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 李秀芳:名人故居经眼录 ——记台北行的一点感受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可以订阅哦
对台湾的名人故居及纪念馆早有耳闻,这次借“巴金与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在台举办的契机参观了几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因为时间匆促难免有“长安看花”的肤浅,但也有几点鲜明的印象长留脑际,且时时引起回味,故在这里列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为了大家对我们的参观有一个整体了解,现将所参观的故居、纪念馆的照片搬一点过来,再做分解。
。
。
「殷海光故居」
门的颜色和房子的颜色一致,有点童话中的场景感。(这是网上盗图,我们参观时正大雨瓢泼,拍出的照片是另一种意境,请允许我忽略)
「林语堂故居」
右图:林语堂故居,墙、瓦颜色是蓝天白云还是青天白日不得而知,反正看上去很美……
下右:林语堂故居书房之一角(扑面而来的就是整洁,整洁……纤尘不染)
「钱穆故居」
右上:钱穆故居远景
右中:中国红的艳丽大门真是得大俗大雅的真谛。
右下:素书楼的外观(窗外绿荫婆娑,窗内书香萦室,夫复何求……)
左图:看看窗外空濛的山色,钱穆先生当年是否也会偶有目驰神迷的瞬间。
「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故居外观(上)与室内(下)
「胡适纪念馆」
「台湾大学校史馆」
虽不属于名人故居或纪念馆,但我们曾于此流连再三。此处说明文字和楼梯、照片墙充满怀旧味道,馆内正在举办的傅斯年先生的展览。
「马廷英故居」
「于右任故居」
上两处欲参观而不得。
到此照片晒的差不多了,“整顿衣裳起敛容”,言归正传。
1
参观环境的舒适,整洁。
这是所有参观到的故居、纪念馆、校史馆的整体感觉,每到一处首先在心里就连连感叹“怎么这么干净”,还有静谧,无一点嘈杂,在林语堂和钱穆故居只听到窗外长鸣的蝉声,当然参观的人少是原因之一,但室内的布置,灯光的明暗,物品的摆放,色彩的搭配或雅致或素朴,无不体现着从设计者到管理者的用心,参观中似乎在与当年的主人心神交会。(这里又忍不住手痒晒照,更是为了我的说辞佐证。)
逆时针序依次:
林语堂故居内的书桌
胡适纪念馆内展陈
台大校史馆内傅斯年展览
2
服务性、公益性。
参观到的各处馆里的工作人员极少,能看到一到两名已经算多,有些根本看不到工作人员,例如钱穆故居,同事拍照时不小心将闪光灯开了,马上有工作人员从一扇门里走出提醒,不要用闪光灯,说完立即闪入门内。参观过程中没有保安或工作人员等在旁“陪同”,完全的自由随意。这种适当行为是我们现在许多馆做不到的。规章制度谁都会制定,这种纸面上的东西到底有多大用处不敢说。而无法写到纸上的用心、细致恰恰是更重要的日常。
我曾在林语堂故居里来回走了几圈,最后一圈是倒着看,到入口处时他的工作人员正用吸尘器清洁,看到我,赶紧关掉并抱歉的说打扰我参观了,因为没有看到参观者才趁机打扫的。我们刚到林语堂故居的时候就看到该工作人员正在修理吸尘器,可能修好后趁着没人赶紧将该做的工作做好。
我在国内也参观过一些故居和纪念馆,记得杭州的一处名人故居,在外西湖旁边,环境美,故居内部也布置的不错,但就是找不到人,想请一位讲解人员给讲解一下,遍找不见,明明门口贴着几位讲解员的靓照跟名字,纳闷难道都到西湖里去抓鱼了?还有一次去上海一处名人纪念馆参观,正在专心看的当口忽然一声大喝,“赶紧看,我们要闭馆了”,真不知道这位中午吃了几碗米饭用那么大力气喊,完全没必要的。咱们许多馆都存在这种粗暴式的对待,公益性服务性的理念是缺乏的,更不用说有朋远来宾至如归般的自然。
3
名人故居、纪念馆之间信息的共享与宣传。
在参观的几处故居纪念馆中不但有本馆的介绍折页还看到了其它馆的宣传折页或活动介绍,例如在林语堂故居就看到了台湾纪州庵的宣传折页和我们在此所办展览活动的宣传;后来在梁实秋故居与他们的工作人员攀谈了解到,他们许多活动的宣传是放到许多书店和其他纪念馆分发的,宣传折页放在那里自由取阅,活动的参加者多数也是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信息。台大和中研院对所属的各纪念馆、博物馆的展览信息进行综合汇集,以图录和文字的形式进行介绍,在一处馆里就可了解其他馆的基本信息,如果感兴趣且时间合适即可抬脚参观。
这种以博物馆群的形式对外开放的态度,实际上是另一种校史或院史的讲述,让人感到有容乃大的气魄。反观我们许多的大学禁止外人入内的规定真有云泥之别。
上图右二:
这是台北中研院所属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对外开放馆舍的信息汇总表,上图是正面部分图示,下图为背面的基本介绍文字。
台大博物馆群宣传册内的部分内容,其实册页内不止有各博物馆、档案馆的图文介绍,还有关于台大博物馆群和各馆本身的选择问答题及各馆的馆徽,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就是说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自己,介绍自己,形成一种立体多样的诉说形态。
4
专题折页。
就是以馆主与他人的关系或某方面的活动为专题做成折页或册页,让参观者随意取阅。在胡适纪念馆就拿了这样的小册子,图文并茂,内容涵盖大。下面列举两种:
上图:这个册子页数有十五页之多,且不是纪念馆内的展陈内容,是对展陈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扩大参观者对胡适的了解。
左图是右侧折页的展开,文字内容客观简洁,图文相得益彰。
5
说了这么多台北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好,本意当然不是“墙外的花最香”,而是通过这些故居、纪念馆的参观看到了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这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在台北东奔西跑的最终目的,谈不上收获,只是杂乱的一点感受,让大家也做些了解。
更多精彩请点击:
资讯︱七十年,情系两岸的文学守望 ——《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图片文献展在台开展
品读︱周立民:难以忘怀的印象——巴金1947年的台湾之行及其他
资讯︱体会巴金曾经的生活——“好书大家读·文学之旅”带学生重走巴金上海旧居
憩园讲坛︱6月25日坂井洋史主讲:郭沫若早期文学观重探——读《女神》《山中杂记》《文艺论集》
编辑︱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