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园讲坛 | 沈卫威:无地自由的胡适——胡适思想的力量(讲座回顾)
点击上方“巴金故居”关注
无地自由的胡适
——胡适思想的力量
主讲人:沈卫威
为什么要研究胡适
我一直坚信这样一句话:作为学人,你只要在某个领域花上十年的时间,你肯定是专家了。我进入自己所在的这个学术领域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集中研究胡适也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
选择研究胡适,既是一种意外,也是一种缘分。在1985年9月开始的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我在任访秋老师家中选择研究生课题时,老师指着书架,让我从书架上选择,喜欢什么书就做什么课题,我在因缘巧合下选择了胡适。后来我知道,任访秋老师1936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毕业时,论文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胡适,副主任委员为周作人、罗常培,还有两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委员陈寅恪、俞平伯。任访秋老师告诉我,有关胡适与北京大学的相关问题,可以去找胡适当北京大学校长的秘书邓广铭先生请教。我就拿着老师写给邓广铭先生的信,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邓广铭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研究了10年的胡适。
我是从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做研究的,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夹击着胡适式的自由主义,因此我把《胡适传》取名《无地自由》,这也为我的五四思想史研究确定了基本的研格局与主旨——在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夹击之下,自由主义者是没有自由的。
《无地自由:胡适传》书影
思想如何作为一种力量?
思想是一种什么力量呢?我们先讲一个小故事,胡适原来在安徽绩溪家乡上私塾时被教育的常识是“天下是方的”;13岁来到上海,在新式学堂接受了科学教育后,知道了“地球是圆的”。这导致了他世界观的改变,继而他的价值观也变了。他15岁发表的文章就是《地理学》,表明了自己的“世界观”。传统教育是要教人遵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下的“人伦”,皇上是天下的主人。现在他发现,世界上除了中国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中国不是世界的全部,皇上也不能够主宰天地。最后,他的人生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女孩子长大了嫁人,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他到美国留学后发现,现在大家都受到了教育,知道了人人平等,知道了教育的平等、职业的平等以及两性的平等,只有男女平等,才能有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新的知识给人以思想的力量,这思想的力量甚至能够将人原有的三观彻底颠覆。
胡适思想的三个特点
胡适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提倡实验主义。
40年前的5月11日,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作为特约评论员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本文被用作了思想解放的理论武器。之后,在我做胡适研究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篇文章竟和胡适的《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有想通之处。
1921年7月胡适在《东方杂志》第18卷第13号刊有《杜威先生与中国》,他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方法概括为“历史的方法”和“实验的方法”。胡适言简意赅,说实验的方法至少要注意三件事:
(一)从具体的事实与境地下手;
(二)一切学说理想,一切知识,都只是待证的假设,并非天经地义;
(三)一切学说与理想都须用实行来试验过;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
《东方杂志》第18卷第13号刊封面
1978年5月11日,开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最响的春雷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思想解放的一个关键时刻。
从1921到1978,历史的时空是57年。这就是胡适思想的力量。那是先知穿越历史来到现实的正能量。
我的老师告诉我,胡福明是学哲学的,在50年代批判胡适的时候,大家都会看胡适的文章。自然,胡适写杜威的文章他也一定读过。当然,哲学是启发思想的,胡福明也是受到了胡适的启发,他将胡适的“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创造性地转化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胡适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张扬自由主义。
早在1919年,胡适就提出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提到:“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只能是假设,不能做信条。”到了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开始了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他的核心观点就是“不要讨论姓资姓社”。因为一旦讨论“姓资姓社”,很多事情就没法办了。例如招商引资可以理解为变相的经济殖民或经济侵略。胡适在1947年写的关于自由主义的文章中提到的“和平渐进的改革”,也是邓小平当时实施的。所以说,邓小平虽没看过胡适的文章,但观点却是与胡适的思想不谋而合。
2005年4月29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演讲的当天晚上,我与研究生在研究室座谈,之前,并不知道连战演讲的内容,我说到胡适自由主义的四项核心内容:自由,民主,和平、渐进的改革,容忍反对党。博士生陈捷打断我的话:“沈老师,胡适什么时候说的这些?”
“1947年。是在《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的。”
“那怎么和连战今天下午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核心内容是一样的呢?我刚从网上看完转播。”他深感惊奇。
“当然是一样的。连战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共产中国的胡适思想批判》。他的思想资源直接来自胡适。他到胡适做过校长的北京大学,既不能讲社会主义,也不能讲三民主义,只能讲自由主义,那里是蔡元培、胡适思想的大本营。胡适发表《自由主义》时正是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我回答。
“嗨,原来是这样。”学生有明白了的表示。
胡适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有属于自己的意志、思想。
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每个时代只能有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提法,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在统一的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生活。思想的力量是核心问题,在中国的体制上,只能是少数人有“思想”,一般人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意识形态的统一才会有权威性。而胡适就是那个少数有自己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人。1980年代,中国开始兴盛的研究胡适,是思想解放的必然产物,胡适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互动一直存在。胡适的思想似乎就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开启很多门。当时主管出版的人就坚决反对出版《胡适全集》,因为胡适的思想具有某种特别的力量。
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书影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全44卷
提倡白话新文学是胡适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最大贡献
胡适提倡白话文,他写文章也是“白”到极点。比如他晚年写《丁文江传》,他要加上“的”和“记”,书名为《丁文江的传记》。他认为杜威的实验主义通过行为来洗脑,即类似于杜威弟子陶行知在中国所推行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教育理念,将读书和生活结合到一起,和行为结合到一起,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学以致用”。不过,成年人的思想都定型了,很难改变,小孩子的思想相对容易改变。于是,胡适鼓动教育部改变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科书,终于在1920年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下令,从9月开始,小学一、二年级课本改用白话文,10年后,全国的学校都使用白话文了,这是胡适对中国文化、中国教育最大的贡献。
总结胡适100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和国家的贡献,他是通过思想这一把钥匙打开了多扇门,将中国的教育和文化观念进行了变革。他提倡白话新文学,让我们用白话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统一了我们思考、说话、书写的“文”与“言”。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语来描述胡适,我可以用“提倡白话文、鼓吹思想解放、主张和平渐进的改革与容忍反对党”来概括,这对应了语言、文化、个体、政治、国家、社会的多个方面。
胡适的三大爱好
胡适的生活也是很有情趣的,李敖专门写了篇文章叫《胡适之不怕老婆考》,更是表现了胡适平易近人的一面。胡适说自己“怕老婆”,民间组织就给他颁发“惧内奖章”。他这样一个能把姿态放到最低的人,不一定是坏事,这是谦虚的表现,向别人学习的表现。这是一种很幽默、智慧地对社会的批判和颠覆,将一个男人的尊严放到最低,而达到影响社会的最好的效果。
胡适生活中有三大爱好,第一是喜欢收藏博士学位,第二是喜欢收藏火柴盒,第三是喜欢收藏怕老婆的故事。
胡适一辈子获得很多虚名,这是他的弱点,也是许多人共同的一个弱点。例如他一辈子获得了30多个大学给他的博士学位,是荣誉,也是虚名。其中,哥伦比亚大学是他自己获得的,其他的都是多家大学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抗战前期,他作为驻美大使,到处演讲,宣传抗战,争取美国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同时他也成了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因此,就是有人批评他整天忙着演讲,忙着领博士学位。而美国的博士学位证书通常会与一套博士学位服装在一起的,所以在胡适待的大使馆里有专门存放博士学位证书的房间。
胡适在到处忙着演讲的时候,因为抽烟的缘故,国外的许多火柴公司为了“名人效应”,纷纷送给胡适自己出产的火柴,在他演讲时等于就是为自己的品牌打了广告,做了宣传。但是在大使馆里并不能存放很多易燃易爆的火柴,因此都是一个盒子里装一根火柴,或空盒子。这也就导致了在大使馆里的要有一间房子专门用来放胡适收藏的火柴盒。
胡适在1937年去美国从事外交活动的之后,因为好客,天天与朋友吃饭,在饭桌上大家就会讲点“荤笑话”或“怕老婆”的故事,这在美国又叫“黄色幽默”。胡适的老婆当时在上海,不在他身边,他便把这些故事都收集了起来,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了演讲。并从此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如苏联、日本,全是集权独裁国家。
胡适之印象:雅俗共赏
我对胡适最后的结论是:“他思想的力量,源于他对我们公众产生的影响。”这种公众影响力就是“雅俗共赏”,他获得30多个博士学位、收藏怕老婆的故事等等,背后都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不仅表现了胡适平易近人,展现出他世俗的另一面,也构成了一个生动立体的胡适形象。
本文根据讲座现场录音整理,已经作者审阅。
更多精彩请点击:
活动 |与艺术家一同致敬巴金、萧珊:“今天是您的生日——巴金、萧珊作品朗读会”邀您参加
资讯 | 拼出老房子的岁月——“雕刻时光”版画体验活动实录之四
编辑:张瑞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