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国内地铁公司组织架构简析
今天,跟大家唠唠地铁公司组织架构。一是满足部分网友好奇;二是借近期国内地铁单位招聘的契机,给非地铁单位从事过的朋友科普一下。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一下几个地铁单位组织架构。
北京地铁
上海地铁
广州地铁
南京地铁
沈阳地铁
武汉地铁
杭州地铁
一、基本结构
看过后是否感觉大同小异。没错,现在国内地铁公司几乎都是这样的组织结构。最高层是集团公司,中间由各部门组成;然后便是各子公司单位,例如运营公司、建设公司、地产公司、资源公司等(一般运营、建设两个子公司为固定,其他业务看地铁公司未来发展定位),子公司也有相应的部门组成;除了运营、建设这些骨干型子公司,或还有其他零星子公司。
站务、司机、检修距离我们较近的专业,都统一隶属于运营公司管辖。整个地铁单位的员工人数也都集中在运营公司,人最多,工资待遇也相对低一些。而运营公司内部也有层层架构,少说也是三级管理吧,即:运营公司—职能部门—运营分公司(线路、站区、车间)—车站、班组。
以上海地铁架构图举例。
上海地铁
一线的站务员、司机的位置,就在客运一、二、三公司;一线检修工则会分配在车辆、通号、供电、工务等分公司。(客运一二三分公司一般是按线路划分,例如1号线归一分公司管理,2号线归二分公司管理……具体情况依实际为准)。
二、员工晋升渠道
单从目前结构图所展现的情况,或许还不能完全展示一线员工的晋升渠道。在地铁工作的同事都清楚,大部分员工一般都在自己的分公司内谋到一官半职就能难再往上了。
例如站务员一般到值班站长,往往就是一个瓶颈,再往上一步就是站区长;司机则是在车队长、信号楼值班员徘徊,再往上一步就是车间主任;检修工往往当上工班长就停了,再往上可以考车间技术管理、车间主任等。
而刚刚说的站区长、技术管理、车间主任等职位,依然还在分公司,想要跳出分公司的范围,去运营公司、集团其他下属子公司、或是集团本部,需要机遇、实力等因素俱全。
当然,除了逐级晋升以外,地铁公司也存在跨级晋升。在机会比较好的情况下,公司会发起公开竞聘。例如设施部、新线部、工会、团委等部门会面向全公司人员招聘,只要满足报名资格就可以报考参与竞选。
这也好比高考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据了解,任何一家地铁公司都有一线人员咸鱼翻身的案例。
三、难以逾越的鸿沟
回到地铁架构图,大家能看到某些地铁还有地产、资源、媒体等子公司。这些部门一般都是作为地铁公司未来发展规划而创立。一般能去这些单位的员工都是对外招聘,专业对口。内部员工想通过个人努力去那些单位,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天壤之别的待遇
那是当然的!不论是按正常逻辑还是实际考察,位置越高的单位,工资、待遇会相对会好一些。
抛开纵向对比,横向对比也是一样的。一般运营公司的工资、福利都要略低于其他子公司。或许这也是印证了“物以稀贵”的道理吧。
好比某地铁即便是财务报表反映出公司获得了巨大盈利,但来自运营单位的一线员工依旧表示工资不涨反降。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如果有知情的同行,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五、员工前途在哪里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地铁一线人员,自己身处连架构图都还看不到的位置,前途未卜,未来何去何从?
诚然,员工成长的速度快不过公司发展的速度。尤其是目前国内几家线网里程达到300、500公里的大公司,在组织结构相对庞大且稳定的前提下,普通员工想要实现逆袭已几乎不可能。这也是现在很多地铁同行表示:“在地铁,选择躺平。”的原因。
地铁未来发展方向大多都会往地产、资源倾斜。运营员工其实早已不在计划内。少几个人,公司照样转,实在没人手,招聘一发,大把人来。
有理想的同事仍然在努力报考运营公司内外职位,争取考出运营单位,到其他岗位分蛋糕吃。缺一定条件的同行也已经开始找副业做,趁年轻,多积累一些资源。
国内已经有地铁单位走在了前面,有兴趣的同行可以早做准备。即便以后不能获利,至少也保证自己不用吃亏。
写在最后
曾几何时,许多人进入地铁的想法只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过一生。怎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地铁行业不景气,公司要下一盘大棋,这也势必会成为少部分人得势,大部分人吃亏的趋势。
作为运营单位的一线人员,不能改变公司大环境,就努力改变个人。未来的地铁,或许不会是单纯的交通工具,地铁公司也不再是单一的轨道运输企业。一线员工早做打算,应对将来,或许是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国内地铁官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