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首个开学季,五部委印发重磅政策强化体教融合
体育大生意第2649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9月初,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这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下发后的首个开学季,教育部同期也召开了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旨在全面贯彻“双减”政策。换帅后的教育部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力度极大,联合各部委祭出了一套“组合拳”。
在这其中,体教融合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这对于体育培训行业利好颇多。据央视财经近期报道,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
9月3日,在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第五场中,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并做出解读,《意见》全文多处提及体育,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同时,教育部还发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而体教融合成为学生体质改善的重要推动因素。
9月1日,在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第三场中,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在介绍全国“双减”和“五项管理”督导有关情况时透露,全国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等毕业班的体育课被挤占问题尤为严重。
在这场发布会上,教育部强调,自9月1日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教育督导问责文件《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正式施行,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除了教育部等部委从创立之初就加入到该委员会外,近期,体育总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已新增成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各部委合理助力督导“长牙齿”和问责“打板子”。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文请查阅教育部官网,体育大生意只节选了与体育相关的内容)。
在9月3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对《意见》做出解读,并在发布会现场给媒体提供了《深化体教融合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材料,系统总结了教育部在体教融合层面的一系列探索。
《意见》的工作基本原则提出,坚持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发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和教职员工等全员育人作用,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
《意见》的工作目标提出,到2035年,学校卫生条件、体育设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意见》要求,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意见》要求,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全员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意见》提出,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加强质量认证管理,高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意见》要求,把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重要内容。
《深化体教融合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材料显示,2021年,教育部已陆续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通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目前,建设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43010所。
教育部正在构建立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评价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每年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和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工作。
在9月3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还发布了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和提升,学生每天足量体育锻炼、中考体育的强化、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等体育因素对增强体质有积极影响。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在2019年联合部署。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3个地市1258所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学生374257人,覆盖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调研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24项指标(注:调研结果全文请查阅教育部官网,体育大生意只节选了与体育相关的内容)。
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上升最为明显: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优良率较高的地区为东部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3—22岁年龄段学生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个百分点,初中生上升最为明显。
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素质总体出现好转,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小学生和初中生改善较其他年龄段明显: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增加1.9个、1.9个、1.8个、1.6个和1.0个;7—12岁男生斜身引体增加0.7个。中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有所改善。2019年与2014年数据相比,13—15岁、16—18岁男女中学生50米跑成绩有所提升,分别提高了0.09秒和0.01秒;13—15岁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4.49秒,13—15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提高6.50秒。
校园足球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部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广泛开展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对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9.2%,高于非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22.3%。
中考体育的强化增加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近年来,随着中考体育考试分值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增加。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比率,初三学生为42.7%,高于高一学生的30.6%。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初三学生为29.2%,高于高一学生的22.6%。
学生每天足量体育锻炼等对增强体质有积极影响:学生保证每天足量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等对增强身体素质、预防超重肥胖和近视发生有积极影响。每天能够保证1小时以上在校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7.4%,显著高于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学生的17.7%,每天睡眠充足学生的近视率为47.8%,显著低于睡眠不足的学生的67.8%。
此次调研发现,我国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学生握力水平有所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等一些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9月1日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教育督导问责文件《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正式施行,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要求各地督导部门将“双减”政策落实及成效纳入政府履职督导评价,同时设立专门举报平台,明察暗访,通报典型违规案例,约谈、通报问题多发地区和单位,严格依规问责。从9月起,每两周就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形成分省问题清单。
胡延品透露,通过督导发现,目前我国学校在五方面的工作细化落实不到位:
一是手机管理不严密。一些学校申请使用手机制度不够规范,执行流于形式、把关不严。部分学校没有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
二是睡眠时间不达标。问卷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
三是读物管理欠规范。一些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问题。
四是作业负担仍偏重。问卷显示,22%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部分学校仍有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情况。部分教师未履行作业全批全改职责,老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仍存在。
五是体质管理有漏洞。问卷显示,38%的学校未落实“每学期视力筛查不少于2次”要求,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下一步将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具体在学生体质管理方面,教育部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首个学期,教育部将重点督促指导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同时,还将推进高校体育评价改革,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