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十城体育培训均价:游泳最高、足球第四
体育大生意第2901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十城非学科类培训服务市场价格监测结果。
数据显示,游泳以每小时142元的价格,成为平均收费最高的校外体育培训科目,中考体育、基础体能分列二三,足球和乒乓球并列第四。
总体而言,我国非学科类培训价格存在一定地区差异,体育培训收费低于艺术大类。
此次监测覆盖北京、上海、沈阳、南京、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涵盖基础体能、足球、乒乓球、游泳、围棋、中考体育等体育培训科目,以及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编程等艺术、STEM培训科目。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10个监测城市的校外培训平均价格与“双减”前(2021年1月)基本持平,按升序排名依次为:
围棋:80元/小时
足球:86元/小时
乒乓球:86元/小时
基础体能:116元/小时
中考体育:136元/小时
游泳:142元/小时
舞蹈:74元/小时
美术:98元/小时
编程:149元/小时
声乐:240元/小时
钢琴:242元/小时
监测显示,体育科目中平均价格最低的是围棋课,每小时收费80元;平均价格最高的是游泳课,每小时收费142元;其他体育科目平均价格区间为每小时86-136元。
值得注意的是,游泳这一生存技能和运动技能的兼具体育项目,课时收费却与钢琴课、声乐课差距达到百元人民币。
此外,近年来街舞“入奥”并进入多地体育考试课目,在监测中是否划归为体育,有待更多官方公告披露。
游泳兼具生存技能和运动属性
教育部文章指出,此次监测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前后,全国非学科类培训服务价格总体保持平稳,部分地区体育培训市场略有波动。
例如,4月北京地区的足球培训(小学小班课基础班)平均价格相较2021年1月涨幅达13.6%。
在南京,4月中考体育(初中小班课基础班)平均价格相较2021年1月下降18.4%。
据悉,自2022年4月起,教育部监管司将委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每月开展一次非学科类培训服务市场价格监测。
国家将每月开展体育培训市场价格监测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教育、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申诉、举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诉求应当积极予以解决。
教育部表示,将会同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点设置,优化采价点布局,完善监测机制。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督检查,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另外,注重加强部门和地方协同治理,强化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增强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合力。
“双减”颁布至今近300天,有效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而巩固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和治理隐形变异也成为今年教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官网显示,在全国两批共计1688条校外培训投诉举报问题中,家长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退费难”、“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培训”、“不具备资质条件”等四个方面。
教育部表示,针对培训机构“退费难”的问题,以退费、法律途径、置换服务、延长服务时段等多种方式解决;对“隐形变异培训”“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具备资质条件”等其他问题将依法依规查处,问题严重的培训机构被予以关停、限期整改、罚款、警告、通报等。
教育部还将约谈投诉举报问题较多的省份,要求各地对投诉较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日常监管,加快处置力度;同时指导各地建立“两个清单”(问题较多的县区清单、问题较多的机构清单),加强针对性治理化解,一个一个县区、一个一个机构“拔钉子”,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教育部将推进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加快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规范,促进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个5月,各地连续出台青少年体育指导政策,推动的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天增加1节户外活动课,列入校本课程计划;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江苏省体育局印发《关于做好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审批工作的通知》,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许可实行属地管理,由机构所在地县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受理;
福建省体育局印发《福建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导意见(试行)》,对于体育类校外机构管理人员资质、培训场所、面积等进行明确部署,要求此前已批准设立的体育培训机构须在2023年12月31日前按准入要求进行重新审批登记等。
《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升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质量,构建多元化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丰富幼儿体育相关活动内容。到2025年青少年普遍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体育活动深入广泛,形成多元组织、形式多样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
体育总局2022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也提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以青少年为重点培养终身运动者。
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
随着校外学科培训日渐退出,基本面释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发展空间,许多家长不再迷信兴趣班“鄙视链”,愿意把更多金钱和时间花到体育培训中,而市场中也有众多优质体育培训机构供家长放心选择。
以上努力都将帮助更多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以“体”育人,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社会技能,在课余时间为青少年营造符合性格特质和兴趣的运动氛围。
近年来,各地中考体育分值不断提升,体育成绩在评奖评优或升学中占比增加,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越来越重视。
今年体育中考季,许多考生和考生家长会自发购置氮泵、功能饮料等各种应试“神器”来提高体育考试成绩,这些“病急乱投医”般的作弊行为引起媒体高度关注。
对此,《南方都市报》刊载评论称,“专业运动员对功能饮料和药品谈之色变,体育中考却视之为’神器’,这俨然是对体育精神的亵渎。有些药品属于体育层面的兴奋剂范畴,禁止在体育中考中使用理所应当。”
多年来,中考体育考场一直充斥着“成人化”运动产品,严重损害青少年身体健康。
研究显示,16岁及以下青少年过早摄入功能饮料将面临健康风险,极端酸度和高咖啡因含量会导致心跳加快、高血压、脱水、呕吐、心律失常、癫痫发作、头痛、失眠,甚至死亡。
有专家建议,国家应参考对烟草、酒精方面的规定,禁止16岁及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摄入含有大剂量、高浓度的咖啡因功能饮料等。此外,功能饮料兑水等未经过临床试验的操作,需要谨慎采用。
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英国政府已于2018年颁布法令,禁止主要连锁超市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消费者售卖高咖啡因功能饮料。
“体考神器”泛滥,说明广大考生和家长依旧需要专业体育引路人。
体育老师、体育培训机构教练等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与学生和家长直接对话,可以发挥影响力树立学生和家长健康意识,慎用氮泵、功能饮料、避孕药等,消除青少年服用成人运动补给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如为体育考试而选择使用运动装备的,也建议学生和家长前往正规运动品牌官方渠道购买,避免使用“三无”体测鞋产品。
正如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听英语、磨耳朵“培养语感一样,想要在体育考试中取得高分,宜从小开始打基础,抓住学龄前、小学低年级运动入门黄金窗口期,培养运动兴趣。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建立起科学运动观念,养成运动习惯,把工作做在前面。日后到中考体育季,便不需要再 “临时抱佛脚”。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成为孩子的“新宠”,家庭越来越注重体育运动,赋予体育运动更大程度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将做出改变,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将实现扩容,从长远来看,这对体育行业也有利。
与此同时,青少年体育培训对学校体育课形成有益补充,经过有序扩张、理性繁荣,将在市场上发挥更持久的影响力。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