康、旅游等 )的特色小镇不同的特征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创建,是否是历史经典产业的发源与传承地是重要的考量之一。例如,越城黄酒小镇的所在地东浦古镇,是绍兴黄酒的发祥地;龙泉青瓷小镇的所在地龙泉上垟镇,是当代龙泉青瓷的发祥地;笕桥丝尚小镇的所在地原笕桥镇,自古为杭州城东蚕桑种植基地,是丝绸贸易集散中心城镇。

(2) 文化特征:历史文化深厚,产业文化悠久。

特色小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文化之“特”。之所以称为历史经典产业,是因为这类产业的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不但是提升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还逐渐影响了小镇周边居民的生活文化和习俗。由此可见,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积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

(3) 空间特征:生态环境优越,历史空间留存。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所在地往往位于原材料的生产地 ( 如茶叶、中药和丝绸等原材料生产依托型产业 ),且对传统手工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较好的小镇也离不开历史环境这一载体,因此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往往会集中在生态环境优越、受城市化冲击度较小及距城市中心区有一定距离的村镇,或有一定历史空间遗存的地带。例如,湖州丝绸小镇位于湖州吴兴东部新城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笕桥丝尚小镇选择建立在以笕桥历史街区为核心,包含环机场周边生态空间的地带。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与机遇

(一)现实发展困境

(1)产业市场吸引力不足,缺乏创新。

历史经典产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创新,用途较单一、生产成本高、技术差距大及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突出,逐渐丧失市场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投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生活品质,以历史经典产业为代表的现有文化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2) 产业发展与快速城镇化建设脱节,缺少融合。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生态空间不断被城镇建设所占用,生产空间也因用地成本的增加而不断外迁,导致产业与城镇空间分离的现象愈发严重,产业发展缺少城镇服务配套,提升后劲不足。同时,体现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的历史空间由于更新成本较高,保护力度往往不足,使城镇得不到特色产业的支持,最终陷入发展瓶颈。

(3) 产业空间分布零散,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不强。

一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间的合作,从而使企业在产业竞争中得到提升。然而,历史经典产业企业多为小作坊,工艺技术具有独创性与保密性,同时由于靠近原材料采集点或种植点,多位于生态环境好的城郊边缘地带,空间规模小,分布零散,较难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4) 服务配套和环境品质低,对人才吸引力低。

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集聚。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由于历史原因,各类设施面临更新改造和环境提升的巨大压力,相关公共服务配套和生活配套不足,工作、居住环境较差,对人才吸引力低,导致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转型发展机遇

(1)传统文化复兴推进产业发展。

历史经典产业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017年3 月,国家文化部、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在此政策的响应下,各地开始注重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以推进我国传统工艺的复兴。

(2)消费升级带动产品需求增长。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从以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转变,这为历史经典产业的复兴带来了机遇。在历史经典产业的产品类型中,除黄酒、茶叶和中药为生活中较为普及的商品外,其余种类都是生活非必需品,往往具有艺术品的特征。当人们的收入大幅增长、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后,对这些传统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3) 绿色发展理念下生态低碳的产业回归。

绿色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领域,绿色发展是一种生产方式,而以农副产品加工业或手工业为核心的历史经典产业具有原生态、低能耗、少污染及可再生的基本特征,可称作传统的绿色产业,如丝绸小镇的桑基鱼塘就是采用了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形式,在丝绸产品的生产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转型创新背景下,历史经典产业的复兴将极大地推动特色小镇绿色产业发展。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 —— 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为例

笕桥丝尚小镇位于杭州江干区原笕桥镇的核心区域。笕桥古称“茧桥”,意为蚕桑遍地、小桥流水之地,是历史上著名的蚕桑养殖基地和丝织贸易中心,也是“杭丝文化”之源。当地的“杭罗织造技艺”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知名的丝绸民族品牌 — “万事利”也在此孕育发展。凭借这些突出优势,笕桥被列入杭州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也是杭州唯一一个以丝绸产业命名的小镇。

近十年来,笕桥的城镇发展与其产业发展并不匹配。由于笕桥军用机场航空限高的制约、丝绸产业的外溢、传统工业转型的乏力及外来流动人口的集聚等因素,笕桥的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大量的城中村、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均未进行整治提升。由此可见,笕桥与其他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一样,均存在转型发展问题。基于此,本文以笕桥丝尚小镇规划实践为例(图1),探讨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在产业升级、文化彰显、空间构筑和人才服务等方面的规划策略。

(一)构建多产共荣的新生态圈和新布局

历史经典产业的全产业链通常由“原料种植或采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推广—品牌建构”等多个环节构成。尽管浙江省的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是依托于优质、便捷的原材料以及独特和高超的加工工艺发展起来的,但在创新变革的今天,这些已不足以推动产业的再发展,转而需要在“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抓住产业附加价值高的设计与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衍生与扩展、平台的变革与创新”,构建以传统农副产业、特色手工业为依托,融入生态、文化创意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功能的历史经典产业新生态圈,并形成与此相匹配的多产共融的新功能布局结构。

1.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突出设计科研中心布局

历史经典产业传统工艺的生产率较低,但具有产业的独创性和个性化。历史经典产业的工艺传承和创新,一方面需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另一方面需创新性地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对于加工与设计工艺的提升,笕桥丝尚小镇规划提出了建设三大中心的建议:一是建设智能化缫丝中心,促进丝和绸的生产一体化,以缩短生产流程,降低成本;二是建设数码织染中心,实现差异化、定制化、个性化和精美化生产;三是建设三维化的设计中心,通过三维仿真技术,实现设计的立体化。三大中心的布局充分考虑了笕桥的区位条件,将规模化加工生产向外围产业园引导,将创意研发的设计中心布局在小镇内的创新型产业用地上。

2.产品的衍生与扩展,优化生产与服务空间配置

历史经典产业所创造的产品并非一般的消费产品,是具有一定历史内涵的文化消费产品,其与现代消费理念和方式进行结合,还可以发展成为体验型、创意型和科技型消费产品。以丝绸产品为例,结合新科学研发技术,可将丝质原材料转变为蚕丝面膜、桑叶养生茶等新兴产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可基于丝绸纺织产品延伸出丝绸手机壳、丝绸记事本等时尚创意产品;结合消费体验的升级,可在丝绸文化、产品的博览馆中增加种植和织染体验中心、丝绸主题餐厅、桑蚕主题养生馆等文化旅游互动产品。

从物质的初级产品到含技术创意的高级产品,再到非物质文化与服务体验的延伸产品,历史经典产业的产品跨度很大(图2)。因此,在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功能配置中,需优化创新型工业、休闲游憩型农业和文化旅游体验型服务业的空间功能布局,且各类特色小镇应根据产业基础与薄弱环节的不同来强化相应的产业功能。

3.平台的变革与创新,建设新兴营销模式空间

在“互联网 +”时代下,历史经典产业通过口碑相传的销售方式很难再激发市场活力,需要与更多新元素融合,采用信息、智慧技术手段包装和推广的新兴营销模式,树立品牌,打造行业标杆,从而创造出更广阔的新市场。在笕桥丝尚小镇规划中,重点增设了展示发布和营销服务的空间,包括丝尚产业信息化网络销售平台、智能化展示发布中心等,并通过建立中国国际丝绸联盟总部、国际丝绸博览会会址等,力求将中华经典品牌营销到国际。

4.产业的融合与升级,搭建多产共荣的布局结构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应构建“传统文化 + 经典产业 +N”的新产业生态圈层。其中,文化的展示、传承和体验等是小镇产业的基础层;历史经典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发布、博览和会展等是小镇产业的核心层;与文创、健康、旅游、互联网和数创等产业的融合是特色小镇产业的扩展层(图3)。

与新产业生态圈层相匹配,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应构建多产共荣的功能布局结构。笕桥丝尚小镇规划将现有产业提升用地、新增产业用地以及与其他空间融合的产业用地三类可利用的产业空间,与三个圈层的产业分类对应,采用了“保留现状优质企业,转型发展新型丝尚产业;借力文化资源,利用村集体留用地空间和现有商贸空间培育丝尚文化产业;发展现代观光体验型农业,打造蚕桑种植、丝药养生等新型旅游产品”等系列产业空间发展策略 ( 图 4)。

(二)彰显活态传承的文化特色

1.经典文化品牌的深度挖掘与再塑造

文化是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内涵,通过“保护—再现—重塑”等手段,可完整展现历史经典产业的创造历程、文化根源、传统工艺和传播区域等方面。笕桥丝尚小镇在文化品牌再塑造方面主要采用了以下规划策略:①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罗丝织技艺”为核心,建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非遗研究中心,传承“杭丝文化”和弘扬中华丝织技艺文化;②以现代国际化丝绸品牌“万事利”为标杆,建设丝绸文化产品设计中心,再塑我国丝绸文化产业国际化品牌;③将丝绸文化的历史保护与现代时尚融合,打造国际化的“丝尚文化”旅游体验品牌。

2.多元文化的融入与整合

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不能涵盖特色小镇全部的文化内容,因此应整合小镇各项特色文化资源,并融入新时代文化,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同时,综合阐释小镇文化体系。笕桥丝尚小镇的文化内涵丰富,除丝绸文化外,还有航空文化、商贸文化、名人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规划采用“丝绸文化+”的理念,融入多元文化,并延伸丝尚新文化,将丝绸文化与商贸文化融合,形成“新杭丝文化”的展示与销售中心;与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融合,建设新的健康养生和蚕桑种植体验区;与浙派山水画名人文化融合,创造新的“山水丝画”丝尚艺术品。

(三)塑造三生融合的“城、镇、乡”空间

1.城、镇、乡”三生空间的互补融合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多位于生态环境资源优越的地区,但随着生态空间的开发和生产空间的外迁,小镇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特色空间逐渐消失。浙江省打造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目的是为了提振经典产业,重塑“城、镇、乡”特色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互补相融的功能结构 ( 图 5)。笕桥丝尚小镇的生产空间以笕桥历史街区的老集镇为核心区,聚集“杭丝文化展示交流”“丝尚产业设计研发”“丝药时尚颐养体验”三大产业中心,体现“活力宜人、传古承今”的景观风貌 ( 图 6);生活空间以城镇化改造区域为集聚区,形成国际化的丝尚创意、宜居生活社区,体现“健康宜居,时尚大气”的景观风貌;生态空间以环机场周边的生态田园空间为本底,形成以蚕桑种植、丝尚休闲旅游体验为主题的郊野公园,体现“生态桑田,杭派典雅”的景观风貌 ( 图 7)。

2.基于实施操作的“城、镇、乡”差异化改造模式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城镇化建设路径不应是“大拆大建”,而应注重对历史肌理、传统风貌建筑的留存与保护,在城镇空间中体现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内涵。笕桥丝尚小镇规划根据“城、镇、乡”不同的发展要求,制定了具有差异性且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操作模式。其中,“城”采用村庄拆迁改造、高层安置的模式,推进城镇化建设;“镇”尊重原住民意愿,采用有机更新的方式维持老街活力;“乡”采用渐进式的整治模式,出台政策,调动村民自主整治的积极性。

(四)完善人才需求导向的配套服务与政策

1.技艺传承人与文化产品推广人才的招引

笕桥丝尚小镇规划通过制定出台优惠的配套政策,提供充足的技术研究空间,培育和招引与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例如,通过制定租金税收减免政策,吸引和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立大师工作室;通过与浙江省农科院、浙江省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的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专业研究支持;通过与社会团体和专业技术院校的联合,建立NGO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组织,培育丝织新技工,扩大丝织技艺的文化传承队伍。

2.与产业人才需求相匹配的服务配套完善

笕桥丝尚小镇规划以丝尚产业从业人群结构研究为基础,营造“技艺大师专家楼、创新型技工保障社区、文化创客社区、国际化时尚住区”等多类型高品质的安居场所;以促进人才互动交流为目的,建设小镇“健康绿廊”体系(图8),形成“虚、实”相接,“快、慢”并存的绿道网络,同时构建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公交社区;以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为根本,充分利用历史街区、小镇客厅,建设集培训、信息交流和政务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与新型的产业邻里中心。

四   结语

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和创新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群体特征研究为对象,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规划案例为剖析样本,针对历史经典产业缺乏创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脱节、产业空间集聚效应不强、服务配套与环境品质低等问题,总结提出“构建多产共荣的新生态圈和新布局,彰显活态传承的文化特色,塑造三生融合的‘城、镇、乡’空间,完善人才需求导向的配套服务与政策”的四大规划策略,以期从产业升级、文化彰显、空间构筑和人才服务等方面,为探索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一些参考。


来源:2018年06期《规划师》杂志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郭敬锋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8年06期

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 以杭州笕桥丝尚小镇为例

 

声明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guihuashizazhi)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6】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33岁的《规划师》杂志改版:打造“全领域”规划类期刊

《规划师》2019年“规划师论坛”栏目主题新鲜出炉

【规划师论坛5】城市更新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增值利益再分配 —— 广州交通设施用地再开发利用实践思考

【规划师论坛4】城市治理价值塑型导向下的佛山近期建设规划创新

【规划师论坛3】城市非正规性及其规划治理的中外研究比较评述

【规划师论坛2】后增长主义时期社区社企合作空间治理 模式的思考

【规划师论坛1】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治理型城市更新模式 —— 空间利益主体角色及合作伙伴关系重构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