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心】79.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

讲环境的 开浩御书房 2019-11-29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

每天用刷牙的时间,听一段社会心理学。大家好,我是开浩。


上节我们说了什么人更倾向于帮助别人,但是有一种情况,开浩需要补充一下,有某些负面情绪,也会引导人做出利他行为。比如愧疚和悲伤,这属于特殊情况,提一嘴就好。


但是还要提醒的是,帮助别人对改善自己的情绪,是有帮助的。这一点是可以逆推实现的。


这节我们来说说什么场景下,我们会乐于助人。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考虑个人条件,这是我们上节的内容,但是往往个人条件不足以完成整个事件的解释。我们还需要考虑环境。


第一个环境就是城市还是乡村。


研究表明,小镇或乡村,较城市而言,更容易获得帮助,因为这里的社会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利他行为被内化,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看待自己的目光,而且在简单的社会关系里,人的安全感很强,所以倾向于帮助别人。


当然,也有一种假设,如果这个城市相对比较平静,没有过多的刺激,也会让帮助行为频繁上演。


这也引出第二个环境因素,那就是社会居民的流动性。


在流动性较强的环境,比如车站,获取帮助的可能性就较小,而社区里则帮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这也说明为什么国内很多地铁上禁止乞讨,因为在地铁行进的过程中,流动性较差,所以乞讨者愿意来这里乞讨,但是要提醒乞讨者,如果有乞讨者听御书房的话,人们对于这种暂时团体并没有好感,也就是说,地铁行进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并不会增加。


还需要注意的是,旁观者效应,如果在流动性较强的环境内,越多人围观,那么大家发起帮助的可能性越小,而如果只是一个人看到了,那帮助的概率较大。


当然也要有特例行为,比如我父亲之前发起的帮助别人的行为,是在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原因很简单,相对于我们这种冷漠的社会整体舆论氛围,我父亲帮助别人,事实上也需要别人帮助他,至少证明他没有做错事。


关于旁观者效应我们可以插入两个心理学名词,一个叫多元无知,一个叫责任分散。


简单的解释一下,如果一群人围观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后来围观的人,因为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所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看看周围人怎么做,再决定自己怎么做。


这样事实上导致了围观者一直在围观,因为都看彼此在围观啊,这种困境叫做多元无知。


而分散责任,我们之前的社心也讲过,我们认为其他人可以施与援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旁观。这两个效应共同促成了旁观者效应。


除了以上的因素,在互有利害关系的环境下,帮助别人就会变得必须,比如老师一般都会帮助学生,销售员会帮助客户,这种环境正是特殊结构关系决定的。


所以大家也应该隐约的感觉到,虽然我们发起帮助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善意,而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善意背后,也还有很多道理的。


说一句功利的话:每一段善念,除了勇气,其实还包含了精巧的生物设计,真的善良,也许是算出来的。

 

本节的概念就播讲到这里,感谢您理解今天社心的主要内容,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开浩御书房,我们下个工作日再见。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回顾

【社心】73.亲密关系的依恋

【社心】74.爱不爱你,心里没点数吗?

【社心】75.为什么要宠女友

【社心】76.亲社会行为

【社心】77.关于利他的一些假说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关注公众号,并添加小书童

获得更多认知提升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