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亦凡Diss track:一场魔幻现实主义战争

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 2018-08-05


体育大生意第1515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记者


扰攘数日的“吴亦凡大战虎扑”事件余波未了。吴亦凡再次亲自下场,推出最新力作《SKR》,呼吁“尊重说唱文化”“抵制网络暴力”。同时吴亦凡单方面宣布休战,声称发布完这首“Diss track”后就“到此为止”。

 

无论吴亦凡本人是否心知肚明,他都没有公开承认,这场热闹一时的论战本质上是大众对“阴柔+流量”的明星文化的揭竿而起。

大战背后是阴柔文化与传统思维的对抗

 

最近诞生了一篇“10万+”自媒体文章,名为《比灾难还严峻的现实:中国男性正走向娘化》(下称《“娘”文》。文章痛斥国内娱乐圈大量制造“阴柔型”明星的现象,引起大量共鸣。

 

以吴亦凡为代表的“小鲜肉”明星,掀起了“花样美男”的热潮。小鲜肉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加上中性化甚至偏女装风格的打扮,构成了强烈的“阴柔”效果。然而老派的“大老爷们儿”对阴柔男性嗤之以鼻,认为“少年娘则中国娘”。

 


《“娘”文》正是靠发动相关批判,赢得广泛传播。不过《“娘”文》通篇煽动性地批评阴柔男性,而鲜有正经地论证阴柔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对反思相关现象并没有带来太多正面的影响。

 

例如《“娘”文》提到,“我们能指望一群端着兰花指的男运动员去打篮球吗?”。事实上体育与阴柔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关系。NBA传奇明星罗德曼涂指甲油、穿女装,其风骚程度不亚于“化妆才敢出门”的小鲜肉们。但罗德曼在球场上的“大虫”威名举世皆知。

 

再说本土的鲜肉例子。获得央视体育频道王牌足球栏目《天下足球》正面肯定的鹿晗,相貌“不无娇俏”。但连勇斗吴亦凡的“虎扑JRs”(虎扑用户)也公认,鹿晗的足球技术在国内草根界属于佼佼者,完爆“键盘侠”。

 

 

《“娘”文》中也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接着上面的引文,《“娘”文》作者写道“我们能指望一群玻璃心的官员去跟外国讨价还价吗?”前文讨论的是男性阴柔问题,后文突然提及了“玻璃心”,即《“娘”文》作者认为阴柔会导致玻璃心。但这种因果关系真的存在吗?《“娘”文》作者为了制造排比式的文章“气势”,根本没有审慎地分析。

 

但读者依然认同《“娘”文》作者的观点,因为他们也下意识地认为,阴柔必然带来“玻璃心”,以及其他与“缺乏力量”有关的弱点。吴亦凡也好、鹿晗也罢,这些“花枝招展”的男明星,就是中国新一代年轻男子失去传统阳刚之气、变得软弱无能的表现。

 

大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文化体中,男性在社会中充当生产者角色。他们需要有强劲的力量才能完成生产任务,保障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社会,对强壮劳动力有同样的固有需求,因此整体上也要求男性成员具备力量,以及具备能反映力量的特质。

 

“阴柔”未必意味着没有力量,但在农耕思维中,阴柔并不属于能反映力量的特质。因此,新一代男明星以阴柔造型走俏,成为对传统的挑战。

 

常常以“直男论坛”来自嘲的虎扑,无疑集合了若干保持这种传统思维的用户。吴亦凡点名批评虎扑,相当于向“传统派”宣战。“传统派”自然也会借机“发难”。这是“吴亦凡大战虎扑”发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德不配位是流量明星被黑本因

  

但正如前文所述,同样常被贴上“娘炮”标签的鹿晗,却得到虎扑用户的认同。这证明否定阴柔的势力,在虎扑未必占据绝对的优势。

 

虎扑用户认可鹿晗,其实是认可鹿晗对足球存在真正的热爱。鹿晗在电视节目或慈善赛事中的表现,都能证明他确实拥有一定的足球基本功。另外鹿晗标榜的“曼联死忠”形象也常常得到印证,例如他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过对桑切斯转会的关注,也表示过自己连曼联的联赛杯赛事都会看。

 


吴亦凡身上也有运动健将的标签,以篮球来自我包装。虎扑球迷其实也曾认可过吴亦凡的球技,例如在《今天和吴亦凡打了球,球技不错,人很好相处》的帖子中,多位用户都对他热爱篮球的情感表示肯定,也对其作为中国人代表参加全明星赛送上鼓励。

 

但无论鹿晗和吴亦凡球技到达哪个水平,他们都躲不开网友的调侃。究其原因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在娱乐、影视这门本职工作上,鹿晗、吴亦凡以及大量小鲜肉,都交不出与其名气匹配的代表作。

 

“小鲜肉”席卷娱乐圈后,业界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流量明星”。“流量明星”这一称谓,跟早年娱乐圈的“偶像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多少暗示这一明星固然人气高,但业务水平并不拔尖。

 


吴亦凡本人也深陷这一问题之中。以Diss track曲目《SKR》为例,吴亦凡花费心思试图为自己在Hiphop届的名声和地位正名,但还是被找到破绽,虎扑JRs发帖指出这首歌的Beat神似Curren$y的《Mashin》。我们不细究其中版权问题,但对于苦等5天的网友们来说,吴亦凡交出的答卷难以令人满意。纵观吴的歌手生涯,也没有几首像样的作品拿得出手,或许《SKR》具备潜质,但被人记住的方式仍摆脱不了尴尬。

 

吴亦凡的演员道路亦是如此。他曾与周星驰、徐克和冯小刚等圈内大咖合作,也出过不少电影,但演技就让很多吃瓜群众不敢恭维,“生硬”、“融不进角色”等评价此起彼伏,不客气的人会在评论区写道他是某某电影选角的败笔。

 

“流量明星”取代了“偶像派”,是因为当下是“流量时代”。流量时代中,明星的影响力不但体现在“上头条”“上版面”的频率,也体现在相关话题的高互动性。流量明星发一条社交网络动态,动辄录得过万转发、评论,生动地体现出其粉丝数量之多、热情之烈。


“流量时代”见证“流量经济”的崛起。在千万级别的粉丝基数支持下,流量明星的作品单靠粉丝内部消化,便能录得高流水。流量明星成为“下金蛋的鸡”,也顺理成章地完成自身的镀金。

 


但是在非粉丝群体眼内,流量明星的实力,配不起其人气和收入。《易经》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人更担心流量明星带来巨大流毒,令年轻人都丧失以实力武装自己的追求,转而走这种制造“魅力”“人设”的抄近道路线。

 

与此同时,虎扑作为一个体育论坛,其社区生态多少存在着“恃强凌弱”的特点。“恃强凌弱”常常表现为成绩好的球队的球迷嘲讽成绩不佳的球队、球员,背后则代表一种社区内通行的价值判定:球员和球队有冠军成色,其拥护者才拥有发声的底气。

 

众所周知曼联球迷数量众多,但这些年曼联成绩鲜有亮点。像皇马球迷与曼联球迷因为德赫亚转会发生争论时,前者拿后者成绩说事,后者往往气结,难以反唇相讥。而皇马早年被巴萨压制时,C罗球迷也被梅西球技打击得有口难言。本届世界杯,在C罗相对表现好过梅西的情况下,C罗球迷赶紧给梅西“开会”,也是“恃强凌弱”的一大反映。

 

虎扑这种文化,与“小鲜肉”背后“流量为王”的逻辑截然不同。虎扑用户惯于以成绩作为底气,根本不怕吴亦凡“3000万粉丝”。真才实学并未得到普遍肯定的吴亦凡,竟然向虎扑下达战书,相当于挑战虎扑不成文的“成王败寇”价值观,这势必引起用户更强烈的反扑。

 

“流量”并非原罪

  

陷入与虎扑的大战,吴亦凡本人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才学不足。《SKR》的歌词中,吴亦凡自称“格局不同、敢为人先”,痛斥“Diss Kris”的人“红眼病”“靠骂我红到爆”,更上升到“网络时代一切太放纵”的高度来否认针对他的批评。

 

事实上,网络时代确实放纵。吴亦凡感叹“言语暴力多”,网络平台难辞其咎。然而,以吴亦凡为代表的流量明星,也是网络时代释放出来的“怪胎”。

 


从明星到网红,从KOL到形形色色的自媒体,都在流量时代取得不同形式的成功。但既得利益者靠流量吸血致富发家后,大众产生越来越多的质疑。

 

为什么“抠图表演”、缺乏起码的敬业精神的所谓“演员”,能被各种真人秀、大制作奉为“座上宾”?

 

为什么妙龄女孩仅凭在镜头前搔首弄姿、惺惺作态,便能获得过百万年收入?

 

为什么靠抄袭、洗稿来“内容创业”的自媒体,能一度获得资本的青睐?

 

流量明星的胜利,是一种其背后的宣发团队、经营团队的胜利;网红的胜利,是一种直指人类最基本应激反应的商业模式的胜利。站在台前的流量明星和网红们,固然有其特点,但很难让人认同他们在面向外界时有所反映真才实学。

 

吴亦凡用“充裕的时间”炮制了这样一段“简单的歌词和flow”。从具体的交战战术来说,这是标准的做法。但是从战略来说,如果吴亦凡没看清这次论战背后真正的质疑所在,那他也实在太坐井观天。

 

“流量”并非原罪,与实力不匹配的流量才是原罪。早前,两位香港演员郑子诚和梁建平受邀拍摄内地一家游戏公司的广告,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在内地“表情包”文化中的影响力。

 

 

郑子诚以在香港电视剧中饰演奸诈角色而闻名。而这个至今依然活跃于内地互联网的表情包,正是郑子诚在《读心神探》中的一段表演。他那句“Sorry,有钱真的能为所欲为”,充分表现出角色那种飞扬跋扈。而他身旁没有台词的梁建平,则通过生动的表情附和,演绎出奸人得志的经典神态。

 

因为网络时代,两位绿叶演员的精彩表演被制作成表情包;因为流量,他们为内地网友所熟悉,职业生涯中首次担纲广告。他们的演技配得起这种嘉奖和人气,流量此时成为正面的助推力量。

 

说来有意思,充当与吴亦凡大战的急先锋的虎扑步行街,也讨论过这两位戏骨。其中一位高赞用户评论郑子诚饰演《封神榜》纣王时如何表现角色性情的变化时,顺带揶揄了流量明星们。

 

 

吴亦凡真的这么愤愤不平,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制作代表作。毕竟他也是靠真实球技赢得过虎扑认可的明星。有流量保底后增强实力,“凡先生”的人气只升不降。到那时候,“阴柔+流量”都不再是有力的攻击点。不信看看以《霸王别姬》传世的张国荣的先例。

 

但现在吴亦凡拿着本来致力于批判现实的说唱艺术,来Diss这个让他竖子成名的网络时代。他本身正是“网络时代一切太放纵”的魔幻现实主义例子。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CBA选秀第四年传统健身房

侯琨奥运行M23拳王计划

姚明纪录片体育营销TOP10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