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加研制新冠疫苗,对生命的观照,始终贯穿着他的学习和研究

请关注 浙大城市学院 2021-10-19
 


周之畅,浙大城市学院临床医学2014届校友,曾获多伦多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博士,目前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在加拿大国家卫生部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展新冠和结核病疫苗的研制工作。


01


“我是一名研究生,更是一位‘科学家’!”

六年前,怀揣着对新生活的紧张和期待,周之畅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求学之路,“我很向往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


留学的生活是忙碌充实的。在多伦多大学,周之畅接触的是一个对自己而言全新的领域,也因为语言、授课方式的不同,别人的一堂课,他要用三倍的时间去消化。课前预习医学词汇、课中理解教授观点、课后整理学习笔记……


多伦多大学自然透亮的学科体系,也让周之畅对学科的思考有了升华,“对生命的观照,始终贯穿着我的学习和研究。”

远行的意义,或许就是在领略风景的过程中,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周之畅笑言:“我是一名研究生,更是一位‘科学家’!”在这样的自我认知中,他从潜意识里鼓励自己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建立起包容的批判性思维。在做研究时,每个人在同一问题上各执一词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赞同他人的想法,并鼓励其继续研究下去,偶尔会带来意料之外的好结果:“多赞同别人,少一点强硬的价值观输出。”


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对新型病毒的医学研究需要快速启动,周之畅接到了多伦多大学相关医学研究团队的邀请并加入该项目。在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的研究在抗体、免疫细胞的特异性和反应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果。“在团队工作中,观点的碰撞能让人成长得更快。”周之畅体会道。



02


“我的生活空间充满着鸟语花香,极具人间烟火。”

如果说个人的意志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动力,那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便提供了走向成功的精神能量。


周之畅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一直非常注重对儿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小学时,按时完成作业是基本要求,但周之畅也常常因为字不工整而被母亲要求重写。“学会自己管理时间,有规划、有条理地生活”,正是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如今他拥有着许多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的生活空间充满着鸟语花香,极具人间烟火。”周之畅一家常有出游计划,在山水风光中接触自然,实地了解家乡历史,或是参加母亲朋友的聚会,“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哪里都是‘诗和远方’。”

由于父母有许多医生朋友,周之畅从小就耳濡目染,在他的印象中医生是儒雅的,但却是能救人于危难的英雄职业。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每每看到医务工作者通过精湛的医术让伤者起死回生,都让周之畅更加迫切地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医生就像是藏着翅膀的天使,在需要时就张开爱的羽翼呵护病人。”


初到加拿大时,有一次周之畅和家人外出用餐,席间一位老妇人因为被食物噎到而面色痛苦。见状,周之畅赶紧上前,用在学校掌握的急救方法帮助老妇人,化解了危险,餐厅里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餐厅经理带着老妇人的儿女前来表示感谢时,母亲自豪的告诉他们:“我儿子是医生!”得到了母亲和陌生人的肯定,周之畅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悬壶济世是从医者的情怀啊!”


03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我非常庆幸,一路都遇见了最好的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走进解剖教室的情景,周之畅觉得自己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好奇、紧张又焦虑。


本科期间,他在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了医学院教师袁张根极大的支持与帮助。袁张根发现周之畅对解剖学的好奇和兴趣,便允许他随时进出标本室,并常常为他答疑解惑。曾有整整半年,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假期双休,袁张根都有请必应,默默支持着他的学业。


那时的周之畅对医学的热爱,也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家人曾向学校老师“告状”,表示难以与他一起吃一顿饭,原因是他在吃荤食时总不由自主的科普解剖知识。这一趣事,也一直被作为经典案例激励着学弟学妹们。

“通识教育赋予我宽广的知识基础与文化视野,这是城院给我的宝贵财富。”周之畅感恩道。好奇意识的养成、思维导图的模块意识建设、时间有效管理意识的养成……这些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他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我感谢在城院的五年学习经历,它给了我生命的能量!”



文字 / 徐晓乐

部分内容来源 / 医学院

今日编辑 / 曹涵琦 陈思涵

责任编辑 / 李冠琳

出品:

投稿邮箱

xcb@zucc.edu.cn

tuī

jiàn

yuè

告诉大家你也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