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实验久了,我看小白鼠都觉得眉清目秀的”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1-10-20



凌哲南,浙大城市学院临床医学2020届毕业生,现已被浙江大学普外科录取,师从郑树森院士。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曾获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曾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irt3基因敲除小鼠在诱发老年痴呆后的行为学变化及可能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肿瘤》杂志和《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杂志。



军训后的那个暑假,凌哲南经历了“如三伏天一样漫长”的科研生活。


这是一个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irt3基因敲除小鼠在诱发老年痴呆后的行为学变化及可能机制,其重点在于动物实验。同所有动物实验一样,凌哲南科研的第一步就是养实验鼠。每日称重、腹腔注射、定期清理饲养笼……看似简单的过程,其持续时间却长达两个月,十分考验科研成员们耐心,但是凌哲南却在那两个月里获得了不一样的成就感。“人总能在看似枯燥的过程中找到慰藉自己的快乐。”


在长达两个月的抓鼠注射训练中,他的操作一天比一天娴熟。组内共60余只实验鼠,凌哲南的操作时间从最初的两小时,到最后稳定在一小时内。“我自己都惊叹于自己熟练的手法!”末期,凌哲南甚至达到了见鼠认编号的程度,“做实验久了,我看小白鼠都觉得眉清目秀的。”


凌哲南在解剖课上进行演示操作


酷热的夏天逐渐走向尾声,实验也步入了第二阶段——颅内注射造模。“实验本身的步骤并不复杂,但是想要做好也并不简单。”他苦笑。其中有个步骤需要将实验鼠的头皮纵向切开暴露颅骨,但在小鼠的脑壳上精确定位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更别说要在60只小鼠中逐一完成。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凌哲南等人采取了合作完成、定时互换任务的办法:将操作分为注射前、注射和注射后,分别分配给不同成员,并在每20只小鼠操作后轮换岗位,既确保了实验的有序进行,也放松了成员们疲于定位的双眼。



颅内注射大功告成,凌哲南等人又将焦点转向了行为学。行为学的实验项目种类丰富,但令凌哲南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水迷宫”。这项实验耗时长、工程量大、实验过程单一,对所有成员的专注力都是一大挑战。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最枯燥的“硬骨头”也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被啃了下来。


“科研所带给我的,除了亲身参与其中所增加的动手机会,还有自律和自勉。”凌哲南感言。不论是最初的实验鼠培养、造模,还是后来的水迷宫,如何坚持下来、如何规划每天的任务并保证完成,步步都是难关。但凌哲南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需要警醒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不必因过度担忧而束缚自己,毕竟问题从实践中来,解决办法同样如此。”


凌哲南接取并穿戴手术服


即将离开学校的那天,凌哲南独自一人走遍了整个校园,在每个建筑物前放慢了脚步。


来往的学子匆匆,凌哲南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大三那一年,凌哲南同时修读了内科和外科两门专业课,这两门课由来自浙一、浙二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教授,“一线的老师们更加注重临床前沿,喜欢发散思维。”谈起那段日子,凌哲南开玩笑般地把老师们称为“段子手”,虽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这对学生凝练重点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为了尽快跟上老师的节奏,图书馆成了凌哲南的“常驻地”,那段日子无疑是“痛并快乐着”的:一边为老师的临床段子捧腹不禁,一边在课后努力转换自己的学习方式。


凌哲南(左三)在军训期间入选“特战排”


今年5月,凌哲南收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普外科的录取通知。回想起自己的考研过程,凌哲南坦言:“考研不是立下个Flag,而是对意志和肉体的双重考验。”所幸,大学五年,凌哲南走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费,而他的每份努力都为现在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字 / 黄诗睿

今日编辑 /  黄诗睿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tuī

jiàn

yuè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