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1上海站15周年,除了城市名片,这项最贵运动还带来了什么?

黄诗旋 体育大生意 2018-08-06

体育大生意第1406期,欢迎关注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黄诗旋

体育大生意记者


李白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扬州的向往。“烟花三月”也成为扬州城市的名片与宣传突破口——繁荣富庶又温柔似水。而扬州以东南约300公里处的上海,除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之外,近年来又打造了以“体育”为名片的新的城市形象。

 

进入四月,F1中国站、环崇明岛女子公路自行车巡回赛、男排总决赛的“京沪大战”、中超、亚冠纷至沓来。五月射箭世界杯上海站、环球马术冠军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以及亚冠淘汰赛又接连上演。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进入体育赛事“高峰期”。其中,F1中国站则是迎来连续15年办赛的里程碑,继续为上海这座城市奉献光和热。

 

正如《F1中国站15年15人》专题节目中,中国体育媒体“活化石”洪南丽所说的那样:“F1进入中国之后,很多国际赛事都跟着进来了,所以说F1是块敲门砖”。那么这块“敲门砖”经过15年发展有什么变化?与自由媒体首次合作和与CCTV5再续前缘有什么故事?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体育大生意跟久事体育集团副总经理谷际庆聊了聊,他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一解答。

 

▼体育大生意专访谷际庆


上海站回暖观众预计15万 久事办赛费用降低

2002年,上海久事公司与F1签下7年合约,上海国际赛车场从2004年开始举办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比赛。用谷际庆的话说,这是一次“弯道超车”。众所周知,汽车运动是汽车工业、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中国彼时还并不具备孕育汽车运动自然生长的土壤。除此之外,中国也没有低级别的赛事作“梯度支撑”,车迷数量、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因此,F1进入中国对市场而言既幸福,又不平衡。


▼2002年上海国际赛车场开建,洪南丽摄

 

作为水平最高、技术最复杂、价格最昂贵的赛车比赛,F1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初入中国就将车迷的期望和热爱燃到了极点。2004年第一届上海站,一张3700元的套票被黄牛炒到1万元,而就这样也仍一票难求——据统计,3天观赛人数高达26万,之后两年人数也居高不下。但新鲜和热闹之后,F1在中国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部分看台也因为赛场安全与赛事设施要求等原因遭到拆除。直到最近几年,上海站观众人数才逐渐回暖,本周末预计将达到15-16万,也就是说实现“满座”。


▼近几年F1观赛人数逐渐回暖

 

去年九月,久事与F1签订3年新约,合同期到2020年结束。与此前两次7年长约相比,本次签约年限明显缩短。“时间变少不代表什么,”谷际庆对此表示,“事实上在谈判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自信,在谈判中能最大程度争取自身利益。我们把需要顾及的东西和影响决策的条件做了充分考虑,再经过交流和艰难拉锯,最终与F1管理方达成一致。”

 

久事底气的提升不难理解,一方面是经过多年办赛后,他们的思路、理念得到认可,市场表现符合预期;另一方面是自由媒体接手掌管F1,在他们“去伯尼化”的未来规划中,中国和美国是最重要的两个赛场,甚至会采取与其他赛道不同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方式。这在去年签约发布仪式上已经初见端倪,F1管理公司主席兼CEO切斯·凯利表示:“我们坚信这里仍留有大量尚未开发的潜力。这也是为何这份新合同作为我们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全球的这一板块是如此的重要。”

 

▼车迷对F1上海热情高涨


而新合约与前两次最大的差异就是“久事没有再购买电视版权”。据此前消息,F1中国站的电视转播权费用高达1.5亿元。也就是说,久事近三年办赛费用也会相应降低。而本赛季央视、五星体育、腾讯三足鼎立转播F1赛事,事实上是直接与F1管理方所签订的协议。而对于久事而言,播出平台规模越大,双方合作越稳定,也能对F1中国站赛事起到积极作用。谷际庆说:“赛事价值是通过媒体放大器呈现的。在大型平台播放F1赛事,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影响力。”

 

自由媒体去年接手F1后受到多方质疑。作为传媒集团,自由媒体与伯尼这个F1创造者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管理风格大相径庭。对于新的合作方,谷际庆认为这时候做出评价为时尚早:“新赛季有一些规则甚至传统的变化,出现了很多声音。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团体的决策,会有一个流程,肯定有理由和背景,并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决定的,现在评价还太早。但是自由媒体有些强调分享、共赢的理念,以及贴近车迷的举措,对办赛方、车迷、市场而言,这都是积极的信号。”

 

▼F1前任掌门人伯尼管理风格带着强烈的个人意志


上赛道全年300余天承办比赛 F1成上海城市名片

从最初看热闹式的狂欢,到之后数年的起起伏伏,再到近几年重新回暖。F1落户上海十五年,历经沉浮,饱受质疑,“赔本赚吆喝,上海真的需要F1吗”这样的问句不断引人深思。但事实上,对于全世界的大奖赛主办方而言,F1的游戏规则一直存在,差异无非是“会不会玩、要怎么玩、玩得如何”而已。因此,久事并非没有自己的“生意经”——相较于赛事本身账本上的数字,久事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更重要的是F1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外延经济效益,以及F1对推广上海在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具体来看,久事账本上的办赛支出大致分为引进申办、组织保障、宣传推广几个部分。收益大头是门票收入,另外因为F1管理方依赖于久事在中国本地的资源,因此双方还共享部分招商权益、商业开发权益等。


除此之外,被诟病“建设费用、周边公路、轻轨配套共耗资51亿”的上赛道,虽然每年养护费用高达6000万到7000万元,但是随着F1的举办,多项赛车赛事也集体涌入上赛道办赛,因此,上赛道早已开始盈利。

 

▼上赛道是一个“上”字,举办多项赛事


目前,上赛道承办的国际赛事还有勒芒6小时、国际房车锦标赛等。而且除了专业赛事,众多汽车商家对上赛道的需求度也很高,每年有各种车商的品牌活动、用户体验活动以及高端跑车展示活动。也就是说,除了封闭维护以外,上赛道其他300余天均在承办各项赛事、活动,场地利用效率极高。“一般在第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初,第二年的排期就满了。”谷际庆介绍说。

 

与此同时,上赛道还在2015年元旦引进了F1赛道跑赛事,名曰“上赛迎新跑”,之后也在每年元旦举办。2018年元旦共设两个组别9500个参赛名额,3500个21.6公里竞速跑名额和6000个5.4公里健康跑名额。去年11月开放报名通道仅1个小时,这近1万人的名额就被抢光。而被问到未来会考虑每年增办几届“F1赛道跑”赛事吗?谷际庆的笑声中带着一点骄傲:“假如我们的赛道有供应能力,才能考虑这个事情。”


▼“上赛迎新跑”报名人数众多

 

当然,对于久事而言,赛事本身的盈亏之外,更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F1这项赛事为上海创造的经济效益。谷际庆表示:“大型赛事的价值是外延的,并没有从赛事本身的成本收益上得到充分体现。价值是为全社会所享用的,拉动的是某段时期整个社会相关服务产业收益的提升。因此通过赛事的举办,观众觉得幸福,与之相关的个人、组织、企业享受了办赛红利获益,这就是久事办F1的价值。”有数据显示,F1的承办给这座城市创造了百亿元级别的经济效益,包括航空、物流、酒店、餐饮等旅游资源,而与之相关的行业,包括媒体、咨询、公关等行业也能从中受益。

 

其二则是F1比赛所能起到的推广城市形象的作用。F1前任掌门人伯尼曾表示:“当在一个地区的赛车文化并没有完全普及之时,它的最大用途仍然是城市名片、形象。”此前F1官方数据显示,每场F1比赛的全球观众可达5亿至6亿。因此通过电视转播,数以亿计的观众认识了中国和上海,这有助于提高上海的辨识度甚至好感度。

 

而久事也围绕推动城市影响力甚至国家影响力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比如2008年和2009年,他们与F1管理方进行协商后,将上赛场C看台封闭,把其涂成“EXPO”,成为一块强大视觉冲击的广告牌,向世界观众宣传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在2010年上海站开幕演出中,也设置有宣传世博会的环节;到了2010年,商务部的“MADE WITH CHINA”接棒“EXPO”,向世界F1受众展示“中国制造”。


▼世博会也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F1上海站要想继续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名片,还需要长期合作,最终成为其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对于未来,谷际庆表示:“一方面希望能够继续秉持一贯的办赛理念,以及城市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定位,把品牌的价值和延展做到极致;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在F1赛事中积累办赛经验,还包括团队组建等,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适当的储备,这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吧。”


赛车文化逐渐扎根上海

2004年,巴里切罗驾驶着红色法拉利站在上赛道之巅;


2005年,阿隆索在蓝黄色的美梦中哼唱的那几句蹩脚的《我们是冠军》;


2006年,十月秋雨中舒马赫荣膺人生第91个也是最后一个分赛站冠军;


▼舒马赫力压阿隆索夺得上海站冠军


2007年,汉密尔顿崛起,与阿隆索、莱科宁主演“新银红大战”;


2008年,莱科宁、阿隆索、马萨、汉密尔顿四大天王决一死战,上赛道见证汉密尔顿称王;


2009年,维特尔与红牛名声大噪,他帮助红牛赢下了车队历史上第一个大奖赛胜利;


▼维特尔与红牛夺冠


2010年,简森·巴顿成为上赛道第7位王者,他的父亲泪流满面;


2011年,“上海站冠军年年不同?”不,汉密尔顿就是打破魔咒的那个人;


2012年,梅赛德斯车队罗斯伯格杆位起步,收获个人职业生涯首个分赛站冠军;


2013年,阿隆索连续超越、统治比赛、最终登顶,在上海站十周年重燃法拉利之魂。


▼阿隆索再次登顶上赛道


2014年,汉密尔顿与队友罗斯伯格上演“银箭内战”,最终英国人第三次站上上赛道之巅;


2015年,梅赛德斯车手汉密尔顿夺得冠军,成为12年来第一位在“上赛场”卫冕的车手。


▼汉密尔顿卫冕成功,第四次称霸上赛道


2016年,罗斯伯格经历了史上最混乱的发车之后,笑到最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2017年,在“银红大战”中,汉密尔顿力压维特尔,第五次在上赛道称王,制霸上海滩。


……


14年的故事书写完毕,而从15周年开始未完待续。F1中国大奖赛展现了上海的综合实力,赛车文化在上海这座城市慢慢渗透,逐渐融入到城市气质和精神中,也融入到每个车迷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

 

▼当年的莱科宁稚气未脱


比如现在就站在上海某酒店下面蹲点的姑娘小何——她从2005年开始就爱上F1这项运动,“刚刚切到的电视画面上莱科宁驾驶着迈凯伦的银色赛车呼啸而过,一下子就懵了,心想着这引擎轰鸣的声音真好听”。

 

她看了每一年的上海站,在2006年阿隆索和舒马赫的对决后哭到决堤,“正好那天去拍身份证照片,所以现在还记录着当时哭到有多丑”。

 

她第一次到上赛道是2012年,错过在上海读大学的她仍然把这座城市当作心目中的圣地,“运气很好,跟舒马赫被关在了同一个旋转门里,阿隆索还给我竖了个大拇指。赛场上每一圈我都会尖叫一次,现场的气氛太燃了”。


▼在旋转门里,小何拍摄的舒马赫侧面,祝他早日康复

 

而未来?“当然,F1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一项运动之一,如果有机会,我还会来到上海。”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足球解说大会龙耀东方

博鳌体育论坛全民健身万里行

中国体育保险方硕代言耐克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