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日
假期也到尾声
和校园许久未见
华师人却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一趟沉淀心灵的生命之旅
一场热情温暖的爱心志愿
一次对话自我的深度阅读
闲暇时间也可以充实自己
堆叠出青春应有的层次与纹理
“绩点为王”“成绩优先”等
种种压力下
华师人亦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体会不一样的感受
独自旅行,探索更大的世界
来自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学专业的2021级本科生谢雨萱是一位有着四年独自旅行经验的“背包客”,目前有过两次独自进藏的经历。相比省时快捷的飞机、实惠便利的高铁,她偏爱慢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似乎只有火车才代表旅行蜿蜒曲折的“缓程”能让人享受到慢慢看风景的时光。在神圣威严的雪山之下,茫茫林海穿越一节节车厢,油画一般的风景收束在每道窗上。西藏,承载着她的神往。小时候,谢雨萱曾随父亲去过一次西藏。“有人说,西藏至少要去两次。一次是把魂丢在那里,另一次是去找回来。” 第一次留下的遗憾犹如遥遥的钟声,时时敲响此时的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七年,高考之后,她终于再次进藏。谢雨萱的膝盖有伤,由于选择保守治疗,此次进藏,除了面临高海拔、高原低温的恶劣条件,她还有髌骨脱位的风险。“但我实在是太神往西藏了”,带着一咬牙的期盼与决心,她加入了转山徒步行程。
冰雹、下雨、刮大风、高反导致头痛、胸闷、恶心等,时冷时热的天气导致感冒,旅程漫长而艰辛。“在大自然面前,感觉人类很弱小”。一路上,有为信仰的朝拜者,也有为情怀的攀登者,人们苦中作乐,始终持有坚持、勇敢和希望。“在辽阔的天地间感受生命的力量,这是不曾在书本里、考试中体验过的。那种真切的情感丰盈了我的生命。”关于西藏的回忆,还有一次意外。那时,谢雨萱才刚到西藏火车站,就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不见了,“当时甚至想玩都没得玩了,怎么回广州”。崩溃只在一瞬,她马上调整心态,冷静下来,在网上查找解决办法,她打电话咨询、四处询问,最后在派出所找回了身份证。崩溃只留给了那最初的那一瞬。
独自旅行让谢雨萱对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见怪不怪,对她而言,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这个经历真的很酷”,未知的旅途常藏着许多困难,一个个地去解决它们,人在慢慢地成长。实习时,许多前辈都夸她做事稳重成熟,她想,那大抵也是在旅途中历练的。
谢雨萱将自己的生命形容为“莽”,勇敢做出许许多多个“第一次”。选择前往挑战自我极限的地界、热情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追求壮阔的山川河流,旅行带给了她勇气、信心、意志力。读懂书本,跳出书本,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抵达自己的乌托邦
对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1级本科生陈浩来说,他的生活构成很简单,看书、看电影、写东西和发呆。他选择做一泓深蓝的湖水,随心而动,坚守心灵的净土。大学期间,陈浩走过很多个省份,海南、福建、湖南、四川、广西、河南、山西……比起去商业地标打卡,他更喜欢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或者说,换一个经纬度去放松自己。陈浩每段旅行需要决定的只有目的地,然后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一段突发奇想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长沙偶遇雨夹雪后,突然决定和朋友去岳麓山顶赏雪;在泉州遇到梳头簪花的蟳埔渔女后,突然想去看海,于是坐了三个小时公交车在海滩发呆.....走走停停,不期而遇皆是风景。“生活里藏着很多不期而遇,只顾着朝着一个目的地低头赶路,往往会错过很多风景。”陈浩说。
陈浩印象最深刻的旅行目的地是海口。在这里,他幸运地成为迷笛音乐节舞台组的一名志愿者。志愿工作在凌晨才会按下暂停键,陈浩会和同组的伙伴拖着乐声的尾调在街上聊到破晓,和志同道合的人相隔几地却在微信共享里共看跨海大桥的日落,即使身体累到散架,内心的丰盈也会悉数填补。音乐让他看到了另一个视角的世界,而音乐现场则让他进入新世界的乌托邦,给他带来最直接的情感表达与冲击。人群在音乐池聚集,即使五音不全也满不在乎地放声大唱;牵起陌生人的手随意律动,和左右搭着肩膀排甩;排成长长的队伍开着火车击掌,用热血的方式释放情绪。
(右三为陈浩)
陈浩观察到,这其中,既有白发苍苍、公公婆婆辈的老人,也有肩背孩子的中年父亲,他感到惊喜又感动。这是一场不用在意他人看法的狂欢,大家没有被定义的身份,只有强烈的频率共振,可以勇敢、大胆、淋漓尽致地释放自我。在短暂叛逆后回到现实,至此,乌托邦融入他的生活。
在走走停停的散漫中,他多出了许多思考的时间,那些生活的答案慢慢在心底里有了注脚。走出书本,在不同的城市间辗转,去认识不同的人,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百态。不同城市的风和不同城市的人事相互融合碰撞,日日新,又日新。
志愿活动,感受温暖点滴
在志愿活动中收获回忆
心理学院心理学(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何可莹听从内心的声音,从大一起就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华南师范大学赴西藏林芝服务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青年云支教、石牌街道“读写障碍”个案辅导……“感受”,是何可莹志愿实践路上的关键词。通过志愿实践,她跳出书本,感受到理论之外的真实。参加了“读写障碍”个案辅导志愿活动后,她了解到许多读写障碍儿童还会伴有其他症状,而非书本写的单一症状。通过志愿实践,她跳脱出了原来的生活圈子,认识了不同的人,感受到一份份不同寻常的情感。
在忙碌的大三,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何可莹,选择远赴西藏林芝支教,开启一场突破自己的探索之旅。初来乍到的她因饮食不适应,加之感冒,扁桃体发炎至三度肿大,无法发声的她只能选择将课堂变为自习课。
令她惊讶的是,几个往日调皮的男孩子主动帮忙管理纪律。一个女生在下课时将掰出来的感冒药递给何可莹。“老师,你是不是感冒了,我这里有药,你吃吧。”女生真挚的关心让她一瞬间想落泪。对于水土不服的她,生病实乃常事,但面对学生的关心,何可莹觉得内心被真诚与温暖击中了。
队友的帮助与关心也是治愈何可莹的良药。在拍摄心理微剧期间,忙碌的何可莹焦虑得吃不下饭。见此,队友选择和她承担工作,与她扛着设备在寒冷的冬日拍摄,起早贪黑地剪辑,用实际行动给予她支持。学生的喜爱,队友的照顾,绘就了她独一无二的美好支教旅途,让她知晓她所做的都是有意义的。
“我刚开始想做志愿就是去帮助他人,奉献青春,然后也收获到了美好又深刻的回忆。”利用闲暇时间投身志愿活动,虽然在他人看来很累,但于她而言却是最值得的选择。
于动物救助中感受温暖
“再微弱的光也希望能照亮他人。”基础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陈紫露对抗焦虑的办法是在闲暇时间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定向生,本身热心乡村支教的她运用专业所长,在学校附近的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活动;积极探索,反哺汕尾,参与市红色历史讲解员培训;发展爱好,参与流浪动物救助志愿服务。“猫猫狗狗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在漫长的演进中驯化了这两种动物,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我们应该对它们负责。”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一直关注流浪动物救助的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汕尾市城区流浪动物救助协会。猫狗固然可爱,但是收拾他们的小窝却是一件费力活,更何况是在猫狗成群的救助站,服务压力是不小的。在清理过程中,首先要把粪便都清理干净,此外还要扫地、拖地,给猫狗增水增粮。这样一套流程下来,两个志愿者至少要不带休息地清理一个半小时。
“小动物们对我们的爱,总是那么简单而纯粹。”陈紫露提到,在进行狗房清理的时候,几十只流浪动物会一起叫喊,这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吵闹。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会看到它们的尾巴摇得很欢快,像是对志愿者们示好。“特别是有些小狗,当靠近它的时候,它不会叫,却趴下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你。还有一只瘸腿小橘猫,长的非常漂亮可爱,而且会喵喵叫来吸引人,然后主动蹭人。如果你打算离开,它就抬头用金黄色的眼睛看着你,心都要化了。”陈紫露说,或许它心里知道谁对它好,所以它才有这些行为与表现。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陈紫露解锁了自己学习之余的放松方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乐在其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阅读中找到热爱
追寻意义,向远方探索
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高远出生在一个有着大片森林的东北小城里。在儿时记忆里,他几乎没走出过村子。往远处望,村子外面是层层叠叠的山头,但山头外面又有什么呢?高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为了不辜负母亲和老师对自己的期待,高远起早贪黑,努力刷题,从村子来到镇上、市里,跨越千里,来到华师。之后,他时常会思考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有时也会陷入迷茫。在大一的寒假,他读到了安德烈·纪德的《背德者》。书中的一段话使高远印象深刻。“主人公米歇尔在经历近乎绝症的大病一场后,慢慢重新恢复到以前的身体状态后,性情大变。他站在一潭清潭旁,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转而跳进面前泉水里,阳光打在灿烂的湖面上,他静静的沉下去,又一跃而起。波光粼粼,他那强健的肌肉又回来了,转而一头扎进身边的草地旁,贪婪的嗅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芬芳。是的,他的人生似乎也随之重新过了一遍。”
绝症重生后,米歇尔的人生仿佛就此重启,走出了那原本阶层里的林林总总,重新充满对万物的懵懂好奇,回到最真实的状态。米歇尔发现,走出原来的阶层框架,世界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物。书中的这番话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种,他羡慕米歇尔可以大胆地成为自己。他从书中故事走出来,开始思考自己的“故事”。在过去,他走的是一条幽长的隧道。他坦言:“那时,我只有这条路可走。” 如今来到大学,他发现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彼岸不再是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他可以去探索无穷的远方。即使学业繁重,他仍然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他常泡在图书馆,坐在过道里,倚靠在书架上,一读就是一个晚上。书中有万千世态,文字常藏自己。时间被作用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价值。他想利用时间,涵养自身,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对原城市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3级本科生梅树东来说,阅读是一个“明智”的过程。从初中开始,梅树东就有着广泛阅读的习惯,包括文史哲类书籍与拉美小说等。大学生活伊始,梅树东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周围的同学里,有的在忙着卷绩点,有的在忙着筹备转专业。当时的我正处于巨大的不确定和迷茫中,我也没想明白做点什么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梅树东路过图书馆,在校长推荐书单的书籍展台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乔布斯,于是开启了与《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对话。这本书带梅树东走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与《乔布斯传》的偶然相遇让梅树东进一步熟悉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因此,他对该专业的兴趣渐长,加之现在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对此专业的信心也逐渐增长。通过阅读此书,梅树东认识到立志与寻找热爱的重要性,在华师就读为他提供了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与寻找自己终生热爱的平台,也给了他不再墨守常规、尝试拥抱创新的机会。
在闲暇之余,梅树东喜欢在图书馆二楼的经济学共享空间处阅读。李娟的《冬牧场》、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等,都能让他在书海中慢下来、平静下来,感受到闲暇的轻松与乐趣。在课间休息时,梅树东也喜欢拿出偏轻松的小说来阅读,借此缓解学习的疲倦。那些看似散漫的阅读总是不经意间给梅树东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透过阅读的滤镜,他清晰地认识到,人不能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某一位作者或某一个书中人物,浩瀚的书海容得下“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带来的启示将是无穷的。新想法与新体验让梅树东倍感开心与充实,阅读中的点滴积累也为他未来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阅读,于他而言,一直在路上。 闲暇是一门艺术
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孙碧认为,当前大学教育,与过去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下,同学们上的课越来越多,成绩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各种竞赛项目越来越重要,而青春友谊却越来越淡,同学们越来越疲惫。他感受到,好像有一块大石沉沉地压在同学们身上,让他们越来越难以感受到大学教育和成长的开放性。在孙碧看来,闲暇绝非某种确立的目标与成功,而是一种开放的状态。学生能在闲暇中探索,将所学的知识与眼前的世界连结,进行自我对话,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体验。不只是高度聚焦在绩点的单一维度上,而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观点与经验,延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闲暇是一门艺术。”当下,时间被不断压缩,社会进入加速时代,“内卷焦虑”越来越重,大学教育的“野生空间”越来越少。面对这样的环境,他建议,学生应当对其进行观察和感知,主动选择适合的位置。“我们并不是躺平,而是能意识到当下功利化的体系与设计,有所反思,留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对于如何看待闲暇时间,孙碧有三点独到的见解。首先要走出线性思维,不要在一件事未做好后设想连锁的灾难性后果。事物所受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一次作业未做好并不会必然导致该科目绩点分不高,也不会必然导致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更并不会意味着该人生的失败。”要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综合地看待一件事;其次,不追求做“六边形战士”,不求每门课目都优秀。不必要苛求自己各方面都完美,把握好各科的用力轻重,为自己的兴趣留白;最重要的是学会寻找真正的自我,不把自我建立在外在规则和比较之上。一切建立在自己的感同身受上,不计功利地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意义所在。最重要的是,他希望同学们利用“闲暇”开启一种非功利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的想象力、批判力、自身的修养与格局不断地提高,从而在日益精细化的当下评价体系中为自己撑开一个疑问、空缺、批判、留白的空间,让心灵成长更均衡、更开放,促进大学生更健康、更有潜力地去发展,而不是完全被功利化、结果导向的方式所绑定。 这就是无限可能的青春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曾慧臻 伍嘉明 赖彦玮 蓝彩婷 顾芊芊 梁雯婷 周瑞晔 曹羽琪 曾月融 叶绮文 黄婕淳 黄靖茹 摄影丨陈曦 吴炜铭 刘晓晴 马欣琪 贺诗洲 陈韵熙 陈浩铎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江慧柔
执行编辑丨周默 麦琬铃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郑宇云
复审丨林海岸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华师最新资讯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