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女子高球军团惊艳蓝湾的背后,是中高协实体化一周年的成效初显
体育大生意第1619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五年,或许对于一个顶级体育IP而言并不算什么里程碑,对于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而言更是不值一提。但对于媒体污名化严重、被大众误解颇深、在政策夹缝中苦苦求生的中国高尔夫球而言,蓝湾大师赛这项从2014年起开始落户中国、被誉为“亚洲大满贯”的世界最高级的职业女子高尔夫比赛,能够持续举办5年,并且还是中国内地唯一连续举办了5年的LPGA赛事,其所蕴含的激励意义和对于中国高尔夫球运动改革发展方向的洞察力均超乎想象。
从2014年首届蓝湾大师赛冯珊珊获得并列第七名,到2015年林希妤以并列第五刷新中国球员最好成绩,再到2017年冯珊珊凭借蓝湾大师赛的冠军成功登顶世界第一,蓝湾大师赛一路走来总是见证着中国女子高尔夫巅峰时刻。当然,最令中国高尔夫球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在2017年蓝湾大师赛期间,公认的“中国高球一姐”冯珊珊凭借着蓝湾大师赛的夺冠成功登顶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大陆高尔夫球选手(无论男女)历史第一次成功世界第一。
冯珊珊在蓝湾大师赛的登顶不仅对于行业而言是一针强心剂,而且让很多原本对高尔夫球并不感兴趣的中国青少年也因此开始关注高球。自此,蓝湾大师赛不仅成为中国高尔夫球的福地,也成为洞察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方向的一个切入点。毕竟,蓝湾大师赛是为数不多的可供中国选手在家门口就能与世界最顶级选手同场竞技的平台。
2018年蓝湾大师赛迎来赛事创立的五周年。尽管卫冕冠军冯珊珊并未能够实现卫冕,但相比于去年冯珊珊夺冠并登顶世界第一的这一个体亮点而言,今年蓝湾大师赛的最大亮点就是中国女子高球军团的集体崛起。本届赛事的81个参赛名额中,有多达23名中国选手获准参赛(冀怡帆、罗莹在第四轮选择退赛),这创造了新的历史。最终共有六位中国选手进入前30名,她们分别是冯珊珊(T9),刘钰(T12)、林希妤(14)、冯思敏(T22)、张芸杰、杜墨含(并列T26)。
毫无疑问,中国女子高球军团已经成为LPGA这一顶级舞台上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并且,像杜墨含、刘文博这些还不满18岁的年轻选手所体现出的潜力和成长速度都异常令人惊艳。通过蓝湾大师赛,不禁让人开始感慨,国人正在见证历史最强的中国女子高球军团的全面崛起,而在这背后,世人也不应忽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实体化后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步入第五年的蓝湾大师赛正是见证和检测中高协改革举措的最佳平台之一。
众所周知,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体育管理机制由于政社不分、政事不分而被戏称为“两套人马、一块牌子”,即国家体育总局设置的各个事业编制的运动管理中心和名义上是社团组织的中国单项体育协会其实都是同一套人马,他们承担的主要是国家体育总局赋予他们的行政使命,而履行这些行政使命往往使用的就是一刀切的行政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体育协会应该具备的“动员社会力量一起办体育”的功能被弱化。
从2017年开始,为了让体育从“体育总局一家办转向社会一起办”,让中国体育从国家拨款性质的体育事业向可持续的体育产业转型,国家体育总局启动了协会实体化改革,开始稳步探索协会去行政化、协会和管理中心逐步脱钩的改革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也成为了协会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原科教司司长张小宁全票当选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席,2018年2月28日,中高协正式实体化并将办公地点搬迁至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体育文化中心,就此开始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中国高尔夫球虽然已经发展三十余年,但发展历程异常崎岖坎坷,公众和媒体对于高尔夫球的偏见成为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的最大阻碍。自1984年年新中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诞生之日起,高尔夫球就背负着“腐败温床、贵族消费、违背国情、破坏耕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等一系列骂名。30年多来,中国关于高尔夫的争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近年来愈演愈烈,高尔夫球运动污名化异常严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尔夫球运动的传播与推广。
事实上,高尔夫球运动在过去三十年里很少被当作是真正的体育运动。毕竟,自从1904年奥运会之后,高尔夫球就被挡在奥运会门槛之外,直到112年之后的2016年才被重新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所以在《奥运争光计划》大行其道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其前身国家体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高尔夫球运动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当初引入高尔夫球运动的主要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便于招商引资、服务外商,而并非真的把其视为一项正规体育运动。这么多年下来,很多国家部门也一致认定高尔夫球是暴利行业,所以高尔夫球不仅从未给予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的待遇,反而经常被课以重税。
在这种大背景下,高尔夫球运动在中国的推广步伐固然迟缓,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也也自有其改革优势。相比于足、篮球为代表的传统奥运体育项目都有非常完善的三级梯队人才培养机制,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从十岁左右就进入了体制内的青年梯队,高尔夫球并没有获得那么多的国家资金来发展三级梯队,只能靠民间自发的“家庭培养模式”、“赴美留学深造模式”、“高等院校培养模式”、“俱乐部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
比如,“中国高球一姐”冯珊珊就是典型的“家庭培养模式”走出的明星选手,而本届蓝湾大师赛的最佳业余选手、才17岁的上海姑娘叶雷则通过在美国就读IMG学院从而成为精英选手,并提前两年就得到斯坦福大学的口头入学承诺。这些民间自发的高球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让中国的高尔夫球人才培养模式与美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接轨,也及早让高尔夫球运动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早在1993年,国家体委就已经出台了《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实行职业化制度的具体方案(草案)》。
诚然,如今,中国高尔夫球整体体量偏小,国内可供顶级选手参赛的职业赛事数量很少,整体产业的底子很薄,但单论对于职业化理念的坚定程度却高于大多数传统优势项目。随着2017年中高协开始实体化,其改革的一大重心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高尔夫球运动职业化,用职业化来增强奥运备战力度,这点也是很多其它协会所不能及的。在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中,在此次蓝湾大师赛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取消业余选手转职业的资格考试。
2017年12月5日,中高协推出《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专业会员管理规定》,年满16周岁的球手即可申请转为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原规定是18岁),并且取消转职业资格考试,这一改革甫一出台就赢得一致的叫好声,被认为这将为国内高尔夫运动的人才贮备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年龄的下调让优秀的年轻选手能够更早地进入职业赛事,这便于他们的成长,而取消转职业资格考试,更是顺应民心。
原本,业余转职业的选手不仅要跋山涉水参加转职业考试,即使通过后,还需要再参加国内巡回赛资格赛,只有通过巡回赛资格赛后才可以参加中高协认可的各类赛事,这相当于双重资格认证,这让选手们苦不堪言。而且,一旦通过转职测试后意味着放弃了业余身份,但此后若是未能通过资格赛,将没有职业赛事的参赛资格,这样的规定让转职业但没有通过资格赛的球手陷入无比赛的尴尬局面。所以,中高协在实体化后很快就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降低转职业年龄门槛和取消转职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举措。
2018年是中高协降低转职业年龄门槛和取消转职业资格考试规定的第一年,这一改革举措助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高球选手出现在职业赛场上,而本届蓝湾大师赛能够创纪录地有23名中国选手参赛,并且杜墨含等多位年轻选手表现出色,无疑也要归功于中高协的改革举措。
作为备战东京奥运之队女队队长,冯珊珊也通过蓝湾大师赛感受到了中国年轻一代高球选手的发展潜力,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对刘文博和刘钰两位年轻选手的表现给予好评,她认为刘文博潜力很大,很有机会争取奥运名额。同时盛赞刘钰的表现:“她个性很好,我相信她能走的很远。”从这个意义出发,蓝湾大师赛已不仅仅是中国高尔夫球的福地,而且还正在成为洞察中国高尔夫球运动发展方向和检验中高协改革成效的一个切入点。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