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ncet子刊:何为“肠道健康”?意味着什么?

Heidi和Amy 肠道产业 2022-01-15

这是《肠道产业》第 570 篇文章


编者按


毋容置疑,“肠道健康”对于人体的总体健康很重要,其中肠道菌群又在肠道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肠道菌群的认识目前还有许多不足,什么是最佳肠道菌群也尚不明确。此外,每个人存在遗传差异,因此可能并不存在适用每个人的“最优”饮食。那么究竟什么是肠道健康?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肠道健康呢?


近期 Heidi M Staudacher 和 Amy Loughman 两位作者在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发表了一篇聚焦肠道健康的文章,题为“Gut health: definitions and determinants”。今天特别编译该文,与诸位读者分享,希望大家通过此文对“肠道健康”有更深刻和客观的认识。




什么是“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Gut health)的概念已被营养博主及其读者广泛采用,但很少在临床环境中提及,也很少在科学文献中使用。大众媒体暗示解决所有健康问题的关键是滋养我们的肠道,例如,喝康普茶和避免麸质。但究竟什么是肠道健康呢?作为一个公众日益关注的健康概念,它是一个值得更仔细研究的术语。

有趣的是,这个词出现在最近的一些科学出版物中,表明它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被接受的概念,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些论文包括来自著名科学家的研究,他们致力于定义影响肠道功能和生理的饮食成分,以期改善疾病或降低未来发生疾病的风险。

这些论文认为,肠道健康的定义是没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和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结肠癌),以及没有其他不良局部情况包括肠道通透性增加、粘膜炎症或短链脂肪酸缺乏(或甚至过量)。

之前一篇对益生元碳水化合物的综述论文支持了这些看法,并提供了所谓的肠道健康生物标志物的总结,还强调胃肠道微生物组是实现肠道健康的主要贡献者。

根据我们上面的定义,肠道健康最显著的驱动因素是饮食。但是,在这一点上,大众看法和科学证据之间也存在很大分歧。例如,目前还没有确凿的人类证据表明,摄入加工食品或精制糖会对上述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所谓的十大肠道健康食品清单也不是特别有用或有效果,相反,它们将复杂的饮食简化为少数高纤维的食物,而忽视了食物间细微但重要的差别。

例如,食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纤维,每种纤维都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们对胃肠道功能和微生物调节潜能的影响。事实上,我们也不确定是否所有类型的纤维对肠道健康都是必需的。从动物研究来看,某些种类的纤维摄入过多可能对结肠有害。

发酵食品是关于肠道健康的观念与证据不一致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发酵食品具有理论上的改善肠道健康的潜力,但并非所有发酵食品在摄入时都含有活的微生物。即使含有活的微生物,在用具有科学共识的益生菌定义来权衡时,它们也不全属于益生菌。尽管有一些证据表明一些发酵食品的微生物会在胃肠道中定殖,但它们对胃肠道疾病的潜在益处所获得的研究关注还很少。


存在“最佳饮食”吗?


关于肠道健康的公共健康传播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所谓“最佳饮食”的个体化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们对饮食的代谢反应是高度个性化的,这表明对一个人最好的饮食对另一个人可能并非如此。

饮食与健康关系具有个体化特征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肠道微生物组。最近微生物组研究的一波科学发现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代谢、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关联,同时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组在胃肠道疾病和维持胃肠道上皮细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表明了其在肠道健康中的核心作用。

然而,目前还不可能定义“最佳肠道微生物组”,因而也无法就如何实现这一“最佳肠道微生物组”目标提出建议。当前还存在许多相关的未知因素,包括特定微生物种类和菌株是如何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特别是在不同的宿主条件下,包括宿主近期或长期的饮食影响。或许大部分的微生物组谱系都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或健康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广泛的相关因素可能会预测更好的肠道健康。宿主遗传因素很重要,但显然不容易被修改。根据现有证据提出的一般性建议包括遵循国家健康膳食指南,全球范围内多数膳食相关指南的建议包括摄入多样化食物,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物),避免过量饮酒,避免滥用药物和不必要的药物,定期锻炼,并参与支持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的活动。


亟需更加完善的定义


肠道健康是一个很流行,但还缺乏深刻理解的术语。肠道功能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这一事实是毋容置疑的。但亟需的是确定一个更加完善的定义,以及更现实地看待当前证据基础的不足。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68125321000716

作者|Heidi M Staudacher, Amy Loughman
编译|陈彬林
审校|617
编辑|笑咲


投稿/转载
联系人:何隽
微信号:1851800614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