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捧杯!
5月19日
在第十四届“挑战杯”
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
华师学子以金奖3项、银奖8项
铜奖9项的成绩
再捧“优胜杯”
学校于2023年7月启动校赛,累计2468个项目参赛,309个作品参加校级复赛,经过3轮评审,共264个项目获校级奖项;推荐20件优秀作品参加省赛角逐,其中11个项目进入终审决赛,9个项目获铜奖。本届赛事自筹备以来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景陶多次关心指导备赛情况,并在决赛现场听取项目汇报给予建议。学校组织专家就商业计划书撰写、PPT制作、答辩技巧、项目路演等方面累计开展校院两级打磨50余场,项目内部每周打磨1-2场,为项目团队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围绕双创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积极搭建广阔的科创平台,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广泛开展“攀登大讲堂”“学者下午茶”“创业者沙龙”等知识沙龙与宣讲活动,深入挖掘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金种子”、一般课题、“攀登计划”等项目打造“院-校-省”三级联动,纵深推进科研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截止2024年5月,学校立项“金种子”培育项目914项、课外科研一般课题2038项,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报省级“攀登计划”立项,共有217个项目成功获“攀登计划”专项资金资助,其中有64项为重点项目,累计资助金额高达513.5万元。
同时,学校积极打通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孵化通道,本次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中,4个项目曾获“攀登计划”专项资金资助,2个项目曾获2023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重点团队,4个项目已在县域落地。学校11个终审决赛项目全部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将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所需,助力双百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华师力量。
近年来,我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绩屡创佳绩,不断突破。在2018年国赛中,我校参赛项目获1金1铜,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在2020年国赛中再次实现历史大突破,获1金2银5铜,首次夺得全国“优胜杯”;在2023年国赛中获3银5铜,总分排名全省第二,再捧全国“优胜杯”。
下面
我们一起看看
华师获奖队伍的风采吧
金奖项目介绍
“跬步”压电粘滑马达
——助力高端仪器实现精密位移
所属学院: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张旭东
项目成员:赵子亿、曹文辉、刘永军、唐硕、刘航宁、周多超、郭秀峰、刘磊、谢佳玲
指导老师:庄正飞
项目简介:本项目专注于解决高端仪器领域对于纳米级高精度位移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项新颖的压电驱动技术解决方案,旨在提升位移的纳米级分辨率。该方案有效解决传统电机和气压液压在精度、尺寸上的不足,以及现存压电驱动技术行程受限、驱动力不足的问题。项目顺应国产化替代的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先进制造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为精密制造业、科研教育领域以及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华云光远
——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领航者
所属学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项目负责人:郑国茂
项目成员:方子惟、冯文雍、甘洋、刘禹辰、赵逸飞、黄奕林、许鸿祥、李夏彬、周鸣鸣
指导老师:周桂耀、侯峙云、夏长明
项目简介:由于传统单芯光纤放大器存在明显短板,无法很好地适配多芯传输网络,亟需开发一款专用于多芯光纤通信网络的多芯光纤放大器。本团队提出的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系统能够实现单个放大器对多芯信号同时放大,可远距离稳定、高速传输光信号,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必将成为光纤通信和海缆通信乃至航天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作为一项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的推出将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光通信领域的竞争力。
华芯科技
——芯片封装载板材料国产推动者
所属学院:化学学院
项目负责人:杨子铃
项目成员:蒋妍嘉、杨锦茹、郑舒桐、黄泽锋、李俊彦、袁旖若、周鑫涛、李昀昊
指导老师:刘升建、蔡跃鹏、詹求强
项目简介:本团队致力于研发一种高绝缘性、低热膨胀系数、高粘结性、低粗糙度的半导体封装载板用薄膜,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层间绝缘材料。团队成员自创环氧基硅烷交联剂、刚性固化剂等功能助剂对树脂薄膜进行改性,有效实现线路高密度、微细化。本薄膜可应用到半导体产业的方方面面,有望解决我国高端芯片封装薄膜材料的“卡脖子”难题,未来也将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等绿色能源领域、医疗器械领域、通信领域等。
银奖项目介绍
华固新安
——高性能固态锂电池电解质行业领跑者
所属学院:化学学院
项目负责人:罗广潮
项目成员:梁芷晴、陈恩琪、叶飞弘、冯芷韵、曾幸、何千慧、林玥池、沈芳影、彭泽航
指导老师:郑奇峰、蔡跃鹏、马良
项目简介:华固新安是一支专注于发展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电解质的团队,致力于成为高性能固态电解质行业的领跑者。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存在的安全性能不足、能量密度较低等瓶颈问题,团队提出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解质应用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开发,团队成功突破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两款高性能固态电解质产品FS-U20和FS-Z30,分别适用于消费型电池和动力型电池,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长寿命、快速充放电以及宽温域运行。
惊碳硅来
——新一代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先锋
所属学院:物理学院
项目负责人:刘馨舟
项目成员:黄颖歆、何圣功、李知筱、赵诗莹、胡家炜、董敏、马雯蕾、黄诗敏、曾祥罡
指导老师:侯贤华、李染梦
项目简介:本项目从解决目前硅碳负极材料根本痛点“硅”的体积膨胀为切入口,在国内率先采用射频感应等离子体实现由内向外的均匀热辐射技术,以多孔碳为载体的硅烷原位裂解沉积技术,以及有机液相碳源增强包覆技术制备高容量硅碳材料,最后通过与人造石墨进行容量调控得到所需额定容量的负极材料,成功制备了比容量高,成本低,循环寿命长和倍率性能优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已通过多个权威机构的技术测试,各项指标优异,领跑行业前沿。
光声“透视眼”
——深层微血管混合现实智能手术导航
所属学院: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罗雨溪
项目成员:蔡奕亘、彭程、王尔祺、辛海书、陈昕、申滔、谢雯洁
指导老师:杨思华、熊科迪、张吴昱
项目简介:在涉及血管密集区域或者血管位置较难辨认的外科手术中,由于解剖结构复杂或其他原因,血管通常难以定位和识别,未能正确识别和避开血管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引发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如何实现精准的血管术前定位、术中导航,提高手术安全性、成功率,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乃是多类外科手术的重大痛点。
本产品为深层微血管光声混合现实智能手术导航,可以实时获取高分辨率的微血管结构和组织形态信息,并将其与患者的实际解剖结构进行匹配,从而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准确地定位和识别目标组织。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实现混合现实显示,将内部结构的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外部,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蔚海拾韵
——海洋牧场的边云智能监测系统引航者
所属学院:商学院、行知书院
项目负责人:李丽蓉
项目成员:张龙、董骏、甘一坤、庄婷婷、黄晓宁、向秋驰、郑宇钠、黄昊昱、林俊豪
指导老师:唐小煜、张思慧、林雨
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响应国家“打造海上蓝色粮仓”的号召,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依托现代海洋工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及装备,构建世界先进的基于边缘-云协同的海洋牧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浮标监测平台。实现水质环境与生物资源的连续在线监测,为海洋牧场的科学管理与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等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保障我国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现已成功结对阳江市阳春市岗美镇河帮村委会,建设鳜鱼养殖示范基地,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渔村复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优渔兴农
——乡村渔业创新模式的开拓者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项目负责人:由凯文
项目成员:陈思博、戴露莹、吕倩岚、谢梓芳、黄莘瑶、林宏韬、余杰、钟宛清、李苡萱
指导老师:汪蕾
项目简介:项目针对如何合理充分利用农村有限的自然资源并且提升渔业养殖的科学标准进而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乡村水产品的养殖品质,实现促进乡村渔业养殖模式的创新升级,帮助渔业农户增收。项目从科学技术角度出发,以助力农户“筛好苗、养好鱼虾”为根本目标,打造出集苗种活性分选与计数打包技术、稻“渔”共生绿色养殖体系一体化的创新渔业模式,实现苗期、养殖期、成品期的全程精准服务,守护乡村百姓的“粮仓”与“钱袋子”,以智慧渔业赋能百千万工程。
绿动新能
——无公害正极材料:锂电水土污染问题解决者
所属学院:化学学院
项目负责人:邓晓桐
项目成员:庄程茵、曾明慧、刘俊婷、李春培、梁家莹、程春妮、邓雨飞扬、陈翔、范自强
指导老师:曾荣华、侯永雄、王更生
项目简介:绿动新能团队创新性地研发出能够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再生、成本低、高性能的醌类有机电极材料,从而改变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无机正极材料来源于有限的矿产资源、生产产生污水废气、回收带来废料污染等问题。针对目前有机电极材料市场化痛点,团队利用组合性三大创新技术,研发了一种可以从核桃青皮提取的萘醌和钙矿石为原料的有机正极材料Ca-BNDI。在具备高容量、长续航性能的同时,有效解决正极材料生产制造和回收处理产生的污染问题。
湾有引力
——粤港澳青少年党史国情教育一站式服务
所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项目负责人:许金媛
项目成员:黄紫珺、高乐川、郭凯琳、何雨婷、许依薇、王莹、肖颖君、许凌伟、陈辉林
指导老师:周宪、胡国胜、朱天助
项目简介:“湾有引力”团队响应“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的号召,在国家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个科研平台与粤港澳交流基地的支持下,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与调研,将数字技术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于课程开发、党史宣讲与文化研学,打造富有特色的湾有引力IP品牌,逐步构建“视-听-玩-学-培”五位一体的产品体系,为粤港澳青少年提供一站式的党史国情教育。
Evo Sport Interactive
——交互式体育体验新模式
所属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项目负责人:麦峻荣
项目成员:朱艺芊、李尤、尹天晴、陈潇楠、马子晴、余宗泰、熊嘉琪、梁雅晴、李明杨
指导老师:段锐、王广进、李嘉胜
项目简介:Evo Sport Interactive ——交互式体育,是一家致力于AI智能交互体育运动的工作室。通过动作检测与分析、后台数据管理、运动追踪与识别、实时监控运动状态,为各类人群提供精确、科学的身体评估数据报告,并据此提供个性化运动处方。我们坚守“让运动更科学,让锻炼更智能”的理念,旨在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铜奖项目介绍
果潮联盟
——数字乡村潮果模式打造者
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项目负责人:郭子萱
项目成员:唐敏怡、黄云燕、郑思琦、黄婉菁、李心昀、邹婵琼、钟钰源、罗程铭、尧欣
指导老师:林秀丽、詹清光、张洪铭
项目简介:果潮联盟通过构建核心竞争力——三位一体全链路数字乡村潮果模式,集科技农业生产、数字果品营销,数字乡村文旅为三位一体,为当地政府的水果销售打造创新的销售平台与营销渠道,提供一站式数字乡村振兴方案,通过品牌、科技驱动果品乡村振兴的革新,帮助果农、企业、政府进行数字化转型,为果品生产搭建产业技术指导模式,解决果品销售过程中的思路、途径与价格问题,打造果品品牌形象,助力乡村农业向好发展,壮大乡村振兴之路。
华康智眠
——智慧睡眠新生态的破局者
所属学院:计算机学院
项目负责人:覃小洁
项目成员:庄树烨、王梓宇、曹宏、徐靖凯、罗开心、何家安、麦文杰、朱俊羽
指导老师:黄明智、李小勇、郝天永
项目简介:华康智眠以“用心度量您的睡眠,以爱呵护您的健康”为核心理念,专注于睡眠健康产品的研发,两代技术人员接力研发,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的“小眠AI睡眠监测带”和“小眠AI环境监测仪”两款产品,搭配“小眠APP”及云平台,生成的睡眠周期图,帮助用户深入了解自身睡眠状况;连接AI大语言模型提供智能化精准分析与建议,帮助用户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疾病,依据其程度进行轻度、中度、重度的程度报告,并联动智能家居生态帮助睡眠障碍用户改善睡眠质量。项目产品有无感、全方位睡眠监测、融合环境与体征、监测精度可达医疗级别四大核心优势。
点亮心火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帮扶领导者
所属学院:心理学院
项目负责人:李晓薇
项目成员:梅崇慧、张馨文、谭淑茵、李羲、胡佳薇、蔡一茗、何彦铃、沈云红、冯悦
指导老师:刘劲宇、攸佳宁、廖克环
项目简介:为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双向受阻的校企育人用人障碍制约的现实需求,点亮心火深度调研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整合高校、企业与社会资源,深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共开发了心理健康课程4个系列共50项,累计近100个学时,提供校企心理测评、筛查与咨询服务,构建“多样化心理学堂-心理帮扶训练营-心理健康云平台”三位一体的产品服务系统,以心理学A+优势学科支撑打造个性化、精准化、长效化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实现自我增值,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
见微知筑
——相变材料微胶囊用于节能建筑
所属学院: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丰柳
项目成员:高智睿、丁羽高、吴洁、王正浩、蔡修杰、邱诗越、赵敏、赖桐恩、易惜杨
指导老师:张振
项目简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向绿色低碳转型,相变材料在建筑领域可实现热循环回收75%、温控节能90%以上,本项目制备了一种绿色稳定的微米级核壳型“相变材料微胶囊”,具有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温度波动小,体感舒适的特点。项目采用提取于树木的纳米材料纤维素纳米晶(CNC)稳定的皮克林乳液模板法,所制备的微胶囊芯壳可调可换,安全无泄漏和优异的阻燃性及高强度。目前团队已授权相关专利16项。项目已与中建集团、建筑规划设计院及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意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
卫涞环保
——
新时代工业废水处理难题解决方案供应商
所属学院:环境学院
项目负责人:邱燚权
项目成员:陈秋如、郑茗月、白晓彤、陈惠珍、李峻朗、周巧、蔡阳鋆
指导老师:黄明智、易晓辉、陈振国
项目简介:卫涞环保以4种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新技术为支撑,以较低成本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低、物耗能耗大、资源化低和有机污染物易累积难降解等痛点问题,为客户提供单一或组合技术应用的客制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水环境治理和质量管控上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可对企事业单位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实现实时监控并通过数据传输让管理变得更智能,使污水治理更加高效。为污水处理市场提供多层次、多场景、全链条的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解决方案。
文传拓界
——“国际音乐+文旅”双IP联动文化交流新模式
所属学院:国际商学院
项目负责人:李玉婷
项目成员:姚澜、李欢、甘佳怡、谢思旖、黄文蕊、宋欣榆、黎雯雯、王亦、朱晓岚
指导老师:姚志文、Nadeem Akhtar
项目简介:文传拓界团队以“国际音乐+文旅”双IP联动为发展主线,致力于打造多主题、国际化、具有文化交流功能的音乐节品牌,通过运用“文传拓界全流程推广模式”,团队针对市场痛点,深度参与美工设计、活动策划、宣传推广、校园代理与现场执行等工作,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现了政府、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推动音乐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优质品牌全流程赋能文化出海,以青年力量全方位传播中国声音。
华赋新遗
——
中国非遗大师品牌孵化器
所属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魏嘉怡
项目成员:赵新悦、杨可儿、骆羡妃、安玥瑶、赵元、凌敏莉、王欣莹
指导老师: 葛玥
项目简介:华赋新遗是一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孵化平台,致力于构建非遗品牌文化社区。项目以“造血培育→孵化传播→品牌转化”的成熟品牌孵化模式为基础,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以非遗品牌故事为驱动,运用国内外社交媒体展示非遗文化,孵化中国非遗大师IP,通过华赋新遗在线电子商城售卖非遗手工艺品提升非遗文化的自身造血能力,链接非遗品牌与企业,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发展。
镓特芯源
——GaN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新兴力量
所属学院:半导体科学与技术学院
项目负责人:孙巧
项目成员:王进懿、韩梓晴、赵春晓、许焜、李照坤、杜家豪、张志海、曾倩、杨智妍
指导老师:尹以安、罗忍章
项目简介:本团队致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功率、高效率的充电桩、车载充电机等设备的模块的GaN功率器件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本团队设计了高耐压双栅极横向HEMT器件、可调节复合凹槽栅E-HEMT器件、集成肖特基二极管的高压增强型HEMT的外延等结构的器件,进一步提高器件耐压、效率等问题,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电源高压上限,促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同心教育
——创新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
所属学院:文学院
项目负责人:周兆恒
项目成员:梁钰梅、彭丛翠、钟超诚、毛炜彤、李禹璇、吴以奇、梁永志、欧阳尚泰
指导老师:詹泽慧、钟伟森、梅虎
项目简介:在用传统的方式讲授中华文化课程难免遭遇对学生吸引力不高、课程目标模糊、育人效果不佳,教学方式单一、文化体验不深,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本项目创造性提出通过教育协同创新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的最佳途径,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学科融合式的文化传承教育(C-STEAM)课程与致力于提高粤港澳文化认同感的教育协同路径,构建了 ETIC 四大类课程体系、 实联动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全过程动态监测平台三大核心产品。
创新征程勇往直前
挑战之路蓄势待发
华师学子将再度启航
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双百行动”
华师进行时
为进一步助力“双百行动”,在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师统筹部署下,华师体育科学学院对口帮扶信宜市开展2024年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科院将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通过系统化组织、项目化运作、多样化活动、专业化指导的措施,有效推动当地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当地乃至广东省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体科院已赴信宜市完成专项调研,正抓紧制订体育浸润行动计划方案,并先期分别向信宜市第二中学、合水中学、思贺镇中心小学捐赠了价值一万元的体育器材。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来源丨校团委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郑宇云
复审丨林海岸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华师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