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育产业1500亿+每年办大赛50场!成都十四五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盛意综述 体育大生意 2022-08-02



体育大生意第2757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成都网球公开赛、成都马拉松、成都双遗马拉松,此前在体育大赛上不断投入的成都,喊出了“十四五”的具体目标——2025年,成都要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12月21日,成都市体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下称《规划》)。这是继早前四川省体育局正式印发《四川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后,又一重磅性文件。(延伸阅读:首个喊出体育1万亿目标的省份!四川十四五体育规划含三大亮点


在主要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体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以国际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为引领的赛事格局更加合理,“五大赛”举办获得圆满成功,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50项以上,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


成都“十四五”目标


在涉及职业体育部分,《规划》强调除了抓住打造“电竞文化之都”契机,大力引进一批世界顶级电竞职业赛事外,还强调了成都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大力发展职业足球赛事,支持成都蓉城实现冲超任务,重塑成都“金牌球市”形象。


 



成都体育“十三五”六大硕果


在开篇,《规划》详细介绍了成都体育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硕果。一是国际大赛完成阶段布局。成都成功申办202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五大赛事”改写了西部地区从未获得世界综合性赛事举办权的历史。



二是体育设施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全市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投入180多亿元。加速推进以天府奥体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为核心的“三公园多节点”场馆设施建设。


三是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积极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基本实现“一区一品牌”“一协会一品牌”,做到“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



四是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成都体育健儿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上分别获得1金1银、2金2铜和36金的历史最佳成绩,其中任茜夺得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金牌,成为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


五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805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增加值297亿元,5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52%,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430元,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比重分别超过65%和75%。出台《成都市体育产业振兴发展方案》《成都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电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释放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将体育产业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六是体育文化交流成果丰硕。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与重庆市体育局共同签署《双城联动共推体育融合发展合作协议》。


 



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主要目标


《规划》指出到2025年,成都建成世界赛事名城。除此之外,成都还提出了体育赛事引领体育高质量发展,体育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的主要目标。


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排名有新突破。按照“全球视野、中国风格、成都表达”的要求,“五大赛”举办获得圆满成功,实现绿色、高效、开放、精彩、廉洁办赛,赋予赛事时代新高度和新使命,体育赛事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明显提升,力争每年举办国际重大赛事,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


成都在2019年成功获得
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权


与世界赛事名城相匹配的赛事体系建设上新水平。以国际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为引领的赛事格局更加合理,以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和赛事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体育赛事供给丰富多样,赛事品牌和质量不断提升,赛事综合效应更加凸显。到2025年,本市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50项以上,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


体育生活化水平达到新高度。以天府绿道为纽带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更加完善,体育成为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更加丰富,体育社会组织全面覆盖,体育健身指导更加科学,体医融合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竞技体育实力再上新台阶。通过优化项目设置、完善学校布局、开放社会办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活力高效”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本土优秀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等城市体育明星培育力度,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职业俱乐部的数量与实力明显提升,本市运动员对国际大赛的国家贡献率稳步提高。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实现“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的运动成绩,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运动成绩实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力争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任茜(中)成为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高水平的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和高能级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功能区,成功培育3家以上本土体育上市企业、10个以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单位)和15个以上体育服务综合体标杆。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力争建成高质量的国家体育消费中心。


2021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
(延伸阅读:首届体服会落幕!这一全新IP为何能精准践行十四五体育规划


体育文化建设彰显新风尚。世界赛事名城特色文化内涵更加充实,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更加丰富。打造一批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优秀体育文化作品、本土体育文化品牌、体育文化主题活动和体育文化阵地,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对优雅时尚的城市精神塑造、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加彰显。


 



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主要举措


《规划》在第三到第十章节分别阐述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重点任务。


在第三章“坚持以赛事为引擎,引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中,《规划》指出坚持把“办赛”与“营城”相结合,发挥赛事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等方面的作用。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赛事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推动赛事市场化、品牌化、集聚化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全球赛事影响力城市提供支撑。


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


具体举措包括强化赛事为核心的发展思路、提升赛事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引导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推动体育赛事集聚化发展等。


在第四章“完善体育赛事体系,构筑世界赛事名城核心”中,《规划》强调加强体育赛事战略规划,构建以国际体育赛事、高水平职业赛事和自主品牌赛事为引领的赛事格局。强化各级各类赛事间的互动,探索以运动项目为主线的赛事发展路径,促进成都体育赛事良性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优化体育赛事时空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打造全球领先的职业赛事高峰、建设充满活力的群众赛事平台、争创时尚先锋的青少年赛事基地等。


其中在“打造全球领先的职业赛事高峰”部分,《规划》明确优化职业体育发展环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引进、创办路跑、水上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航空运动、汽摩运动、棒垒球、极限运动、铁人三项等新兴时尚项目职业赛事。抓住打造“电竞文化之都”契机,与国际电竞行业协会组织、全球知名电竞游戏企业对接,大力引进一批世界顶级电竞职业赛事。支持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打造国内一流职业足球俱乐部,实现冲超任务。积极推动凤凰山体育公园“亚洲杯”赛后合理利用,大力发展职业足球赛事,重塑成都“金牌球市”形象。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打造全国职业网球赛事体系,提升成都在全国职业网球赛事发展的话语权。支持新成立或做强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优化完善政府资助方式,激励职业俱乐部在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成都蓉城在本赛季中甲排名第四
获得超甲附加赛资格


在第七章“增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世界赛事名城高度”中,《规划》表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建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教育与体育部门之间的合作激励机制。推动各区(市)县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一条龙”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一条龙”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为基础、各级体校为骨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市、区(市)县两级体校改革发展,扶持社会力量办训成为青少年后备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以青少年俱乐部联合会为平台,大力扶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构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支撑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格局。


在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部分,《规划》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核心要素的保障作用,实现体育产业由物质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转化。对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上海等城市,进一步提升成都高端体育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吸引一批国际性体育组织落户成都,争取一批跨国体育服务集团、全球知名体育公司、知名体育中介机构、国际体育学校将总部、分部、研发基地、训练基地落户成都。突出发展重点,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等产业竞争力,发展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广告、体育金融与保险、体育旅游与会展、高端体育器材装备研发制造、体育场馆出租与运营服务等体育生态“薄弱产业”。


附:《规划》原文链接

http://cdsport.chengdu.gov.cn/cdstyj/c149410/2021-12/22/content_c1cc65e60d9c45b9b288516207313071.shtml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体育培训政策台网联动
中国门将留洋体育培训老师
足坛经纪人体育营销TOP10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